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蘆山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蘆山縣2010年1月13日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山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1月13日
  • 講話代表:范繼躍
  • 會議: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簡介,內容,

簡介

2010年1月13日在蘆山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蘆山縣人民政府縣長 范繼躍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及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中國六十華誕的大慶之年,是蘆山發展史上機遇紛呈、極具挑戰的不凡之年,是我們鼓足幹勁、重建家園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加快發展、奮進跨越的重要一年。
過去的一年,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緊緊圍繞“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和“止滑提速,三個加快”的工作部署,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克服自然災害的沉重打擊,擺脫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頂住加快發展的巨大壓力,抓住災後重建的重大機遇,科學謀劃,苦幹實幹,主動作為,共克時艱,盡心盡力抓重建,凝心聚力謀發展,全力以赴保穩定,千方百計促民生,災後重建在眾志成城中強力推進,經濟社會在科學發展中加快步伐,人民生活在和諧發展中明顯改善。

內容

一、搶抓機遇、主動有為,災後重建強勢推進
面對12萬蘆山人民重建家園的殷切期盼,面對基礎設施“變臉”跨越發展的重要契機,面對“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要求,縣政府始終把災後重建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搶抓機遇不動搖、超常努力不放鬆、科學高效不盲目、陽光規範不越軌,在全縣幹部民眾萬眾一心、努力拚搏下,災後重建工作實現了科學規劃、規範實施、陽光操作、高效推進。
外爭內掘,在拼搏中抓牢重建機遇。災後重建對蘆山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抓住重建機遇、用好國家政策、務實推進重建,將至少把蘆山發展進程提前二十年。一年來,立足藉機跨越,我們以項目為載體,突出民生和發展兩個重點,發動政府各部門力量,以踏破鐵鞋的精神和時不我待的狀態,分秒必爭、千方百計、外爭援助、內挖潛力,項目和資金得到較好落實。目前,我縣爭取到412個災後重建項目,基本覆蓋了城鄉發展、民生基礎、社會事業、政權建設等各個方面,規模巨大前所未有;項目投資達到32.57億元,落實和基本落實各類資金15.8億元,投資額度前所未有;推動政銀合作,融資6000萬元,切實加強財政支持,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項目爭取到位、資金落實到位、投入力度到位,預示著我縣改變城鄉面貌實現徹底“變臉”即將成為現實;預示著公共環境、社會事業高水平“亮相”即將成為現實;預示著人民民眾高質量生活的美好願望即將成為現實,也必將為縣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最佳化結構搭建更為寬廣、更為優質的基礎平台,讓我們跨越發展奔向繁榮的夢想不再遙遠。
超常努力,在實幹中加快重建步伐。一年來,我們謀求科學、高效、優質重建,在實施前認真謀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反覆研究,總結出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保證了重建工作的有序推進。著眼於科學重建,我們堅持長遠眼光、超前謀劃,聘請高水平設計單位,科學規劃、精心設計每一個項目,傾力打造特色工程、精品工程。著眼於高效重建,我們堅持整合力量、統籌資源、打捆項目、綜合實施,充分發揮縣重建委統籌指揮和縣重建辦綜合協調的作用,基本實現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著眼於優質重建,我們按照“程式不減,時間縮短”的要求和“分批啟動,加速推進”的方法,實行倒排工期,全程跟蹤督導,災後重建體現了高速度、高質量。我縣納入國家三年重建兩年完成的350個項目中,315個項目破土動工,開工率達到90%;目前竣工項目209個,在建項目106個,累計完成投資15.01億元,災後重建在強勢推進中取得實效。城鄉住房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城鄉居民受災住房無一例外地實現了重建;教育災後重建加快步伐,國張中學等18所學校基本完工,澳門政府斥資5527萬元援建的蘆山中學即將破土動工,城鄉受災學校無一例外地都將實現高水平重建;衛生重建可控項目開工率達到100%,紅十字會援建的4個鄉鎮衛生院項目和疾控中心業務樓基本竣工,城鄉醫療衛生硬體條件無一例外地都將徹底改善;交通重建項目全面開工,省道210線蘆山段全部完成,邛蘆路、大和路基本竣工,全縣列入重建規劃的道路無一例外地都將實現徹底“變臉”,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即將呈現在我們面前;文化、水利、民政、廣電、社會事業、市政基礎設施等項目紮實推進,城鄉環境和基礎建設等各個方面無一例外地都將實現跨越。我們可以期待,蘆山不久將告別基礎落後的歷史,人們的生活質量必將得到極大提高,我們也將在新的基礎起點上追求經濟社會的更全面發展。
