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簡介,獲得榮譽,
事跡簡介
破土而出的“紅色嫩芽”
上世紀50年代,為了回響國家號召,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了文化館,但是草原地廣人稀,文化館並不適合牧區。為此,內蒙古自治區有了一個“在牧區豐富牧民文化生活”的構想。1957年,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建立,開展試點工作。
在蒙古語中,“烏蘭”意為紅色,象徵著光明與革命,“牧騎”意為“嫩芽”,如果把革命事業比作參天大樹,那么這支文藝隊伍就是這棵大樹的“紅色嫩芽”。
今年83歲的第一代隊員伊蘭老人回憶,剛成立的時候,整支隊伍只有9個人。演出的時候只有一些簡單的樂器、道具和兩輛馬車,帶著隊旗就出發了。
由於草原幅員遼闊,牧民居住較為分散,相鄰的兩戶牧民往往相距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為了一場幾個小時的演出,烏蘭牧騎隊員們往往要在戈壁、草原走上幾天幾夜。
從1957年開始,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內蒙古各地相繼建立了烏蘭牧騎,並受到了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重視,“紅色嫩芽”成為各族民眾都非常熟悉的“紅色文化工作隊”。
第一支烏蘭牧騎——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資料圖片)
紮根生活沃土 服務牧民民眾
烏蘭牧騎的節目以反映當地生產生活為主,自編自演,靈活多樣。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同時,反映農牧區生活和廣大農牧民的心聲,成為深受農牧民歡迎的“瑪奈烏蘭牧騎”(我們的烏蘭牧騎),隊員們更是被牧民們親切地稱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
如今60年過去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已經從第一代的9人發展到了如今的47人,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幾代烏蘭牧騎人始終堅持著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民眾這一宗旨。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也是烏蘭牧騎誕生60周年。說起給總書記寫信的初衷,現任隊長孟克吉日嘎拉說:“我們發現,烏蘭牧騎所走過的歷程和所體現的精神高度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烏蘭牧騎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是、永遠是‘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的文藝輕騎兵。我們便有了給總書記寫信的想法。”
於是,孟克吉日嘎拉、黃小雲等16名隊員在給總書記的信里匯報了烏蘭牧騎6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了紮根基層、服務人民是烏蘭牧騎永遠不變的情懷,以及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貢獻的決心。
沒想到,從寫信到總書記回信,僅僅42天。收到回信後,老隊員哈斯、剛寶力道表示今後將把烏蘭牧騎事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為傳播優秀的草原文化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而努力奮鬥。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 資料圖片
新時代 新發展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的烏蘭牧騎在自身定位、發展等方面仍然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
為了進一步加大烏蘭牧騎深入基層惠民演出力度,內蒙古設立了全區烏蘭牧騎基層惠民演出補貼獎勵專項經費,調動了烏蘭牧騎堅持深入農牧區基層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惠民演出服務的總量和質量。
近年來,內蒙古全區75支烏蘭牧騎,紮根人民,創作演出了一批正能量、接地氣、農牧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藝術優秀節目,每年總計演出7100多場,各族觀眾達到數百萬人次。
同時運用現代宣傳手段,傳播新觀念,提倡新風尚。採用“結對子,送文化”的辦法,輔導民眾文藝隊伍,開展民眾文化活動。通過創作演出新節目,反映新時代,謳歌新人物,為農牧區全面奔小康和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北疆亮麗風景線鼓勁加油。
同時,一些優秀的烏蘭牧騎先後走出大草原,赴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和德國、比利時等國家演出,均引起熱烈反響。這些烏蘭牧騎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自身發展增添了後勁。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等關於表彰“最美奮鬥者”的決定》授予“最美奮鬥者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