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圍村位於廣東河源市義合鎮,距河源市區約26公里。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色相擁,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
基本介紹
概況,風景,特色看點,歷史由來,主要景點,地圖信息,
概況
蘇家圍還是蘇東坡後裔聚居地,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秀美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蘇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
風景
蘇圍村亦稱蘇家圍,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距市區26
蘇圍村公里,是廣東省三大扶貧旅遊示範點之一,也是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是個回歸自然鄉村、品味客家文化和蘇氏文化的好去處。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的後裔居住地,是一個在歷史長河裡流淌的村莊。客家文化濃縮在這個小村莊裡,客家古老民居、鄉村性別男女、農耕農事長廊,遊人體會的是客家的純樸與自然。東江與久社河交匯於蘇家圍旁,營造了蘇家圍寧靜、悠然的意境,那裡的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裡鄉村。
特色看點
蘇氏宗族八百年的足跡——迎親橋、紫蘇園、蘇公祠、東山學堂、拱門古道;
客家文化——十八座客家古民居、鄉村性別文化展、客家女攝影展館、客家婚俗表演、古榕山歌對唱、娘家作坊;
蘇圍村鄉村史跡——歷史標語文化展、義江古廟;
鄉村休閒——田園風光、單竹涌翠、農事四季廊;
蘇圍村歷史上就有八景,是以蘇圍村的文人雅趣以村周圍的特色景觀所命名的。名稱:筆峰夕照、黃石樵歸、五顯神光、亭下漁歌、古渡榕蔭、古廟鐘鳴、仙井峰巒、花橋春望,各自並有詩為證。
八個值得
1、現代都市居民的懷舊情緒值得梳理;
2、原汁原味的鄉村風貌值得一品;
3、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沉澱值得回味;
4、客家獨特的風俗習慣值得了解;
5、客家風味小吃值得開懷大吃;
6、自助式的鄉村餐館值得流連;
7、美麗的客家女和動聽的客家山歌值得欣賞;
8、18座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客家古民居值得重返。
歷史由來
蘇家圍的由來,算起來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北宋文豪蘇東坡的後代蘇秀弘任東莞京山巡檢時,於1382年攜家眷落居河源合水,定名蘇圍。
蘇公祠走近蘇家大屋--有470餘年歷史的蘇公祠,但見陳放著許多有關蘇氏宗族的重要文物。在蘇氏家族最顯赫的時候,這裡曾懸掛著63個官位、學位匾,這不單單是蘇家圍人的精神財富,也是他們心靈的寄託。可惜,很多牌匾已經消失了,從現存的兩塊御封匾和大樑上的古老鐵釘上,我們依稀可以看見蘇家圍以往的輝煌。這裡,還可以看到100多張嘉慶、道光年間的地契,足見當年蘇家圍的富庶。厚厚的一本蘇氏家族譜,既記載了蘇氏宗族的歷史淵源,也是客家人遷徙史的輔證。眾多牌位前鼎盛的香火,更寄託了蘇家後裔對祖先的崇拜之情。
蘇家圍保存著18座府第式的明清客家民居,“阡陌相連,雞鳴犬吠”,幾百名蘇氏後人居住在這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好一處桃花源。蘇圍村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蘇家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圓型,圍屋有一圍層、二圍層。客家人是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為了團結禦侮,他們聚族而居,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屋,以抵禦侵擾。
蘇家圍里有一個別具一格的“性別文化展”,生動形象地闡釋了客家的性別文化。在蘇家圍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原先客家婦女的地位極其低下,建房子時婦女要避嫌,不能接觸房梁,否則,就會給新房子帶來不祥。有一次,蘇家圍的一名客家女在休息時,無意間坐在房子未拉起的大樑上,族人十分惶恐,要處罰這名女子。女子突然指著胯下說:“自古帝王從此出!”眾人皆驚,以為神人附體,便饒恕了這名女子。從此,蘇家圍婦女的地位有所改善,而蘇家也日益興旺,果然出了很多的高官名人。
蘇家圍還有一道特殊的標語風景,這裡保存有建國以來50年遺留的各種標語口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農村50年來的歷史變遷。來到蘇家圍,好靜的客人可以在“娘家作坊”里品味客家女以茶葉、芝麻、花生和各種香料用手工研磨而成的客家擂茶,聽聽客家妹子即興演唱的客家山歌;坐在紅榕、白榕兩樹一體的千年“鴛鴦榕”下發幽古之情,乘木盆漂流於水上摸魚,其樂融融。
蘇家圍的客家飯菜別有一番風味,薯絲飯、時令野菜、農家菜,令城裡人吃出驚喜。
主要景點
迎親橋如同黃山的迎客松一樣,迎親橋是遊客到蘇家圍的第一個景點,同時也表示蘇家圍人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朋友們的到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蘇家圍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們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幾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但從它的排水系統看,其實是非常講究的。在蘇家圍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從屋的暗渠里排走,絕不積水。據村裡的老人介紹,蘇家圍的排水系統是仿照蘇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紫蘇園———緣於夢見仙人指路
也許有人會問,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他的後代曾移居江西,但為什麼又會發展到蘇家圍呢?在紫蘇園裡,你可以找到答案。
紫蘇,本草科一年生植物,可入藥,河源本地人常用它作香料配菜。蘇家圍的紫蘇不是當普通香菜種的,而有特殊的意義。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1312年從江西廬陵(即現在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並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么高大。蘇天榮醒後,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果看見一棵大榕樹,發現周圍的環境非常優美,於是他懷疑這裡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後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後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時,才圓了他的
蘇圍村夢。而這片紫蘇園就寄託了蘇家圍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慕。
永思堂———圍里最老的古民居
蘇家圍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於1481年,是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建,故又稱東山蘇公祠,一直是蘇家圍人舉行祭祀、議事的地方。
古代的官宅建築式樣和大小規模是有講究的,蘇東山曾任廣西桂林府推官,這座永思堂就是根據他的官職按朱元璋頒布的官宅府第式建築風格而建。堂屋主體為三幢,它沒有我們常見的正對廳堂的大門,而是在兩邊開有側門。據說,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點,因為客家人認為正對廳堂開門不吉利,古人在建築上對陰陽風水的講究從此可見一斑。
永思堂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然保存得相當完整,這與它堅固的建築結構分不開,也與它歷史上的影響力和地位分不開。據說在1947年秋,國民黨196師師長葛先才率軍路過義合,不顧軍旅疲勞直奔永思堂,回去後即令:“燒殺以壯軍威不得在蘇圍,姦淫以供軍樂不得在義合”。
千年榕———留存才子佳人傳說
千年榕蘇家圍現存五棵大榕樹,均有一千多年的樹齡,其中最出名的當數五顯榕和鴛鴦榕。五顯榕是當年蘇天榮上岸,看見的第一棵榕樹。當年樹下還有座五顯祠紀念蘇天榮夢中的五位老人,“文革”時,五顯祠被毀,現在這裡被建成了山歌台。客家妹子經常對著悠悠的東江水,在這裡高唱悠揚的山歌,遊客至此,可以學著與客家妹子對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傳情的美妙和浪漫。
鴛鴦榕則像蘇家圍的保護神一樣立在江邊,它的名字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清朝時,龍川縣一位才女逃婚至此,無處藏身。最終與自己的意中人喜結良緣。後來,才女的丈夫做了官,兩人專程運來一塊“樹恩難忘”的碑立於樹前,這棵樹也被人千古頌揚。
地圖信息
地址:河源市東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