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娟

蘇明娟

蘇明娟,女,漢族。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畢業於安徽大學。1991年,一張“我要上學”的照片讓中國人記住了那雙大眼睛。在1991年5月拍下了《我要讀書》。14歲時成為最小的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2007年6月23日,成為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2010年9月這位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已成銀行白領,2017年12月15日蘇明娟當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2018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現任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團委副書記。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團十八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明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
  • 出生日期:1983年
  • 職業:銀行白領
  • 畢業院校:安徽大學(專科)
人物經歷,人物軼事,好人相助,特殊名人,銀行工作,人物事跡,所獲榮譽,大眼睛,形象大使,希望工程,光環之外,希望延續,助學基金,

人物經歷

蘇明娟,出生於普通的農家,父母靠打魚、養蠶、養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据、簡樸的鄉村生活。7歲在張灣國小讀一年級。蘇明娟手握鉛筆頭、兩隻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她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1991年,一張主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曾引發外界對於農村失學兒童的關注。這張照片後來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選為希望工程宣傳標識,時年8歲的安徽金寨女孩蘇明娟,由此成為全國人民熟知的“大眼睛女孩”。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畢業後進入銀行系統工作。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畢業後,她進入銀行系統工作。她一直致力於幫扶貧困生,剛進入大學就致信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要求把每學期定額發給她的900元生活補貼轉給其他貧困生;參加工作後,她每年都會花1000元資助貧困生,從未間斷。蘇明娟曾表示:“我們這批受到希望工程資助的孩子是非常幸運的,所以我們必須感恩,並儘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多做一些好事,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2017年12月15日,共青團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共青團安徽省第十四屆委員會,蘇明娟當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這一訊息引發網友關注,有網友質疑稱,團省委副書記為副廳級,年僅34歲的蘇明娟從未有過從政經歷,卻當選副廳級幹部。
蘇明娟擔任職務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只是給了她發揮特長的平台和條件,沒有行政級別,也不領取報酬。
安徽團省委稱,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其中提到要建設“專職、掛職、兼職幹部相結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幹部隊伍”。
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團十八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人物軼事

好人相助

因為山多地少,金寨縣歷來非常貧困。而蘇明娟家每年的土地收成也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更多時候,她的父親蘇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就成為這個家最大的負擔,而李萬的資助,也讓這個瀕臨崩潰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對於蘇明娟來說,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錢,而是李萬叔叔寫給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飽蘸著愛的筆墨的文字,直到現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裡,雖然我沒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傳達出來的“愛”已經深深扎進蘇明娟幼小的心裡了。後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了僅有的退休金,還在信中安慰道:別為我們的生活而擔心。善良忠厚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有別人的幫助了。你爸你媽還能幹活,還能養活你和弟弟。”蘇明娟將錢還給老人,老人不要,後來在徵得他們的同意後,蘇明娟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這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蘇明娟至今還記得當年父親對她說的話:“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每到過年,蘇明娟的母親鐘業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將自己納縫的一雙雙布鞋,醃製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龍、李萬、退休老夫婦,還有湊了100塊錢捐助她的9個大學生。
“大眼睛”蘇明娟“大眼睛”蘇明娟

特殊名人

蘇明娟也許是中國最特殊的名人,幾乎每個人都見過她的照片,但卻鮮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傳工作,已經上國中的她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活動。有一天,老村長來到她家對正在做飯的鐘業臻說道:“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了,趕緊給她準備準備,過兩天就走。”什麼會蘇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的她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屬她最小。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後,鄰居來看她,問:“你一個月拿多少工資啊?”在他們眼裡,她已經是中央來的大領導了。當然,工資是沒有的。蘇明娟也明白,這只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榮譽。
蘇明娟和孩子們一起升國旗蘇明娟和孩子們一起升國旗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雖然只是專科,但她終於實現了從小“我要上大學”的夢想。學費由國家負責,因此她不再需要別人的資助。大一時,她就開始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不僅當過售樓員,還曾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生會組織部部長。在一次暑假,她還組織過幾個同學去金寨縣另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談起這段經歷,蘇明娟依然很感觸。“孩子們上課的條件非常差,跟我上國小的時候差不多,四面通風,只有一個破屋頂。孩子們的家庭也都非常貧苦。”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們就在那給孩子們上了幾天課,後來她知道班級里也有一個小女孩,她和母親被父親拋棄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戶口,母女倆只能在別人家的屋檐下搭個草棚過日子。每天,母親下河去抓黃鱔用來養家。當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去看她們的時候,竟發現這個家連口鍋都沒有。那天,學生們自己掏錢買了鍋,買了菜,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臨走時,還湊了1000多塊錢交給她們,這筆錢足以砌個水池用來養抓到的鱔魚了。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覺得自己是那么幸運,因為一張照片,從國小、中學到大學,她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人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夢想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個人都有勇氣做點什麼,那么那些瀕臨絕望的人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大學時期的蘇明娟大學時期的蘇明娟

