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黑腐病

蘋果黑腐病主要為害果實、枝幹和葉片,以果實受害較重;果實受害,多從萼窪部位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蘋果黑腐病
  • 主要危害作物:蘋果
  •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枝幹和葉片
  • 英文名稱:Apple black rot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理生化特徵,侵染循環,發病條件,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hysalospora obtuse Schw. Cooke稱仁果囊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為Sphaeropsis malorum Peck稱仁果球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
分布: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
危害部位:主要為害果實、枝幹和葉片。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多聚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近圓形或卵圓形,黑色,直徑144~360μm;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暗褐色,大小20~32μm×10~14μm;子囊殼黑色,扁球形,頂部具短頸,大小200~400μm×180~324μm,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30~180μm×21~32μm;子囊孢子無色或黃褐色,單胞,橢圓形,大小23~38μm×7~13μm。

生理生化特徵

16~32℃,相對濕度96%以上,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可萌發,孢子侵入適溫26.6℃。

侵染循環

病菌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樹上潰瘍斑、落葉及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蘋果綻芽後釋放出分生孢子,隨雨水飛濺進行傳播。

發病條件

分生孢子釋放取決於雨量及降雨持續時間。當花瓣脫落後4~6周,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孢子通過氣孔或表皮裂縫及傷口侵入,侵入適溫26.6℃。<br>瑞光、紅玉、醇露、旭等易感病,金冠較抗病。衰弱樹及幼葉和近成熟期果實發病重。

危害症狀

葉片染病,初在花瓣脫落後7~21天出現紫色小黑點,後擴展成邊緣紫色的圓斑,中部黃褐色或褐色,似蛙眼狀,直徑4~5mm,嚴重的病葉褪綠脫落。枝幹染病,多發生在衰老樹的上部枝條上,初現紅褐色凹陷斑,自皮層下突出許多黑色小粒點,樹皮粗糙或開裂,嚴重的致大枝枯死。果實染病,多始於萼片處,初現紅色小斑點,後成紫色,外緣紅色,數周后,整個萼片變成黑褐色,致果實萼端腐爛。花瓣脫落後幼果受侵,也現丘疹狀紅色或紫色斑點,果實成熟後迅速擴展。成熟果實染病,產生邊緣有紅暈的病斑,或形成黑褐色相間的輪紋,病斑堅硬,不凹陷,常散有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及時清除僵果、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精細整枝、修剪,及時剪除細弱病枝,適當回縮;結合防治其他爛果病,從萌芽期開始噴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4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