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戰坦克(蘇聯T-72主戰坦克)

T-72主戰坦克

蘇聯T-72主戰坦克一般指本詞條

T-72主戰坦克(英文:T-72 Main Battle Tank,俄文:T-72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是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設計生產的一型主戰坦克。

T-72主戰坦克設計上秉承了蘇軍一貫的作戰思路,系統配置易於生產,不僅保留了蘇制坦克特有的低矮外形和125毫米大口徑主炮等特點,還裝有炮射飛彈、自動裝彈機等一系列先進的設備。該主戰坦克產量高達25000餘輛。

T-72主戰坦克從1967年開始研製,1973年裝備蘇聯陸軍。T-72坦克在1977年11月蘇聯紀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紅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作為第三代主戰坦克,T-72坦克製造簡單、可靠耐用,堪稱蘇聯繼T-34坦克後的又一名作,不但在蘇聯大量服役,還外銷和授權華沙條約盟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生產,幾乎成了蘇聯坦克的新招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T-72主戰坦克
  • 英文名稱:T-72 main battle tank
  • 前型/級T-62主戰坦克
  • 次型/級T-80主戰坦克
  • 研製時間:1967年
  • 服役時間:1971年
  • 定型時間:1973年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類型:主戰坦克
  • 裝備國家:蘇/俄、波蘭、捷克、伊朗等國
  • 俄文名稱:T-72 БОЕВОЙ ТАНК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布局,防護系統,武器系統,動力系統,火控電子,性能數據,衍生型號,多種改型,PT-91,T-72MIA,T-72M21,T-72M2II,T-72M4CZ,T-72-120,“墮落者”,TANK-EX,服役動態,外銷出口,投入實戰,總體評價,分析評價,存在問題,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蘇聯在量產T-64坦克之後,便著手研發另一種造價低廉且性能相近的坦克,以大量裝備紅軍坦克部隊與外銷華約盟國,取代老舊、性能落伍的T-55與T-62坦克。位於下塔吉爾(Nizhny Tagil,俄語:Нижний Тагил)的Uralvagonzavod(UVZ,俄語:Уралвагонзавод)工廠,自1967年開始研發原型車Object 172,它以T-64的設計為基礎但炮塔改為採用鑄造均質裝甲,並且安裝了一台700匹馬力的V-45型柴油發動機,以取代原有不可靠的5TDF型發動機。
正式投產服役的T-62坦克正式投產服役的T-62坦克
原型車的重量較原本的T-64增加了5噸,這對懸掛系統造成額外的負荷。所以設計工程師以167項目(1961年開發的新式懸掛T-62原型車)的懸掛系統取代,同時換裝一台780匹馬力的V-46型柴油發動機,遂成為原型車172M項目。從1971至1973年期間在歐俄、中俄與西伯利亞等地區進行野外測試,於1973年開始撥發部隊,正式命名為T-72“烏拉”(Ural)坦克。
首次出現在紅場的T-72主戰坦克首次出現在紅場的T-72主戰坦克

