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舞(蘭溪斷頭龍)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遺產編號:Ⅲ-4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地區:浙江省蘭谿市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龍舞(蘭溪斷頭龍)的起源與一則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密切相關。據說唐代貞觀年間連年大旱,龍王為拯救凡間百姓,違背玉帝旨意連降大雨,獲罪被斬,身首分離。蘭溪百姓感於龍王救命之恩,特製成斷頭龍,春節期間沿街而舞以示紀念。
舞蹈特色
龍舞(蘭溪斷頭龍)的最大特點是頭身分離,整條龍由龍珠、龍頭和7節龍身組成。龍頭和龍珠可單獨表演出多套高難度的技巧動作,龍身每換一個陣圖,龍頭和龍珠就舞出一個套路。龍頭、龍珠和龍身中可燃點紅燭,夜間起舞時光影閃爍、色彩斑斕。近百年來,斷頭龍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創新,形成“雙元寶”“金瓜棚”“八仙跌”等二十多個套路,後來又出現了“單龍”變“雙龍”的嘗試。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龍舞(蘭溪斷頭龍)承載了百姓對龍王恩德的濃厚深情的“斷頭龍”,舞出了百姓的哀思,舞出了豐收吉祥的祝福,是民族歷史積澱的產物。整個舞龍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敏捷輕快,具有獨特的藝術血脈。
傳承狀況
由於生存發展空間不斷縮小,傳承日益艱難,蘭溪斷頭龍後繼乏人,面臨消亡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王柏成,男,1963年3月1日出生,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5-2188,申報地區:浙江省蘭谿市。王柏成是浙江省蘭谿市水亭畲族鄉施家荷龍里村人,15歲就跟隨上一代傳人王阿璋學習舞龍,掌握了全套舞龍技巧。1981年9月高中畢業,為荷龍里村龍燈會會員;1992任荷龍里村斷頭龍龍燈會會長,組建擴充舞龍隊隊員;1999年,在蘭谿市婺劇團參與培養由12人組成的舞龍隊;2008年被柏園學校聘請為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在水亭畲族鄉中心學校斷頭龍傳承基地先後培養了5批少年舞龍隊,共46人,並多次獲獎;2015年9月,在水亭畲鄉風情園組建1支12人組成女子舞龍隊,任教練。
王國龍,男,1962年11月13日出生,第一批浙江省非物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序號:01-Ⅲ-059,申報地區:蘭谿市。1984年,組織訓練村舞龍隊參加金華匯演獲優秀演出獎。1988年,舞龍隊參加浙江省“華星杯”舞龍賽獲一等獎。2000年5月,改“單龍”為“雙龍”,並在舞龍技巧上有所創新,在杭州參加浙江省廣場文化民間文藝演出開幕式表演,獲優秀演出獎。 2010年5月8日,在浙江安吉縣參加浙江省第二屆鄉村龍舞大賽,獲金獎。
保護措施
1988年,蘭溪斷頭龍被編入浙江省民間舞蹈集成。
2003年,蘭溪斷頭龍被浙江省省文化廳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間保護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蘭谿市畲鄉風情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獲得“龍舞(蘭溪斷頭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龍舞(蘭溪斷頭龍)項目保護單位蘭谿市畲鄉風情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 榮譽表彰
龍舞(蘭溪斷頭龍)曾多次參加浙江省舞龍大賽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