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塞老城

蘇塞老城

蘇塞老城,被譽為“薩赫勒明珠”,位於突尼西亞東海岸,地中海哈馬邁特灣南岸。是突尼西亞第三大城市,也是“地中海的花園港”。有中世紀以來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築、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築風格多樣。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蘇塞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塞老城
  • 國家:突尼西亞
  • 收錄時間:1988
  • 收錄理由:C(iii)(iv)(v)
  • 面積:0.32平方千米
基本簡介,城牆,新區,歷史發展,主要景點,清真寺,塔樓,修道院,博物館,卡斯巴,旅遊信息,

基本簡介

城牆

蘇塞老城有城牆環繞,山石塊壘成。城牆南北長700米,東西寬450米,基本上保存完好。蘇塞城牆用碎石和石塊砌壘。土耳其人占領蘇塞後,為放置大炮,曾對部分城牆進行改建。城牆東南角聳立著卡萊福方塔,塔底邊長8米,頂端邊長5米,塔高30餘米,是最古老的伊斯蘭式塔。
蘇塞建築蘇塞建築

新區

蘇塞老城在南區、北區是新建設起來的現代化城市,具有典型阿拉伯風格的南區與北區形成鮮明的對比。站在老城高處環視四周,藍色的地中海、白牆藍窗的阿拉伯小樓,層層重疊于山坡之上,掩映在椰棗叢中,令人心曠神怡。蘇塞老城建築的顏色大致分為藍、白、黃三色,遠遠望去,十分美觀。
蘇塞老城蘇塞老城

歷史發展

始建於前9世紀,由腓尼基人修建,後來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廷占據。7世紀末,蘇塞被穆斯林軍隊奪取。從9世紀中期開始,蘇塞逐步發展成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城市。
蘇塞是突尼西亞第三大城市,約在前9世紀由腓尼基人建立。有中世紀以來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築、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築風格多樣。7世紀中期被阿拉伯軍隊征服,蘇塞的老城就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
875年,阿拉伯人修復了羅馬時代的貯水池,保存至今。水池的容積達3000立方米。

主要景點

清真寺

位於蘇塞老城內的蘇塞大清真寺建於851年。祈禱大廳被立柱縱向隔成13條長廊,頂部為筒形穹隆,短粗立柱支撐著雙半圓拱。大廳的11座大門開向中央庭院。宣禮塔位於院內東北角,塔身粗圓,上覆八角穹隆。整座建築樸素無華。
蘇塞老城
在一個鋪著粗糙石塊的曠地的右翼通往阿拉伯人聚居區的入口處,坐落著一個大清真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九世紀,經過悉心修復,現已恢復原貌。主庭院的周圍是三個拱形門廊,門廊矮墩墩的柱子和高大的拱門簡樸而實用。祈禱廳中有13箇中堂,每箇中堂有六個架間,這些中堂雖建於不同的時期,但卻風格相近。華麗的敏拜爾頗似木製網狀物,與清真寺的肅穆結構形成鮮明對照。

塔樓

蘇塞地理位置重要,戰事頻繁。伊斯蘭信徒禮拜的場所也被修成堡壘的樣式。四周建有高牆,只在南牆中部開有一個小門。高牆的四角和其他三邊的中點各建有一座圓形塔樓。東南角的塔樓高15米,是塔樓中最高的一座。

修道院

蘇塞在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許多建築兼顧生活需求和軍事要求。被稱為“里巴特”的堡壘式修道院,就是這種結合的代表。修道院四周建有方形高牆,僅在南牆中部開一個出口。高牆四角和四邊中點各建有一座瞭望塔樓,東南角的圓塔樓高15米。祈禱大廳被隔為11條長廊,壁龕沒有任何裝飾。
蘇塞鬥獸場蘇塞鬥獸場

博物館

蘇塞博物院以鑲嵌畫內容豐富、技術精湛而聞名。博物館珍藏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其中一幅正方形年曆鑲嵌畫邊長3米,由16個畫面組成,描繪人們在四季勞動、生活的情景,此畫被成為突尼西亞民族藝術瑰寶,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博物館內還有一幅著名的彩色鑲嵌《太極圖》。《太極圖》邊長1米,圖案用天然白色石子鑲成一個圓,正中被S形的黑色曲線分成兩半。太極圖原來是中國紡織品上的圖案,通過絲綢之路傳人突尼西亞。

卡斯巴

沿城堡緩步而行,就到了卡斯巴,建於859年的哈萊夫塔高高地矗立在那裡。卡斯巴與整個城市結構渾然一體,設在那裡的市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在蘇塞及其周圍地區發現的羅馬鑲嵌工藝品而聞名,出自最佳鑲嵌工藝品製造商之手的傑作擺滿了院子的四壁。

旅遊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老城麥地那一月份氣溫11.6°c-22.9°c ,八月份氣溫高達28.5°c-42.5°c,夏季酷熱。最佳旅遊時間為春秋冬季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