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是徐魯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3月。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選錄了徐魯從2013年至2016年的散文作品,選錄的許多散文作品可以看作是類似於讀書筆記的散文隨筆。該書以文化為質點,主要從四個層面對文化進行了思考,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個宏大的思想文化空間,提升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散文的思想品格。作者對美的執著追求與抒寫也構成了該書最重要的底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
  • 作者:徐魯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8萬字
  • 首版時間:2016年3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用充滿詩意和靈性的小標題將選錄的散文分為“杏花春雨”“故國山河”“雪泥鴻爪”“柳色秋風”四輯,儘管取材廣泛,但文化這一主題始終貫穿其中。作者憑藉個人的生命體驗和審美感悟多角度、多層次地抒寫文化,將沉思與詩情完美地雜糅在文字中,使得厚重的文化變得鮮活而具有生命的質感。因文化的灌注,該書所呈現的美更加充盈,更能給人以心靈的共鳴與觸動。

作品目錄

輯一 杏花春雨
山裡的細妹子
寫了一輩子春聯的人
媽媽,你去了哪裡?
採茶鷓鴣天
茶山空聞鷓鴣聲
春天的楠竹林
火車,火車,帶著我去吧
愛此荷花鮮
故鄉的山泉
杏花春雨江南
山村七月槿花開
春風暖
江南三章
若有人知春去處
布穀聲聲里
輯二 故國山河
母親的紅雨傘
蒼松翠柏家國夢
細雨中的沙灣鎮
中山艦往事
金上京九百年
鐵馬秋風大散關
龍港風雨錄
夕陽下的趙州橋
麗尼先生
傳家只為傳書種
世間已無謝無量
輯三 雪泥鴻爪
伊薩河畔的書香
外國文學圖書館的一個下午
安娜的鈴蘭花
格拉寧的散文步態
金色的皇村
孤星
取道斯德哥爾摩
火熱的耐心
但丁只有一個
牛犢頂橡樹
蘆花如雪雁聲寒
輯四 柳色秋風
秋到江南懷恩師
憶徐遲老師
散文的光芒與芬芳
記詩人鄭愁予
翅膀下的風
“春秋筆縱虎,風雨夜屠龍”
長相憶,在安陽
懷老畫家楊永青先生
朝花夕拾,燈火閃亮
溫暖的書緣
黃葉掩蓋的文化屐痕
留得片瓦聽雨聲
小書店之美
但求小清新
蓴鱸之思
鮮活的市井語言
在冰心先生的慈輝里

創作背景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選收了從2013年至2016年徐魯的散文作品,其中有少數幾篇是2012年所寫,因為作者不滿意,所以一直沒有定稿,編入該書時又做了點修改。該書的散文里大約有三十來篇,最初是發表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文匯報》“筆會”副刊,以及《上海文學》《文學報》《散文》和《讀者·原創版》上的。

