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2年初,時任蘭州中山醫院院長的宋子安(原名宋汝靜)等人向剛建院不久的甘肅省立甘肅學院院長燈春膏建議設立醫學專修科,並達成籌辦意向,甘肅學院醫學專修科創建。
1942年4月,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以甘肅學院醫學專修科為基礎,組建了“國立西北醫學專科學校”。
1945年初夏,國立西北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國立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國立西北醫學院院長、候宗濂任分院院長。
1946年夏,併入國立蘭州大學,成立了國立蘭州大學醫學院,國立蘭州大學醫學教育正式設立。
1949年,國立蘭州大學醫學院取消國立字號,國立
蘭州大學醫學院更名為蘭州大學醫學院。
1954年9月1日,根據國家教育戰略部署,
蘭州醫學院從蘭州大學分出,獨立建院,成立蘭州醫學院,並遷入東崗西路新址。
1955-1957年,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的教師支援蘭州醫學院建設,蘭州醫學院的師資得到充實。
1958年,蘭州醫學院第一屆醫學本科畢業生畢業。
1968年8月 29日,蘭州地區首批"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進蘭州醫學院、蘭州大學、甘肅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學院、蘭州鐵道學院、甘肅教育學院、甘肅工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8所高等院校及一些科研單位,領導"斗、批、改"運動。
1972年9月。甘肅省革委會政治部要求甘肅省高校工宣隊、軍宣隊分批撤出蘭州醫學院,系一級的革委會被取消。
1974年7月,蘭州醫學院首屆首屆"工農兵學員"畢業。
1981年12月,蘭州醫學院經國務院批准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6月,蘭州醫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4年11月18日,經教育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
蘭州醫學院併入蘭州大學,成立新的
蘭州大學。
2014年,根據國家教育部要求,學校重組了蘭州大學醫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設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6個學院,有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口腔醫院3所直屬附屬醫院,開設9個本科專業。
蘭州大學醫學院專業設定
學院 | 專業 | 類別 |
---|
基礎醫學院 | 臨床醫學(5年制)、麻醉學(5年制) | 本科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醫學影像學(5年制) | 本科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醫學檢驗(4年制)、護理學(4年制) | 本科 |
口腔醫學院 | 口腔醫學(5年制) | 本科 |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5年制)、公共事業管理(4年制) | 本科 |
藥學院 | 藥學(4年制) | 本科 |
資料來源 |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含附屬醫院)有教職員工約7049人,其中,高級職稱889人,中級職稱1248人;教授146人,副教授269人;博士生導師70人,碩士生導師334人;主任醫(藥、護、技)師291人,副主任醫(藥、護、技)師415人。現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2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4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49人;甘肅省優秀專家13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4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32人;隴原青年創新人才10人;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51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
基礎醫學院:王銳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
基礎醫學院:王銳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
基礎醫學院:王銳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人)
基礎醫學院:王銳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2人)
基礎醫學院(3人):
侯一平、王銳、魏虎來
第一醫院(9人):
姜兆侯、馬蘭芳、任登先、吳緯、邢祖林、嚴祥、楊志忠、 姚忠喜、張令羽
第二醫院(10人):
康篤倫、李玉民、劉寶厚、劉國棟、劉銘銳、倪安民、寧英遠、王志平、楊成悌、張有成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5人)
基礎醫學院(3人):方泉、謝小冬、祝秉東
藥學院(1人):胡曉東
第一醫院(1人):李汛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
第一醫院(1人):張鉦
第二醫院(3人):郭玉芬、李玉民、王志平
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
基礎醫學院:侯一平
第二臨床醫學院:王志平
甘肅省領軍人才(49人)
第一層次(23人)
基礎醫學院(2人):王銳、吳勇傑
公共衛生學院(1人):白亞娜
第一醫院(9人):
李宇寧、湯旭磊、武新安、嚴祥、楊永秀、余勤、張學紅、張鉦、周永寧
第二醫院(11人):
高秉仁、黃曉俊、李培傑、李玉民、王栓科、王志平、夏亞一、岳中瑾、張建生、張連生、張有成
第二層次(26人)
基礎醫學院(2人):
程衛東、李文廣
藥學院(1人):倪京滿
第一醫院(9人):
