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鎮(隸屬於蘇州市相城區)

望亭鎮(隸屬於蘇州市相城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望亭鎮隸屬於蘇州市相城區,坐落在蘇州市西北,太湖之濱,界臨蘇州和無錫兩大高新技術產業區之間。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鶴溪。

2009年末,望亭鎮面積44.06平方千米、人口70384人,下轄19個村、3個居委會,是一座具有近二千年歷史的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望亭鎮
  • 外文名稱:Wangt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蘇州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2個社區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地理位置:蘇州市西北
  • 面積:42.8平方公里
  • 人口:70384人(2009年)
  • 方言:吳語—吳語太湖片—無錫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蘇州園林
  • 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 火車站:蘇州站、蘇州北站、蘇州園區站
  • 車牌代碼:蘇E、蘇U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旅遊景點,

建置沿革

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鶴溪。位於蘇州市西北隅。
秦漢時屬吳縣,東漢末年(220),吳主孫堅在烏角溪(現沙墩港)和鶴溪(大運河望亭段)交匯處建御亭,形成集鎮。
唐代改御亭為望亭,鎮以亭名,設望亭市,屬常州府無錫縣管轄。
北宋設望亭鎮,為常州府無錫縣唯一建制鎮。
清雍正二年(1724年),望亭由金匱縣劃歸長洲縣,為長洲縣六鎮之一。
1912年,並長洲、元和兩縣和太湖、靖湖兩廳入吳縣,直隸於省,望亭復屬吳縣。望亭上塘仁巷港以南屬滸關市金墅鄉,上塘仁巷港以北及下塘屬滸關市東橋鄉。
1929年,望亭屬吳縣第四區(亦稱望亭區),轄六鎮三十三鄉(詳見本章第二節)。望亭區區公所駐望亭鎮上塘街。
1934年,望亭屬滸關區(第一區併入第四區,區公所駐滸關鎮)。境內一鎮四鄉:望亭鎮,鎮公所駐望亭鎮下塘街嘹望台;包殷鄉,鄉公所駐包興鎮;三民鄉,鄉公所駐諸葛廟;顧王鄉,鄉公所駐迎湖寺;華陽鄉,鄉公所駐猛將堂。
1941年,原第四區調整為第五區,區公所駐通安鎮,望亭境內一鎮(望亭鎮)四鄉(包殷鄉、三民鄉、顧王鄉、華陽鄉)屬第五區。
1947年,並編區鄉鎮,望亭屬滸關區,境內一鎮一鄉:望亭鎮,鎮公所駐望亭鎮下塘街嘹望台;迎湖鄉,鄉公所駐迎湖寺。
1948年2月,並編鄉鎮,迎湖鄉併入望亭鎮,望亭鎮為甲等鎮,屬滸關區。鎮政府駐下塘問渡橋堍北側。
1937年—1949年,中國共產黨曾建立蘇州縣和錫東縣民主政權,望亭大部分地區屬蘇州縣亭太區,望亭為亭太區委所在地。望亭鐵路以東屬錫東縣。
1949年4月24日,望亭解放。望亭鎮仍屬吳縣滸關區。
1950年,重新劃分區鄉,望亭屬滸關區。境內一鎮三鄉:望亭鎮,鎮政府駐望亭鎮下塘模範街;望東鄉(下塘原包殷鄉),鄉政府駐許家橋;望西鄉(上塘原三民鄉、顧王鄉),鄉政府駐迎湖寺;華巨鄉(上塘原華陽鄉),鄉政府駐華陽廟。