研製歷程

1953年,蘇聯哈爾科夫的莫洛佐夫設計局開始研製一款全新概念坦克,項目代號“430工程”。而日後誕生的,在冷戰中曾經長時間讓西方裝甲兵恐懼的T-64主戰坦克也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不過當時“430工程”的競爭者就一直很少人提及,它就是卡爾采夫設計局的“140工程”,“430工程”樣車表現出來的性能和發展潛力,再加上莫洛佐夫自己的影響使蘇聯軍方最終選擇了它。結果同樣表現出色的競爭者就這樣被暫時埋沒了。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被否決出局的設計先後兩次“借屍還魂”,而且性能一次比一次強。
T-64A主戰坦克T-64A主戰坦克
140工程
1954年,下塔吉爾設計局在總設計師卡爾采夫的領導下,開始了代號“140工程”的新型坦克試驗樣車的研製。這是一種結構新穎的坦克。採用全新設計的行走機構,經過改進的柴油發動機,新設計的車體和炮塔,裝備一門新研製的D-54TC線膛坦克炮。還安裝有全新的行星機械傳動裝置。另外,“140工程”新研製的液壓助力操縱系統也有效減輕了駕駛員工作負擔。後來“140工程”試驗坦克的許多技術成果,包括行走機構在內都被“155工程”試驗坦克(後來的T-55主戰坦克)和“167工程”試驗坦克所採用。
140工程140工程
因為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設計,“140工程”試驗坦克跟“430工程”試驗坦克一樣,可靠性較差,且性能上跟T-54/55主戰坦克並沒有拉開足夠差距。實際上“140工程”比“430工程”還是要保守一些。經過對兩個設計方案和樣車進行詳細和嚴格的比較之後,蘇軍選擇了概念更超前、發展潛力更大的“430工程”作為日後新一代坦克的研製基礎。
430工程430工程
165工程
“140工程”的競爭失敗並沒有讓其設計人員氣餒。卡爾采夫決定利用“140工程”的炮塔和已經定型並且準備批量生產的T-55主戰坦克的底盤來研製一種新坦克。該方案代號為“165工程”。但在整個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的時候,設計人員發現,要想把“140工程”的炮塔原封不動安裝到T-55底盤上技術難度太大。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對T-55底盤進行修改,其好處是不但能把新炮塔裝上去,而且能順便修正一些T-55底盤本已存在的缺陷。為此,設計人員首先加大了底盤炮塔座圈的直徑,並適當延長了底盤長度。相應地,負重輪之間的位置也被做了一定調整。採取這兩項措施還帶來一個好處--大大增加了戰鬥室空間。對於習慣了蘇式坦克狹窄戰鬥室的坦克兵來講該措施無疑受到了廣泛歡迎。“165工程”上還安裝了新研製的自動彈殼拋棄裝置。當火炮射擊完畢之後,該裝置能夠自動將彈殼通過炮塔後部的一個小視窗拋出車外。採用該裝置後火炮進行射擊時在戰鬥室內產生的有害氣體大幅度減少了。
165工程165工程
到1958年11月,蘇聯已先後生產了3輛“165工程”樣車。嚴格的測試表明,該型坦克的設計是成功的。雖然“165工程”在當時依然未能引起蘇聯裝甲兵總局的關注,但其基本設計得到了認可,並且坦克樣車還曾向政府高層作過展示。
166工程
1958年,戰略火箭兵總部向政府高層展示了新研製成功的T-12型牽引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獲得了充分肯定,相關部門向裝甲兵總局要求研製出裝備該型火炮的坦克。為此,裝甲兵總局專門召集專家開了一場特殊會議。在會議上以卡爾采夫為首的總設計師們據理力爭,會議最後做出了一個多方妥協的決定——不研製裝備T-12型火炮的坦克,而是在T-12火炮基礎上研製適合坦克裝備的新型滑膛炮。這次會議之後,卡爾采夫認真總結了會議內容,馬上對“165工程”方案進行修改,並將整個項目重新命名為“166工程”。“166工程”最重要的改進就是通過換裝口徑更大的115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來的100毫米線膛炮。該炮的研製就是按照軍方提交會議的相關內容和意見,還包括配套的火炮穩定器等相關設備。1959年,“166工程”的幾輛樣車先後被製造出來。在隨後1960年進行的測試中,“166工程”表現讓人滿意。這個問題直到“166工程”被正式定型為T-62主戰坦克,並且投入批量生產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解決。
正式投產的T-62坦克正式投產的T-62坦克
然而“166工程”依然未引起重視,因為這個問題蘇軍內部也爭論不休。但當西方國家裝備105毫米主炮的主戰坦克已服役的情報傳回蘇聯之後,蘇軍發現手頭上居然沒有一種能與之抗衡的坦克。“432工程”(前身就是“430工程”,成果為T-64坦克)離成熟和完善還太遙遠。唯一能夠立即投產並且能跟西方新坦克抗衡的成熟型號——“166工程”。裝甲兵總局迅速將“166工程”定型並投入生產,這就是T-62主戰坦克。但是裝甲兵總局依然只是將這個型號視為過渡型號,因為在性能上T-62仍無法對西方取得壓倒優勢,但可為“432工程”——後來的“王者”T-64服役爭取時間。正因為此種心態,蘇聯軍方正式投產的T-62坦克,並沒有沿用166工程,以及之前的140、165工程的6對中直徑負重輪設計,而是將其修改為直接沿用T-54/55的5對大直徑負重輪,只是在負重輪之間的間隔距離上和T-54/55有所區別,和T-54/55完全通用(甚至連T-62的操作手冊上關於懸掛負重輪的配圖都是直接照搬自T-55坦克操作手冊的配圖),這樣既節約了生產成本,也使越野過障性能有所提升,但是犧牲了一定的行駛平穩性。
432工程432工程
由於大口徑滑膛炮是第一次採用,性能存疑,作為替補手段,“165工程”也被定型並投入生產,軍方代號T-62A。不過這時候的T-62A與原來相比已經做了不少改進,如用性能更好、威力更強的100毫米線膛炮代替了D-54TC坦克炮。T-62A生產裝備數量很少,原因是裝甲兵總局發現自己對115毫米滑膛炮的顧慮是多餘的,遂向政府申請停產T-62A並獲批准,T-62A在蘇聯龐大的坦克裝備體系中存在很短時間。1961年T-62主戰坦克獲得批量生產資格。
167工程
在“166工程”前途未卜的時候,研製方決定在“166工程”基礎上再研製一種新坦克,項目代號“167工程”。1961年夏2輛樣車先後被製造出來,同時T-62獲得了批量生產資格。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167工程”的底盤設計方案相對於“166工程”做了進一步修改。新的懸掛系統和行走機構源於“140項目”。也是兩邊各6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扭桿和減震器等部件得到改進。四衝程水冷柴油機更換為功率更大的700馬力型號。“167工程”的機動性獲得提高就是得益於上述兩項措施:最大公路時速從T-62的50公里增至64公里。最大公路行程增至550公里。炮塔則沿用“166工程”的成熟設計,這甚至也包括了115毫米主炮及自動拋殼系統在內的整套武器系統。研製後期設計人員在炮塔後方加裝了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作為輔助武器。並且對火控系統做了相應修改。後來,卡爾采夫設計局又在“167工程”基礎上研製出使用燃氣輪機的新型試驗樣車,項目代號“167T工程”。“167T工程”跟“167工程”唯一的不同也就在它的動力系統。
最後經過討論決定研製一種裝填分裝式115毫米彈藥的新型自動裝彈機。在對該型自動裝彈機進行了嚴格測試之後,事實證明這種採用彈夾式結構的自動裝彈機不僅結構相對簡單,還非常可靠。原來T-62上面採用的自動彈殼拋棄系統被有機地結合進了自動裝填系統里。後來下烏拉爾坦克製造廠又在該型自動裝填系統的基礎上,研製了裝填125毫米彈藥的改進型號。其後,下烏拉爾坦克製造廠研製出裝備125毫米滑膛炮和安裝有該自動裝填系統的T-62主戰坦克改進型試驗樣車。該樣車引起裝甲兵總局高層的注意,特別是它性能可靠的自動裝彈機。然而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想要生產並裝備部隊這種設計上已經“落後”的坦克。
172工程
在被T-64主戰坦克可靠性搞到焦頭爛額的裝甲兵總局向卡爾采夫下達了一個重要任務——“研製一種性能可靠的T-64簡化型坦克”。相關人員還帶來了6輛T-64A主戰坦克的樣車(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軍方急切的心情。要知道1967年“434工程“也就是T-64A的原型車才剛完成設計並且只生產出小批量樣車。)供設計人員了解其結構和進行相關試驗。最先被提出的方案代號是172工程”。“172工程”其實就是在T-64主戰坦克基礎上換裝B-45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發動機和前面所說的自動裝彈機。然而,“172工程”在經過充分嚴格的試驗之後,實際情況卻並不如當初構想的那么順利。這時候,卡爾采夫果斷決定拋棄在T-64基礎上研製新坦克的計畫。特別是對送來的T-64主戰坦克和“172工程”進行大量試驗之後,卡爾采夫不但完全摸透了T-64的設計,而且認識到T-64的許多技術是相當不成熟的。這些原因不但增加了卡爾采夫對T-64許多設計的厭惡感,而且使身為總設計師的他明白“172工程”方案實際上是失敗的,以T-64為基礎研製一種性能和可靠性均讓人滿意的坦克可能比新設計一種坦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要完成上面下達的任務只有一個方法——另起爐灶。
172M工程
卡爾采大決定在他所設計的“167工程”基礎上,結合一些在“172工程”上經過試驗證明成熟的技術來研製一種全新坦克,該項目代號“172M工程”。但新坦克表現出來的良好綜合性能最終讓事情皆大歡喜。而“172M工程”的試驗樣車也就是後來T-72主戰坦克真正的原型車。
T-72主戰坦克(蘇聯T-72主戰坦克)
“172M工程”的底盤設計基本上源於“167工程”,但修改措施也不少,車首上裝甲的傾角、駕駛員中置和雙側傳動變速箱就是吸收自T-64。火控系統是在T-64A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而來,動力艙布局也不同於“167工程”。“172M工程”的發動機採用B-45的增大馬力改進型B-46。行走裝置大部分與“167工程”相同,每側6個人直徑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不過扭桿和液壓減震器更換成新的型號。這是因為“172M工程”的戰鬥全重比“167工程”重了5噸。火力方面,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獲得M-60A1主戰坦克後,通過實車檢測,蘇軍發現115毫米坦克炮無法跟西方的L-7(105毫米)系列坦克炮抗衡。在這之後,蘇聯就決定研製125毫米坦克炮以與西方坦克抗衡,並將該口徑定為制式口徑。所以,作為新型號的“172工程”和“172M工程”是必須裝備新的大口徑炮的,這並不是繼承T-64主戰坦克的設計。
另外,“172M工程”的炮塔是全新設計的流線卵形炮塔,在縱向剖面上雖然跟T-64A很象,但實際外形跟T-64主戰坦克和“172工程”帶菱角的炮塔是不一樣的。從正面或上方觀察很容易通過炮塔區分出兩者。
172M火控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彈道計算機。雖然與T-64的機電模擬彈道計算機相比功能單一且性能相對落後,但成本低廉。炮塔裝甲採用鋼鋼複合結構,兩層裝甲板之間填充的是石英沙粒。結構上比T-64A主戰坦克炮塔正面的複合裝甲簡單。同樣,車首裝甲的結構和成分也比T-64A簡單。
當整個研製工作進入尾聲,“172M工程”樣車被製造出來之後,經受住了各種考驗,表現出較好的可靠性。後來在裝甲兵總局的安排下,“172M工程”又跟T-64A主戰坦克進行了對比測試,結果在可靠性上T-64A雖然有大幅度提高,但依然不如“172M工程”。
雖然“172MT工程”的總體性能遜色於T-64A,但是其各項設計比T-64A坦克要成熟可靠,結構也相對簡單,這樣的結果是“172MT工程”比T-64A更加容易生產。裝甲兵總局也因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是選擇性能還是選擇可靠性。最後的折衷方案是同時列裝兩種坦克。“172M工程”由此被獲準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軍方編號T-72。一代名車T-72主戰坦克就此誕生。
研發意義
T-72主戰坦克的設計可以說是成功的。除了前蘇聯/俄羅斯自己裝備外,T-72主戰坦克還大量出口到國外,並且允許外國依據許可證生產。繼T-54/55主戰坦克之後,又一種T族坦克在世界範圍內泛濫。
T-72主戰坦克(蘇聯T-72主戰坦克)
2006年4月,俄羅斯正式關閉了T-72主戰坦克生產線,然面對於這款經典戰車的爭論可能仍會持續很久。它不是那個時代蘇聯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但它誕生的內幕就足以成為一段傳奇!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T-72坦克的車體用鋼板焊接製成,車內分為前部駕駛艙,中部戰鬥艙,後部動力艙3部分。駕駛椅在車體前部中央位置,駕駛員有1個位於車體頂裝甲板上的艙口蓋,可從車內開關艙蓋。駕駛員開窗駕駛時,首先必須將火炮向一側轉動一定角度並加以固定,關窗駕駛時,晝間藉助潛望鏡、夜間藉助紅外或微光潛望鏡觀察。
T-72坦克T-72坦克
車體前上裝甲板上有1個“V”型防浪板,並裝有前燈,型號為ФГ-125。駕駛員兩側的車首空間存放可防彈的燃油箱。車體前下甲板上裝有推土鏟,平時有防護作用。車體兩側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車體後部還可以安裝兩個各200升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鑄造結構,呈半球形,位於車體中部上方,炮塔內有車長和炮長2名乘員。車長在炮塔內右側,炮長在左側,他們各有1個炮塔艙口蓋。車長指揮塔採取雙層活動座圈結構,可相對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轉。戰鬥艙中裝有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取消了裝填手,戰鬥艙的布置圍繞自動裝彈機安排。整個戰鬥部分連同車體頂甲板前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時的俯角,可達-6°,而且火炮轉向後方時俯角自動抬高3°,避免與後部突起部相碰。

