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是一件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院
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是一件文物。
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是一件文物。重要展覽2020年9月1日—2020年10月30日,該文物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展出。1...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以議論為詩的代表作品。前半篇評論了歷代書法家的成就與特點,並對杜甫“評書貴瘦硬”的看法表示不予認同。詩人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主張書法藝術應重視各種不同風格的發揚,表現了他對藝術的真知灼見,以及對藝術廣采博收、如百川納海...
太倉墨妙亭位於太倉公園內,現墨妙亭所在地為張溥故居學山園舊址,亭內“墨妙亭”三字為本邑丹青大師朱屺瞻手筆。太倉墨妙亭其內曾存《歸去來辭》碑,亭前,蟠槐流溢翠色,羅漢松如護亭鬥神。此處臨水而建,可憑欄眺望,湖水一碧,白鵝浮其上,四周湖邊,或楊柳枝依依,或迎春花燦燦,右有墨浪橋,左有扇形...
魏、晉、南北朝墨的質量不斷提高。北魏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其中寫下了我國最早一篇講制墨工藝的《合墨法》。唐代制墨名工奚超、奚廷珪父子,制出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好墨。宋代墨工潘谷是造墨高手,蘇東坡、黃山谷等書畫家極為推崇。明代邵格之、程君房、方於魯等各樹一幟,歙縣與休寧兩派...
談墨 滑如春冰密如繭——宣紙介紹 宣紙的潤墨特性 龍尾寶石制新硯——介紹龍尾硯 多彩多姿的魯硯 契齋藏天福端硯考 寧夏賀蘭硯 東坡墨妙亭詩殘刻十七字斷碑硯小記 硯的異稱 石硯的使用和保養 談歙硯 鮮妍多彩的紅絲硯 我國最早的文字——山東大汶口及內蒙翁牛特旗石棚山原始文字例釋 甲骨文書體淺說 甲骨...
頭皮斷送東坡老,圖畫描摹松雪凌。舒袖開懷風正好,忘情狂醉一壺冰。范斌:隱忍的水光 潘維(當代著名詩人 獲2013魯迅文化獎年度詩歌提名)范斌生活在當代的湖州,從少年時代我們相識至今,他的氣質和性情貫穿如一:內斂、儒雅、穩妥。湖州的陰柔古氣很吻合他。這是一座被顏真卿、杜牧和蘇東坡治理過的絲綢之府,生產...
祠內供奉陳列有三蘇及子孫、女眷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蹟;有三蘇祠沿革展、碑廊蘇軾手跡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國碑約30通。館內收藏有上萬件有關三蘇的文獻資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2007年,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
《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晉。1082年(元豐五年)開始,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
靈跡解扶膽聖運,斷碑猶記會昌年。日翻鳥鵲觚稜過,風落蠨蛸玉帳緣。祭罷數翁沙際立,暮潮一舸去翩然。其二 秋雲閣雨暗江天,雨外鋤犁治廢田。作吏自慚空送日,爾晨何事不逢年。荒村獨往無人識,古寺頻來有佛緣。暫借茶爐供煮藥,松風繞鼎卻泠然。交通路線 得清武康公車路線查詢 5路、6路公交...
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湖筆的...
待敬於批鬥完畢,一腐一拐回家時看到書畫被燒,御賜硯台被砸,肝腸寸斷,以頭磕石,血濺殘硯,幾近昏迷,幸得親人阻攔,才免與硯俱焚。敬於仰天長嘯:我欲乘風歸去,恐無顏見東坡。故事軼聞5:范敬於與蔣介石 1946年10月,時任國民黨委員長的蔣介石乘坐艦艇逆江而上,視察敘州府,行署專員率地方官員數十人在...
在人物方面,林清卿最常刻的是蘇東坡的題材,如 “游赤壁” 、“東坡賞硯”、“虎溪三笑”等,無不神情畢肖,韻味無窮。由此也可看出他對蘇東坡的人生觀十分欣賞。省博物館收藏的一枚林清卿的《秋山行旅》薄意章,在小小的畫面上,天高雲淡,古木蕭疏,棧橋橫臥,酒肆數間,外有小二招呼客人,內有酒客開懷暢飲...
齊白石大師說:“不似為欺世,太似則媚俗,妙在於似與不似之間”。貴清老師深得其中奧妙。怡然自樂 無論寫字還是畫畫,都離不開水和墨、筆和硯。而貴清老師對水和墨情有獨鐘。水墨為上,墨分五色。如何用好墨色,寫出好字,畫出好畫,也是貴清老師所追求的目標之一。據他觀察,大師們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傳世...
比如:蘇東坡出筆速疾,用墨豐厚,故體勢敦實而自然,米芾稱他為“畫”字。黃山谷用筆沉著,氣度軒昂,故又自稱“刷”字……。這些變化源於個性而出自使毫,由此可知,自古以業,各種書本,各種流派產生的根源,皆在於筆勢的變化,故張懷瓘《玉堂禁徑》曰:“用筆之勢,不可一概。”筆者在目睹了陸鐵石先生...
他選擇書家,由遠及近:張黑女墓誌、張玄墓誌、王鐸、米芾《蜀素帖》、白居易《楞嚴經》,蘇東坡《寒食詩帖》、黃道周、倪瓚、黃庭堅、文徵明、張瑞圖、楊維楨、道人張雨、鐘繇、張旭、虞世南、蔡襄、蔡京、倪元璐、智永、徐渭、邢侗、于右任等孫過庭《書譜》、張即之《汪氏報本庵記》、《佛遺教經》,楊凝式《韭...