1957年3月,吳縣撤區並鄉。望亭鎮、望東鄉、望西鄉、新華鄉(原華陽鄉)合併為望亭鄉,鄉政府駐望亭鎮人民街。
1958年,成立望亭人民公社,望亭人民公社屬吳縣。
1983年7月政社分設,成立望亭鄉人民政府。
1985年7月13日,撤鄉建鎮,恢復望亭鎮建置,改鄉管村為鎮管村。
公社、鄉、鎮政府駐地均在望亭鎮人民街。
1995年2月8日,吳縣撤縣建市,望亭屬蘇州吳縣市所轄。
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市,分設蘇州市吳中區和相城區,望亭鎮屬相城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381年,望亭轄長洲縣彭華鄉(功成里)四都、五都,武邱鄉(采雲里)西六都。
清雍正年間,望亭為長洲縣五鎮之一,轄彭華鄉(功成里)五都、四都,武邱鄉(采雲里)西六都。
1929年,實施區鄉鎮制,8月,東橋鄉、金墅鄉合併為吳縣第四區(亦稱望亭區)。望亭區轄6鎮(望亭鎮、金墅鎮、東橋鎮、華陽廟鎮、包興鎮、矯家鎮)33鄉(橫金、堰上、金塢、東潭、酒巷、黃泥、安旋、月城、錢莊、灣里、殷埂、西橋、莊橋、黃岡、二圖、南浜橋、興莊、王家、溪橋、南河、塔平、金谷、東廟、莊裡、南腰、方橋、顧家、長田、石頭、前茅、航船、旺界、翦渡鄉)。望亭轄望亭鎮、華陽鎮、包興鎮及月城、錢莊、殷埂、黃岡、二圖、南浜、興莊、王家、溪橋、南河、金谷、東廟、顧家13鄉。
1934年2月,重新調整分區和劃分鄉鎮。是年11月,望亭轄一鎮四鄉:望亭鎮、包殷鄉(包興鎮、錢莊鄉、殷埂鄉、月城鄉合併,成立包殷鄉)、三民鄉(黃岡鄉、興莊鄉、東廟鄉、南河鄉合併,成立三民鄉)、顧王鄉(南浜橋鄉、溪橋鄉、顧家鄉、王家鄉合併,成立顧王鄉)、華陽鄉(華陽鎮、金谷鄉、二圖鄉合併,成立華陽鄉)。
1937年11月,日軍侵占吳縣。1939年3月,偽吳縣知事公署劃定鄉鎮區域,鄉區建立滸關、望亭等26個鄉公所。望亭鄉轄望亭鎮、包殷鄉、三民鄉、顧王鄉、華陽鄉。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各區鄉鎮名稱與界限恢復至1937年前狀況。同時恢復保甲制。望亭轄一鎮四鄉,即望亭鎮、包殷鄉、三民鄉、顧王鄉、華陽鄉。
1947年2月,並編區鄉鎮,望亭轄一鎮一鄉:望亭鎮(包殷鄉、三民鄉併入望亭鎮)、迎湖鄉(顧王鄉、華陽鄉合併為迎湖鄉)。
1948年2月,並編鄉鎮,全縣並為59個鄉鎮,其中39個甲等鄉鎮。迎湖鄉併入望亭鎮,望亭鎮為甲等鎮。解放前望亭有“六鄉”之說,即望亭曾管轄包殷、三民、顧王、華陽、金墅、彭山6鄉,後金墅鄉、彭山鄉劃歸通安。
1949年4月,望亭解放。是年冬,廢保、甲,建新鄉,以5000人左右為一鄉,鄉下建行政村、組。
1950年重新劃分區鄉,境內設一鎮(望亭鎮)、三鄉(望東鄉、望西鄉、華巨鄉),轄5條街29個行政村。是年12月28日,蘇州行署令:無錫縣華莊區月城裡39戶、143人,207畝土地劃歸吳縣望亭鎮管轄。
望亭鎮轄:市鎮(上塘勞動街、人民街、和平街,下塘新民街、模範街)和安樂、四旺、宅基、新興4村,39個自然村,79個行政小組。
望東鄉轄:新埂、宜橋、長房、共和、華興、杭橋、新涇、長新8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59個行政小組。
望西鄉轄:奚家、新造、牡丹、陳家、朱家、溪村、張儀、南河、田安村9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74個行政小組。