防護系統

1、裝甲護防
T-72主戰坦克在軍演中開炮T-72主戰坦克在軍演中開炮
T-72坦克車體除在非重點部位採用均質裝甲外,在車體前上部分採用了複合裝甲。
前上裝甲厚200毫米,由3層組成,外層和內層分別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質鋼板,中間層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屬材料,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2°。
炮塔為鑄鋼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2、張開式禁止板
早期T-72坦克車體前側部翼子板外緣各裝有4塊張開式禁止板,第一塊較小,其餘3塊稍大,由較厚的金屬板和橡膠板組成,以鉸鏈方式裝在翼子板上。鉸鏈上有彈簧,可將禁止板向外張開,與車體縱軸線成70~80°夾角。坦克通過時,車旁障礙可以將禁止板壓至與車體平行,不影響坦克通過性;平時,禁止板用帶鉤的鏈條固定在與車體平行的狀態。
後期的T-72坦克裝有整體式側初板。張開式禁止板和整體式側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彈的禁止作用。
3、防輻射襯層
該坦克的駕駛艙和戰鬥艙四壁裝有含鉛有機材料製成的襯層,厚度為20~30毫米,具有防輻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時還能減弱內層裝甲破片飛濺造成的二次殺傷效應。
4、三防裝置
三防裝置為集體防護式,由探測裝置、控制裝置、增壓風扇、濾毒罐、關閉機構等部年組成,可對進入車體的空氣進行過濾,車上濾毒器可對車內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學毒劑進行消毒。
5、其他措施
車體前下甲板為均質裝甲,與水平面夾角為30°,其上裝有推土鏟,駕駛員可以從車內操縱推土鏟進行構築工事作業。不使用時,將推土鏟收起,置於前下甲板外側,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護力。
在車體前下甲板上還備有安裝千米T-4G型掃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裝前需要收起推土鏟。蘇軍為每個坦克連配備了3具千米T-4型掃雷器。
6、附加裝甲
該坦克能安裝類似於T-80和T-64坦克一樣的反應式爆炸裝甲。
7、煙幕裝置
早期T-72坦克裝有與T-62坦克相同的熱煙幕施放裝置。施放時,駕駛員打開儀表開關接通油路,柴油經噴油霧化器噴入發動機排氣管的廢氣流中,柴油受熱蒸婦生成的蒸汽與廢氣混合後排出車外,過飽和狀態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結形成微粒白色煙霧。
後期生產的T-72坦克除裝有熱煙幕施放裝置外,還裝有煙幕彈發射器,發射器數量隨車型不同而變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裝有12具煙幕彈發射器,炮塔右邊5具,左邊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裝有8具煙幕彈發射器。
8、滅火裝置
該坦克上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當探測器感受到存在火災信號時該裝置能自動控制滅火瓶噴出滅火劑進行滅火。
T-72的主要防護是採用複合裝甲,它在鑄造鋼鐵或軋壓鋼板之間放入異質材料的夾層。最初的T-72僅有以均質鑄造鋼鐵構成的炮塔,車身正面則是在均質軋壓鋼板中間夾入一層類似玻璃纖維的材料。T-72A的炮塔厚度稍微增加,其中放入一層石英顆粒;T-72B的炮塔厚度則大幅增加,在主炮兩側的空腔內放入由多層鋁板與橡膠交疊而成的夾層,另外車身正面也額外增加硬度較高的鋼板。但是儲存炮彈的裝彈機彈盤沒有多少防護裝甲,使得被敵軍坦克擊中後發生二次爆炸炮塔被炸飛。因在1982年中東戰爭後蘇聯軍方測試了敘利亞繳獲的105毫米M111炮彈後發現車體能在1.5公里距離上被其穿透,於是給所有T-72 、T-80都加了一層20毫米的附加裝甲。但波斯灣戰爭中蘇聯出口給伊拉克的未曾加強裝甲的T-72M1(猴版)照常被M-60巴頓的改進的M833和M774翼穩脫殼穿甲彈貫穿車體,炮塔被炸飛。
為了對付反裝甲飛彈與火箭這類含有成型裝藥的武器,蘇聯根據敘利亞與以色列交戰的經驗,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爆炸反應裝甲,裝上大量反應裝甲的模樣成為蘇聯主戰坦克的一大特色。初期的反應裝甲如接觸-1型(Kontakt-1)採用不對稱的炸藥層,能大幅提升對成型彈頭武器的防護力。但是接觸一型的外層容易被小口徑武器貫穿引爆,而且每塊反應裝甲只能使用一次。1994年冬季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部分俄軍坦克在進攻首府格羅茲尼時被擊毀,許多坦克因為反應裝甲內沒有炸藥因而失去抵擋反坦克武器的作用。較新式的接觸-5型(Kontakt-5)採用不同的設計,最外層鋼板因為較厚重所以不會因為內層炸藥引爆而被炸開,也不容易被小口徑武器破壞。其內含有多層鋼板與炸藥,在被翼穩脫殼穿甲彈或破甲榴彈擊中時,這些夾層會因底下炸藥的爆炸鼓起,耗散穿甲彈或高速噴流部分能量。
T-72除了複合裝甲與反應裝甲,還有包覆鋼板的橡膠側裙形成車身側面對反裝甲武器的保護。在T-72A之後的T-72也配備了902型“Tucha”煙霧彈發射器,可以發射煙霧彈形成遮障來掩護坦克轉移陣地;新式煙霧彈能夠阻絕紅外線或是雷射,降低敵方以熱成像儀觀測或使用雷射導引飛彈攻擊的能力。另外在2006年俄羅斯公開展示使用Nakidka偽裝套件的T-72BM,它能降低戰車散發的熱訊號與雷達波反射,使戰車在熱成像儀或雷達中更不容易被探測到。事作業。不使用時,將推土鏟收起,置於前下甲板外側,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護力。在車體前下甲板上還備有安裝KMT-4G型掃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裝前需要收起推土鏟。蘇軍為每個坦克連配備了3具KMT-4型掃雷器。
行進中的T-72行進中的T-72

