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被》是元代散曲作家貫雲石所創作的一首詩。
該詩上半段寫景,下半段寫人,但全詩句句不離“蘆花被”。整首詩,表面上句句寫蘆花被,仔細吟詠,亦是句句寫漁夫,同時每句也都關乎著作者自己。全詩既未脫離蘆花被這個主題,又應時應景,滿足了漁夫的請求,同時還巧妙、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心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蘆花被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貫雲石作品輯注》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貫雲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蘆花被
仆過梁山泊①,有漁翁織蘆花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綢者。翁日:“君尚②吾清,願以詩輸③之。”遂賦,果卻綢。
採得蘆花不涴④塵,翠蓑⑤聊復⑥藉為茵⑦。西風颳夢秋無際,夜月生香雪滿身⑧。
毛骨⑨已隨天地老,聲名不讓古今貧。青綾⑩莫為鴛鴦⑪妒,欸乃⑫聲中別有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梁山泊:湖名,在山東省梁山縣東北。
②尚:看重。
③輸:原指交出,此指交換。
④涴(wǎn):泥沾在器物上。
⑤翠蓑:綠色的蓑衣。
⑥聊復:姑且。
⑦藉為茵:墊作褥子。
⑧雪滿身:指蘆花被潔白如雪。
⑨毛骨:既指蘆稈已乾枯,又指詩人雖然年紀漸老,清白的名聲卻不亞於古今高潔的貧士。
⑩青綾:青色的綾絹。
⑪鴛鴦:繡在綾絹上的鴛鴦圖案。
⑫欸(ǎi)乃:搖櫓聲。柳宗元《漁翁》詩:“煙銷日出不見人,款乃一聲山水綠。”
白話譯文
我經過梁山泊,有個漁翁編織蘆花當作被子,我喜歡蘆花被的清香,想要用綢緞被子來換取這條蘆花被。漁翁說:“您喜歡我這蘆花被的清香.請用你的詩來換取(蘆花被)吧。”於是寫下這首詩,(漁翁)果然退回了綢緞被子。
采來的蘆花沒有沾染塵土,姑且用蓑衣作為坐席。西風吹著我入睡,夢裡都是一派天高氣爽的秋色,月夜之中,身上披滿潔白如雪的蘆花,感覺香氣撲鼻。
漁翁年紀已老,但他高潔脫俗的名聲卻不亞於古今高潔的貧士。繡滿鴛鴦的青綾被不要妒恨主人要拿你來換取蘆花被啊,因為在蘆花被中別有另一番春意。
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以後。該年秋天,貫雲石辭官後南遊,途經梁山泊。他看到當地人民用蘆花絮成被子,光亮柔軟,潔白晶瑩,十分喜愛。貫雲石找到一個漁翁,想買他的蘆花被。豈料這漁翁也並非等閒之人,也許和貫雲石一樣,是一個歸隱的高潔之士,並且知道貫雲石其人和他的詩名,於是要貫雲石用詩來換蘆花被。貫雲石略加思索後,便吟出了《蘆花被》一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詩緊扣“蘆花被”的“清”與“香”來抒情言志。序文中“仆尚其清”四字。明確表達了詩人以錦緞換蘆花被的真實動因。一個“清”字,具有雙重意蘊。既指潔白清純而頗含淡淡香味的蘆花被;又指漁翁遠避世俗、自食其力、雖清貧但雅潔的高尚情操,此乃詩人所“尚”漁翁之處。
首聯“採得蘆花不浣塵,翠蓑聊復藉為茵”。第一句便突出蘆花一塵不染的清純特徵,隱寓著詩人“尚清”的思想情結。詩人將漁翁用蘆葉編織成的青翠的蓑衣鋪墊在船艙內當作褥子,他躺在這條沒有塵埃的褥子上,蓋著一塵不染、鬆軟如綿的蘆花被,似乎覺得自身也通體潔淨起來。