注重規範,在監管中實現陽光重建。縣政府高度重視災後重建項目的資金和質量監管。結合相關政策法規,研究制定資金管理、招投標管理、工程變更管理等辦法,全面推行“三書”、“兩函”,明確了責權範圍,落實了責任主體,重建行為更加規範。在全市創新建立投標企業在中介機構和縣重建辦“雙報名”制度,整合紀委監察、財政、審計等力量,主動介入災後重建項目比選、招投標工作,實施全程跟蹤、“無縫”監管,杜絕暗箱操作、違規操作,災後重建實現了陽光、廉潔。定期召開項目推進專題會,及時分析解決問題,排除推進障礙;加強履約保證金和壓證施工的監督檢查,強化工程質量現場監管,災後重建實現了又好又快推進。
二、培育產業、擴張優勢,經濟發展提速增效
圍繞市委、市政府“止滑提速,三個加快”的工作部署,直面現實、克服困境、應對挑戰,致力於從危機中尋求突破,從競爭中把握機遇,從產業中擴張優勢,縣域經濟趨穩向好,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全年預計實現GDP15.3億元,增長15.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19萬元,增長5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億元,增長2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億元,增長10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8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增長15.0%。GDP增幅、稅收增幅、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六項經濟指標在全市綜合排位靠前,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壯大。
工業經濟回升向好。一年來,我們緊緊扭住工業經濟這個“牛鼻子”,抓好產業培育這個關鍵,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強綜合服務,合理組織生產,“3+2”產業增勢迅猛,工業經濟實現止滑提升、向好發展。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家,總量達到52家。實現增加值7.19億元,增長40.2%,對GDP的貢獻率達到93.6%;實現銷售收入17.1億元,永新合金、大川電廠2家企業銷售收入過億;規上工業入庫稅金8879.9萬元,占工業稅收的91.5%,占全縣稅收總額的76%。工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愈加凸顯。水電、高載能等傳統工業穩步發展,普通工業比重大幅上揚、核心地位不斷鞏固,以紡織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壯大,以電極箔為代表的電子新材料產業順利起步,工業結構愈趨合理。特別是近年來,我縣把紡織產業作為工業的重要突破口,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壯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條,紡織產業“無中生有”、“有中做大”,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1.8%,迅速發展成為我縣工業名副其實的亮點之一。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抓住農村改革的歷史機遇,圍繞載體創建和產業培育,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農村經濟保持穩步發展。農業實現增加值3.32億元,同比增長3.0%。一年來,我們依託優勢項目,突出特色品牌,重點加強茶葉、魔芋、林竹以及天潤雪鵝等特色骨幹產業培育。新增優質茶園6215畝,茶葉產業效益彰顯;新發展有機魔芋1000畝,魔芋產業基本穩定;林竹品種改良和低產林改造全面鋪開,林竹產業迅速壯大。馬牛山、錦燁有機茶,中天地木工板、中纖板等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份額有所提升。一年來,我們積極應對重大旱災,農業基礎得以鞏固。糧食總產量達到5.1萬噸,實現大災之年不減產;出欄生豬11.09萬頭,出欄家禽86.51萬隻(羽),傳統養殖業穩中有升。一年來,我們緊緊抓住創建“和諧新村、和諧社區”這個載體,重點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建設,2009年新增5個示範村,全縣示範村達到14個。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00萬元,並打捆重建、扶貧、交通、退耕還林後續扶持等項目,整合資金1.2億元,統籌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環境改善,初步形成了特色產業型、小城鎮建設型、自然生態型、農家旅遊型、基礎設施帶動型、舊房改造型等特色村莊。
第三產業更加活躍。結合災後重建,以旅遊和商貿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億元,增長10.0%。抓住災後發展新機遇,旅遊經濟乘勢復甦、蓄勢待發。在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旅遊發展總規及部分景區詳規高標準編制完成。依託生態、文化、資源優勢,“一城三區”旅遊休閒觀光度假景區逐漸形成。體現漢代文化縮影的平襄樓、樊敏碑、青龍寺大殿三個“國保”文物點即將得到保護性開發,彰顯蜀根、漢魂文化氣韻的根雕一條街即將重新打造,城市旅遊接待功能和文化品位即將得到明顯提升。大川河、飛仙茶馬官道和龍門洞——圍塔漏斗三大旅遊景區打造實現突破,龍門古漢一條街、大川生態旅遊場鎮啟動規劃和建設,配套建設星級農家樂進度加快,景區景點逐步提檔升級。文化之旅、探險之旅、絲綢之旅、休閒之旅等七條特色旅遊線路彰顯活力。全年旅遊總收入達到2.23億元,旅遊產業效益開始顯現。抓住全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契機,商貿流通繁榮穩定,城區商業網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總量增加、質量提升、布局最佳化,完成“家電下鄉”5349台次。