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T-72B3主戰坦克T-72B3主戰坦克
T-72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2A46式短後坐距離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身管長是口徑的48倍,由身管、炮尾、搖架、駐退機、復進機、熱護套和抽菸裝置等部件組成。
火炮相對於炮塔的俯仰角為-4.5°~+14.5°,由於炮塔座圈向前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時實際俯仰角為-6°~+13°,火炮向後時實際俯仰角為-3°~+16°。熱護套用輕合金薄板製成,共4節,抽氣裝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置。
2、彈藥
T-72主要裝備125毫米滑膛炮,主要型號為2A46系列,包括2A46M和2A46M1。
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穿甲彈最大有效射程為2120米,初速1800米/秒,兩種穿甲彈的穿甲厚度分別為300毫米/1000米和400毫米/1000米。
3БМ42型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有效射程2500米,2000米穿深420毫米,1500米穿深500毫米。
3БМ32型貧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有效射程2500米,2000米穿深550毫米,1500米穿深610毫米。
ЗБК14М式尾翼穩定破甲彈,破甲彈初速為900米/秒,最大直射距離為4000米,破甲厚度為475毫米/1000米;
ОФ19式尾翼穩定榴彈初速為8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9400米。
T-72坦克攜有39發炮彈,其配比一般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2發、尾翼穩定榴彈21發和尾翼穩定破甲彈6發。自動裝彈機的旋轉輸彈機中存放22發炮彈,上層為藥筒,下層是彈丸;炮塔吊籃後的中組彈架存放9發炮彈;車體前部駕駛員右邊的小室存放4發炮彈,旋轉底板上立放3發、臥放1發炮彈。
3、自動裝彈機
T-72坦克的裝彈機由旋轉式輸彈機、鏈式提升機、鏈式推彈機、火炮閉鎖器、自動拋殼機、控制盒和操縱台等部件組成。旋轉式輸彈機中的炮彈按彈丸和裝藥分別存放在輸彈機的下層和上層,呈圓形輻射狀盎,由驅動電機將所需彈種轉至提升機提升位置,提升機提升彈匣內的彈丸和裝藥至火炮正後方位置,推彈機分別將彈丸和裝藥推入膛內,記憶盒記憶所儲放彈種。
在裝填之前,火炮閉鎖器將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進行準確裝填。自動拋殼機可將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屬藥筒底殼自動拋向炮塔外。該炮射速為8發/分鐘。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時,可採取半自動方式裝填,其過程包括人工選彈、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彈入膛。
2006年裝在T-90和其他新式T-72上的新式自動裝彈機除了能夠裝載較長的炮彈,能夠雙向旋轉,還具有連續裝填模式:在主炮擊發後自動裝彈機會自行裝填同一種炮彈。這些改進使得自動裝彈機的裝填程式更加縮短,在13秒內能連續射擊3發炮彈,平均每發僅花費4.3秒。99式主戰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即從此仿製得來。
4、輔助武器
T-72坦克炮的右側,並列安裝1挺7.62毫米ПКТ式機槍,配有250發待發射彈。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新設計的HCBT式12.7毫米機槍,它只能由車長將上身露出炮塔進行操作,對地面目標射擊的最大瞄準距離為2000米,對空射擊時的最大瞄準距離為1500米。

動力系統

1、發動機
T-72坦克裝有1台B-46型4衝程12V60°水冷多種燃料機械增壓發動機,結構與B-54發動機基本相同,外形尺寸變化不大。由於該發動機採用機械增壓,標定功率比B-54發動機提高50%,達到574千瓦(780馬力)。為了安裝增壓器,取消了原發動機曲軸的第八主軸承,使發動機長度與B-54發動機基本相同。
T-72所用的V型B-46機械增壓柴油機T-72所用的V型B-46機械增壓柴油機
該發動機在車內橫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為68~78號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給量因燃料品種不同有差異,通過轉動轉輪、調節供油桿進行控制。轉輪上標有Д、К和Б3個字母,分別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給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時,需要將轉輪轉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2、傳動裝置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該坦克採用行星式機械傳動裝置,由傳動箱、雙側變速箱和側傳動裝置及手動液壓操縱裝置組成。
傳動箱連線發動機、變速箱以及風扇、起動電機和壓氣機等裝置。
在車體兩側各有1個結構相同、用手動液壓操縱的3自由度行星式機械變速箱,它有4個行星排、6個操縱件、7個前進檔、1個倒檔,除變速作用外,還具有轉向、制動和切斷動力等功能。
直線行駛時,兩側變速箱同時換入相同排檔,通過剛性聯動軸的左右兩個操縱閥閥芯保證兩側變速箱同步操作。
一檔或倒檔轉向時,轉向側的變速箱制動,高速側掛一或倒檔;二至七檔轉向時,轉向側的變速箱檔位比高速側的變速箱低一檔,外側履帶保持原速。
傳動裝置中無主離合器,但具有主離合器功能,需要切斷動力時,只要操縱油路使換檔制動器和離合器油缸與回油道相連通即可。
側傳動裝置是單級同軸式行星減速器,太陽齒輪為輸入件,齒圈固定、框架輸出。
3、冷卻系統
冷卻系統由離心式冷卻風扇、油散熱器和水散熱器等部件組成,採用了高溫冷卻技術。為消除水蒸汽對散熱效果的不良影響,系統中增加了1個膨脹水箱,收集氣缸排和水散熱器中的蒸汽,進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經調壓活門排出水箱。
4、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高強度扭桿懸掛裝置,車體每側有6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3個托帶輪、1個前置誘導輪、1個後置主動輪,在第一、二和六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液壓減振器。
履帶為單銷式,銷耳掛膠,寬580毫米,節距為137毫米。
由於使用了難溶於水的ЯНЗ-2潤滑脂,行動裝置的使用壽命得到提高。
5、潛渡設備
潛渡設備由進氣管、密封蓋、排氣閥、導航儀、排水泵等件組成。
進氣管分3節,按直徑大小依次套裝在一起,平時裝在炮塔後部或右後部位,使用時蓋可防止水大量進入車內;排氣閥可將發動機廢氣順利排出車外;排水泵可排除進入車體內的積水;導航儀確保潛渡時不迷失航向。

火控電子

T-72坦克車長指揮塔前面有1具TKH-3雙目晝夜合一瞄準鏡,它的紅外探照燈裝在指揮塔上。車長瞄準鏡兩旁各有1具潛望鏡,指揮塔艙蓋上有2個朝向左後和右後方向觀察的觀察鏡。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炮長艙蓋上有1個潛渡時裝潛渡筒的通氣孔和2個觀察潛望鏡,艙蓋左前位置有1具晝夜合一的周視瞄準鏡,紅外探照燈在瞄準鏡左前方。炮長瞄準鏡通過四連桿與火炮同步動作,型號為ТПН-2,左側是夜間使用的ТПД1-49-23紅外瞄準鏡,其目鏡高度與ТПД-2齊平。
早期的T-72坦克裝有合像式光學測距儀,基線長為1.5米,放大倍率為8×,測距範圍為1000~4000米。ТПД-2瞄準鏡右目鏡系光學測距儀的目鏡,測距時用炮長主瞄準鏡粗瞄目標,使目標置於視場中心區,目標圖像位於分像線上下,距離不符時目標垂直輪廓線在左右錯位,轉動操縱台使垂直線在分像線上對齊,此時距離指示線對著的數字即表示目標的實際距離。
改進型T-72坦克在炮長艙蓋前下方裝有雷射測距儀。125毫米火炮配有雙向穩定器。

性能數據

T-72主戰坦克參考數據:
型號
T-72
乘員
3人
戰鬥全重
41000千克
單位功率
14千瓦/噸
單位壓力
81.4千帕
車長

炮向前
9.445米

炮向後
9.275米
車體長
6.410米
車寬

帶裙板
3.520米

不帶裙板
3.380米
車高(至炮塔頂)
2.190米
火線高
1.645米
車底距地高
0.470米
履頻寬
580毫米
履帶著地長
4.250米
公路最大速度
60千米/小時
越野平均速度
35~45千米/小時
燃料儲備
1600升
公路最大行程
460千米
涉水深(無準備)
1.2米
潛渡深
5米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40%
攀垂直牆高
0.8米
越壕寬
2.7米
最小轉向半徑
1.76米
發動機

型號
B-46

類型
12V水冷多種燃料機械增壓發動機

功率/轉速
574千瓦(780馬力)/2000轉/分鐘
傳動裝置

類型
行星機械式雙側變速箱

前進檔/倒檔數
7/1
轉向裝置類型
離合和制動(1或倒檔)

