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柑賦

蘆柑賦

蘆柑賦,即【蘆柑賦】,是辭賦家-陳秀冬的辭賦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蘆柑賦
  • 外文名稱:luganfu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陳秀東賦集
  • 文學體裁:辭賦作品
  • 作者:陳秀冬
簡介,蘆柑,詩詞原文,形態特徵,種植,食用價值,名人評價,

簡介

作者,是辭賦家-陳秀冬:女,福建泉州永春人,現年31歲(2009)。當代詩人,詞作家,女辭賦家辭賦文化活動家。筆寒池青蓮。被賦壇譽為“桐城賦花”,或“桐城小花”。著有《陳秀冬賦集》。其中【黛玉賦】、【刺桐賦】、【永春賦文學價值頗高。【蘆柑賦】云:“賦為荔枝,詩詠榴槤;盛言百果之中,皆雲荔枝果王。
蘆柑賦
眾說紛紜、 有曰香蕉兮、有言榴槤兮、有曰木瓜兮。余意不然,果之美者,當以蘆柑,於形開味,無一可比; 故論香蕉則不及荔枝,其荔枝甜而不及桔甘。吾之家鄉,泉州永春;蘆柑盛產,遠銷四海。家家有沃野之田,戶戶有橘柚之園;含愁班女題紈扇,閒暇青蓮賦蘆柑。”

蘆柑

蘆柑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龍海縣史記載,“唐大中年間(公元件世紀),九湖七首岩第九代主持中理禪師,常有八泉澆灌1株橘樹,結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味香,果蒂微,有6-8條放射紋,形如卦”。蘆柑暢銷東南亞、港澳等10個國家場潛力大。種和地區;國內市場蘆柑也深受歡迎。

詩詞原文

桃源山多,其山蜿蜒如帶。桃源水足,其水資源充沛。山多則宜植園,水足則宜灌溉。地理之優勢,蘆 柑而盛植。蒙陽春之所栽,經數載而成材;傍丘陵山坡,映碧疊翠;蘊日月精華,靈根縱盤;承豐壤之滋潤,繁枝華結;受甘霖之霄降,黛葉蔥蔚;不豐其華,但甘其實。紅杏雨,綠楊煙;花臉露,柑葉展;每至盛夏,青果高掛,此時摘食,青澀且酸。乾坤轉轂,日月飛梭。秋至果熟,樹樹籠煙,山山照日,如籠懸之,好不優雅。剝橙香透甲,嘗稻氣翻匙。成熟之柑,個頭碩大,色澤艷麗,甘甜無比。一瓣到嘴,滿口流香。
家鄉之桔,人人愛之。因柑大於桔,也稱為大桔。寓意大吉。閩南逢節逢慶,舉案皆列蘆柑。以添怡人喜氣,以兆吉祥如意。桃何稱乎王侯?李何謂乎伯爵?皆因人而所好,何人能辯其哉。

形態特徵

寬皮柑橘類---果實可食部可達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13克,酸0.5-1.0 克,維生素C25-35毫克,品質特別優良。 蘆柑果實100克可食部分中含熱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蛋白質0.7克、脂肪0.3克、糖9.6克、纖維0.4克、灰分0.4克、鈣25毫克、磷19毫克、鐵0.2毫克、維生素A140TU、維生素B10.1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C40毫克、尼克酸0.6毫克。此外常食柑果還可分解脂肪,排泄體內積累的有害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
蘆柑賦

種植

福建永春蘆柑最佳:飽滿、甘甜(金黃色,剛好熟透,胖而不空腫)。其性狀描述,正是硬蘆品系的四季美景。 陳秀冬蘆柑賦】云:“桃源山多,其山蜿蜒如帶。桃源水足,其水資源充沛。山多則宜植園,水足則宜灌溉。地理之優勢,蘆柑而盛植。蒙陽春之所栽,經數載而成材;傍丘陵山坡,映碧疊翠;蘊日月精華,靈根縱盤;承豐壤之滋潤,繁枝華結;受甘霖之霄降,黛葉蔥蔚;不豐其華,但甘其實。”

食用價值

蘆柑果實碩大,色澤鮮艷,皮鬆易剝,肉質脆嫩,汁多化渣; 味道芳香甘美,食後有香甜濃蜜之感,風味獨特,飲譽中外。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可以增進人體健康,是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果膠 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
蘆柑果實主要用於鮮食,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頭、果汁、果醬、果酒、果凍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膠、酒精和檸檬酸;加工後的殘渣物,通過發酵、乾制可作飼料;橘絡富營養又可藥用;其果實的綜合利用價值高。陳秀冬【蘆柑賦】云:“其質精而妙,皮可為藥草;剝開觀之,扁圓有瓣,白絲縱橫;肉脆嫩化渣、其甜酸適度,風味濃郁,果汁豐富;其果耐於貯之,藏久而不腐。有終食累五,益氣而理內。並無厭其甘。觀梅美而無取,荔枝甘而自退,雖精良未能言其華,雖妙語難能譽其貴;乃解渴之佳品,堪稱百果之王。”
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隨筆》載有“閩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蘆柑為量,紅橘次之。蘆柑色稍黃,紅橘則正赤,皆佳種也。三衢所產似也當稍讓”。說明蘆柑栽培已達1100多年以上歷史,目前以福建漳州、永春,浙江衢縣、台灣省四地栽培規模量大而集中。陳秀冬【蘆柑賦】云:“家鄉之桔,人人愛之。因柑大於桔,也稱為大桔。寓意大吉。閩南逢節逢慶,舉案皆列蘆柑。以添怡人喜氣,以兆吉祥如意。桃何稱乎王侯?李何謂乎伯爵?皆因人而所好,何人能辯其哉。”

名人評價

陳秀冬【蘆柑賦】云:“紅杏雨,綠楊煙;花臉露,柑葉展;每至盛夏,青果高掛,此時摘食,青澀且酸。乾坤轉轂,日月飛梭。秋至果熟,樹樹籠煙,山山照日,如籠懸之,好不優雅。剝橙香透甲,嘗稻氣翻匙。成熟之柑,個頭碩大,色澤艷麗,甘甜無比。一瓣到嘴,滿口流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