華巨鄉轄:董巷、新巨、西景、姚家、華陽、華東、堰頭、猛將村8個行政村,72個自然村,76個行政小組。1953年2月,猛將村分為人民、解放兩個村。
1956年1月,吳縣並區並鄉鎮。望亭轄一鎮三鄉(望亭鎮、望東鄉、望西鄉、新華鄉)36個行政村。望亭鎮安樂村劃歸望東鄉,四旺、宅基、新興村劃歸望西鄉,四旺村月城裡響水橋北(靠運河4戶到5戶,均為陳姓及幾十畝田)劃歸無錫縣新安鄉;望東鄉划進灣里鄉小橋、錢埂、矯埂、羅埂4村和原屬望亭鎮的安樂村;望西鄉划進原屬望亭鎮的四旺、宅基、新興村3村;原華巨鄉和新合鄉的中心村(即陳家村、顏家村),並稱新華鄉。是年,望亭鎮轄勞動、人民、和平、新合(1956年,新民街與模範街並稱新合街)4條街。
望東鄉轄:安樂、長新、新埂、宜橋、長房、共和、華興、杭橋、新涇、小橋、錢埂、矯埂、羅埂等13個行政村。
望西鄉轄:四旺、奚家、宅基、新興、新造、牡丹、陳家、朱家、張儀、南河、田安、溪村等12個行政村。
新華鄉轄:陳家、顏家、董巷、新巨、西景、姚家、華陽、華東、堰頭、人民、解放等11個行政村。
1956年並區並鄉後,通安同心村保豐31社薛家浜兩個組劃歸新華鄉西景村,即現在的望亭巨莊村。望西鄉南河村居施浜一個組劃歸新華鄉姚家村。
1957年3月,吳縣撤區並鄉,望亭鎮、望東鄉、望西鄉、新華鄉合併為望亭鄉,轄30個行政村,2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年9月,新華鄉西景村(保豐29社)、陳家村、顏家村(保豐42社)劃歸通安鄉,望東鄉小橋村(小橋社)、錢埂村(保豐16社)、矯埂村(保豐15社)、羅埂村(十圖社)劃歸東橋鄉。
1958年9月13日,望亭成立吳縣第一個人民公社,全公社劃分為11個大隊(營、耕作區)。同時通安鄉保豐29社(西景村)劃歸望亭公社。1958年12月,通安人民公社(包括通安鄉、金墅鄉、彭山鄉、新合鄉)併入望亭人民公社。1959年4月,通安人民公社劃出,望亭、通安仍分建兩社。
東橋鄉小橋村莊埂上、外浜3個小隊劃歸望亭公社。
1958年11月,在韓家橋成立公社繁殖場和面積達500畝的果園以及漁業隊組成的公社副業隊。
1959年4月,望亭公社重新劃分為新埂、長房、紅星、新杭、長新、奚家、紅旗、牡丹、迎湖、南河、孟河、新董、合作、和平、團結、華陽、新村、人民、解放等19個生產大隊。
1959年9月,望亭公社將迎湖大隊(原六大隊)分為迎湖、太湖、西湖3個大隊。
1962年4月,望亭公社又劃分為新埂、長房、共和、紅星、新杭、新涇、長新、四旺、園藝、奚家、紅旗、牡丹、太湖、西湖、迎湖、和平、南河、孟河、董巷、新董、合作、聯合、團結、華陽、華東、新村、人民、解放等28個大隊。
1966年7月,望亭公社將28個大隊合併為18個大隊,並改名為工農、東風、紅星、先鋒、紅衛、革命、東方紅、紅旗、長征、太湖、前進、勝利、紅光、向陽、團結、朝陽、新華、光明。
1975—1977年,望亭公社增設公社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簡稱公社農科站,團結大隊樹家浜,謝花浜七、八兩個生產隊劃歸農科站)和漁業隊,作為大隊編制。1978年劃給農科站的兩個生產隊劃歸團結大隊,農科站亦不作為大隊編制。
1980年12月1日,望亭公社19個大隊中除太湖、漁業不變外,17個大隊分別更名為:新埂、長房、華興、新杭、何家角、奚家、四旺、宅基、牡丹、迎湖、孟河、吳泗涇、巨莊、項路、華陽、堰頭、泥圖灣。
1983年7月25日,政社分設,恢復望亭鄉建制,下設村(原大隊)、組(原小隊),望亭鄉轄19個村。
1985年7月13日,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望亭仍轄19個村,至2000年未變。

