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蘇州景范中學
蘇州市景范中學為蘇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初級中學,已有七十二年新學歷史。學校位於市中心人民路范莊前32號,占地二十畝,現有28個班級1150名學生,112位教工。
學校所在地為北宋名相所建“義莊”、“義學”舊址。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靈芝坊祖宅(今景范中學所在地)設立義莊周濟族人,同時開辦義學以教族人子弟。范仲淹以後范氏後人以義學為本創辦書院並以范公諡號命名,稱為“文正書院”。宋元明清四代,義莊之地屢遭戰火,但范氏子孫遵從祖訓,益公之心不變,竭力維持義莊、義學生計,使義莊、義學“雖中更散亂而遺澤依然”。
1938年,唐言借范義莊創辦新式學校——私立崇范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范氏後人收回義莊,創辦私立景范中學。范君博任校長,范亞侃、范煙橋為董事。1956年,人民政府接管辦學,校名先後為“五愛中學”、第八初級中學、第二十二中學。1989年,值范仲淹誕辰一千周年之際,學校改名為蘇州市景范中學,表達景仰范仲淹之情。
學校秉承先賢遺風,以“先憂後樂”為校訓,以“繼承先憂後樂精神,培育既文且正學子”為辦學理念,形成了“小規模、精品化、高質量”的辦學特色。在創建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學校的進程中,學校更以“生態景觀園林化、環境氛圍人文化、設施設備現代化、教師隊伍專業化、教育教學素質化、內部管理人本化”顯示了獨特的辦學個性。
學校珍視校本文化資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確立了以“景範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的辦學策略。成立“景范中學教師發展學校”, 以景範文化引領教師發展;營造景範文化場,打造“文化涵養,實踐磨礪”德育特色。本著“教好每一位學生”的宗旨,學校不斷研究“輕負高效”的教學策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課堂教學“質量三寶”。 為更好地體現教學公平,遵循“因材施教”原則,2009年,學校嘗試在起始年級實施數學、英語學科“分層走班教學”,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學,促進每位學生的學業提高。
學校先後榮獲“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課程改革先進單位”、“2008、2009年度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國中”、“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2009、2010年,學校連續榮獲“蘇州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貢獻獎”。
2010年,蘇州市本著將優質教育輻射到新城的理念,決定興辦景范中學金閶新城分校。分校位於金閶新城區中心地塊,地處虎新路以北、新蓮路以西、中軸北路以東、規劃占地面積為48653平方米(約73畝),建築面積為39856平方米,計畫建制為16軌48班。建成後的金閶新城分校將在依託景范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凸顯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特色。
今天,景范全體師生正以建設“市內一流、省內著名、國內先進”的“精品、特色”學校為目標,以“樹‘公平、優質’之典範,為‘示範、先行’之楷模”為追求,以“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育內涵、凸顯教育個性”為工作準則,在新的征途上不斷開拓、不斷創新、不斷奮進。
新城校區
2011年,景范中學創辦金閶新城校區。自此,學校成為蘇州市唯一一所擁有兩個校區的學校,形成了“一校兩區”的學校發展新模式。
蘇州景范中學新校區——金閶校區於2011年開始招生,分校位於城鄉結合部,具體在虎新路以北,新蓮路以西,中軸北路以東。辦成一個三年16軌,共48個班級的公辦初級實驗中學。學校面向全國招聘專家型教育人才,並擁有獨立施教區。蘇州市景范中學實際成為唯一擁有兩個獨立校區的優質國中。
簡介
1993年學校被授予江蘇省模範中學稱號,1995年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1996年被蘇州市列為精神文明示範單位,同年再獲省模範中學稱號,學校還被列為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市首批雙語實驗學校、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成為了一所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示範性國中。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注重國際交往。在中英“蓋普(GP)”項目活動的交流中,先後有十多名英國、澳大利亞的志願者來我校執教。在中德勞技合作項目中,學校是首批試點學校,並與德國HELMHOLTZ-OBERSCHULE結為友好學校。學校還鼓勵同學廣交筆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SACRAMENTO的SUTTERZILLE成為同學們交往時間最長、交往面最廣的一所學校。2004年與新加坡花菲衛理中學結成友好學校,多種多樣的對外往來,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注重內涵發展,把精心打造原汁原味的精品教育作為努力目標,“小規模,精品化,高質量”已成為景范中學發展的又一個新特色。
蘇州市景范中學是一所位於市中心的公辦初級中學,建於北宋名相范仲淹創辦的義莊舊址內。為弘揚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學校定名為景范中學。
景范中學也因古典的校園環境,被稱為“園林學校”。古樸的學校大門,鬱鬱蔥蔥的校園,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喜歡景范中學。