作品鑑賞

《採茶鷓鴣天》《山村七月槿花開》等散文作品展示了鄂南山區獨特的文化習俗。在《採茶鷓鴣天》中,作者用有情有味的筆調描繪了記憶中鄂南鄉山兒女們在田間勞作時互相對唱“採茶戲”和插田歌來自娛自樂的生活場景,這樣邊勞作邊吟唱的生活方式帶有田園牧歌式的古樸氣息,顯示出了鄉土生活的詩意與美。作者在追憶中感悟到鄉土文化的永恆魅力:這根植於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生產方式不僅能夠緩解因艱辛勞作所帶來的沉重壓力,而且能夠使人倍感簡單卻富足的快樂。在《山村七月槿花開》中,圍繞頗具鄂南山區文化色彩的“乞巧節”,作者講述了有關七夕的遠古傳說和“七夕乞巧”、分吃“巧巧面”的封建傳統習俗,具體描寫了阿通伯么女兒出嫁前的“哭嫁之夜”。在作者眼裡,“哭嫁”這一古老習俗不是封建落後文化的沿襲,更不是理應被憤懣譴責的對象,而是鄉親們內心真摯情感的一種樸素、簡單的表達。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古老習俗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形式和文化意蘊,作者對鄂南山區這一古老文化習俗給予了充分的尊重與理解。對鄂南山區古老文化習俗新的文化闡釋,使得古老的鄉土習俗煥發出了蓬勃生機。這是一次美的綻放,更飽含著作者的深情讚美。隨著都市現代文明的浸染,鮮活的鄉土文化正在慢慢地流逝,作者對此現狀進行了很大的關注。比如在《若有人知春去處》中,作者寫到了極具江南民俗意味的春俗已經失傳,唯獨與薺菜花相聯繫的傳統小吃這一習俗還保存著的殘酷事實。《茶山空聞鷓鴣聲》揭示了採茶戲文化消逝的狀況。以前節假日的時候,鄉親們紛紛結伴去觀看“採茶戲”,呈現出一幅熱鬧的生活場景。伴隨著現代化的發展,鄉村里大批年輕人不斷走向城市生活,如今的鄂南山區只剩下空曠,失去生命活力的景象。作者對鄉土文化流逝的現狀不斷發出質問,流露出的不僅是作者傷感與落寞之情,更是在警示人們去思索關於鄉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問題。
除了對鄂南山區生活習俗的審視外,作者還以獨特的視角勾勒江南之景的生命靈性,探尋其所折射的文化魅力,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正如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所說:“真正的藝術生活是要與大自然的造化默契。”《春天的楠竹林》展示了凝聚著頑強生命力的楠竹林的文化魅力。作者具體寫到了富有“楠竹之鄉”美譽的赤壁,這裡的人們“栽竹、詠竹、畫竹、用竹、吃竹”。作者在對赤壁這個地方有關竹的史料的考察中,深刻認識到赤壁人正在用自己家鄉的竹子編寫著竹文化,詮釋著楠竹對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杏花春雨江南》與其說作者在圍繞杏花這個極富地域特色的審美對象敘說和言情,不如說在探尋花背後的文化意蘊。作者寫到了獨具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花朝節”,由愛花的習俗,作者不僅體悟到中華民族熱愛大自然和美的傳統文化心理,而且還認為花朵身上所蘊藏的“不同品格、氣質與風骨,也都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而不墜、曾經風雨而未泯的信念與追求”。作者在對江南景致的詩性描繪中,探尋出了其文化學層面上的意義,展現出了鄉土文化的美。對自然之美的展現融入了作者個人的心靈智慧與理性思考,是與以往五六十年代抒情散文中那種對自然景色狹隘、簡約、空洞的意義層面指向的展現相區別的。
作者善於選取自己所敬仰的文化名人,通過援引史料和各種民間美談,以滿懷激情的筆觸將它們的人生際遇娓娓道來,再現和挖掘了他們身上健全、博大的文化人格,展示了一個個廣闊的精神文化空間。比如《蒼松翠柏家國夢》中的周蒼柏先生,赴美留學後的他歸國投身商界,不僅在國難當頭之際,傾盡家產資助共產主義事業,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後將自己的私家園林捐獻給了人民政府。同時,周蒼柏先生潔身自好,品性端正,與家人和諧相處,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文化。以徐恕先生為主角的《傳家只為傳書種》講述了徐恕先生的藏書經歷。徐恕先生作為大藏書家,區別於一般的商賈,他希望所藏之書“化作千百萬身,惠及天下學人”,而且“不以貨財遺子孫”,全部捐獻給國家。徐恕先生將藏書變成了一種令人稱道的公益行為,這是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應有的文化良知。《記詩人鄭愁予》全篇用詩歌串聯起鄭愁予的整個人生,講述了他對中國現代新詩所作出的貢獻。他的詩歌創作帶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底層關懷意識,這種創作風格不僅深受中國現實環境的影響,更有來自中國“傳統的‘任俠’精神和悲憫情懷”的薰染,可以說鄭愁予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者和抒寫者。這些文化名人都憑藉自身健全的文化人格詩意地生活,這是一種美的存在,是人性美的示範,而這種美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存在著緊密的聯繫。作者對他們健全人格的探索是建立在個人對傳統文化獨特的生命認知基礎之上的,這不僅是對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所綻放出的價值的一種肯定和讚賞,一種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更是一種對美的執著抒寫。