區劃詳情

2012年,望亭鎮轄新埂、長房、華興、新杭、何家角、四旺、宅基、牡丹、太湖、迎湖、孟河、吳泗涇、項路、巨莊、華陽、堰頭、泥圖灣、奚家、望漁村19個行政村和人民、新合、新旺3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望亭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中心區域地理坐標:北緯31°27′,東經120°26′。南距蘇州市區、北距無錫市區均為20公里左右。東與東橋鎮、滸墅關鎮、無錫市後宅鎮接壤,南與通安鎮、滸墅關鎮交界,西臨太湖,北以望虞河為界,與無錫市新安、碩放、後宅三鎮隔河相望。東西最大距離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8公里。總面積為38.96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望亭地處古代江水洲地區,今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中心地帶,太湖流域的中部,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地勢低平,平均海拔4米(以青島為基準,下同)。最高處是華興村的時埂上東,海拔為9.2米。海拔在7米以上的地方還有:新埂村北、新開河城頭(7.3米),長房村北、東長房城頭(8.2米),新杭村螞蝗潭北(7.7米),何家角村吳縣煤灰磚廠西(8.2米),四旺村月城(7.5米),太湖村下圩田東南(7.2米)。最低處是太湖沿岸,宅基村的浪沙浜,海拔不到3米,最低處僅2.3米。其他地方地勢平坦,海拔在3~4米。

氣候特徵

望亭地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加之受太湖水體的調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望亭地區溫度偏高,年平均氣溫在15.9℃左右,年際變化不大,一般在±2.1℃以內。常年日照總時數為1360.4~235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7%~35%,日照時數最多在8月份,為225~279小時,最少在2月份,為126~132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37年,望亭境內(不含鐵路以東的村)有土地43830.417畝、水面2785.125畝、道路164.628畝。解放以後,土地總面積變化不大,僅在解放初和人民公社成立前後因行政區劃的變化而略有變動。據統計資料,1958年望亭面積為5.64萬畝,可耕地4.23萬畝。70年代由於大搞整田平地和望亭發電廠在太湖邊圍築煤灰池,填灰成地1488.75畝,使土地總面積和耕地面積有所增加。80年代由於鄉鎮工業的發展,道路建設和民房建築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至1999年,全鎮總面積5.8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49萬畝。

水資源

望亭西瀕太湖,大運河、望虞河穿境而過,境內河、港、涇縱橫,浜、潭、塘星羅棋布,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據2000年統計,境內有大小河道25條,總長66公里,浜77條,總長60.33公里,池塘42個,水面總面積2.343平方公里。解放前,望亭生產、生活用水以地面水為主。解放後,60年代開始以飲用地下水(井水)為主,境內家家戶戶都有水井。80年代中期,由於地表水污染嚴重,開始飲用自來水,但水源仍是地下深井水。

