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區(蘇州相城區)

相城區

蘇州相城區一般指本詞條

相城區,江蘇省蘇州市下轄區,位於蘇州市中心。相城區地處中國江蘇省東南部,東依陽澄湖崑山,西銜太湖,北接無錫常熟,南臨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和高新區。截至2018年7月,相城區下轄4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高鐵新城和1個旅遊度假區:經濟開發區、陽澄湖旅遊度假區、元和街道、北橋街道、太平街道、黃橋街道、渭塘鎮、陽澄湖鎮、黃埭鎮、望亭鎮。

相城區擁有京滬、蘇嘉杭等3條高速公路、14個道口,地理位置優越,是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總面積近49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萬,其中常住人口73.5萬餘人、戶籍人口42.5萬人。

相城歷史悠久,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春秋吳國大臣伍子胥在陽澄湖畔“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築城於斯”而得名。2001年2月,蘇州行政區劃調整,原縣級吳縣市撤銷,設立相城區、吳中區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0名。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56名。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相城區
  • 外文名稱:Xiangcheng District
  • 別名吳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4個鎮、7個街等 
  • 政府駐地: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東路8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131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區北部
  • 面積:496平方公里
  • 人口:73.17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陽澄湖、荷塘月色濕地公園、盛澤湖月季園等
  • 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 火車站蘇州北站
  • 車牌代碼:蘇E、蘇U
  • 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7號線(已規劃)
  • 行政代碼:320507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地質,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教育事業,交通運輸,民俗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相城因春秋吳國大臣伍子胥在陽澄湖畔“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築城於斯”而得名。
相城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為會稽郡郡治所在。相城地區屬吳縣。秦末項羽起兵,帶領八千子弟逐鹿中原,即是經由此地而渡江北上的。
公元前195年,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相城地區屬吳國。《吳地記》說:劉濞在平門三里造了一座“醬醋城”,又說平門“東北三里”有漢潁川太守陸閎墓,地點在本地區南部。
漢末,孫堅在本地區西建御亭。這本是一座崗亭,後來變成了地名。《輿地誌》說:“御亭”在吳縣西六十里,吳大地所立……開皇九年置為驛,十八年改為御亭驛。李襲譽改為望亭驛。”(李襲譽為唐朝常州刺史)稱望亭後便沿用至今。望亭鎮北有吳國都督魯肅督軍的遺址螺絲墩,表明三國時期相城是東吳的軍事重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置蘇州,為蘇州得名之始。吳縣為蘇州首縣,本地區屬吳縣。613年,隋煬帝命開江南運河,次年於御亭置驛,建堰閘。運河的開通帶來了蘇州的繁榮,最先得益的就是入境處的望亭。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周析在吳縣東部置長洲縣,相城屬長洲縣。
元和三年(808年),唐蘇州刺史李素疏浚齊門到常熟的水道常熟塘,疏通後改名元和塘。水道流經本地區元和、渭塘、北橋,境內長逾兩萬米,加強了相城地區的南北交流。
元和八年(813年),唐常州刺史孟簡重開淤塞的泰伯瀆,並疏浚蠡河,使蠡湖(今漕湖)復通無錫。
唐末戰亂頻仍,五代吳越錢氏格局後比較安定,人口增多。入宋後,尤其是到南宋,相城湧入了大量的外來戶,並形成許多小集鎮。至今在古鎮老村如黃埭永昌、太平旺巷等地,尚能找到宋元建築的遺蹟和遺址。
明代初期,“北郭四子”崢嶸於詩壇,其後渭塘劉氏、湘城沈氏開“吳門畫派”之先河,自此長洲成為蘇州的文化重鎮。商業也開始繁榮,地近常熟、崑山的湘城和貼近蘇州城市的陸慕(今元和)尤為繁榮昌盛。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清割長洲東南部建立元和縣,與吳縣、長洲縣合城而治。縮小的長洲縣包括現虎丘區的虎丘鎮、滸關鎮和相城區(現相城陽澄湖鎮當時屬元和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吳、長洲、元和三縣合併為吳縣。1928年劃吳縣城區設蘇州市。1930年撤市,城區仍歸吳縣。相城地區屬吳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9日,日軍侵占蘇州,相城地區淪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新四軍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番號東進抗日,5月進入相城地區,拉開了敵後游擊戰的序幕。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權洋澄縣政府在本地區東部成立。同時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權無錫縣政府領導相城地區西部工作。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恢復1937年前行政區劃。相城彼時屬吳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5月,劃吳縣城區為蘇州市,市、縣分治。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吳縣屬蘇州市,相城則屬於吳縣。
1995年,吳縣撤縣建市,相城屬吳縣市。
2001年2月28日,按照國務院批准的《蘇州城市總體規劃》,吳縣市撤銷,分設相城、吳中兩區,同屬蘇州市管轄。相城區為蘇州七區之一。