高明太、郭順林、韓彪、李汛、李玉蘭、劉曉菊、宋兵、岳紅梅、趙麗
第二醫院(14人:
白鋒、董晨明、葛朝明、郭鈺珍、聶芳、潘亞文、石正洪、王琛、王儉勤、謝富強、 尤崇革、 余靜、張文芳 、 張選奮
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24人)
第一層次(22人)
基礎醫學院(7人):
程衛東、高明堂、 侯一平、 景濤、李敏 、 楊克虎、鄭天珍
公共衛生學院(2人):劉興榮、張本忠
藥學院(1人):李沖
第一醫院(3人):金玉、劉勝利、湯旭磊
第二醫院(9人):
段建敏、高秉仁、郭玉芬、黃曉俊、李玉民、王栓科、王志平、張連生、張有成
第二層次(2人):
藥學院(2人):封士蘭、倪京滿
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32人)
第一層次(12人)
基礎醫學院(2人):李紅芳、魏虎來
公共衛生學院(3人):白亞娜、李芝蘭、張本忠
第一醫院(2人):楊永秀、張虹
第二醫院(5人):高秉仁、郭玉芬、王志平、張連生
張新定
第二層次(20人)
口腔醫學院(2人):康宏、劉斌
第一醫院(7人):陳虹、郭順林、李宇寧、武新安、岳紅梅 、 張學紅、周永寧
第二醫院(11人):白鋒、柴曄、葛朝明、郭鈺珍、焦海勝、李平、李培傑、王儉勤、夏亞一、岳中瑾、鐘甘平
隴原青年創新人才(10人)
第一醫院(4人):李汛、雷軍強、許飛雪、周文策
第二醫院(6人):焦作義、金安琴、劉京升、聶芳
宋飛雪王曉平
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51人)
第一醫院(26人):
包海榮、何等旗、侯衛華、雷軍強、冷玉芳、梁莉、劉純、劉健、劉寧、劉永銘、馬蘇美、閔廣寧、強志鵬、任萬明、蘇筠霞、滕永軍、王婷、王文輝、王志祿 、 魏玉輝、文新忠、張彩雲、張春林 、張皓、甄東戶、周文策
第二醫院(21人):
包軍勝、車岩、陳慧、董湘玉、段建敏、焦海勝、金安琴 、李平 、李培武、 魯虹霞 、 沈海麗、 石翊颯、童明輝、汪靜、王天成、徐百成、楊蘭、張德奎、張建華、張嶺漪、周俊林
口腔醫院(4人) :
何祥一、康宏、劉斌、余占海
第一醫院(6人):李世雄、任登先、王恆大、余勤、張鉦、周丕均
第二醫院(7人):李玉民、劉國棟、鄺耀中、倪安民、馬力、李徐生、王栓科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擁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4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5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9個):消化內科、重症醫學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診醫學科
省級臨床醫學中心(4個):甘肅省心臟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輔助生殖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眼科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泌尿系疾病臨床醫學中心
省級醫療衛生重點學科(23個):胃腸內科、普外科、呼吸科、小兒內科、內分泌科、藥劑科、血液科、傳染科、危重病學專業、婦科腫瘤專業、肝膽胰外科、院後急救醫學專業、神經內科、腎病內科、消化內鏡治療中心、神經外科、耳鼻喉外科、小兒重症醫學、麻醉科、皮膚科、骨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口腔修復科
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5個,1個培育):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基礎醫學(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藥學(一級學科)、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口腔醫學(一級重點培育學科)
蘭州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覽表
流動站名稱 | 二級學科 | 所在學院 |
---|
臨床醫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 內科學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 外科學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資料來源 |
教學建設
據2016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37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省級特色專業:藥學、口腔醫學
蘭州大學醫學院甘肅省省級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級別 | 所在學院 | 獲批年度 |
---|
1 | 生理學 | 鄭天珍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3年度 |
2 | 病理學 | 李敏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3年度 |
3 | 病理生理學 | 劉昕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4年度 |
4 | 醫學生物學 | 岳鳳珍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4年度 |
5 | 系統解剖學 | 侯一平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5年度 |
6 | 人體寄生蟲學 | 景濤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6年度 |
7 | 局部解剖學 | 宋焱峰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6年度 |
8 | 醫學生物化學 | 姚侃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08年度 |
9 | 醫學免疫學 | 馬興銘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11年度 |
10 | 醫學遺傳學 | 謝小冬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12年度 |
