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文廟及石刻

蘇州文廟及石刻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蘇州碑刻博物館內的“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和“平江圖”碑,簡稱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為南宋刻石,196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圖”,“帝王紹運圖”,“地理圖”,其作者是南宋黃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文廟及石刻
  • 申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實質:物質文化遺產
  • 地址:江蘇省
信息,簡介,詳細介紹,天地人三圖碑,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江蘇省
蘇州文廟及石刻 I-131

簡介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蘇州碑刻博物館內的“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和“平江圖”碑,簡稱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為南宋刻石,196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圖”,“帝王紹運圖”,“地理圖”,其作者是南宋黃裳。“平江圖”,是在南宋蘇州知府李壽明主持下完成的。前三石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由黃裳描繪,淳熙七年(1247年)蘇州著名刻工王致遠刊石。此三圖是黃裳為嘉王(後來的寧宗)邸翊善(侍從講授)所進,後來王致遠從四川得來,帶回蘇州刊刻。
“平江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石刻平面圖。宋朝的蘇州被稱為平江府,平江圖也就是蘇州地圖的祖本。從“平江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宋代的蘇州和今日的蘇州位置大致相仿,它們都位於一望無際的太湖之濱,周圍環繞著吳凇江、婁江、大運河、石湖以及陽澄湖等等。平江府城呈長方形,四周築有高大的磚砌城牆,並設有城門,外為大運河所環抱,內有護城壕。城區內最大的特點,就是安排了水陸相併行的兩套交通系統。杜荀鶴在《送人游吳》中說蘇州是“家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從《平江圖》中我們可以數到七條河流縱貫南北,十四條橫越東西。與之相平行的還有二十條大街,當然最著名的就是這條臥龍街,也就是今日的人民路。居民區則建在街與河之間,這就形成了前門是街,後門是河的吳中特色。

詳細介紹

中國南宋天文、地理圖等碑石。在江蘇省蘇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文廟內。文廟始建於北宋景元年(1034),現存建築除大殿為明正德元年(1506)重建外,大部系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戟門內保存著宋代線刻的平江圖碑、天文圖碑、地理圖碑和帝王紹運圖碑,是研究古代科技史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江圖碑刻於南宋紹定二年(1229),因碑刻年代久遠,有模糊不清處,1917 年曾加以深刻。碑高 2.84米,寬1.4米。碑首雕交龍圖案,正中刻“平江圖”3字。碑身刻南宋平江城(今蘇州)平面圖。四邊分刻東、西、南、北 4字,圖內建築採用平面和立體相結合的方法繪製,未按比例,只是大體位置近似。城牆外環繞護城河。城內縱向河道 6條,橫向14條。城內街道多與河道平行,主要幹道南北向5條,東西向4條,還有很多支道,相互交錯連線成若干大小不等的街坊城正中是平江府、平江軍城內的教坊、官衙、宅第、寺廟、園林、行市、書院、倉庫、古蹟以及橋樑等建築,亦都按其位置描繪。另外還將城外的一些名勝古蹟用示意的方法繪製出來。是中國最早最詳細的城市地圖。  天文圖碑系南宋紹熙元年(1190)為教學繪製,淳七年(1247)摹刻上石。碑高 1.9米,寬1.08米,碑額刻“天文圖” 3字,碑分上、下兩部分,上為星圖、下為釋文。星圖分天體、地體、北極、南極、赤道、日、黃道、月、白道、經星、緯星、天儀、十二次、十二分野,記載1440顆星,是中國現存較早較系統亦較準確的星圖石刻。
蘇州文廟及石刻
蘇州文廟及石刻

天地人三圖碑

地理圖碑和帝王紹運圖碑刻於南宋淳七年(1247)。地理圖中地名外加長方線框,水名外加橢圓框以醒目。 山脈作立體狀,並在長城以北標有一片森林符號,是當時的一幅總輿圖。此圖由黃裳繪製,王致遠上石。帝王紹運圖刊刻了中國自黃帝至宋理宗歷代王朝更替的圖表。後3座碑,俗稱“天地人”三圖碑。
蘇州文廟及石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