行政區劃

截止2017年,相城區轄7街道4鎮:元和街道、黃橋街道、太平街道、北橋街道、漕湖街道、北河涇街道、澄陽街道、渭塘鎮、陽澄湖鎮、黃埭鎮、望亭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籌)、1個高鐵新城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其中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澄陽街道、北橋街道、漕湖街道,高鐵新城管委會管轄太平街道和北河涇街道。
相城行政區劃圖相城行政區劃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蘇州市相城區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區北部,蘇州大市市域中心,東鄰蘇州工業園區,西接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依蘇州姑蘇區,北與常熟市接壤。地理坐標北緯31°20′15.88″~31°33′09.96″,東經120°15′34.94″~120°49′20.24″,全區總面積489.96平方千米,占蘇州全市面積的5.84%。
相城區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地貌以平緩平原為主,自西向東緩慢傾斜,海拔3~4米,陽澄湖一帶僅2米左右。

氣候

相城區地處北亞熱帶南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乾燥。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多颱風。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風速、風向:2.5/秒,以東南風為主。年平均氣壓:1016hpa。年無霜日:300天。

水文

相城區水域廣闊,占全區總面積40%,擁有陽澄湖、太湖、漕湖等生態自然資源,享有“水相城”之稱。盛產各類水產品,陽澄湖水產大閘蟹、清水蝦、甲魚、鱖魚、白魚、鰻魚、蓮藕、菱角等被稱為“陽澄湖湖八鮮”;陽澄湖清水大閘蟹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之鄉”。陸地土壤肥沃,種植業歷史悠久,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為主。

地質

相城區處長江下游入海附近地區,屬沖積平原,舒緩基岩山丘、工程地質亞區及衝擊湖,平原工程地質區。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相城區擁有蕨類植物門12科16種,裸子植物門7科33種,被子植物門11亞綱126科839種。

動物資源

相城區水域廣闊,占全區總面積40%,擁有陽澄湖、太湖、漕湖等生態自然資源,享有“水相城”之稱。盛產各類水產品,陽澄湖水產大閘蟹、清水蝦、甲魚、鱖魚、白魚、鰻魚、蓮藕、菱角等被稱為“陽澄湖湖八鮮”。
相城區擁有原生動物門5種,腔腸動物門2種,扁形動物門2種,原腔動物門4種,環節動物門8種,軟體動物門22種,節肢動物門4綱82種,脊索動物門5綱313種。

人口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常住人口73.51萬人,約占蘇州全市常住人口的6.90%,其中城鎮人口51.74萬人。相城區區戶籍人口42.45萬人,約占蘇州全市戶籍人口的6.25%。戶籍人口出生率14.28‰,比上年提高0.73個千分點;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7.70‰,比上年提高0.44個千分點。

政治

職務姓名
區委書記、代區長
顧海東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屈玲妮
區長
張永清
區政協主席
陳建國
統計截止:2018年6月8日,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7年,相城區全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3.82億元,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00億元,其中,稅收占比達90.5%。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89億元,其中,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比達71.0%。
2017年,相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53.3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1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5.5%,比上年提高19.9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私營企業6224戶,新增私營企業註冊資本340.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4.9%和134.4%。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市場主體總量達到92084戶,總註冊資本超3482億元。關停淘汰落後低效企業30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1.7元。
2017年,相城區新增就業0.8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00%。