作者對文化人格的挖掘是超越國界的。對於國外一些自己所敬仰的文化名人的生存狀態,尤其是那些因種種社會歷史原因,而遭遇不同程度被流放的文化名人的命運遭際,作者表現出了很大的關切,比如蒲寧聶魯達但丁等。作者試圖從他們的生存狀態中,探尋他們深沉、崇高的靈魂。“追尋這些流放者的足跡,不但可以通過他們的坎坷命運和尷尬人生,深入探究一代文化人苦難的精神歷程,而且也可以藉此觸摸這些文化人歷盡磨難卻依舊不乏高貴的心靈。”這些文化名人所表現出的高貴的文化人格是不同國度民族文化精神的展示,作者在對他們文化人格的挖掘中,傳遞出自己對文學、人生與文化的理解。以《孤星》為例,作者多方面描寫了俄國作家蒲寧之於俄羅斯文學的貢獻,並通過解讀蒲寧僑居異域時所寫的詩文,探尋了他流亡在異國的心歷路程,對此,作者發出誠摯的感嘆:“只有流浪在外的人才掂的得出祖國的分量。”蒲寧的命運遭遇固然慘澹,但他仍用自己的文學才情與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品質踐行著愛國熱忱,可以說,蒲寧是俄羅斯獨特精神文化的抒寫者。這是生命存在的本真,是自由精神和人性美的彰顯。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選錄了不少感懷詠古的散文作品。在追蹤歷史遺址的過程中,與余秋雨在文化散文中側重於表現對一個地方史料的考察,抒發個人的文化觀不同,徐魯善於憑藉殘存的歷史遺址,泛黃的史料記載,古樸的民間傳說,動人的詩詞歌賦等等這些載滿歷史情思的審美對象,並融入自我的生命感悟與詩性想像,去理解歷史文化的雲舒雲卷。詩、史、思在散文中融為一爐,這是歷史文化與美的一次深度對話,從而能夠不斷開拓人們對自己本民族歷史文化的認知度。
徐魯從眾多歷史遺址的背後,挖掘出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一特點在《中山艦往事》《龍巷風雨錄》《金上京九百年》《夕陽下的趙州橋》等散文作品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中山艦往事》講述的是作者遊覽中山艦這一歷史遺址的所見所聞所感。中山艦既是作者領略歷史的審美對象,也串聯著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圍繞中山艦,作者援引史料和詩詞,並發揮自我的詩性想像,將中山艦的由來和它所承載的革命戰爭年代裡中華民族的興衰史娓娓道來,將鮮活的中國脊樑式的英雄人物和深邃的思考交織在充滿硝煙的歷史和茫茫浩瀚的江水中,它使人們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艱難曲折的抗爭命運。《龍港風雨錄》以龍港歷史紀念館為切入點來訴說發生在龍巷這個古鎮的革命戰爭史,氣勢恢宏,龍港這個小鎮始終與時代的風雲變幻相勾連,譜寫著龍巷人為革命、為國家的英雄史詩,作者深入挖掘出了龍巷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金上京九百年》中,作者既敘說了北宋滅亡後,亡命貴族、官員以及僕從被押送到金上京的曲折歷程,也講述了金上京的輝煌史和難逃衰敗的歷史命運。面對歷史的烽煙,作者既有震撼,也有哲理式的領悟歷史的真諦,“沒有什麼是能夠真正永恆和不朽的,除了這深厚的、無言的大地,除了這遼闊的、默默地蒼穹。皇位、權力、功名、奢華,都不能真正地傳之久遠。”《夕陽下的趙州橋》中,作者借用古典詩詞和民間傳說來禮讚趙州橋,再以橋寫人,繼而歌頌造橋的工匠們,感悟橋背後的深層意蘊。工匠們的生命雖早已化為塵埃,但他們的光輝將永遠與趙州橋同在。作者憑藉個人生命激情和審美體驗去感悟歷史遺址,靜止的歷史遺址瞬間被復活,涌動著豐富而鮮活的歷史文化韻律,與作者產生了情感上的交流與對話。
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作者超越了個人的情感偏見,也不受傳統道德觀的束縛,引證各種史料,客觀剖析,展現出了史學家的氣質。以《金上京九百年》為例,作者在對開國英雄完顏阿骨打的一生作出評價時,是在既概述其光輝事跡,又辯證引用《金史·太祖本紀》里的史料的基礎上才得出這樣的結論:“完顏阿骨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少見的、幾近完美的英雄君王。”這一史見超越了漢民族文化中心,顯示出了徐魯寬闊的歷史視野。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下,作者以詩性智慧和開放的文化意識來看待文化。對於域外文化,作者以豁達辯證的眼光去理解域外文化,並向域外文化“取經”,從而反觀本土文化。作者的反思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不是空談玄理,而是建立在個人體驗之上的文化思索。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中國文學創作問題的反思;另一方面是以域外文化為鑑,反觀中國當下的文化生活。