學校現有28個班級,1200餘名學生,108名教職員工。其中有省特級教師1名;市“十傑校長”、“名校長”1名;市學科帶頭人16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曾有多人留學英國、紐西蘭。學校是公辦國中唯一一所有聘外教資格的單位,並常年聘請外籍教師。
為建設既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又有濃厚現代氣息的人文化學校,學校在園林化的校園環境、人性化的德育體系、主體化的課程教學、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人本化的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精神文明示範單位、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首批模範中學、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市首批雙語實驗學校等。
過硬的教學質量,嚴格的學校管理是景范的最大特色。近幾年來,學校重視各類競賽活動的輔導,並依靠自身的力量,培養了一大批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競賽型的人物。學校每年要向蘇州中學等四星級重點高中輸送大批優秀學生,其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是蘇州教育界公認的公辦國中學校中的“領頭羊”,是一所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示範性國中。
辦學特色:小規模、精品化、高質量
1、 生態景觀——園林化
學校布局設計既與義莊傳統文化相承,又與蘇州園林呼應。景點的設定尤其凸顯蘇州園林的風格:粉牆、黛瓦、飛檐、長廊、花窗、曲牆……,學生身處其中,處處感受園林境地的愜意和身心陶醉的愉悅——校園是花園、成為所有景范人的精神家園。
2、 環境氛圍——人文化
校園內至今保留著義莊建築——文正殿(元代),其穩重古樸的建築風貌及所承載的歷史積澱成為學校源遠流長的標誌。學校巧借地域優勢及歷史機緣,讓學校蘊藏的人文底蘊成為學校教育的一本厚重的教科書、一道不竭的源泉,讓它輻射到整個校園,讓它在校內流淌。文正殿內展覽范仲淹生平事跡,並把范仲淹主要事跡刻成石碑,讓學生時時可以瀏覽、可以獲得教育。“讓每一垛牆面說話、讓每一株草木成為天然教科書、讓每一個景點起育人功能”成為校園環境建設的宗旨。
3、 設施設備——現代化
學校所有班級、專用教室均配有多媒體設備,教學設施現代化設備普及率為同類學校之首。
4、教育教學——素質化
學校力求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待遇。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人作為景范辦學的追求,並以此不斷創新學校工作,鑄亮學校特色。
多年來,學校堅持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紅線、校園文化為底蘊、養成教育為抓手、實踐活動為亮點”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學校開展的“少年系列”特色活動:少年軍校、少年警校、少年電視台、少年講解團、少年禮儀班、少年郵局等為學生提供了寬廣的實踐天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學校教學以質量為核心、“教學六認真”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抓手、追求輕負高效的教學特色。
學校站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的高度,展開教學工作,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落實“三項規定”,拓展第二課堂,促進學生特長發展。提高辦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是景范教師的一貫追求。
5、師資隊伍——專業化
學校具有一支師德高、業務強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27個班級,1100餘名學生,專任教師95人,其中特級教師2名,市學科帶頭人16名,市級以上骨幹教師比例為蘇州市區校前列。
6、學校管理——人本化
根據學校特點提出並推行“基於制度的人本管理”理念,做到以制度理校、制度管人,以人文關懷關注每一位師生,充分尊重師生生命個體,建設和諧校園,推動師生共同發展。
范仲淹陳列館
景范中學所在地為先賢范文正公創辦的義莊、義學舊址。千百年來,范仲淹及其後人在此接濟貧困、設立義學、鼓舞風氣,形成了獨有的義莊文化,而“義莊文化”的核心,則是范公精神。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是那樣的讓人仰之敬畏,感懷千年。
受悠久辦學淵源的潤澤,享先賢育人遺風的沐浴,景范中學依託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立足先賢范仲淹的地緣人脈淵源,以“先憂後樂”為校訓,以“培育‘既文且正’學子”為追求,不斷深挖中國傳統育人資源,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德育氛圍。
為更好地豐富學校育人內涵,提高育人實效,景范中學將校內文物建築“文正殿”修建成為“范仲淹史跡陳列館”。館內以豐富翔實的圖文資料再現了范仲淹生平事跡、范仲淹與蘇州、范仲淹書信手跡等內容,充分展示範仲淹一生出將入相、興學育人的光輝史跡。此外,館內還陳列范義莊出土的大量珍貴碑刻,對後人了解、研究義莊、義學原貌及范氏子孫秉承先志、屢“出私錢築垣”,使“范氏義莊”、“文正書院”雖“中更散亂而遺澤依然”的事跡,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1995年起,范仲淹史跡陳列館向廣大師生開放,學校特設“少年講解團”,負責館內日常管理並向來賓介紹范仲淹史跡。由此,范仲淹史跡成列館成為蘇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2007年,又成為首批“蘇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