低速側變速箱降檔(2~7檔)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坦克炮口徑/型號/類型
125毫米/2A46/滑膛炮
並列機槍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7.62毫米/ПКТ/機槍/1挺
高射機槍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12.7毫米/HCBT/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5+7具
熱煙幕

彈藥基數

125毫米滑膛炮炮彈
39發

7.62毫米機槍彈
3000發

12.7毫米機槍彈
500發
穿甲彈初速
1800米/秒
射速
8發/分鐘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車長超越控制

火炮俯仰範圍

炮向前
-6°~+13°

炮向後
-3°~+16°
火炮穩定器

水平向


高低向

車長晝間瞄準鏡型號
ТКН-3
炮長晝間瞄準鏡型號
ТПД-2
夜間瞄準鏡型號
ТПН1-49-23
裝甲結構類型/厚度

水平傾角/材料

車體

前部上
複合/204毫米/22°/鋼、非金屬材料

前部下
均質/80毫米/30°/鋼

側部
均質/前80毫米/90°/鋼

後70毫米/90°/鋼

頂部
均質/前30毫米/1°30′/鋼

後20毫米/1°30′/鋼

底部
均質/20毫米/0°/鋼

炮塔

正面
均質/約400毫米/60°/鋼

頂部
均質/80毫米/30°/鋼

頂部

滅火裝置

光電報警或對抗設備

發電機電壓/功率/型號
28V/10千瓦/СГ-10-1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型號
4個/12V/140Ah/6-CT-140P

衍生型號

多種改型

T-72 Ural:最初的T-72(172M項目),配備具光學測距功能的TPD-2-49瞄準儀與2A26M2型125毫米主炮。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T-72 Ural-1:T-72改良型(172M1項目),炮塔增厚並且置入鋼玉(corundum)夾層。
T-72A配備包括雷射測距儀的TPD-K1瞄準儀,增厚的鑄造炮塔內含有130毫米厚的石英顆粒夾層,美國陸軍暱稱為桃莉·巴頓,另外還增加包覆鋼板的橡膠側裙。1980年開始在炮塔正面加裝902型“Tucha”煙霧彈發射器。
T-72AV配備接觸-1爆炸反應裝甲的T-72A。
T-72AG主戰坦克T-72AG主戰坦克
T-72B炮塔增厚,在正面內含有435毫米厚的多層鋁板、橡膠複合夾層,可從炮塔頂部的凹槽識別其位置。炮塔頂部布上一層25毫米厚的中子防護層,美國陸軍暱稱為“超級桃莉巴頓”(Super Dolly Parton)。瞄準儀改採用具有計算前置量功能的1A40瞄準儀,可發射9K120蘆笛“Svir”雷射制導反坦克飛彈。T-72B是T-72第二個重要的改進型號系列,可以發射飛彈、防護系統也得到加強。
T-72B1:不具發射飛彈能力的T-72B。
T-72BV:配備接觸-1爆炸反應裝甲的T-72B。T-72BV使用一台1000馬力的B92C2柴油機,推力重量比21.7hp/t。還有一種說法是T-72B3M換裝了更強的柴油機,1130馬力,推力重量比接近25hp/t。
T-72B3主戰坦克T-72B3主戰坦克
T-72B(M):配備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的T-72B。
T-72B3:T-72B3坦克是俄羅斯在老化的T-72B坦克基礎上升級而成。升級後的T-72B3坦克安裝了新的發動機,新的炮手觀瞄儀和新的火控系統,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進。T-72B3坦克在2013年交付給俄羅斯軍隊。2016年至少600輛以上的坦克被升級到這個標準。
T-72B3M/T-72B4:T-72B3M(又稱為T-72B4),是俄羅斯新的T-72B坦克升級型號。該坦克更換了一個新的坦克炮,改進的火控系統與全景車長的觀瞄具,改進的防護系統和和新的發動機。該坦克首次公開於2014年,進入小批量生產。2016年俄羅斯宣布計畫升級150輛T-72B坦克到T-72B3M標準。T-72MB3M坦克被看作是一個低成本的T-72B坦克大升級型號。T-72B3M性能接近俄軍也只有少量擁有的T-90系列坦克。除了在外觀上有很大差異,T-72B3M主要改進了火控系統。
T-72B3M型主戰坦克T-72B3M型主戰坦克
T-72BZ:T-72BZ(又稱:T72S,2013)坦克,是俄羅斯用於出口市場的一個升級型T-72坦克。該坦克全重46噸,裝備一台VS-92s2柴油機,具1000馬力的功率,使T-72BZ坦克最高時速達到65公里,越野時速35-45公里。坦克駕駛配備了Tpdk-1夜視裝置,車長則Pnk-4晝/夜視鏡和炮手用熱像儀。坦克還標準配備了包括Gpk-59 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Pkuz-1a集體核生化防護系統,雷射測距儀和Shtora-1煙榴彈發射系統。該坦克火炮系統是2A46M型125毫米兩軸穩定火炮,還配有反坦克飛彈和一挺12.7毫米防空機槍和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T-72BZ坦克2013年9月首次在俄羅斯武器博覽會上亮相(RAE)展覽會亮相。
T72BZ主戰坦克T72BZ主戰坦克
T-72M:外銷型,也授權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生產,規格近似T-72A,但是採用全鑄造炮塔。
T-72M1:外銷型,也授權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生產,規格近似T-72A。
T-72M2:保加利亞的M1升級版有新的夜視鏡。
T-72S:外銷型,規格近似T-72BV,火控系統獲得性能提升 主要用戶為伊朗。
T-72BM:T-72B改良型,配備具有熱影像波道的新式瞄準儀、裝有炮口參考系統的新式2A46M5型125毫米主炮、1000匹馬力的V-92S2柴油發動機與新式爆炸反應裝甲, 為俄羅斯陸軍T-72的主要升級版。
M-84主戰坦克M-84主戰坦克
TR-125:羅馬尼亞的T-72M1改良型。
M-84:南斯拉夫改良型,也外銷給科威特
T-72AG:採用的是T-84的1G46型火控系統,在炮塔加裝附加裝甲之後,與T-84異常神似。烏克蘭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裝、火控系統、柴油發動機與爆炸反應裝甲。
T-72MP:烏克蘭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器、火控系統、新式車長指揮塔、柴油發動機與爆炸反應裝甲。裝備法國生產的火控系統,擁有一個碩大、顯眼的車長指揮塔。這是區別T-72MP和T-72AG這兩款外形極其相似的坦克的重要標誌。
T-72MP主戰坦克T-72MP主戰坦克

PT-91

PT-91(PT-91M)坦克,是波蘭的T-72M1改良型,出售給馬來西亞。PT-91主戰坦克 作為東歐大國的波蘭,其提出的T-72改造計畫也是一個頗為全面的方案。不過,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同,他們的改裝方案更多是利用引進外國技術和合作研製技術來對T-72進行改造。PT-91主戰坦克就是波蘭利用西方技術,在T-72MI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PT-91主戰坦克PT-91主戰坦克
為了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PT-91主戰坦克安裝波蘭自行研製的ERAWA-1附加反應裝甲,增強了坦克對破甲彈和穿甲彈的防禦能力。加裝附加裝甲之後,跟T-72相比,PT-91戰鬥全重也由43噸增加到45.3噸。該坦克還加裝四台雷射警告接收器,當敵人雷射測距儀或者雷射照射器照射坦克時,能夠及時向乘員報警。另外,坦克外表面有採用型號為“1K2KS”吸波塗料塗抹的吸波塗層,能夠有效降低坦克被雷達發現的機率。針對T-72主戰坦克中彈後,容易發生“二次效應”的特點,PT-91加裝了新型的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T-72火控系統的性能較差,特別是夜戰能力。作為T-72的改進型,波蘭人為PT-91換裝了自行研製的“Drawa-T”型數位化火控系統。該型火控系統大量採用歐美部件,例如系統內集成的炮長熱成像瞄準鏡就是以色列El-Op公司生產的。另外,車長和駕駛員裝備有波蘭自行改進的新型微光夜視儀。火控系統的改進和性能上的重大提升,使PT-91主戰坦克的打擊能力和夜戰能力得到很大的改觀。
PT-91M主戰坦克PT-91M主戰坦克
另外,波蘭還與斯洛伐克一起聯合研製新型大功率發動機。這些新型發動機有多個型號,是在V-46發動機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PT-91主戰坦克採用的是當中的S-850型四衝程多燃料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625千瓦。PT-91主戰坦克還將原型T-72的單銷式履帶改為雙銷掛膠履帶。雖然換裝了新型號的發動機和新的履帶,PT-91主戰坦克的機動性與T-72相比,只是略微增強。