銀行工作

在合肥市中心,有一處讓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古蹟——包公祠。對面,就是安徽省工商銀行的大樓。蘇明娟的辦公室就在這棟大樓的17層。從落地窗向外看出去,綠樹成蔭的包公祠和合肥的繁華街景盡收眼底。單位給員工提供的待遇除了優厚的工資以外,還有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蘇明娟和這個城市裡的其他人一樣,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時會和朋友一起去吃麻辣小龍蝦,逛街買衣服,每到周五,還會守在電視機前看“快樂男生”。這樣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算不上什麼,甚至有點乏味和平淡,但對她來說,這簡直是上帝最好的恩賜
蘇明娟已經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蘇明娟已經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每個月蘇明娟都會寄錢給家裡。父母已經年近半百,因為女兒,他們的日子已經改善了很多。去年,他們將家裡的黑白電視換成了彩色的,欠的債還清了,5間青磚瓦房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她現在最大的牽掛是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無話不談的姐弟倆,現在卻有了“代溝”。這讓她有點著急,因為她比誰都清楚“上學”意味著什麼。現在,蘇明娟一年會回家一次,40公里的路程要翻山涉水整整走上一天。我不知道在路上,她透過車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會想到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條路的兩頭,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人物事跡

她是“大眼睛”姑娘,也是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她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了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也希望長大後能將愛心繼續傳遞下去。她一直奉行“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原則,從上國中開始,就將部分愛心捐款轉贈給貧困地區的小學生;上大學後勤工儉學,將青基會提供的助學款轉贈給貧困大學生;2005年參加工作後,她將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捐給了希望工程,之後每年定期捐款,從未間斷。此外,她參加的公益慈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持續通過自己的努力呼籲社會有識之士參與扶貧濟困,幫助弱勢群體。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無私品格和青春風采。

所獲榮譽

2018年5月,榮獲2018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

大眼睛

書名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四年級下冊北師大版語文書,第6單元(眼睛)第一課

形象大使

2007年6月23日,安徽合肥,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組委會邀請,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成為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據介紹,截止6月22日12點,全國範圍內京外省(區、市)奧運志願者報名總人數達196973人,其中安徽省共有11271人。
蘇明娟(右)在活動現場蘇明娟(右)在活動現場
2008年8月25日晚,樂平市舉行“放飛希望·愛心助學牽手貧困學子”公益活動。主辦方現場向21名貧困學子分別發放了數千元的“愛心助學款”。而在活動現場,一位來自安徽的女孩,受到了樂平市民的熱烈歡迎。這位女孩就是我國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大眼睛女孩”蘇明娟。1991年5月,8歲的蘇明娟在安徽金寨縣張灣國小上課時,因有著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而進入了一位媒體記者的鏡頭。據蘇明娟介紹,之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她順利地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目前已畢業並順利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據悉,蘇明娟此次來到樂平,是受主辦方邀請,前來傳播愛心、宣傳希望工程的。

希望工程

浙江省啟動“希望工程” 失學孩子看到希望,鄉村的放牛娃如何才能背著書包走進教室?對於因家庭貧困無法上學的孩子來說,“希望工程”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給了他們繼續讀書的希望。1992年1月8日,共青團浙江省委九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向全省216萬共青團員、1700萬青少年發出倡議:獻上一分一角十分愛,助我十萬貧困失學童。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當場捐款1659。
蘇明娟和希望工程的其他孩子的合影蘇明娟和希望工程的其他孩子的合影
蘇明娟15歲,為我省“希望工程助學金”注入了第一筆基金。現在就讀於杭州師範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唐慶蟬,就是我省享受到“希望”的首批受助者之一。
回想起當年好心人的28元捐助款,唐慶蟬至今還能感受到滴水之恩的珍貴。最近他正忙著跟導師一起做的環保項目,還說畢業後想從事環保工作。談話間,這位從溫州泰順走出來的小伙子,眼裡透出對未來的信心。泰順彭溪鎮車頭村,坐落於浙江與福建交界的群山中,村民們依著低洼處巴掌大的水田靠種點水稻維持生計。唐慶蟬的父母身體不好,他還有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 “當時,每學期開學前,幾十元學雜費就是最令父母心焦的大事。家裡的開支是父母臉朝黃土背朝天耕種出來的,而我們兄妹兩人的學雜費是那片土地無法供得起的。”回想起當年父母為籌學費急得焦頭爛額的情景,唐慶蟬的眼睛紅潤了。唐慶蟬每天都在擔心有一天父母再也無力供養他們上學。突然有一天老師告訴他,省里有個“希望工程”要捐助他,以後可以安安心心地上學了。“當時真的好開心,到現在我還記得父母知道這個訊息時的表情。”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唐慶蟬和蘇明娟愛心宣傳妹妹每個學期都會收到一筆助學金。他告訴記者,當年跟他同班的20個孩子中,大概有8個和自己一樣是受“希望工程”資助才能坐在課堂上的。那個時候一學期的學雜費需要38元。“希望工程資助了28元,現在看起來,這點錢算不了什麼,但它確實幫我家渡過了難關,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尋找恩人,一波三折,唐慶蟬念完國小後,雖然沒再獲得希望工程的幫助,但在父母的一再努力下,讀完了國中高中,考上了省城這所師範學校,成了車頭村的第三個本科生,現在還在攻讀碩士學位。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唐慶蟬的心中始終有一個感恩的心愿未了。由於“希望工程聯繫卡”遺失了,他的手中沒有任何恩人的資料。2006年本科畢業後,唐慶蟬回了一次泰順,特意前往團縣委請求幫助查找好心人的訊息,但這一次仍像以前那樣令他失望。沒過多久,唐慶蟬跟著導師遠赴三峽做科研調查,突然接到泰順團縣委打來的電話,尋找已久的資助者資料在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找到了。從外地趕回杭州後,唐慶蟬第一件事就是去登門拜訪這位好心人。結果發現,這又是個美麗的誤會。2006年12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記者得知唐慶蟬找恩人的感人故事後,把它整理成稿子,刊登在報紙上。幸運的是,第二天,資助人蔣文軍給報社打來電話。就這樣,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因為“希望工程”這根紐帶,聯繫在了一起。