三、投資拉動、項目推動,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項目是拉動投資的載體,投資是促進增長的要素。過去的一年,我們秉承“大項目大拉動,大投資大跨越”的理念,著力實施項目推動戰略,完成投資15.4億元,經濟社會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產業恢復和建設大力推進。全年實施重點產業項目53個,完成投資5.74億元。華睿織布、其美精煤、奧科鋁銀粉、紅辣椒襪業、久鴻混凝土5個新項目建成投產;湘鄰紡織二期、新誠電子第五條生產線、百絲得包紗二期、永新技改、鴻偉技改5個技改、擴能項目順利完成;通達三期、貴均紡織、青衣江紡織項目進展順利。按照“功能完善、布局最佳化”的思路,“一區四片一礦區”的工業園區建設進展明顯。結合工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園區規劃,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加大財力投入,重點推進園區道路、管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功能不斷完善。投入3400餘萬元,完善電網配套建設,順利完成金飛線、金向線、金仁線、金思線改造工程,加快推進苗溪110KV輸變電工程、金花110KV變電站擴容、響水灘35KV變電站升級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飛仙關電站建設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核准批覆,靈關河電站前期工作正式展開,電網保障和服務發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城市建設不斷加強。按照“生態與文化和諧統一,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理念,突出自然、生態、文化特色,縣城規劃區控制性詳規正式出爐。結合災後重建項目的規劃和實施,蘆山縣城將實現徹底“變臉”。“三山兩江四橋”城市景觀帶即將形成,城市基礎設施將得到整體重建,城市配套功能正在逐步完善。振興路、建設路等7條城區道路率先付諸實施,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加緊前期工作,天然氣的全線貫通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蘆山人民夢寐以求的、充分展現蘆山現代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的圖書館、博物館等“五館一基地”項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體育館和一流的廣電文化中心,以及都市特有的新型影劇院即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樞紐建設全面鋪開。打造川西交通次級樞紐是市委新的戰略部署。作為全市樞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蘆山的路網建設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今年以來,我們著眼於遠景規劃與當前需要相結合,堅持區域對接與發展特性並重,借交通災後重建的東風,全面推進蘆山內成環線,外接高速、鐵路,四通八達、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建設。全年實施交通建設項目224.3公里,完成投資2.25億元。注重協調配合,省道210線建設如期完成,貫穿縣境南北、蘆山人民世代期盼的發展主動脈蘆邛路水泥路面即將全線貫通。加強組織實施,縣、鄉、村公路建設全面鋪開,油玉路、蘆靈路等境內主要幹線公路建設順利實施,沫中路、大川旅遊公路建設加緊啟動,縣城至鎮西山快速通道進入規劃,連線主次樞紐,對接邛崍、大邑、名山、寶興、天全的外向通道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全面貫通。強化設施配套,縣城及寶盛、龍門、雙石、思延客運站建設順利完成,大川旅遊車站建設步伐加快。強化產業配套,物流產業破題起步,飛仙物流園區進入規劃,首家物流企業——騰運物流正式簽約落戶。我縣的路網布局、交通質量和樞紐配套正在全面改善,即將進入以樞紐帶發展的黃金時期。
生態建設取得實效。GDP綜合能耗、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5.82%和8.86%。加強環境監測和治理,城鄉環境質量逐步提升。圍繞村莊規劃,結合災後重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完成13條138公里渠道的歲修清淤工程,修復整治苗溪、沫東2處震損水庫,恢復改善灌面2.5萬畝;新建農村人口飲水工程14處,解決1.2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加快中低產田改造,耕地質量不斷提高;加強農村環境治理,繼續推行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工程,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四、深化改革、力促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彰顯
