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A-20輕型坦克

蘇聯A-20輕型坦克

根據1936年西班牙內戰的經驗,蘇聯軍方提出了新一代坦克的裝甲能在近距離抵擋37mm反坦克炮的直射,以及75mm火炮在中等距離的斜射。列寧格勒的哈爾科夫183工廠根據這個要求很快拿出了設計方案。他們的理念就是用最小裝甲厚度換取最大防彈效果。因此他們利用BT-7坦克為基礎,重新設計了車體與炮塔,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新的輪履兩用坦克A-20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聯A-20輕型坦克
  • 國家:蘇聯
  • 提出時間:1936年
  • 設計:哈爾科夫183工廠
  • 退役時間:1939年12月19日
發展沿革,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1938年5月,蘇聯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舉行了一次擴大會議,莫洛托夫主持會議,出席會議的包括史達林,伏羅希洛夫和軍方要員、國防工業部門、鐵路的代表以及剛剛從西班牙前線回來坦克坦克部隊指揮員(這當中有蘇聯志願軍坦克旅的旅長巴甫洛夫,他在蘇德戰爭初期擔任西部特別軍區——西方面軍的司令員)。
但是A-20方案是基於BT-7坦克的,在很多數據上與BT-7坦克相差不大。A-20方案並不能讓裝甲局滿意,他們認為A20方案的裝甲過於薄弱。45mm火炮威力不足,A-20方案搭載的45mm火炮的確無論在殺傷力與穿透力方面不盡人意。而換裝76mm L-11火炮後,殺傷力與穿透力就得到較大提高。
可以看出這款坦克繼承了BT系列的血統,二者在結構上幾乎沒有差別。所不同的是A-20採用了大傾角裝甲板和流線型的炮塔,已經具備了後來大名鼎鼎的T-34坦克的所有外形特徵,只是它仍然只有四對負重輪。

服役事件

經過廣泛的實驗,包括長距離行軍,證明用負重輪行走對於坦克來說是一種多餘的功能,雖然它能讓坦克在公路上能夠達到接近百公里的驚人時速,但是難道敵人只和你在公路上交戰嗎?何況蘇聯的公路系統本就糟糕的很,更何況輪履兩用造成坦克的結構極為複雜,大大增加了製造工藝上的難度和由此帶來的成本急劇上升及戰場上的低可靠性。最終蘇聯人決定摒棄這種華而不實的結構,這就產生了A-32(T-32)。
而在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後,證明了T-26與BT-5坦克的防護的確不足,所以在1939年12月19日,A-20方案被放棄。但是A-20方案也開創了坦克設計的新的方向。這一點是不可抹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