T-72MIA

T-72MIA主戰坦克,是斯洛伐克的ZTS公司也是東歐較早開展T-72改進計畫的公司之一。由於深知自身技術力量薄弱,所以ZTS工廠很早就與外國廠商接觸,通過與國外合作,發展自己的T-72改裝方案。ZTS公司推出的第一個改裝方案是T-72MIA。
T-72MIA主戰坦克T-72MIA主戰坦克
該坦克引進斯洛維尼亞的EFCS3-72A型火控系統,T-72原火控系統里的電液式火炮雙向穩定器、炮長瞄準鏡中集成的雷射測距儀、自動裝彈機控制設備得到保留。EFCS3-72A型火控系統中的炮長瞄準鏡集成有熱成像儀。另外,還為車長加裝了一個CRT顯示器,方便車長觀察炮長瞄準鏡所看到的情況。彈道計算機更換為斯洛維尼亞生產的數字式彈道計算機。車長指揮塔上面的車長晝夜周視觀測鏡更換為新型的TKN-3M型晝夜周視觀測鏡。駕駛員裝備有PNK-72微光夜視鏡,保證了其能在各種低可見度的情況下駕駛T-72MIA在坦克各種複雜的環境裡實施機動。武器系統方面,原有的2A46型坦克炮被斯洛伐克自己研製的ZA46MS型坦克炮所代替,原有的並列機槍和NSV高射機槍則被保留。
T-72MIA的發動機更換為斯洛伐克與波蘭聯合研製的S-12U型(S-850)發動機。與波蘭的同類型號不同,S-12U加裝了一套DSM-16型電腦控制的發動機自動控制和監測系統。至於如何提高防護能力,ZTS公司也像其他廠商一樣,在T-72MIA車體和炮塔前部安裝了一套總重1.4噸的“DYNAS”系列反應裝甲。

T-72M21

T-72M21主戰坦克,跟PT-91坦克一樣,由於改造還不是很徹底,整體性能提高不大,所以ZTS公司決定在T-72MIA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後發展成了T-72M21。
T-72M21主戰坦克T-72M21主戰坦克
T-72M21是一種在T-72MIA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個過渡型號,主要改進是將EFCS3-72A型火控系統更換為斯洛伐克自行研製組裝的“織女星”型火控系統。該火控系統主要技術源自比利時為自己裝備的“豹”1主戰坦克研製生產的火控系統,但是斯洛伐克對其做了修改,將火炮雙向穩定器換成法國產品。T-72M21也安裝有“DYNAS”系列反應裝甲,整套反應裝甲的外觀與T-72MIA的基本相同,但總重增加到1.5噸。與T-72MIA不同的是,T-72M21取消了高射機槍,改為在炮塔後半部的兩邊裝備KAA-200AA型20毫米機炮來執行防空任務,該炮必要時也能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整套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主要利用大威力機炮對付武裝直升機。T-72M2II

T-72M2II

T-72M2II主戰坦克,是在T-72M21推出之後,ZTS公司覺得對T-72的改造還不徹底,該型坦克的整體性能與T-72還是拉不開檔次。ZTS公司決定在T-72MIA的基礎上再次完善,於是T-72MZII出現了。
黎巴嫩戰爭中被擊毀的T-72坦克黎巴嫩戰爭中被擊毀的T-72坦克
該坦克安裝了新型的自動跟蹤式火控系統,車長周視瞄準鏡轉為採用車長指揮塔上面的“MVS 580"型車長周視瞄準鏡。武器系統基本與T-72M21相同,但是T-72M2II是採用安裝在炮塔後部右側的一門2A42型30毫米機炮作為防空武器。跟前者的防空高炮一樣,該炮在必要時也能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經過改進的火控系統還能夠讓車長在車內遙控2A42機炮,在晝夜條件下,甚至惡劣環境造成的低能見度條件下,對地面和空中目標實施射擊。
T-72M2II在車體和炮塔安裝第2代“DYNAS”反應裝甲,有效提高了坦克正面弧形狀範圍內的防護能力。第2代“DYNAS”反應裝甲的外形與第一代存在較大差異,不像一代那樣稜角分明,而是圓滑了許多。T-72M2II還安裝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新型附加裝甲和改進的發動機,擁有良好的火力、防護能力和機動性。
T-72M2II的改造是相當徹底的,T-72存在的缺陷基本上克服,在測試期間的表現,也證明了它是一輛成功而且擁有強大作戰能力的坦克,大部分性能絕對能滿足最挑剔的客戶的要求。但遺憾的是,無論是M2I還是M2II,依然採用S-12U型發動機,機動性能還是不能滿足作戰需要,所以即使M2II改造得相當成功,但因為機動性依然沒較大的改善而導致少人問津。

T-72M4CZ

捷克的T-72M1改良型,採用新式發動機、火控系統與爆炸反應裝甲。捷克軍方將前蘇聯的T-72坦克經過自己的改裝,很大提升了T-72坦克的能力。在捷克,這個改進版被稱為T-72M4CZ。捷克的T-72改進版是由捷克第25軍工廠進行的,該工廠對T72主戰坦克進行相當大程度的改良,並大量採用了西方系統。T-72M4CZ非常強調主動防護性能,在火力打擊能力改良方面,也做出必要的改進,而且換裝了西方火控系統和夜視裝置,強化其夜間的接戰能力。捷克國防部於20世紀90年代末制定了對其擁有的T-72坦克進行全面現代化升級的計畫。按照該計畫,捷陸軍現役的500餘輛T-72中將有超過300輛得到改造。為此,捷國防部曾計畫撥款140億克朗(約合6.4億美元)。不過由於財政預算方面的限制,接受升級的坦克數量先是被減少到了140輛,最後又被進一步壓縮為30輛。捷克國防部制定的T-72坦克升級計畫得到了西方公司的大力協助。例如,英國的Perkins公司為T-72M4CZ提供了功率為736千瓦的CV-12-1000型發動機,美國的艾利遜公司為其製造了傳動裝置,新坦克上使用的NPP 2000-1型動力系統則來自以色列的尼姆達公司。此外,T-72M4CZ上還配備了義大利生產的火控系統和光電一體化裝置。捷克的軍事專家們認為,在經過全面的現代化改造後,T-72M4CZ的整體作戰效能已達到了西方第三代坦克的水平。
捷克的T-7M4CZ主戰坦克捷克的T-7M4CZ主戰坦克
捷克T72M4CZ主戰坦克捷克T72M4CZ主戰坦克
T-72M4CZ方案的改進重點主要集中在動力系統方面,發動機改為採用英國生產的輸出功率為735千瓦的“禿鷹”CV12l000TCA型渦輪增壓、多燃料四衝程柴油發動機;傳動系統則是美國產“阿里遜”XCG4116型液力機械傳動系統,所以M4的加速性和操縱性比M3更好。M4方案為了提高動力傳動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加裝了動力傳動裝置的故障診斷系統,使成員在維護檢修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時候要省心多了。為了減少待命和潛伏的燃料消耗、增強自身隱蔽,M4加裝了以色列尼姆達公司生產NPP2000-1型輔助動力系統。