11 | | 楊克虎 | 省級 | 基礎醫學院 | 2013年度 |
12 | 內科學 | 張 鉦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5年度 |
13 | 兒科學 | 金玉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6年度 |
14 | 婦產科學 | 楊永秀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6年度 |
15 | 急診醫學 | 周榮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7年度 |
16 | 診斷學 | 吳靜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7年度 |
17 | 影像醫學 | 周懷琪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8年度 |
18 | 外科手術學 | 白德成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06年度 |
19 | 實驗診斷學 | 李燕平 | 省級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2011年度 |
20 | 神經病學 | 王滿俠>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5年度 |
21 | 外科學 | 張有成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6年度 |
22 | 眼科學 | 張文芳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6年度 |
23 | 精神醫學 | 葉蘭仙>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7年度 |
24 | 檢體診斷學tml> | 余靜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8年度 |
25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李文竹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9年度 |
26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 郭玉芬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09年度 |
27 | 醫學影像診斷學 | 周俊林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13年度 |
28 | 心胸外科學 | 高秉仁 | 省級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2014年度 |
29 | 口腔修復學 | 余占海 | 省級 | 口腔醫學院 | 2005年度 |
30 | 流行病學 | 白亞娜 | 省級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4年度 |
31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 王 玉 | 省級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9年度 |
32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李芝蘭 | 省級 | 公共衛生學院 | 2010年度 |
33 | 環境衛生學 | 牛靜萍 | 省級 | 公共衛生學院 | 2011年度 |
34 | 預防醫學 | 張印紅 | 省級 | 公共衛生學院 | 2014年度 |
35 | 天然藥物化學 | 封士蘭 | 省級 | 藥學院 | 2005年度 |
36 | 藥劑學 | 倪京滿 | 省級 | 藥學院 | 2007年度 |
37 | 分析化學(藥學) | 陳世武 | 省級 | 藥學院 | 2014年度 |
資料來源 |
蘭州大學醫學院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蘭州大學醫學院2011-2015教學成果獎獲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 | 成果完成人 | 級別 | 年份 |
---|
臨床醫學專業局部解剖學教改探索 | 景玉宏、張朗、劉向文、尹潔、王德貴、宋焱峰 | 教育廳級 | 2014 |
醫學本科生職業素質教育與科研能力提升培養途徑的實踐探索 | 張勇、趙淑英、吳嫚、余靜、張有成 | 教育廳級 | 2014 |
探索“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楊克虎、田金徽、馬 彬、劉雅莉、陳耀龍 | 省級一等 | 2011 |
附屬醫院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6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2010年到2015年10月,學院教師共獲國家獎項10餘項,省部級獎項百餘項,發表論文數萬篇,授權專利數百項。2013年到2015年三年間,連續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蘭州大學醫學院甘肅省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覽表
課題名稱 | 負責人 | 主要完成人 | 獎項 | 主要完成單位 | 年度 |
---|
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在血液腫瘤中的套用研究
| 張連生 | 李莉娟、廖挺、陳昊、柴曄、李亮亮、白俊、陳慧玲、曾鵬雲、吳重陽、郝正棟、郭曉嘉、李燕鴻
| 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 2015年度 |
腦腫瘤分級分型影像學研究 | 周俊林 | 劉建莉,張禕年,John.W.Chen,張婧,廖繼春,董馳,張明,趙建洪,趙君,孫秋,毛俊傑,羅永軍 | 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 2014年度 |
油橄欖葉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和產業化
| 邸多隆 | 董蘭、劉曄瑋、趙致臻、李辰、王曉飛、劉永峰、裴棟、白萬明、黃新異、柳軍璽、孫小明