第一產業

2017年,相城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全年糧食總產量20997噸,比上年下降6.2%。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534噸,比上年下降11.0%;禽蛋產量170噸,比上年下降45.3%。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有各類農民合作社94家,持股農戶比例達100%。集體合作農場5家。農村集體經濟總資產82.53億元,村均年穩定性收入991萬元。

第二產業

2017年,相城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37.0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7.89億元,比上年增長9.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金屬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前十大行業共實現產值871.97億元,比2016年年增長11.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7.5%,比上年提高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8.0萬元/人,比上年增長8.5%。
2017年,相城區實現八大新興產業產值55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智慧型電網和物聯網、節能環保、積體電路、生物技術和新醫藥分別比上年增長16.7%、19.2%、15.9%、18.5%。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1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3.7%、22.1^%、24.6%。
2017年,相城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34.6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563.3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3%,其中新開工面積554.8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2.0%。

第三產業

2017年,相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503億元。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網際網路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2.9%
2017年,相城區實現旅遊總收入83.37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384.63萬美元。全年接待國內遊客475.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9%。年末全區共有3A級景區4家,四星級飯店2家。馮夢龍村成功創建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遊區。
2017年,相城區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7.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出口35.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7%。全年新設外商投資項目27個,實際使用外資2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27.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項目實際使用外資占比達53.6%。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增投資項目4個,新設境外投資非貿易型項目5個(含一個增資項目)。
2017年,相城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全區上市公司總數達7家。累計募集資金61.31億元。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累計達24家。全年新增債券融資11.80億元,年末全區證券機構託管市值總值136.86億元,各類證券交易額662.10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財政性科技投入3.9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4%。
相城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1家,累計262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累計31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家,累計33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中心(實驗室)1家,累計4家。年末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含眾創空間)15家,其中國家級5家。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各類人才總量11.9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6201人,占人才總量5.2%。新增博士後工作站點7家,總量達55家。新增博士後研究人員12名總數達88名。全年,引進培育國家“千人計畫”人才3人,累計達14人。新增省“雙創人才”5人,累計達17人。新增市“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6人,累計達35人。新增陽澄湖科技領軍人才(已落戶)31人,累計達112人。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專利申請量975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866件,占比達39.6%;專利授權量422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714件,占比達16.9%。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公共圖書館14個、博物館2個。全年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19.84億元,比上年增長27.5%。
相城區共有1個國家級(陽澄湖數字文創園)、1個省級(陽澄湖數字文創園)和3個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陽澄湖數字文創園、婚紗城、元和文創園)。
相城區組織非遺項目傳承人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春、冬季精品展,榮獲6金8銀8銅。江南船拳被列入蘇州市瀕危非遺代表性項目,樓明生被評為第一批蘇州市榮譽傳承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66個,其中醫院11個、衛生院10個。年末衛生機構床位3442張,其中醫院病床1595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3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72人、註冊護士1420人。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擁有姑蘇衛生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區設立全科醫生工作室36個,建立健康管理團隊62個,建立家庭病床323張,全年家庭醫生累計簽約21.96萬元,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1.9%。

體育事業

2017年,相城區新建成健身步道57.9公里、多功能運動場3個。年末全區共有全民健身站點271個、健身步道203.9公里,人均體育場地設施面積達2.36平方米。榮獲蘇州市千村萬人桌球、籃球比賽之籃球團第第二名、兵乓求團體第三名,以及蘇州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比拼之廣場舞一等獎、太極拳一等獎、健身氣功二等獎。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奪得2枚金牌、1枚銅牌。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相城區有獨立建制公辦中國小34所,在校中小學生61425人,獨立建制幼稚園18所,在園幼兒16972人。全年教育裝備投入6498萬元,國家信息化標準達標率為9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0%。
截至2017年末,相城區擁有省特級教師22名,“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3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142名,陽澄湖教育人才47名,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82名。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底,相城區公路總里程10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公里。相城區完成公路、水路客運量4197.8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66925萬人公里。公路、水路完成貨運量1324.7萬噸,貨物周轉量211315.7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0.9%和11.6%。全年鐵路旅客傳送量568.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7%。
2017年,相城區道路建設工程71個,累計完成投資約7.6億元。其中,區級計畫項目40個,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里程9.2公里;各鄉鎮板塊項目31個,累計完成投資1.8億元,里程3.8公里。

