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蘇聯近衛軍軍旗 傳統意義上的“近衛軍”,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講的中國古代的
禁衛軍 、羽林軍,是一支扈從、保衛的部隊,而非用於野戰的部隊。作為一個事物,近衛軍也有自己的一個發生髮展壯大的沿革過程,如法蘭西帝國的近衛擲彈兵。到了近代,近衛軍更多是一個榮譽。嚴格意義上講,蘇聯近衛軍並不是真正的“近衛軍”。
起源 在衛國戰爭時期,為了鼓舞士氣,
蘇聯紅軍 開始授予那些戰功卓著的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近衛”稱號。一個個榮譽的授與,使蘇聯的軍隊鬥志高揚,團隊精神更形鞏固,戰鬥力也隨之成倍數增長,為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決定,為表彰全體人員的集體英雄主義、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軍事技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將一批立正大功的兵團改名:步兵第100師(師長魯西亞諾夫少將)改稱近衛步兵第1師(後來改編為近衛機械化第1軍);步兵第127師(師長阿基緬科上校)改稱近衛步兵第2師;步兵第153師(師長加根少將)改稱近衛步兵第3師;步兵第161師(師長莫斯克維京上校)改稱近衛步兵第4師。這些兵團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城下同德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並參加了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在葉利尼亞城下舉行的反突擊。例如,1941年6月26-28日,步兵第100師所屬部隊在明斯克城下戰鬥中重創德軍步兵第35師和第25裝甲師,殲滅其一個步兵團和一個裝甲團、一個半機車營,擊毀坦克100餘輛、裝甲車13輛、反坦克炮23門。該師全體軍人在葉利尼亞城下勇敢堅決地進行戰鬥。1941年9月初,該師在第24集團軍突擊集團編成中實施進攻,突破葉利尼亞以北德軍防禦陣地,切斷葉利尼亞-斯摩棱斯克鐵路線,從縱深中包圍了該地的德軍集團。該師堅決果敢的戰鬥行動,對粉碎德軍和收複葉利尼亞具有重大意義。
蘇聯近衛軍的隊伍迅速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的血與火中成長起來。1941年9月21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師長利久科夫上校),9月26日,步兵第107師(師長米羅諾夫上校)、第120師(師長彼得羅夫少將)、第64師(師長格里亞茲諾夫上校)均被授予近衛軍稱號,分別改名為近衛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近衛步兵第5師、第6師、第7師。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319師(師長潘菲洛夫少將)因在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保衛戰中表現無比英勇頑強,改為近衛步兵第8師。1941年11月26日,步兵第78師(師長別洛博羅多夫少將)因在莫斯科城下伊斯特拉方向對德軍作戰中連戰皆捷,被改為近衛步兵第9師。坦克兵成為近衛部隊的有坦克第4旅(旅長卡圖科夫上校)被改名為近衛坦克第1旅(1941年11月11日)。該旅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功卓著。10月初,該旅在近衛步兵第1軍編成中作戰,向奧廖爾-圖拉方向挺進,在姆岑斯克地域與德軍突擊的坦克集團遭遇。該旅所屬部隊廣泛設伏,數日之內,遏制德軍兩個裝甲師的多次突擊,並在戰鬥中擊毀坦克133輛。
騎兵在蘇聯近衛軍的戰史上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騎兵第2軍(軍長別洛夫少將)、第3軍(軍長多瓦托爾少將)和騎兵第5軍(軍長克留喬金少將)分別改名為近衛騎兵第1軍、第2軍和第3軍。炮兵在莫斯科接近地,同德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炮兵第440、471、555、274團,反坦克炮兵第289、296、509、760團,上述部隊因在戰鬥中表現出的英雄主義、大無畏精神和高度組織紀律性,而於1942年1月8日亦被授予近衛軍稱號。
1942年4月,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艦艇有:“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艦長古幸海軍中校),“剛毅”號驅逐艦(艦長列夫琴科海軍大尉),“馬爾季”號布雷艦(艦長梅謝爾斯基海軍上校),“T—205”號掃雷艦(艦長什克列布季延科海軍上尉),“Д-3”號潛艇(艇氏比別耶夫海軍大尉),“M—171”號潛艇(艇長斯塔里科夫海軍大尉),“M—174”號潛艇(艇長葉戈羅夫海軍大尉),“K—22”號潛艇(艇長科捷利尼科夫海軍中校)。1942年6月18日,“紅色克里木”號巡洋艦(艦長祖布科夫海軍上校)改為近衛巡洋艦。
軍旗 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凡榮獲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和兵團,均授予近衛軍軍旗。近衛集團軍軍旗旗面由紅色絲綢製成,邊緣裝飾以金色流蘇,尺寸為145x115厘米。正面中央刺繡有直徑60厘米的近衛軍徽章圖案,在其上方為俄文“消滅德國侵略者”(Смерть немецким захватчикам)口號,下方是部隊的名稱。在旗面的三個邊緣處刺繡有金星、鐮刀和斧頭圖案。軍旗的背面,中央為列寧刺繡頭像,其直徑為48x46厘米,上方是“為了祖國” (За на нашу Советскую Родину)標語,下方則是蘇聯的俄文縮寫。軍旗旗桿為木質,長2.5米,直徑4厘米,顏色為深棕色,頂端裝有金屬箍並系有兩條金色飾帶。其它級別近衛軍部隊的軍旗與近衛集團軍軍旗基本一樣,只是旗面中央的近衛徽章沒有橡葉飾,尺寸也縮小為38x50厘米。
近衛第一集團軍軍旗 該集團軍組建於1943年5月,參加了庫爾斯克――奧廖爾戰役、
第聶伯河會戰 、
柏林戰役 和
巴拉頓湖戰役 等重大戰役。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有2871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其中8人曾兩次榮獲該稱號。
遵照 1942年5月2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命令,為蘇軍陸軍近衛部隊和兵團的軍人頒發“近衛軍”胸章,而為海軍近衛軍人頒發系有黑豎條橙黃色波紋綬帶的長方形金屬薄板製成的胸章。同時設近衛軍軍人稱號。根據1942年6月19日海軍人民委員部命令,制定海軍近衛軍軍旗。1942年7月31日頒布實行《蘇聯海軍近衛條例》,近衛軍胸章應佩戴於右胸。
規模統計 到偉大衛國戰爭末期,蘇聯近衛軍已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1945年5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榮獲近衛軍稱號的計有:1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6個坦克
集團軍 ;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217個步兵師、9個空降兵師、17個騎兵師、6個炮兵師、53個航空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7個火箭炮兵師;13個摩托化步兵團、3個空降兵團、66個坦克團、28個機械化團、3個自行火炮團、64個炮兵團;1個迫擊炮旅、11個殲擊反坦克炮兵旅、40個火箭炮兵旅、6個工程兵旅和1個鐵道兵旅;1個築壘地域;18艘戰鬥艦隻和許多軍(兵)種部隊。
和平時期,對各軍團、兵團、部隊和艦艇不授予近衛軍稱號。但是,為保持戰鬥傳統,原各部隊、艦艇、兵團、軍團的近衛軍稱號,在其撤銷時,可轉授給其他軍團、兵團、部隊和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