生物資源

望亭鎮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尤以野生為主,大多可開發利用。環節動物有蚯蚓、螞蝗、水蛭等。
軟體動物有田螺、河浜螺(俗名螄螺)、釘螺、河(湖)蚌、蜆、蝸牛、黃蛞蝓(俗名蜒蚰)等。
脊椎動物有中華鱘(又名鱣魚、黃鰉)、鱭魚(又名刀魚)、短頜鱭(又名梅鱭魚)、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鯉魚、鯽魚、青魚、草魚、胭脂魚、鰱魚(又名白鰱)、鱅魚(又名花鰱、胖頭魚)、麥穗魚(又名羅漢魚)、三角魴(又名扁魚)、紅鰭、白魚、翹嘴白魚、鰓魚(又名黃占、黃秸稈)、銀飄魚(又名條魚)、鱉鰷魚、彩石鮒(俗名鰟鮍魚)、中華鰟鮍、花鰍、泥鰍、鮎魚、鰻鱺、針魚、烏鱧(又名黑魚)、黃鱔、鱸魚、翹嘴鱖(又名鱖魚)、斑鱖、圓尾鬥魚(俗名火燒鰟鮍)、暗色土布魚(又名塘鱧魚、土婆魚)、窄體三線鰨(又名比目魚)、斑弓東方魨(又名斑魚、河豚魚)、暗色東方魨(又名河豚魚)、大蟾蜍(俗名癩團)、小青蛙、中國雨蛙、日本林蛙、澤蛙、黑斑蛙(俗名青蛙)、虎紋蛙(俗名田雞)、烏龜、鱉(俗名甲魚)、多疣壁虎、藍尾石龍子(俗名四腳蛇)、石龍子、白條草蜥、赤練蛇(俗名火赤練)、紅點錦蛇(俗名水蛇)、玉斑錦蛇、黑眉錦蛇(俗名秤桿蛇)、翠青蛇(俗名青竹標、小青蛇)、虎斑游蛇(俗名竹葉青)、小赤練蛇、烏稍蛇、蝮蛇(俗名土公蛇、瞎禿灰)、鸕鶿(魚鷹,俗名水老鴉)、家雞、綠頭雞(俗稱野雞)、鵝、鴨、鴛鴦、蒼鷹(俗名老鷹)、燕隼(俗名蟲鷂)、鵪鶉、環頸雉(又名山雞)、貓頭鷹、啄木鳥、紅嘴雞、小田雞、黑水鳥、麥雞、翠鳥、布穀鳥、白胸苦惡鳥、柳鶯、黃眉柳鶯、黑枕黃鶯、算命鳥、家鴿、鵓鴣、叫天子、喜鵲、黃騰子、灰喜鵲、家燕、畫眉、紅嘴相思鳥、白頭公、八哥(又名鴝鵒)、麻雀、灰頭鴉(又名青頭兒)、繡眼、刺蝟、蝙蝠、家犬、狼狗、黃鼠狼、狗獾、水獺、家貓、野貓、家兔、華南兔(俗名野兔)、小家鼠、褐家鼠、田鼠、水牛、奶牛、湖羊、山羊、豬。
望亭植物資源以種子植物門的被子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居多。種子植物有鐵樹、銀杏、雪松、杉木、水杉、柏樹、地柏、龍柏等。
蕨類植物有節節草、滿江紅(又名綠萍)、槐葉苹、井欄邊草。
菌類植物有木耳香菇蘑菇平菇金針菇、雞腳菇。

人口民族

人口

1949年解放前夕,望亭人口僅14555人。解放以後,人口增長迅速。為控制人口增長,70年代開始,加強了計畫生育工作,望亭人口進入有控制的平緩增長階段。到2000年底,全鎮總人口為36446人。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望亭鎮、望東鄉、望西鄉、華巨鄉總戶數5266戶,總人口21677人。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望亭公社總戶數6653戶,總人口29396人。其中男性15429人、女性13967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10:100;市鎮戶952戶,5893人,其中男性3619人、女性2274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59.1:100。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望亭鄉總戶數10061戶,總人口37908人。其中男性19687人、女性18221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08:100;市鎮戶1783戶,7162人,其中男4347人、女2815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54:100。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望亭鎮總戶數10827戶,總人口39107人。其中男性19812人、女性19295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03:100;市鎮戶2247戶,7514人,其中男4188人、女3326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26:100。
2000年望亭鎮總戶數11767戶,總人口36446人。其中男18124人、女18322人,男女性別之比為99:100;市鎮戶3107戶,7212人,其中男3844人、女3368人,男女性別之比為114:100。

民族

望亭境內居民絕大部分是漢族,其他民族人口極少。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望亭全公社只有回族和蒙古族兩個少數民族,共18人,占全公社總人口的0.06%。望亭為蒙古族在吳縣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另有黃埭、滸墅關等地)。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望亭有回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畲族等5個少數民族,共32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8%。望亭為回族和畲族在吳縣的主要居住地之一。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全鎮有回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11個,人口48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12%。2000年,全鎮少數民族人口(含外來務工人員)已增加到133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36%。少數民族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少數民族女子與境內青年結婚,戶口遷入,另有一些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落戶望亭。

交通

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蘇州環城高速公路、望蠡路等穿鎮而過。
水運
三級航道京杭大運河、五級航道望虞河。
鐵路
滬寧鐵路及開工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近在咫尺,寧滬杭城際鐵路在園區內經過並設有站點 。
公路
G42滬蓉高速(原滬寧高速)、繞城高速、蘇錫繞城連線線多個高速入口,園區出發五分鐘內均可到達;G312國道、S230省道、太陽路(規劃為新G312國道)、機場路(物流園直通蘇南國際機場)。