光環之外

堅持資助貧困學生
作為希望工程曾經的受助者,如今的蘇明娟已經完成了從受助者到資助者的角色轉換。“她每年都會到希望工程辦公室來一趟,把資助金交給我們。”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然後再由我們將這筆錢交到蘇明娟資助的貧困生手中。”
許多年過去後,蘇明娟再也不是那個怯生生的孩子了,但她的很多品質仍讓大家記憶猶新。“淳樸、低調、不張揚。”這是省希望工程工作人員對她的評價。不過,在得知蘇明娟不願接受採訪時,該工作人員也表示理解,“不只是你,她拒絕過很多媒體的採訪,你們要設身處地為她著想。”

希望延續

蔣文軍回憶,當年,團省委在10個貧困縣挑選了100個孩子來杭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參與這個活動也是希望浙江企業能共同關注“希望工程”。“當時的想法是:浙江的企業那么多,一個企業資助一個學生,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我是1979年參加高考的,當時我和哥哥是溫州洞頭僅有的兩個大學生。”蔣文軍深知讀書對於孩子未來的意義,所以他決定資助50個孩子,
蘇明娟在講台上蘇明娟在講台上
唐慶蟬就是那50個幸運兒中的一個。蔣文軍說,當時他一次性捐助了1.5萬元,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經過本報的牽線,唐慶蟬和恩人蔣文軍相遇後像親人一樣交往。唐慶蟬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去看望蔣文軍,蔣文軍塞給他1000元錢。推辭不掉後,他收下了。後來,他悄悄把這筆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唐慶蟬說,等以後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去幫助更多的人。
為了那一雙雙渴望的“大眼睛”,希望工程的火種在浙江大地點燃之初,全省文盲、半文盲人數居全國第十位,1992年全省累計共有18.4萬名適齡兒童就學困難或失學。截至2007年,浙江省“希望工程”累計籌資2.82億元,資助大中小學生21.99萬名,援建希望國小433所,捐建希望書庫1077個。記者面前這兩組平凡的數據,背後凝結著一個不平凡的工程。1991年浙江省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1992年省“希望工程”啟動後,省青基會開展了“希望之星”跟蹤培養計畫,在考上重點高中的“希望工程”受資助者中,評出“希望之星”,獲得除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後續資助。2002年,針對貧困大學生,省青基會建立了“浙江省大學生助學基金”。2004年,資助進城務工、家境貧困的農民工子女就讀的“浙江省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畫”啟動。2006年,又增加了“希望工程職業教育助學計畫”。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人們從“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眼裡讀出了渴望,孩子們從更多人的愛心舉動中看到了希望。十多年來,“希望工程”成了一個細水長流的愛心行動。為了千千萬萬個像“大眼睛”一樣渴求知識的孩子,中國人的愛心匯聚到了一起,匯聚成中國的“希望”之河。
2010年9月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被曝已成銀行白領。目前,從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畢業的她,已順利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已經結婚,丈夫是她的高中校友,也是金寨人。

助學基金

在2017年6月12日,她來到安徽省青基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辦理了設立以蘇明娟本人名字命名“蘇明娟助學基金”的相關事宜,並拿出3萬元家庭積蓄作為助學基金的啟動資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