抓住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著力推進改革、促進開放,著力招大引強、推動合作,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活力。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引向深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完成林地勘界確權84.4萬畝,為17310戶農戶頒發新林權證;水務管理體制完成重組,水、電管理職能實現分離;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持續推進,全縣義務教育階段17812名學生的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實現應免盡免,538名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學生和906名家庭特別困難高中學生實現應助盡助;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建立農房重建貸款擔保基金和企業融資平台,農民貸款、企業融資的渠道更加暢通。
對外開放成效明顯。2009年,我縣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金融危機和特大地震的影響,使我們推進發展的各項工作非常被動,對縣域經濟持續增長形成了嚴重製約。面對困境,我們沒有消極等待,而是主動應對。一年來,我們跳出蘆山看蘆山,融入大環境發展蘆山,發展面臨的困境和制約得到一定緩解。我們用承接產業轉移的方法,盯緊東部沿海和成渝等經濟發達地區,承接紡織、電子材料等重點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實現最佳化。我們主動出擊,積極參加第十一屆西博會,多次組織赴“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引資,多次邀請各地客商來蘆考察、洽談,成功引進青衣江紡織、華美包紗、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等17家企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82億元,增長29.17%,招商引資在逆境中取得成效。
區域合作拉開序幕。以交流考察為載體,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抓住“接軌成都,融入極圈”的契機,融入成渝經濟區的規劃工作全面啟動。積極組織考察團赴大邑、邛崍、雙流、樂山等地學習考察、交流對接,在產業分工、旅遊開發、資源共享、資本及人才流動方面廓清思路,謀劃合作。本著“優勢互補、自願互利、公平開放、共同發展”的宗旨和原則,在政府的銳意推動下,我縣與邛崍市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定,與大邑縣就旅遊開發合作達成意向協定,與天全縣、寶興縣就交通建設和旅遊環線建設簽署了框架協定,區域合作有關機制正在完善,融入極圈、借勢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五、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加強
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以民生工程為載體,以社會保障為重點,注重社會事業百花齊放,著力維護穩定大局,社會氛圍更加和諧。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圍繞“一年止滑,三年提升,五年上台階”的目標,以前所未有的舉措推動教育優先發展。首次大手筆引進近百名教師,師資建設實現突破;全面兌現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給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注入了更多信心;首次系統制定教育教學管理相關機制,縣政府振興教育的決心落到實處。心繫民眾身體健康,著力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克服困難實現了縣醫院整體搬遷,投入597萬元完成了醫療設施設備的提檔升級,引進基層衛生人員壯大了醫療衛生隊伍,開展醫療技術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注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嚴格控制人口出生率,人口計生工作穩步推進;加強兵役工作,堅持擁軍優屬,國防動員“五個一”建設紮實推進;銘記抗震救災精神,《抗震救災志》編撰順利;婦女兒童、老齡、扶貧救災、民族宗教、殘疾人、體育、青年、檔案、廣電、通訊、氣象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動態管理,農村低保參保7112人,城市低保參保4550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完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繼續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91273人;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參保5227人,實現了基本覆蓋。完善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4672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前期工作正式啟動。實施百姓安居工程,22戶農村特困民眾安居住房順利建成,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順利實施,困難民眾基本居住條件得到保障。實施就業促進工程,開展就業培訓,開發就業崗位,推進勞務輸出,鼓勵自主創業,城鎮新增就業803人,農村勞動力外輸2.53萬人、就地務工1.61萬人,高校畢業生實現自主創業12人,有效緩解了民工返鄉潮壓力,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社會保持安定和諧。