頷聯“西風颳夢秋無際,夜月生香雪滿身”,進一步描寫詩人身蓋蘆花被神奇美妙的感受。在古典詩文中,“西風”這個意象給人的感覺總是蕭瑟淒涼的。然而,在貫雲石筆下的“西風”,此刻卻似乎平添了一分溫馨與多情。“西風”不但沒有“刮”涼詩人的心境,反而將他溫柔地“刮”進了秋高氣爽、寥廓無垠、晶瑩澄澈的美妙夢境中去了。在夜月清輝的朗照下,詩人擁蓋著潔白鬆軟的蘆花被,聞著其中散發出來的淡淡的蘆花清香,他已完全融化在如此純淨香美的世界裡了。“西風颳夢秋無際”,既是直接寫天地的遼闊,也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心胸的豁達。“夜月生香雪滿身”,實寫蘆花被一塵不染的清香,也比喻純潔無瑕人品的可貴。它既是對漁翁高潔美德的讚揚,又是對自身追求高潔情操的寫照。詩人置身於這似夢非夢的純美世界裡,駕著“西風”夢遊於寥廓的天空。盡情地享受著蘆花的清香,真是無與倫比的人生之樂。
頸聯“毛骨已隨天地老,聲名不讓古今貧”,這二句採用的是雙關、擬人的手法。“毛骨”之“老”,是實寫蘆葦已乾枯,又是喻指漁翁年紀已老,但他雖清貧但高潔的名聲卻不亞於古今高潔的貧士。詩人由蘆花被想到“毛骨已隨天地老”的蘆葦,又由蘆葦之“老”想到飽經風霜的年邁漁翁,進而想到他“聲名不讓古今貧”的淡泊、高潔、質樸。這就是詩人所要歌頌與追慕的美好情操與人格。
尾聯“青綾莫為鴛鴦妒,欸乃聲中別有春”。詩人宕開一筆,極富幽默情調地安慰繡滿鴛鴦的“青綾”(錦緞)說:你不要妒恨主人當初拿你來交換蘆花被的舉動啊,因為在蘆花被中飽含著漁翁淡泊的隱逸生活與高潔的思想情操,這就是我所嚮往與追慕的人生境界啊。從這一擬人化的勸慰中。更見出詩人厭濁尚清、矢志隱逸的執著人生態度。“欸乃聲中別有春”句,化用柳宗元《漁翁》詩:“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增添了濃厚的隱逸情趣。詩人通過與漁翁的接觸,又通過擁蓋蘆花被美妙神奇的感受,寫出了塵世間的富貴榮華不足羨慕。只有像漁翁那樣無拘無柬地出沒於江湖、馳騁於天地之間的隱逸生活,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美好的歸宿。這或許是詩人決意棄官的原因吧,也是詩人後來隱居杭州至死不仕的原因吧。詩人以“欸乃聲中別有春”收尾,情思悠悠,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令人回味無窮。
該詩寫作者以詩換蘆花被事。借蘆花的清香潔白,抒寫作者蔑視富貴功名的高潔胸懷,語言清新雅潔,確是一首好詩。
名家點評
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劉明浩《宋元詩觀止》:語言清新雅潔,頗蘊諧奇之趣。
作者簡介
貫雲石(1286—1324年),原名小雲石海涯。以父名貫只哥,遂以貫為姓。字浮岑,號酸齋、蘆花道人。出身維吾爾貴族,生於大都(今北京)。祖阿里海牙為元世祖重臣,父官江西省平章政事。年少臂力過人,善騎射。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迭魯花赤,不久讓於其弟。北上,拜當時散文大家姚燧為師,學漢語文學,深受器重。姚桐壽《樂郊私語》中說:“雲石翩翩公子,無論所制樂府、散套。駿逸為當行之冠;即歌聲高引,上徹雲漢。”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貫雲石做了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不久,稱疾辭官,浪跡江南。隱居於錢塘(今浙江杭州)。泰定元年卒,年三十九。貫雲石擅長散曲、詩文和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