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11戰鬥機(編號:蘇-11,北約代號:Fishpot-C,譯文:捕魚籠-C,通稱:蘇霍伊蘇-11),是蘇聯一型單發超音速噴氣截擊機。
蘇-11戰鬥機由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因蘇霍伊設計局在1949年經歷了解散重組,因此蘇-11編號被使用過兩次。分別為1947年的蘇-11雙發亞音速噴氣戰鬥機和1961年的蘇-11單發超音速噴氣截擊機,下文分別簡稱為蘇-11(1947)和蘇-11(1961)。由於蘇-11(1947)並未進入服役,所以一般情況下蘇-11指蘇-11(1961)超音速截擊機。
蘇-11戰鬥機(1947)在蘇-9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發動機艙上移到機翼內,發動機中軸基本和機翼齊平 。但是蘇-11的最終試飛鑑定是不適宜於投入大批生產,因此而停產。
蘇-11(1961)和蘇-9在外形上不容易分別,蘇-11的進氣錐更大一些,以容納較大的 Orel 雷達,並掛載射程更大的雷達半主動制導空對空飛彈。該型於1966年停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11戰鬥機
- 英文名稱:Su-11 Fighter
- 研製時間:1958~1961年
- 國家:蘇聯
- 飛機類型:戰鬥機
- 研製單位:蘇霍伊飛機設計局
發展沿革,歷史研製,新機研製,性能數據,
發展沿革
歷史研製
蘇霍伊設計局在1944年開始設計蘇-9雙發噴氣戰鬥機,使用了仿製於德國Jumo004的RD10噴氣發動機,飛機總體外形類似於使用相同發動機的德國Me262“燕子”戰鬥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型最終未能進入服役。
蘇霍伊設計局在1946年開始研製蘇-9戰鬥機的改進型:蘇-11。蘇-11 的基本外形和蘇-9 相同,但根據風洞測試的結果將發動機從翼下吊裝改為機翼內安裝從而減小了干擾阻力,此外採用兩台推力更大的留里卡 TR-1 發動機。TR-1是阿基普.留里卡設計的蘇聯自己的第一代噴氣發動機,推力達到1500公斤,這也是蘇霍伊和留里卡長期合作的開始。
1947 年 5 月 28 日,希亞諾夫操控蘇-11 作了首飛,8 月 3 日,蘇-11 參加了土西諾航空節。但 TR1 最後只達到 1300 公斤的推力,沒有達到 1500 公斤的設計指標。改進型 TR1A 還需要時日。蘇-11 的進一步試飛暫停。試飛中也發祥蘇-11 有高速時方向安定性問題。蘇-11一共進行了 54 次試飛,累計 21 小時 8 分鐘,起飛重量達到 6350 公斤,海平面速度 940 公里/小時,3000 米中空速度 910 公里/小時,升限 13000 米。蘇-11 的最終試飛鑑定是不適宜於投入大批生產。
隨後蘇霍伊在蘇-11的基礎上設計了改進型的蘇-13戰鬥機,但蘇-13連原型都沒有製造就又下馬了。
新機研製
蘇-11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由蘇聯蘇霍伊飛機設計局在蘇-9攔截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單座單發三角翼高空攔截機。
隨著技術的進步,蘇霍伊設計局在設計蘇-9的同時,在T-3基礎上,於1958年又推出了一款T-47試驗機,這款飛機採用了更為先進RP-“獵鷹”火控雷達,與之配套K-8M(AA-3)空對空飛彈,無論射程、威力都比蘇-9攜帶的AA-1要先進。1959年9月底,設計局試飛結束,移交國家鑑定試飛。
根據試飛結果,蘇霍伊決定採用加大推力的AL7F-2發動機,採用和蘇-9相似的措施加大內部載油量。1960年春改裝完成。新飛機採用新的雷達罩,自動調節的進氣錐,改進的進氣道防喘振旁通門。1961 年6月28日,全系統的截擊試驗通過國家鑑定,編號蘇-11投產。
蘇-11和蘇-9相比外形變化極小,主要是更換了雷達—武器系統,機首激波錐內裝一部RP-11火控雷達,該雷達搜尋距離遠,體積較大,導致蘇-11的機首進氣道加大,被空勤人員戲稱為“會飛的管子”。蘇-11的武器是機翼掛架攜帶的兩枚K-8M型雷達和紅外製導的中距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19公里,發射重量225公斤,通常採用一枚雷達半主動制導,另一枚紅外被動制導的掛載模式,以增加攻擊成功的機率。該彈不具備迎頭攔射能力,也不適合空中格鬥,但在當時,這種武器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空對空武器。蘇-11沒有安裝機炮,在機身脊背處有可拆卸的電纜導管,是其區別於蘇-9主要識別標誌。
和蘇-9相比,蘇-11的基本飛行性能有所下降,但更加先進的武器系統遠遠超過了飛行性能的損失,使蘇-11成為更有效的截擊機。按照部長會議的決定,蘇-11也在新西伯利亞投產,在蘇-9生產於1962年結束時立刻轉產蘇-11。由於蘇-11相對於蘇-9的結構改動不太大,轉產十分順利。
1961年7月在莫斯科土西諾航空節上,蘇-11攜帶AA-3首次露面,對歐美很有震撼力,直到七十年代,美制第三代戰鬥機(如F-15)研製時,蘇-11仍為主要超越對手(顯然高估了該型的戰力)。但該型由於在服役初期發生過重大事故,加上蘇聯高層在蘇-11和雅克-28截擊機的選擇上,搖擺不定,沒有給予支持,導致蘇-11產量較小,只有108架,服役後一段時間得不到部隊的認可,在1966年即停產。
蘇-11在蘇聯諾沃斯比爾斯克的153飛機廠生產,該廠也是蘇-9的主要生產廠。蘇-11在服役期內沒有出國部署和擊落載人航空器的記錄。隨著蘇-15、米格-25,以及圖-28等攔截機在六十年代後期的試飛和投產,蘇-9/蘇-11很快即顯得過時,其頭部進氣限制了大型雷達的安裝,也失去了改進的餘地。該型飛機在八十年代開始退役,蘇聯解體前全部除役。由於蘇-11服役數量少,保密工作到位,在蘇聯解體前,外國對其知之甚少,保持了神秘感,在獨立國協國內多家航空博物館有實物藏品。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翼展:8.536米(8.43 蘇-11-8M)
長度:17.546米(18.29米 蘇-11-8M)
高度:4.7米(4.88米 蘇-11-8M)
機翼面積:34 平米
後掠角:57°
展弦比:2.32
空重:8562千克(蘇-11-8M為9000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3986千克(蘇-11-8M為13600 千克)
動力系統:裝1台留里卡(Lyulka)設計局AL-7F-1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