作者直面世界優秀的散文作品,作真誠的,富有個性的文學品評,從而反思中國的文學創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比如在《格拉寧的散文步態》中,作者對俄羅斯作家格拉寧的散文作品作出了自己的評價,尤其是對“文獻散文”的理解獨具特色。這可以看作是作者在散文創作問題上所作的探求與思考,誠如他在自序中所言:“我自己近幾年來,似乎不知不覺地、越來越趨同於‘文獻散文’這個說法了。我所寫的《金色的皇村》《金上京九百年》《龍港風雨錄》這樣的散文,也有點像‘文獻散文’。說實在的,我對‘文獻散文’越來越有興趣了。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更多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寫一些這類的散文。”
關於兒童文學的創作一直是作者關注的焦點。而他對兒童文學的創作問題的一些思考也深受外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家的影響。例如,在《長相憶,在安陽》中,就中國兒童文學與歷史的關係問題,作者在深受一個俄羅斯女作家的作品及文學創作觀的啟發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家不應該一味去迎合、俯就市場趣味和商業欲望,更不應該被市場和出版商‘綁架’,變成拉低和弱化兒童文學品質的‘合謀者’。真正優秀的作家,依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引領、提升社會趣味與大眾閱讀水準的使命。”
作者走訪俄羅斯、瑞典等多個國家,感悟域外文化的精髓,並以批判的眼光來切入中國當下的文化生活,提出個人的文化建議。在《黃葉掩蓋的文化屐痕》中,作者對俄羅斯人對本國文化以及歷史文化名人那份敬重和擁戴發出了由衷的讚美,相對照之下,針對中國國內一些地方利用“名人效應”,不加考證、胡亂註解詩中所提到的地名現象作出了批判。作者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人也應該善待和尊重,不僅要正確註解詩中所提到的地名,而且也要深入地挖掘出屬於一些地方的被黃葉所遮蓋的歷史文化內涵。這是參照外國文化,對本國文化的現實反思,具有很強的現實文化批判品格。《取道斯得哥爾摩》也呈現出作者對文化反思的詩性智慧。作者走訪瑞典皇家圖書館,其間認識到一些問題,比如在各個圖書館裡所矗立的名人塑像中,難以找到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的身影;在瑞典皇家圖書館的巨大藏書量中,與中文相關的典籍只占400多種,這充分說明中國對外文化推廣工作的任務仍然十分的艱巨。除此之外,作者還意識到中國文化政策的某些弊端是使得中國人民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喪失的重要原因。總而言之,作者對文化的抒寫是建立在域外優秀文化和個人生命體驗基礎上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探詢與反思,這是由作者的理想主義情懷使然,而這種反思能夠為日益變化的現實生活提供一種精神的滋養和啟迪。
林非曾在《當代散文精品·序言》中說:“一個真正充滿了希望的民族總是善於思考的,反過來說,一個渾渾噩噩的民族和遠離思想的民族,就不可能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徐魯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索,可以看作是對中國當今文化建設,民族未來的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徐魯在散文作品中,對文化的抒寫,始終以個人的靈氣和智慧為底蘊,飽含著理想主義情懷,是對美的執著追求與抒寫,能夠給人帶來真善美的生命啟示。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13日,《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獲得第七屆湖北文學獎提名獎。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蘆花如雪雁聲寒:徐魯散文選
徐魯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9787561383025
2016年3月

作者簡介

徐魯(1962年—),筆名江歌、北國風。山東即墨人。大學學歷。歷任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少年世界》雜誌執行主編、文藝編輯室主任,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海豚傳媒策劃總監等職。湖北省作協副主席。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散文集《世界早安》《我們這個年紀的夢》《戀曲與輓歌》《劍橋的書香》《書房斜陽》《重返經典閱讀之鄉》《黃葉村讀書記》,長篇小說《為了地久天長》,長篇傳記《普希金傳》《徐遲:猜想與幻滅》等,曾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冰心圖書獎、台灣地區“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湖北省文藝明星獎、省政府青年文藝獎、省文學獎等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