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是專業從事吳地體育文化研究的學術性社團,該研究會融合了蘇州市體育文化工作者、市有關院校的專家學者、媒體和社會企業熱心者、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習傳承者、體育文化研究愛好者。主要致力於做好吳地體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深度開展蘇州江南船拳、端午龍舟競渡等發源於蘇州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和傳承;推進蘇州江南船拳等項目申報省級乃至國家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匯聚各方資源,形成弘揚蘇州體育文化的社會合力,為蘇州體育文化主題公園、蘇州體育博物館(籌)的順利運行搭建智庫平台,提供智力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
  • 外文名:Suzhou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Society
  • 成立日期:2014年3月1日
  • 第一任會長: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羅時銘
基本情況,簡介,使命,會徽,組織機構,工作任務,背景及意義,主要事件,

基本情況

簡介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是由蘇州市從事體育文化工作者和體育文化研究愛好者及其研究吳地體育文化的相關組織,自願組成的全市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和專業性體育社團不同的是,該協會側重於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其研究成果將直接服務於蘇州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致力於做好吳地體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充實吳文化內涵,豐富市民的體育文化生活,凝聚各方力量開展蘇州體育文化遺產如“江南船拳”等項目的研究,積極做好有關體育類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並建設性地做好保護、傳承和推廣工作,以更好地傳承吳地體育文脈,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體育在推進城市文明建設中獨特作用的認識;加強與國內外體育文化組織和體育文化工作者之間的聯繫、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體育文化工作者的理論業務水平。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

使命

傳承吳地體育文化,傳播中華體育文明

會徽

該LOGO設計採用奧運五環色花形造型,蘊藏著研究會的體育內涵,像盛開的鮮花充滿美好的張力;中間“文”字變形構成的藝術運動人像,充滿體育動感,寓意中華傳統文化致力追求的文武雙修、智勇兼備的精神境界;中英文對照的標識展示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開放胸懷。整體構圖蘊涵著運動蘇州、文化蘇州、開放蘇州的體育人文精神含義。
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

組織機構

會長:羅時銘
副會長:陳雪春 張宗豪 陳俊 張峰
秘書長:陳俊(兼)
副秘書長:王妍 謝少雲

工作任務

1、通過蘇州體育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充實吳文化內涵,豐富市民的體育文化生活。
2、凝聚各方力量開展蘇州體育文化遺產如“江南船拳”等項目的研究,積極做好有關體育類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並建設性地做好保護、傳承和推廣工作。
3、舉辦形式多樣的會員業務研討會和面向社會的理論實踐推廣班,以更好地傳承吳地體育文脈,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體育在推進城市文明建設中獨特作用的認識。
4、充分利用視頻、影像、錄音、網路等現代記錄手段,服務於吳地體育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舉辦相關展覽,編輯相關的書畫、音像等出版物,收集或製作保護相關實物。
5、接受有關方面的委託,開展相關專題的研究;加強與國內外體育文化組織和體育文化工作者之間的聯繫、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體育文化工作者的理論業務水平。
6、表彰和獎勵在體育文化研究保護過程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
7、開展會員之家活動並切實做好會員服務工作。

背景及意義

作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以蘇州為核心的吳地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吳人尚武崇文,春秋戰國時期,“干將莫邪”、“魚腸劍”的歷史典故和兵器“吳戈”、“吳鉤”、軍事典籍《孫子兵法》的出現都表明當時吳國的軍事體育強盛一時。自唐朝至清末,蘇州共出狀元50名,其中6名是武狀元,無論文武都是名符其實的“狀元之鄉”。明末清初,中國“四大名槍”之一的“吳家槍”由蘇州太倉人吳殳所創,將中國武術的槍術推向了頂峰並貴有專著《手臂錄》留世。在蘇州民間,清明踏青、端午龍舟、重陽登高、石湖泛舟、山塘馳馬以及放風箏、踢毽子、石擔、石鎖、弈棋、船拳等傳統民俗民間體育十分興盛。近代以來,蘇州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學校——江蘇優級師範學堂體操科,以及蘇州私立成烈體育專科學校、中山體育專科學校和東吳大學體育專修科等體育學校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二十世紀初,蘇商體育會、吳縣體育研究會等一批體育社團組織的興起,促進了近代蘇州社會體育的蓬勃開展。代表性人物有:近代蘇州著名的外國體育專家司馬德、體育大家徐傅霖,素有“短跑怪傑”、“南程北劉”之譽的蘇州奧運第一人程金冠,上世紀30年代就讀於東吳大學(即今蘇州大學)經濟系,曾於1930年、 1934年兩次代表中國參加遠東運動會,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第11屆奧運會中,他參加了100米、200米短跑和4×100米接力賽三個項目角逐,開啟了蘇州人的奧運金牌追夢之旅。新中國成立後,以袁偉民、孫晉芳為代表的中國女排“拼搏”精神形成,振奮了全中國;蘇州同時也是江蘇的第一位羽球世界冠軍孫志安,蘇州的首位奧運冠軍張軍和隨後的陳艷青、蔡贇、吳靜鈺,以及其他17位世界冠軍,都是蘇州的榮耀和驕傲;遍布城鄉的體育組織、健身活動和體育賽事,彰顯蘇州人平和而積極進取的性格特徵,得益於蘇州傳統體育文化的滋養,蘇州這座城市見證著體育文化的發展歷程。
體育不止是競技和健身,體育更是人類文化的精華。2009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首批試點進行基本實現體育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市體育局把建設體育文化提升到推廣全民體育觀念、引導全民體育意識的重要位置,並高瞻遠矚作出“將運河公園改造成體育文化主題公園,籌建蘇州體育博物館”的戰略決策,工作目標已列入市政府工作任務。市體育局專門成立了蘇州體育博物館籌備辦公室,正式啟動了各項籌備工作。目前,運河體育文化主題公園、市體育博物館(籌)正進行總體方案概念設計並報市政府立項審批,市體育博物館各專題展覽大綱正在進行統稿編寫,初步徵集了十大系列數千件的珍貴藏品。與此同時,以蘇州江南船拳為代表的地方特色體育項目得到了系統地搶救性挖掘和整理,常熟沙家浜、吳中越溪、相城北橋3個傳承基地相繼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正在市非遺辦的指導下進行申請列入江蘇省體育類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工作。
為進一步增強蘇州體育文化軟實力,深入展開蘇州體育文化的平台搭建和項目策劃,儘早形成蘇州體育文化的品牌效應,當前成立體育文化研究會至少有以下三項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進一步做好蘇州江南船拳、端午龍舟競渡等發源於蘇州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和傳承保護;二是有利於蘇州江南船拳等項目進一步申報省級乃至國家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蘇州市體育文化研究會”為申請和傳承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將會獲得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有利於匯集政府、高校知名專家、熱心體育文化的企業家、社會各類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主體等各方資源,形成弘揚蘇州體育文化的社會合力,為蘇州體育文化主題公園、蘇州體育博物館(籌)的順利運行搭建智庫平台,提供智力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