其行草,節錄王國維《人間詞話》,意蘊悠遠;節臨《散氏盤》,古法蒼茫;意臨顏真卿《祭侄稿》,神采肖然;行草,陶淵明《桃花源記》,結體精妙;行草,蘇東坡《水龍吟》,藏巧於拙。更兼:行草,董穎《江上》、《隨園詩話》句錄等近幾年之作,越古穿今,筆力勁透;沐漢陽楚雨,得魏風晉骨;明修魯公,暗度...
與表弟蘇軾詩詞往來唱和,確立了四君子題材。其畫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其後畫竹者多從其學,世有“湖州竹派”之稱。至元代畫墨竹蔚為風尚,如李衎、趙孟釗名家,皆湖州派之繼承者,對後世影響極大。也喜作古木老槎,並寫山水。四川仁壽縣黑龍潭石壁有一鋪所謂的隱形碑,灰白色的石面光滑無跡,潑水後...
自從蘇東坡品王維的詩畫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此成為畫家追求的目標之一。潘天壽先生在品題吳先生的條幅蘭花上寫有“脂粉價賤艷吳娘,芳草誰歌天一方。筆墨年來無健者,枉他胡亂說‘徐黃’。”正是以詩評價了繪畫評論中的謬論,又正確地推崇了吳先生所畫蘭草的健筆與高尚風格。早年吳先生有題墨蘭詩:...
蜀中才子李調元,乾隆年間中進士後任廣東學政。上任不多久,當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遊。看見一崖上刻有“半邊上”三個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同行者解釋說,這是宋朝蘇東坡學士、黃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時,佛印為蘇東坡出了上聯,蘇東坡對不上,只好請黃山...
清代時,此碑移嵌於孔廟大成門壁間。文革時,斷碑又不見影蹤。1980年代初普查文物時才發現,一段作了洗衣石板,一段充作豬欄墊板,倖存下來。亭內“墨妙亭”三字為本邑丹青大師朱屺瞻手筆。當地耆宿王君麓撰寫的楹聯“墨妙建新亭,點綴園林景色;文明耀古園,發揚藝術光輝”,為已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左筆。亭內...
綜合裝飾瓷瓶·書碑 釉上彩瓷板·春夜宴桃李圖序 釉上彩鑲器·松下論道 釉上彩瓷板·春風又綠江南岸 綜合裝飾瓷瓶·香山九老 釉上彩瓷板·包拯投硯 青花釉里紅鑲器·松柏何須羨桃李 任瑞華 青花釉里紅瓷盤·魚樂 陶藝·好戰者 陶藝·長青樹 陶藝·春 陶藝·和之韻 釉上彩瓷板·女人體 釉上彩瓷板·華夏...
亞平書法風格的大變是近幾年的事,他從楷書規矩的束縛中走出,沿二王一路,於顏真卿、孫過庭、蘇東坡、米芾、趙孟釗廣涉雜取,又旁及篆隸,使楷書端莊中有了靈動,行草書靈動中又孕含了端莊。書法藏陰潛陽,書法雖小技但通大道,創作是不斷製造矛盾又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書法映照的是書家思想的光芒。亞平的老家...
唐代柳公權《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鑑賞家趙希鵠《洞天青祿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硯,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大文豪蘇軾、黃庭堅讚嘆洮硯:“洗之礪,發...
此時書法乃融諸家為一體,自成一派。時人稱為“榮縣趙字”。趙熙從小愛好書法,早年臨革顏(真卿)、柳(公權),中年效法蘇(東坡)、黃(山谷)。閒居故里後他轉革魏以縣人臨摹者極其普逸,風靡一時,人稱“榮縣趙字”。及因各方乞求書法者與掃俱增,不暇應拂。碑,間習歐(陽倍)、褚(遂良)等諸家。好...
025.動天墨硯 026.張九齡押鼠上京城 027.紙枷鎮青蛙 028.與皇上下棋 029.懶漢借鋤 030.張九齡智平安祿山 031.韓愈與大顛和尚 032.狀元莫宣卿 033.黃巢殺義父 034.趙匡胤與風水先生 035.呂蒙正祭灶 036.包公擲硯 037.包公審石橋 038.包公和“訊息哥”039.蘇東坡遇仙 040.漁夫難倒蘇學士 041.蘇...
1993年8月在墓址旁邊修造了新墓,墓前有一石亭,亭內放置重建郟司農祠記碑,乃清同治七年(1868年)太倉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時所立。墓四周雜樹蔽蔭,松柏掩映,環境幽靜而肅穆。憩園內最值得一看的當數墨妙亭。據地方志記載,該亭原在城北淮雲寺中。元代浙江軍器提舉官顧信與大書畫家趙孟鈷私交甚...
2005年秋, 是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90周年的大喜日子.該系五九級的學子為表達對母校中文系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特地給中文系贈送了一幅書法作品, 上書: “ 壽慶九裹, 宗衍千秋”. 筆力雄渾灑脫, 氣韻磅礴. 該書便出資1977年一月畢業於南大中文系的王滿利之手. 與此同時, 王滿利自己還贈送了一幅書法長卷即蘇東坡...
一篋磨穴硯(《硯譜》)54 二翁登泰山54 養生防病54 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54 病梅館記(龔自珍)55 宋太初老人談養生(《對山醫話》)55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55 七發(漢·枚乘)56 傳世美文56 滕王閣序(王勃)56 前赤壁賦(蘇東坡)58 桃花源記(陶淵明)58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59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