| 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 2013年度 |
科研平台
據2016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校級研究所27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甘肅省胃腸病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消化系腫瘤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骨關節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泌尿系統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新藥臨床前研究重點驗室、甘肅省血液病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生物治療與再生醫學轉化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心血管疾病重點實驗室(培育)、甘肅省循證醫學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培育)、甘肅省生殖醫學與胚胎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蘭州大學醫學院校級研究所一覽表
序號 | 研究所名稱 | 研究所所長 | 歸屬學院 |
---|
1 |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研究所 | 宋焱峰 | 基礎醫學院 |
2 | 遺傳學研究所 | 謝小冬 | 基礎醫學院 |
3 | 醫學生理與心理學研究所 | 鄭天珍 | 基礎醫學院 |
4 |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 韓躍武 | 基礎醫學院 |
5 |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景濤 | 基礎醫學院 |
6 | 免疫學研究所 | 馬興銘 | 基礎醫學院 |
7 | 病理解剖學研究所 | 李敏 | 基礎醫學院 |
8 | 病理生理學研究所 | 劉昕 | 基礎醫學院 |
9 |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 程衛東 | 基礎醫學院 |
10 | 藥理學研究所 | 吳勇傑 | 基礎醫學院 |
11 | 循證醫學研究所 | 楊克虎 | 基礎醫學院 |
12 | 外科手術學研究所 | 白德成 | 基礎醫學院 |
13 | 新藥設計與合成研究所 | 許兆青 | 基礎醫學院 |
14 | 神經科學研究所 | 侯一平 | 基礎醫學院 |
15 | 口腔醫學研究所 | 余占海 | 口腔醫學院 |
16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所 | 白亞娜 | 公共衛生學院 |
17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 | 牛靜萍 | 公共衛生學院 |
18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研究所 | 王玉 | 公共衛生學院 |
19 | 衛生毒理學研究所 | 孫應彪 | 公共衛生學院 |
20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所 | 李芝蘭 | 公共衛生學院 |
21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研究所 | 丁國武 | 公共衛生學院 |
22 | 藥物化學研究所 | 李沖 | 藥學院 |
23 | 藥劑學研究所 | 倪京滿 | 藥學院 |
24 | 藥物分析研究所 | 封士蘭 | 藥學院 |
25 | 生藥學研究所 | 李建銀 | 藥學院 |
26 |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研究所 | 李紅玉 | 藥學院 |
27 | 分子藥理學研究所 | 胡曉東 | 藥學院 |
學術期刊
《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其前身為《蘭州醫學院學報》,創刊於1958年,2005年起更名為現刊名連續出版,季刊, A4開本,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醫院與醫學》是由中國醫師協會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共同主辦的關於醫院改革與醫學發展的專業性學術刊物,季刊,每季度末月底發行,國際標準開本,內文80頁。開設欄目有:醫院論壇、發展與思考、改革與管理、探索與實踐、海外管理、人文醫學、醫學論著、醫學進展、醫學發展史、杏林漫話、短評、編讀往來等。
文化傳統
院徽
學校徽章+學院名稱 | 釋義 |
---|
| 標誌主體為蘭州大學圖書館正面視圖,“1909”為蘭州大學建校的年份。外圓中上方為漢字“蘭州大學”字樣,表明蘭州大學醫學院是在蘭州大學的懷抱中成長和發展。
|
資料來源 |
校歌
| 蘭州大學校歌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 割斷我們長衫拋卻我們浪漫。 大時代的使命奔臨在眼前。 大踏步衝出潼關,看一片漫天的烽煙。 僅憑舌尖怎能掃蕩那凶焰, 揮起鐵拳才能還我河山。 甘肅的青年莫要再遲延, 搗碎我們花冠停止我們歌筵。 大時代的擔子緊壓在兩肩。 乘長風衝上青天,望一眼卷世的狂瀾。 僅憑筆尖弱小怎能保全, 拼著血汗大同實現何難。
|
校歌確定時間:1938年(蘭州大學當時為甘肅學院) 校歌釋義: 校歌創作於1938年,已經傳唱了70多年,展現了蘭大學子以天下為己任、勇擔國運的英雄氣魄和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時值抗戰初期,戰火逐漸燒到中國西北邊陲,軍民奮起抵抗揭開蘭州保衛戰的第一頁。蘭州大學校歌通過廣大師生的傳唱,很快響徹西北,在陰霾的天空和血腥的環境中樹起蘭州大學的獵獵戰旗,凝聚師生,鼓舞抗戰鬥志,弘揚學術傳統,堅持辦學不輟,為我國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自強不息”的蘭大精神化作了抗戰時期西北青年學子的嚮往、追求和憧憬,也成為一代又一代蘭大學子心中最溫馨的集體記憶和共同語言。
|
資料來源 |
現任領導
名譽院長:何曉東
副校長、學院院長:李玉民
校黨委副書記、學院黨工委書記:郭琦
學院黨工委副書記、副院長:於安麗
副院長:王志平、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