經濟發展

截至2002年已興辦外資企業近70家,引進外資累計金額達4億美元;興辦民營企業近200家,投資金額達4億人民幣,2002年全鎮工業產值突破18億元,已形成電子電器、機械製造、五金建材、針織服飾等為骨幹的十多個行業。望亭鎮已形成“三區一中心”發展格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的中心鎮區建設已經啟動,新華工業管理區、迎湖工業園、望東開發區面積不斷擴大,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3億元,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5.4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9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8.8億元。
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7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7.12億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8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6.24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解放前,望亭工農業生產技術落後,農業產量很低,工業產品極少。解放後,人民政府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搞好科技隊伍建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鎮科技網路日趨完善,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成果逐年增多。至2000年末,全鎮自上而下建有科技組織,形成科技網路結合點5個,擁有一支1144人的科技隊伍,其中高級職稱44人,中級職稱304人。1954年到2000年,全鎮獲科技成果獎的產品52種,其中國家級13種、省級17種、蘇州市級22種。

教育事業

清代盛行私塾教育,有家塾和義塾兩種形式。清末民初,新學興起。1913年,望亭上、下塘各有一所國小,1930年,基督教牧師美國人康福安在望亭開辦淑英女子高級國小,1944年,望亭進步人士在太湖村朱家橋創辦新民初級國小,為太湖游擊隊地下黨活動聯絡站。1948年,望亭共有6所國小。解放後,教育事業不斷發展,1952年村村辦起了國小,學生就近入學。1956年創辦望亭中學,1984年創辦望亭成人教育中心校,開展村廠實用技術培訓。1986年望亭九年義務教育達標,1991年完成“雙基”達標,2000年望亭通過“蘇州市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

醫療事業

清末民初,望亭鎮上的王有仁中醫師,聞名蘇南,有“王一帖”、“王半仙”之稱。1937年,李子儀在望亭率先創辦西醫望亭醫院,從此西醫漸興。至解放前夕,望亭鎮上有中西醫41人開診行醫,走鄉串戶,為病人治病。
解放後,人民政府組織民間醫務人員,建立聯合診所、衛生所。1958年,又將聯合診所、衛生所合併成望亭公社衛生院。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市鎮各村及各企業普遍建立了醫療保健機構,先後實行了公費、勞保、合作醫療制度,形成防治結合的醫療衛生網路。全鎮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鎮容村貌大為改觀。婦幼保健和衛生防疫工作日趨完善,傳染病流行得到控制,霍亂、天花已絕跡,血吸蟲病、絲蟲病、瘧疾、白喉、脊髓灰質炎已基本消滅,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1998年,望亭鎮先後通過創建蘇州市衛生鎮和江蘇省衛生鎮的驗收。

