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羅娑國(Śūrasena),都城末土羅(Madhura),佛陀時代(公元前6-前4世紀)印度次大陸十六大國之一,後被摩揭陀國所滅。國家和城市的核心區域,今在印度國北方邦馬圖拉市(Mathura,印地語:मथुरा,梵文:mathurā),地理坐標:北緯27.2700度;東經77.4312度,亞穆納河(Jumna Rive,古代稱鹽牟那河等)西岸。
馬圖拉市,地處印度古代交通要道上,許多漢典中有所記述,在《佛國記》中作摩頭羅國,在《大唐西域記》卷四作秣菟羅城,另外漢典中還記作摩偷羅等。
貴霜王朝時期(公元1-3世紀),馬圖拉一帶被犍陀羅國所控制,當時以華氏城為都城的摩揭陀國依然還有抵抗力,為鞏固對印度半島中部的控制,在此修建了第3個國都,從而完全掌控了公元2世紀的世界香料貿易。在此時期,馬圖拉很快發展成為與犍陀羅齊名的佛像製作中心,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
公元403年,法顯抵達摩頭羅國,在《佛國記》中記述:河岸左右,有20座佛寺,僧眾3千,佛法非常興盛。
公元7世紀,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四中記載,秣菟羅城依然十分繁盛,城周二十餘里,出產黃金、細布和芒果等,佛寺20餘所,僧徒2千餘人。
公元1018年,馬茂德(Mahmud)率領的穆斯林軍隊,掠奪這座城市長達20天,毀滅了城裡所有印度教、佛教廟宇和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