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實施交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切實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有效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發生。紮實開展信訪和民眾工作,全年受理民眾來信來訪1330批4033人次,通過縣級領導大接訪、“縣長信箱”等民眾訴求渠道,妥善化解了一些社會矛盾。以鄉鎮維穩綜治中心為平台,深入推進綜治維穩工作,初步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整體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了社會穩定,人民民眾的安全感明顯增強。
六、上下聯動、全民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推向縱深
政府主導實施,發動全民參與,突出上下聯動,以鋪天蓋地的聲勢和攻堅治本的強勢,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全民參與,治理聲勢浩大。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設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電視專題欄目,通過公告、倡議等形式,不斷營造“人人愛護環境,人人參與治理”的社會氛圍。堅持幹部帶頭全民參與的原則,實行縣級領導帶頭治重點、清難點,鄉鎮和部門劃區分片包乾,發動全縣民眾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累計出動治理人員15400餘人次,城鄉環境衛生得到有效維護。
履職盡責,監督執法嚴格。實行“普遍與重點、明查與暗訪、綜合與專項”三個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在全社會的共同監督下紮實推進。發揮城建、交通、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依法查處機動車亂停亂放952起,暫扣無牌無證車輛377輛,交通秩序整治取得實效;按照清潔化、秩序化的標準,專項治理西街農貿市場,切實清理店外經營、占道經營現象,基本實現攤點歸位、座商歸店,市場衛生和經營秩序大有好轉。
多管齊下,治理成效顯著。投入資金100餘萬元,購置一批垃圾清運車、垃圾房、果皮箱,環衛設施不斷完善。新聘18名保潔環衛工人,專業隊伍得到強化。投入300餘萬元,改建西街、北街農貿市場,新建南街水果市場。結合新農村建設,新建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14個,新建農村沼氣780口。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城鄉環境衛生徹底改觀,全縣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七、更新觀念、創新形式,政府運行機制不斷健全
始終堅持把科學作為第一原則,把服務作為第一職責,把效能作為第一推力,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法,健全運行機制,政府執行力不斷提高,政府運行更加科學、規範、高效。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通過完善運行機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機制,強化執法主體責任,規範執法程式,大力支持法、檢兩院依法履行職能,行政執法工作更加規範。完善行政監督機制,定期向縣人大報告、向縣政協通報工作情況和重大事項,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2件、政協委員提案102件。發揮新聞媒體作用,主動接受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完善陽光機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化建設,重大事項基本實現掛網公示,重要信息定期公布,重要工作及時上牆進欄,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以保障,政府工作在監督中實現了陽光運行、規範運行。
行政效能持續提升。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堅持縣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事制度,集中精力議大事、抓關鍵;注重重大項目的事前研究和科學論證,重大決策依靠集體智慧,廣泛徵求民意,行政決策更加科學、民主。完善效能問責機制,制定災後重建、計畫生育效能問責規定,行政行為的效能度量正式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完善效能建設機制,投入100餘萬元,推進政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政務環境不斷最佳化;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全縣33個部門涉及154項行政審批和70項行政服務事項實現集中統一辦理;實施並聯審批,精簡辦事程式,全年受理、審批行政審批(服務)事項7000餘件,辦結率達到100%。完善應急反應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的領導體系、組織體系和運行程式,著力加強物質保障和教育培訓,政府處理突發事件以及複雜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服務職能更加完善。