T-72-120

T-72-120是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換裝北約120毫米口徑坦克炮,包含一個內有自動裝彈機的加長型炮塔,能發射北約標準規格的120毫米炮彈。具有諷刺意昧的是它並不來自下塔吉爾,而是過去的競爭對手哈爾科夫,T-64因為一直沒有出口,在這個被硬通貨主宰的時代反倒不如T-72有生命力。
T-72-120主戰坦克T-72-120主戰坦克
T-72-120採用的也是1G46型火控系統。不過,它裝備一門50倍口徑、能發射北約標準彈藥的120毫米滑膛炮。另外,在外形上,T-72-120與前兩者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在炮塔後部加裝了一個長方形的尾倉,倉內布置有自動裝彈機。所以從側面看,T-72-120炮塔的長度明顯要比MP和AG的長。這是將T-72-120與其他兩個基本型號區分開的一個重要標誌。

“墮落者”

克羅地亞的“墮落者”主戰坦克是為滿足本國陸軍的作戰需求,在M-84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一種新型主戰坦克,屬於一種T-72衍生型號。“墮落者”的底盤基本上繼承了M-84底盤的結構和技術性能,但前者擁有一個全新設計的焊接結構的方形炮塔。所以在外觀上,一眼就能把“墮落者”跟T-72M區分出來。
“墮落者”主戰坦克“墮落者”主戰坦克
“墮落者”保留原T-72M1(M-84)的整套武器系統,即一門配有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與坦克主炮並列安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炮塔頂部還安裝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車長可在車內遙控射擊,不用像T-72那樣只能由車長探出身去操作機槍進行射擊,提高了安全性。“墮落者”的火控系統更換為性能更好的OMEGA-D數字式火控系統,炮長晝/夜瞄準具的夜視通道配備的是微光夜視儀,而不是熱成像儀。客戶也可以選擇用熱成像儀來替換微光夜視儀。車長配備一台COMTOS晝/夜瞄準具,夜視通道配備的同樣也是微光夜視儀。駕駛員擁有一台CODRIS-E晝/夜潛望鏡系統,其夜視潛望鏡配備的同樣也是微光夜視儀。主炮控制裝置是電動—液壓式的,但可以更換成全電炮控系統。即使沒有裝備熱成像儀和全電式炮控系統,“墮落者”的射擊精度,特別是首發命中率要比T-72高不少,也強於M-84,夜戰能力也比T-72高。如果裝備有熱成像儀和全電式火炮控系統,射擊精度和夜戰能力則得到質的提高。
由於“墮落者”採用新型的全焊接方形裝甲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增加,增強了對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防禦能力。另外,炮塔上還可以分別加裝兩種附加裝甲:一種是克羅地亞自行研製的附加裝甲;另外一種是以色列新研製並提供給克羅地亞的“RRAK”型爆炸反應裝甲。這兩種附加裝甲還覆蓋了從底盤前弧部到坦克前端的部分以及側裙板,極大提高了“墮落者”主戰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墮落者”裝有克羅地亞國產火力探測和火力壓制系統。該系統由克羅地亞國產的LIRD雷射威脅探測告警系統.與炮塔兩側安裝的榴彈發射器(每側2排,每排3個)所組成,兩者結合使用。再加上克羅地亞國產的核生化防護系統,“墮落者”主戰坦克的生存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墮落者”主戰坦克採用一台735千瓦V-12型大功率柴油發動機(應該是B-46發動機的改進型),傳動系統保留原M-84的傳動系統。這樣,戰鬥全重達44.5噸的“墮落者”主戰坦克,最大公路速度達到70公里/時。此外,還有一套包括一台882千瓦柴油機在內的新型動力組件供客戶選擇。駕駛員控制臺實現計算機化.計算機化的控制臺將駕駛訓練監視系統與導航系統集成在了一起,還集成了其他功能。這代改進措施增強了“墮落者”主戰坦克的機動能力。

TANK-EX

TANK-EX坦克是印度推出的一個T-72改進型,是在其T-72M“阿傑亞”主戰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並大量採用阿瓊主戰坦克的技術。TANK-EX的戰鬥全重達47噸,由於主炮是人工裝填,增加了一名裝填手,車組由3人車組改為4人車組。“TANK-EX其實就是在T-72M主戰坦克的底盤上面嫁接上‘阿瓊’上戰坦克的炮塔。”
TANK-EX主戰坦克TANK-EX主戰坦克
由於炮塔更換成“阿瓊”主戰坦克的炮塔,所以也裝備了與“阿瓊”主戰坦克相同的全套武器系統和火控系統。武器系統包括一門人工裝填、身管長55倍口徑的120毫米高膛壓線脫坦克炮。火炮俯仰角為+16.5°~-10°,攜彈量為32發,最大射速4發/分。該炮配備的彈藥種類包括: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碎甲彈,以後還可能配備印度自行研製的反直升機智慧型炮彈。該坦克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能在2000米即離上穿透56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威力已超過原來T-72主戰坦克上面的2A46坦克炮。輔助武器包括一挺並列機槍和一挺高射機槍。並列機槍是印度特許生產的比利時FNMAG型7.62毫米機槍。高射機槍安裝在裝填手的艙門處,是可以在炮塔內遙控射擊的俄制“岩石”NSV12型12.7毫米機槍。
TANK-EX的火控系統也採用“阿瓊”上戰坦克的AL-4421MK.1B型教字式火控系統。炮長瞄準鏡是德國生產的,限備有最大夜間視距達3000米的熱成像儀瞄準鏡,但測距儀是英國生產的Nd/YAC型雷射側距儀。車長擁有一個獨立的雙向穩定周視瞄準鏡,同時還配有相越射擊裝置,允許車長超越炮長調炮射擊。線膛炮加上指揮儀式火控在火力上要遠強於印度裝備的T-72主戰坦克,甚至不遜色於印度新裝備的T-90主戰坦克。
雖然印度為了能把“阿瓊”主戰坦克的炮塔裝到T-72M的底盤上,而把底盤的炮塔座圈直徑擴大,但是底盤的基本結構未做任何改動。T-72M原有的傳動系統和懸掛系統均保留。由於採用新炮塔和一些新設備,EX的戰鬥全重達到了47噸。為了使EX的機動性不會因為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印度人希望至少保持T-72的水平),原計畫為EX安裝印度自己研製的B-46發動機的改進型,功率達到735千瓦。但是,經過實際試驗發現.這種改進型發動機不但很難安裝到EX的底盤上(實際就是T-72的底盤),而且性能很不穩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果EX真的要大量生產並且裝備部隊,只能選擇B-46。由於功率只有735千瓦,所以坦克的機動能力下降。雖然採用了接地面積更大的履帶,但是履帶對地壓強還是增加了5%,對坦克的通過性有輕微影響。另外,由於車輛重心升高(EX車高達2.93米),最大側傾行駛角度低於T-72M。不過,EX的越壕能力要強於T-72。另外,該坦克還裝備GPS導航系統。總的來說,如果無法安裝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不要說在機動性方面超越T-72,甚早連維持T-72原有水平都成問越。
TANK-EX底盤的防護能力與T-72M相當。但是由於採用“阿瓊”的焊接式炮塔,炮塔的防護能力增強不少,特別是正面的防護能力,至少相當於650毫米均質鋼裝甲。該坦克部分主炮彈藥存放炮塔尾倉內,尾倉採用隔倉化設計,彈藥發生殉爆時,能夠通過炮塔尾部的泄壓板泄壓。坦克上還裝備有滅火抑爆系統,能有效防止彈藥殉爆帶來的二次效應,因此TANK-EX的防護能力比T-72有所提高。

