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公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距市中心5千米,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熬頭名勝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虎丘公園
- 所在地:中國 江蘇蘇州
- 淡季門票:35元/人
- 旺季門票:70元/人
- 交通信息:蘇州市虎丘路北端
景點簡介
歷史
景點介紹
正山門有一幅對聯:上聯“水繞山塘笑舊日鶯花笙歌何處”,下聯“塔浮海涌看新開圖畫風月無邊”。二山門為元代遺存之斷梁殿,始建於唐、重建於元代(1338年),建築結構繼承宋式。斗拱雄健、翼角飛翹,外觀古樸、莊重,是南方為數不多的元代木結構古建築。之所以叫“斷梁”是由於主梁由兩段園木拼湊而成形似“斷梁”。全殿無一金屬構件緊固全為竹木釘,歷經六百多年不倒。“斷梁殿”前的對聯是:上聯“塔影在波山光接屋”、下聯“畫船人語曉市花聲”;“斷梁殿”後的對聯是:上聯“翠竹蒼松全壽相”、下聯“清泉白石養天和”。從“斷梁殿”出來循石階登山,山路兩側有憨憨泉、枕石、試劍石、真娘墓等古蹟。走過這段山路眼前豁然開朗、景色壯麗,這裡是虎丘山的主景所在。千人石是虎丘的中心,大石盤陀數畝平坦如砥,中間兩大塊岩石凸起頂面平坦,四壁如刀削而成。相傳晉代高僧竺道生從長安雲遊到此,於此石上講經說法,下有千人列坐聽經,故名“千人石”。立於“千人石”上,環顧四周,但見東南松柏成林,西北軒閣迭連;近看劍池絕岩聳壑,遠望山頂巍巍古塔,境界開朗,心曠神怡。
由“千人石”向北進“別有洞天”月洞門即為劍池。月洞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的石刻二方。“劍池”為唐書法家顏真卿所書,“虎丘”為明代石刻名家章仲玉鉤摹的。進入月洞門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象為之一變,觸目便見兩爿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中涵石泉一道。池形狹長,南寬北窄,好象一把平放的寶劍。池廣六十步,水深近兩丈,終年不涸。陽光斜射映水面,閃閃冷光照人寒,在盛夏也是涼意肅然。抬頭望去只見一座拱橋高高飛懸在半空,飛梁渡澗,十分奇險。石壁上長滿苔蘚,藤蘿野花像飄帶倒掛下來。此處氣勢雄偉,千百年來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在此流戀忘返、詠嘆不已。這就是古劍池遺址。
劍池迎面石壁上刻有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風壑雲泉”四字,在左石壁上刻有元代書法家周伯琦所書篆文“劍池”兩字。劍池的神秘還在劍池的下面,歷來記載吳王闔閭的墓在劍池之下。1955年疏浚劍池,在劍池東石壁有兩篇記事,為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長洲縣令等見闔閭幽宮題記和同年劍池水乾時唐寅、王鏊等目睹闔閭墓門並用泥土掩沒的經過。經考古人員考察劍池東西兩面石壁為人工開鑿,正對虎丘塔方位有一三角洞穴,可容一人進出,洞深十餘米、洞底呈喇叭狀可容四人並立;正面有四塊長方形石板與虎丘山火成岩岩質不同。這種形式同洛陽發掘之戰國墓葬相同。由於沒有進一步發掘,至今仍是千古之謎。
虎丘山絕頂海涌峰,為晉代王詢別墅琴台故址。王詢是著名書法家,他的伯父就是王羲之,堂兄王獻之均是書法家,三人書寫的《三崐希堂法帖》被乾隆譽為“稀世之珍”。虎丘塔真名為雲岩寺塔,建成於宋代初(961年)已有一千餘年歷史。塔高七層呈八角形,為磚身木檐仿樓閣形寶塔。塔頂鐵剎已倒,現存磚砌塔身高47.5米,塔身自重六千噸。虎丘塔是古城蘇州的象徵,在明代(1638年)改建為七層時就發現塔身傾斜,現在塔身塔頂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2.33米。據考察是由於塔基地帶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北面受壓過大,使塔身向東北方傾斜。1981年在1956年大修基礎上對塔基用144根大口徑鋼筋混凝土樁固定基土,解決了地下位移,改善了塔基受壓狀況,使古塔又以健美的姿態屹立在山巔。 由“千人石”西側拾級而上,入園洞門可見一長方形水池,約一丈見方,下連石底。在岩壁上有“鐵華岩”三字、為清代范成勛所書。池中有一方井,為唐代品茶專家陸羽品評的第三泉。池底方井之磚與六朝磚相似,可見隋唐時就有此泉。第三泉水面寬居高臨下,水可通劍池。由於時間有限,所以在虎丘公園中只能把主要的景點遊覽一下,據《蘇州園林》一書介紹還有一些景點,但由於午飯時間是定好的, 午飯後還要去“拙政園”, 所以只能以後從書中遊覽了。
傳承意義
美食
貼士
虎丘門票要分旅遊淡季和旺季的,淡季:35元/人,旺季70元/人.
地址:
蘇州市虎丘路北端
從火車站、汽車北站出發至虎丘的公交線:游1路、游2路;途經虎丘的公交線:8路、949路、32路、46路;從汽車南站出發至虎丘的公交線:103路轉游1路或游2路。
另外,沿著著名的七里山塘步行去虎丘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