旅遊景點

望亭堰望亭堰又名洪水閘(諧音洪山閘),實際為石塘壩,始建於隋大業十年(604)。望亭堰地處古郡界,為太湖、鶴溪(古運河)、蠡河(今望虞河)之匯合處,堰築於烏角溪(即沙墩港泄水入運河的古鶴溪之旁)。《吳郡志》云:“設堰者,恐暴雨流入於域也。”
望亭驛
望亭驛原名御亭驛,《太平寰宇記》云:“御亭驛在州(常州)東南一百三十八里,與地御亭在吳縣西六十里,隋開皇九年置為驛,十八年改為御亭驛,唐李襲譽改為望亭驛。”望亭驛地處古鶴溪之旁的古驛道上,明《洪武蘇州府志》載:“元平江路境圖二十,有望亭驛於運河西岸南面。”驛站歷經戰火焚毀,幾次遷移,唐在通波橋(通吳橋)南望亭界,後南遷響水橋,明初遷到問渡橋北100米處,響水橋南堍,驛站作馬倉房,房后土地為放牧的馬場,地至馬場浜,共有供養土地500畝,養馬71匹。1913年裁撤,共歷時1315年。
吳驛道
元《無錫縣誌》云:“出洲南門迤延望東南行,過新安鎮至望亭烏角溪口通吳橋與平江路長洲縣界驛道接,從此經平江城為洲之南驛道。”驛道經望亭通吳橋沿大運河西岸經響水橋、仕莫涇橋、雙白橋、游龍木橋、北青石橋、南青石橋、花涇橋、善庵橋、陳帝橋、金雞訊橋經滸墅關至蘇州。明清時期,大運河西岸離河10~30米處建有寬5米以上的石子路,專供馬跑,當時民眾稱為“兵路”,至民國全毀。另外,如遇水位漲高,驛道無法通行,則至滸關走陽山東邊吳故陸道人蘇州,路途有40多里。
夏禹奠
夏禹奠,俗稱下圩田,又名自杏(hang)岡,地處太湖村5組,清同治《蘇州府志》云:“長洲縣五都四圖夏禹奠。”即北為馬安溪,南為馬乾港,東至廟浜,西臨太湖,總面積450000平方米。據考證,為春秋戰國時期越乾王城祭天、祭神、祭川、祭山、祭遠祖的地方,所有的墓、壇、蟬及四周土城(垣)尚存。又一說:大禹治水有功,後人為紀念大禹而設的祭奠場所。《越絕書外傳·記地傳》云:“昔者,越之先君無餘,乃禹之世,別封于越,以守禹冢。”
月城城門
月城又名越城,原是越乾王城,在明朝中期防倭寇而重築月城,利用原乾王城的部分,開河築城約2平方公里,並設定東、南、北三門。南門即響水橋前吊橋,跨月城河有木橋。清雍正時大運河修拓而撤,建一品橋,又名響水橋。北門跨月城河與蠡河合流處,稱為北柵口,晉代始建。清雍正時運河直航後改稱為卡子關口,故在運河西岸有關橋。東門跨古月城河,雍正期間拓寬運河,改道直航,把原月城一分為二,即成上塘月城、下塘月城,築了三個壩,變成魚池、菱塘,即現在熱水河,東門廢。
楊柳墩
楊柳墩地處大運河望虞河交匯口,面朝太湖,原有30000平方米,地勢險要,四面河圍,歷為軍事要地,明將常遇春在此與羅木爭奪半月之久。太平軍築炮壇防守,以鎮太湖。楊柳墩出土文物以明清時期為主,也有幾何印紋硬陶等。1992年,望虞河閘工程占用了楊柳墩大部分,其餘在河中。
鸕鶿墩
鸕鶿墩,一名蟻墩,地處一品橋南,古運河西岸,方圓近萬平方米,四面水圍,墩約2畝,高4米,誤傳諧音稱“三國魯肅墩”。出土文物為漢代陶罐,及宋古墓。該墩處於古長洲苑內,又在古鶴溪旁,故疑為長洲苑遊獵的一塊組成部分,是鸕鶿捕魚養殖的地方。
朱宅巷
朱宅巷,又名豬石缸,古稱豨巷。地處古運河北岸古郡界之地,現何家角村,四面為河水,只留東100米未通。至解放前還是浜地,荊棘叢生,是有名的玩鳥“黃雀”產地,聞名滬寧。1994年運河拓寬,出土文物有戰國黑陶罐,唐瓦當,宋代、明朝汲水陶罐。在河東河瀆橋旁豬婆墩出土文物有幾何印紋陶罐碎片、石鑿等及新石器時代文物2件。
朝夕池
朝夕池地處吳王長洲苑,即古長洲烏角溪。據唐《吳地記》載:“長洲縣……北三里有烏角溪,廣八里,深四丈,西入太湖。”考之:朝夕池即現望亭古長洲苑旁的沙墩港,長1700米,闊100米,總面積250畝。該地西連太湖,東接古蠡湖(即望虞河)入長江,又泄入運河,因地處江水洲,受太湖風向變化,水位漲落明顯,西南風轉東北風時,漲落達50~70厘米。在古代因通大江,潮汐現象更為突出。宋以後興修水利,廢望亭堰,分水入運河,潮汐現象逐漸消退。
馬崗
馬崗在今望亭鎮西南3公里,從孟河村湯家浜,向東延伸經項路村、巨莊村,至華陽村。馬崗高3~4米,寬3~5米,據記載為吳古陸道遺蹟,是古代官方文書傳遞用馬道。又說是明代大富翁沈萬三家馴馬練騎跑馬之崗,故稱之為“馬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