服役動態

外銷出口

阿爾及利亞- 295
立陶宛的T-72坦克立陶宛的T-72坦克
安哥拉- 50
亞美利亞 - 102
亞塞拜然- 150
白俄羅斯- 1,225
保加利亞- 433
外高加索- 向蘇聯購買
克羅地亞- 5?
捷克- 278
東德- 兩德合併後轉售給芬蘭和波蘭
芬蘭- 162(部份來自前東德)
喬治亞- 150 (T-72B1、T-72M及T-72AM、T-72SIM1)
匈牙利- 238
印度- 2800,印度還提出了名為EX坦克的改進方案
伊朗- 522 422輛是T72S型,其他是T-72M1
伊拉克- 1000輛以上,裝備薩達姆的伊拉克正規軍(在2006年只有125輛)主要是T72M M1型,在伊拉克戰爭被美國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摧毀了875輛
哈薩克斯坦- 650 各種改進型
伊拉克的T-72坦克伊拉克的T-72坦克
吉爾吉斯斯坦 - 210各種改進型
利比亞- 260
馬其頓- 31
馬來西亞-48
蒙古- 85
緬甸-139
摩洛哥- 150
波蘭- 772
俄羅斯- 9,700
塞爾維亞- 60
斯洛伐克- 272
敘利亞- 1,700 主要是T72M1975、T-72G、T-72M、T-72M1型和少量T72AV型 (T72AV型是在敘利亞衝突開始後從俄羅斯購買)
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
塔吉克斯坦- 40
土庫曼斯坦- 570
烏克蘭- 1,260 (T-72、T-72A、T-72B、T-72UA、T-72AG及T-72MP)
烏茲別克斯坦
葉門- 39(T-72S)
南斯拉夫- 500(參考M-84)
其它
中國- 1 (使用一台電漿噴塗機交換自羅馬尼亞)
美國(用於展出和試驗)

投入實戰

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間,參加戰鬥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直升機發射的陶式反坦克飛彈、155和203毫米火炮發射的改進型常規炮彈以及美制集束炸彈的反坦克子彈擊毀數輛。但T-72在戰鬥中表現出了對M60等二代坦克的絕對火力優勢,據阿方聲稱在戰爭中T-72摧毀了至少21輛M60和M48“馬加奇”,也擊毀了數輛梅卡瓦MK1,和梅卡瓦的戰損比約為6:4,考慮到當時T-72M無雷射測距儀,火控計算機數據需要手動輸入,這個戰果已經可以了。
伊朗的T-72主戰坦克伊朗的T-72主戰坦克
兩伊戰爭中,T-72是參戰雙方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在面對伊朗軍隊的M48和酋長坦克時具備了較大的優勢,薩達姆對其非常滿意,截止1990年,伊拉克軍隊共進口了900輛(一說500輛)左右的T-72M/M1,主要由波蘭或捷克斯洛伐克生產。所有或者大部分的T-72都裝備了共和國衛隊。但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T-72面對M1A1HA和挑戰者1等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時大敗虧輸,損失慘重,主要原因是技術代差過大,而且T-72M/M1作為出口型沒能獲得更好的彈藥、火控。此外,伊軍戰術也很成問題。在海灣戰爭中,T-72大約有4個M1A1的擊毀戰果,其餘戰績不詳。
兩伊戰爭中被擊毀的伊拉克T-72坦克兩伊戰爭中被擊毀的伊拉克T-72坦克
敘利亞局勢可謂是動盪不安並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而t-72坦克卻成了受害者,在敘利亞西北城市伊德利卜南部小鎮埃里哈街頭的T-72坦克殘骸。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政府軍跟反對派發生的激烈的戰爭,戰爭過後留下的確實是T-72被擊穿後被斬首的殘骸。

總體評價

分析評價

T-72主戰坦克,是一個具有相當威力且簡單實用的武器平台。雖然如今T-72的性能已經遠遠落後於當今世界的其他第三代坦克,但只要對其進行合理改造、充分挖掘潛力,也能追上時代,繼續跟其他三代坦克爭鬥下去。T-72主戰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已經不足以應付新的威脅;機動性遠遠落後於時代,信息能力嚴重缺乏,與當今世界網路化、信息化的大趨勢嚴重脫節;防火抑爆措施不足。這些問題都嚴重困擾著T-72和它的使用者。
俄羅斯的T-72主戰坦克紀念碑俄羅斯的T-72主戰坦克紀念碑
T-72主戰坦克的設計是成功的。除了前蘇聯/俄羅斯自己裝備外,還大量出口到國外,並且允許外國依據許可證生產。繼T-54/55主戰坦克之後,又一種T族坦克在世界範圍內泛濫。當T-64主戰坦克已經停產多年,連T-80主戰坦克也面臨嚴酷生存問題的時候,T-72主戰坦克卻依然在生產。
T-72主戰坦克是前蘇聯在1967年開始研製的主戰坦克,除了大量服役於紅軍之外也外銷。原本設計目的是用於大規模快速突擊,幾次實戰證實此坦克若不能以集群形式出現則使用效果不佳,少量使用僅適合低強度衝突作戰。(“網易新聞”、“鼎盛軍事”、“騰訊網”、“人民網”評

存在問題

    T-72最為人所知的缺陷是自動裝彈機的炮彈存放在炮塔底下的圓形轉盤中,當這裡面的彈藥被點燃引爆後往往造成炮塔被炸離車體。但是T-72的設計與T-64和T-80相比卻是比較安全的,這是因為它的分離式炮彈采水平儲放的方式置於轉盤內,上面除了升降機位置以外都覆蓋著一層裝甲板,因此絕大多數炮彈並沒有暴露在戰鬥室內。同時這些炮彈在車體內的位置接近路輪的高度,所以除了車體側面裝甲之外還額外多出負重輪的保護;儘管如此,T-72還有許多額外的炮彈儲放在炮塔內壁的炮彈架、炮塔吊艙底板上以及戰鬥室與發動機之間的炮彈架內,這些缺乏額外保護的炮彈容易被貫穿後在炮塔內飛散的高溫碎片或金屬射流點燃,造成嚴重的爆炸與火災。在波灣戰爭中大量T-72被擊毀並引爆,儘管有人稱伊拉克擁有的是相當早期的出口降級版"猴型"T-72M或T-72M1,但事實上當時俄軍自用的T-72B也無法與美軍抗衡,如正面對APFSDS的防護上,T-72M,T-72B和M1A1HA的數值為380毫米,530毫米和680毫米,各自使用APFSDS的穿透力上,3BM-15隻有340毫米、俄軍的主力3BM-32和3BM-42是500毫米、美軍的M829A1有610到660毫米。再如第三代戰車的重要標誌熱成像裝置,美國始自1979年的M60A3,而俄國直到1993年才在T-80UK上首次使用了"龍舌蘭",而且在向印度出口T-90時,此裝置受到印方拒絕,換用的是法國的"凱瑟琳"。
    T-72主戰坦克在軍演中開炮T-72主戰坦克在軍演中開炮
    T-72坦克缺乏精密的射控系統,使得射擊程式不但冗長、缺乏效率,而且命中率也比T-64和T-80要低。大部分T-72所配備的瞄準儀TPD-K1和它的改良型1A40雖然都內置有雷射測距儀,但是它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彈道修正計算,而且只有1A40能對移動目標計算前置量。這些瞄準儀在測距時必須將雷射測距點置於目標上實施測距,而這個測距點的位置和瞄準刻劃中心不同,然後在測距完畢後瞄準刻劃會根據彈道修正量移動至新位置,接著射手必須將瞄準刻劃中心置於目標上。另外T-72有個稱為Delta-D的功能,它會根據測距後車身的移動量持續修正目標距離。這個功能並不可靠,尤其是在外銷的T-72上常造成錯誤的修正,還有在特定的地形如濕滑的地面或丘陵地形上也會做出錯誤修正。
    除了上述問題,T-72還缺乏備用的光學瞄準鏡,只能使用射手上方的1倍潛望鏡充數。自動裝彈機採用電力驅動,一但電力系統失效就只能以機械裝置實施人工裝填,每次裝填得花上1分鐘。T-72配備主動式紅外線夜視瞄準儀,有效範圍僅有800米,而且解析度也不如熱影像儀。自動裝彈機無法在每次射擊完畢後,自動地連續裝填同一種炮彈,必須等到射手按下開關才能啟動裝填程式。T-72的缺陷在蘇聯解體後持續地被俄羅斯與其他使用國家改進中,包含引進新式火控系統與熱影像儀,改良自動裝彈機等,甚至大幅修改炮塔構型、裝甲配置與自動裝彈機的設計。(“戰略網”、“鼎盛軍事”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