民俗文化

相城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吳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其時,伍子胥為吳國建都選址,在陽澄湖畔“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相其地,欲築城於斯”,相城因此得名。

風景名勝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沈周墓:位於陽澄湖鎮沈周村。1956年10月,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徵明墓:位於元和街道御窯社區。1957年8月,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陸慕御窯址:位於元和街道御窯社區。2006年6月,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陸慕御窯址納入御窯金磚博物館,對外開放。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觀橋:位於陽澄湖鎮湘城河東街觀橋頭。拱形橋。宋鹹淳二年(1266年)建造,名通仙橋。元延祐年間(1314~1320年),更名觀橋。明、清均有修葺。
鳳凰橋:位於太平街道旺巷村,單孔石質梁橋。宋代建,明代王策將原橋西移重建,歷代均有修繕,保留宋代建築風格。
石家橋:位於北橋街道石橋村。單孔石拱橋。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北橋堍東側有旗桿石,橋面石欄形似一隻被剖開的大元寶,東西各一半,又似一對四人座長石椅,形制罕見。
南橋:本名太平橋,位於元和街道陸慕老街南端。單孔石拱橋。橋堍傍靠枕橋,俗稱橋挑橋。始建年代不詳,清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兵燹,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
萬安橋:位於渭塘鎮鳳凰涇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造,時為木橋,後多次修建。
奉旨遵憲蠲免漁課永禁泥草私稅碑:現存黃橋街道北莊村。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立,青石質,圓首,高2.06米,寬1米,厚0.27米,分碑體和碑座兩部分,碑座已失。
妙智庵舊址及明御祭姚廣孝文碑:位於陽澄湖鎮湘城人民街後弄後山嘴,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建,初名法華庵,後稱妙智禪院,俗稱妙智庵。御祭姚廣孝文碑嵌於妙智庵舊址殿內東牆。碑高0.93米,寬0.41米,祭文340字左右,楷書陰刻,保存完好。
靈應觀玉皇殿:位於陽澄湖鎮湘城河東街觀橋頭。宋鹹淳二年(1266年)建,初名靈應道院。元初毀於兵燹,延祐年間(1314~1320年)重建,更名靈應觀。明高僧周鶴林重建玉皇殿(後殿)。今僅存玉皇殿。
悟真道院:位於元和街道御窯社區。
城隍廟及戲台:位於北橋街道南橋鎮西街。建造年代不詳,現存房屋為清中、晚期建築。
熙餘草堂:位於黃埭鎮黃埭大街西市。原為鄉紳朱福熙宅第。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造,現存建築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所建。占地378平方米,由香山幫匠人施工。
“江抗”駐消涇辦事處舊址:位於陽澄湖鎮消涇集鎮。民國28年(1939年)9月,中共蘇州縣(工)委交通聯絡站與“江抗”駐消涇辦事處駐中共地下交通員沈菊英家。2006年,區政府重修,作為愛國主義和傳統革命教育基地對外開放。
湘城糧倉:位於陽澄湖鎮湘城觀橋頭糧庫南棧,20世紀50年代建。
含秀橋:位於元和街道潨涇村潨涇老街的最南端。單孔石拱橋。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橋聯柱框內南北各有橋聯一幅。南面楷書聯“鼓棹南來港名柴米,揚帆東去河號陽澄”;北面篆書聯,字跡模糊,難以辨識。

著名人物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城市榮譽

2017年,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0名、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56名。入選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