蘭西鎮

蘭西鎮

蘭西鎮位於呼蘭河西岸,東依拉哈山、西與紅星、奮鬥兩鄉相連、南與康榮鄉毗鄰、北與紅光鄉接壤;黑哈、綏肇、安蘭公路於本鎮交匯貫通。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全鎮幅員面積108.69平方千米(2017年);轄9個行政村、48個自然屯,總人口34501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蘭西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蘭西縣
  • 地理位置:呼蘭河西岸
  • 面積:108.69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4501人(2017年) 
鎮情概況,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教育狀況,

鎮情概況

蘭西鎮地處蘭西縣城中心,黑大公路、綏肇公路、安蘭公路在境內通過。距哈爾濱市67公里,處於哈市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十分便利,是全縣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蘭西鎮幅員面積108.6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2.5萬畝,人口34501人(2017年),下轄9個行政村,有47個自然屯。
蘭西鎮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連綿起伏的拉哈山縱貫全境,亮麗多姿的呼蘭河從鎮內蜿蜒流過。蘭西鎮將民俗旅遊作為重點,整合全鎮力量,打造了關東民俗旅遊文化村,並相繼建成民俗景觀大道、民俗展館、喬家大院、喬家菜館等特色景點。關東民俗旅遊文化村的知名度、影響力也越來越高,2009年被評為AA級旅遊景區,2010年被評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懷舊之旅”品牌也被確定為全省特色旅遊六個重點打造的品牌之一,依託山水自然景觀規劃設計的十八灣國際休閒養生渡假村和濱河山體公園正在建設中。
綠色、特色農業發展迅速,綠色無公害種植面積5萬畝。特別是向陽村馬鈴薯套複種技術一年種植兩季,每畝效益達到8000元。科研村的設施蔬菜棚室生產、永久村的旱田改水田、躍進村的紅菇娘特色種植、林盛村的綠色有機食品、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種植,為發展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農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特殊的地理位置為發展鎮域經濟提供了便利條件,以機電生產加工為主的黑龍江省天宇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以亞麻製品加工為主的蘭亞亞麻製品有限公司,以養殖業為主的麻城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砂石開採為主的林盛砂石公司等四十多家企業,先後落戶蘭西鎮。

歷史沿革

蘭西鎮,原名“雙廟子”。清道光鹹豐年間(1821—1861年),始有移民遷入,建立了屯落。1867年(清同治六年),道士毛機雲於此地修築關岳廟,後又附修一娘娘廟,遂稱此地為“雙廟子”。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鎮邊軍馬隊一營駐守雙廟子,呼蘭厘捐局於此設厘捐分卡。1905年11月(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確定雙廟子街為蘭西縣治所,創修衙署,1907年7月(清光緒三十三年六月)新建衙署落成。中華民國以後,1922年修築縣城城牆,周長8000米,高2.1米,厚1米,東、西、南、北各設1城門,城內修建東西、南北兩條大街。1929年蘭西縣分設6個區,縣城為第一區。東北淪陷後,1938年將縣城劃為蘭西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為縣城區,1949年改為第一區。1955年改設蘭西鎮。1958年8月,改稱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為蘭西鎮公社。1962年將鎮郊農村劃出,成立城郊公社。1980年恢復蘭西鎮名稱。

經濟發展

蘭西鎮是新形勢下蘊育的新型鄉鎮,經濟發展潛力較大。2001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757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384萬元,農林畜漁收入2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71元,全口徑實現稅金221萬元,財政收入311萬元。目前,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已逐漸成為蘭西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龍頭鄉鎮。
蘭西鎮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全鎮現有旅遊景點3處,具有濃厚佛教文化色彩的東林寺、源遠流長的王子墳遺址、風光秀美的大河島生態公園均日益成為廣大旅遊愛好者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理想處所。預計2002年全鎮旅遊業總產值將達到47萬元,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
瓜菜生產成為蘭西鎮重要的支柱產業。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613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4%,每年向哈市、大慶及本縣提供商品瓜菜400萬公斤,占瓜菜總產量的74%,是蘭西縣重要瓜菜產區。兩年來,全鎮共投入資金140萬元,建成縣級瓜菜生產基地3處,國家級農業旱作示範園區一處。共建大棚1120棟,地膜覆蓋面積1467公頃,建成日光節能溫室44棟,實現蔬菜常年生產,四季供應。
蘭西是亞麻之鄉。用細細的亞麻紗手工編織汽車坐墊不僅成了農村婦女們閒時的主業,而且產品斐聲省內外。蘭西鎮河口村因此揚名,80多戶人家,家家成了編織小工廠,一個冬天下來少說也得掙3000元。
建立畜禽良種及產品開發銷售基地,使養殖生產形成一定的規模。村屯大力推廣生豬直線育肥、暖舍養豬新技術,年出欄生豬達1.2萬頭。目前,建立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永久養鴨基地,創辦一個養鴨專業村,預計年產值可達1.5萬元。

教育狀況

蘭西鎮的小城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發展。近幾年,用於村鎮建設的資金達400萬元。自來水入戶率達17%,電話普及率5%。幾年來,對教育投資達258萬元,整建標準化國小7所,並改造國小4所,達到了規範化標準,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村衛生所、鎮衛生院達到標準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