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健全協調服務機制,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發揮服務經濟職能,實施主動服務、真情服務,杜絕吃拿卡要,規範收費行為,切實維護誠信形象;實行縣級領導掛牌聯繫企業、縣級部門重點聯繫企業、檢查工作備案和項目落地推進制度,為企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提供優質服務;加大電力爭取和調控力度,工業電力瓶頸逐步破解;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最佳化。發揮服務民眾職能,依託惠民幫扶中心,構建困難民眾幫扶網路,及時解決民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民眾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廉政建設不斷加強。以災後重建項目資金安全為目的,通過審計、監察等手段,切實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實現了專項專戶,確保了專款專用。以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切實加強財政評審,完善招投標制度,確保了項目的高效推進。以節約行政成本為目的,進一步強化“陽光採購”的政府採購體制,全年組織政府採購156次,實際採購金額1956萬元,節約財政資金271萬元,節約率達到12.17%。以建設廉潔政府為目的,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防體系建設,堅持標本兼治、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從思想上、源頭上、體制上預防腐敗,真正做到了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同志們!2009年,開啟了蘆山建設災後美好家園的新征程,昭示著蘆山奮進跨越邁向繁榮的美好未來。過去的一年,我們戰勝了層層艱難險阻,克服了重重困難挑戰,扭轉了種種不利局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在艱難中保持前行,在困境中實現提升。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彌足珍貴。這是縣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駐蘆單位、武警、民兵預備役官兵以及離退休老同志熱情參與、通力協作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蘆山發展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的工作,成績催人奮進。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宏偉的災後重建是我縣“日月換新天”的千年歷史機遇,務必時不我待、高效推進;堅持把工業和投資作為突破口,是我縣實現趕超跨越的現實出路,務必重點突破,一抓到底;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是我縣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務必加大步伐、全面推進;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的為政理念,是我們幹事創業的力量源泉,務必時刻牢記、為之奮鬥;團結至上、合作共事是我們取得成績的決勝因素,務必同心同向、合力攻堅;苦幹實幹、攻堅克難是我們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務必始終謹記、發揚光大。
回顧一年的工作,困難使人警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們發展的道路並不是一片平坦,困難與挑戰仍然存在,問題與矛盾依然突出。一是經濟運行充滿挑戰。由於國內巨觀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瓶頸較多,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難度較大,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支撐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不強、後勁不足,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二是災後重建任重道遠。按照“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新目標和“提速不越軌”的高要求,按時保質完成重建極具難度,加之資金緊缺,技術人員緊缺,部分項目管理不規範,個別部門執行不力、效率不高,部分民眾缺乏理解、阻撓施工等問題,項目的組織和推進壓力很大。三是財政負擔壓力巨大。災後重建項目的前期投入,公務員津貼、教師績效工資的兌現等極大地增加了財政支出的壓力。四是個別幹部作風飄浮。個別幹部在工作中存在等靠要、怕擔責、怕風險、求保險思想,乾工作缺乏激情,謀發展缺少思路,搞改革缺乏魄力,遇困難拿不出勇氣、找不到辦法,統籌協調不到位,業務水平不精,以至在工作中推進不力、執行不到位。五是維穩工作壓力倍增。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和就業工作衝擊加大、人民民眾物質需求日益增加、災後重建穩步推進和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社會新老矛盾不斷交織,呈現出矛盾多發態勢,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各位代表,同志們!思想是源,工作靠乾。