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派硯雕

蘇派硯雕,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派硯雕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常熟市隸屬蘇州市。其歷史文化,與蘇州一脈相承。常熟的硯雕工藝,則為蘇派硯雕的一個組成部分。蘇派硯雕,受明清吳門畫派和明末清初江南竹刻影響,形成了隨形雕刻,刀法精緻、構圖疏朗、巧中見拙,追求平淡雅逸,表現高古之氣的風格。常熟刻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六朝至宋代,而在元明清時期得到迅速發展。元代繆貞(字仲素,號烏目山樵,江蘇常熟人),好古博識,善篆、隸、真、行書,兼工八分、小篆,正書尤高古。性嗜古,購藏三代、漢、唐器物。清代常熟楊晉、錢陸燦、孫原湘、翁同龢、蕭蛻等均曾為硯題寫硯銘。在近世徐世昌,沈汝瑾,許修直三大藏硯名家中,沈汝謹即是常熟人。沈汝瑾藏硯規模大,端、歙、姚綠、澄泥俱有,不但硯質佳,形制工,詩畫兼備,且多自作銘記,也有翁同龢、蕭蛻等書畫名家所作。 民國時期,常熟王市鎮人陳端友(1892~1959),融合中國繪畫傳統技巧、章法於刻硯藝術,模仿自然形象,並能別出心意,成為現代制硯巨擘。他的刻硯取材廣泛,摹寫傳神,雕刻精細,宛若真物,無論是瓜果魚蟲、竹節、松岩等都在他手下得到真實的體現。他一生刻硯50餘方,其中4方流落日本,其餘絕大部分由上海博物館收藏。目前,常熟博物館藏有近70方硯台,上至漢、六朝,下至民國、近代,不少為硯中珍品。

工藝特徵

蘇派硯雕,所用硯石大多是端石,或是蘇州本地采的硯石。雕刻藝人要對硯璞隨形設計、因材施藝,要根據硯璞的石質,去粗存精,認真構思題材、立意、構圖、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硯台要線條清晰,玲瓏浮凸,一目了然。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鏤空),要求雕刻精細,準確,生動;線刻則要線條細膩、流暢,繁簡得當。 硯台製作工序繁多,主要有:採石、維料、制璞、雕刻、配盒、打磨(即磨光)、上蠟等。
硯台,是文房四寶之一。制硯技藝,融合了中國傳統書法、繪畫、篆刻等文化要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