面對新的形勢和局面,立足新的起點和要求,我們只有緊密團結在縣委周圍,倍加顧全大局,倍加勇於擔當,倍加重於實幹,開拓奮進,主動有為,才能推進蘆山在普遍跨越中率先闖出一條又好又快發展之路;我們只有銳意攻堅、主動破難,用實幹來推動發展,用發展來解決問題,用成果來檢驗效果,才能成功奪取災後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201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同志們!今年是謀劃“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衝刺之年,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起步之年,也是我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消減,擴大內需的效果開始顯現,災後重建的機遇非常有利,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外經濟形勢呈現出解凍復甦、向好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省委提出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一極一軸一區塊”的區域發展布局,市委提出的“以樞紐為綱,於極地奮起”,躋身成都經濟圈打造次樞紐、次中心的戰略構想,開啟了區域分工、合作發展的新周期,給我們帶來了趁勢崛起的新機遇。蘆山要想在新一輪發展周期中分一杯羹,必須堅定追趕跨越的信心,抓住發展的諸多機遇,更新發展理念,夯實發展基礎,搭建融入平台,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九屆七次全會、市委二屆十二次全會、縣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一極一軸一區塊”區域發展布局和市委“以樞紐為綱,於極地奮起”的戰略構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加速推進災後重建的同時,以交通樞紐建設為突破,全力推進“一網四基地”建設,在合作中融入,在融入中提升,助推蘆山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預期目標:計畫完成GDP17.2億元,增長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000萬元,增長29.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0元,增長12%。
實現今年的目標和任務,政府工作將重點做到:
——以更硬的舉措推動重建。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推進重建的根本方法,緊緊圍繞災後重建既定工作目標,層層分解任務,人人落實責任,強化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以制度的規範推動重建工作落到實處,以項目的完成加快災後美好新蘆山的建設進程。
——以更強的力度做強工業。堅持把做強工業作為我縣經濟社會實現追趕和跨越的根本出路,緊緊抓住產業培育、園區建設、重大項目和招商引資四個重點,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加快工業發展上來,把目光聚焦到加快工業發展上來,把資源配置到加快工業發展上來,把行動落實到加快工業發展上來,致力解決工業發展的困難與問題,為推進蘆山由工業弱縣向工業強縣轉變而不懈努力。
——以更大的氣魄謀劃項目。堅持把項目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緊緊圍繞培財源、壯規模、強實力、增後勁的目標,積極發揮資源優勢運作一批產業發展項目,對接引進一批產業轉移項目,利用農業特色新建、擴建、提升一批龍頭企業項目,把握政策導向爭取一批基礎設施項目。通過狠抓項目建設,想方設法增加投入,引領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以更寬的視野推進創新。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源,緊緊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樹立現代發展理念,增強樞紐意識、開放意識、市場意識、協作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創新,深化改革,推進開放,認真實踐探索,形成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
——以更實的作風關注民生。堅持把關注民生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責,緊緊把握為民宗旨,始終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蘆山人民福祉多辦實事、多打基礎、多謀長遠,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改善民生,凝聚發展力量。
一、科學統籌、量質並重,加速推進災後重建進程
災後重建作為我縣當前的重要任務,國家在關注、社會在關注、百姓在關注。抓好重建,一利縣安、二利民生、三利發展;重建不利,愧對各方支持、愧對民眾期盼、愧對發展的千秋大業。目前,“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已經明確,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需要我們進一步苦幹實幹、超常努力、主動作為,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責任、加強監管、規範運作,確保全面完成重建目標任務。
爭分奪秒,推進加快重建。按照“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要求,我縣在9月底前完成納入國家重建規劃項目的完工率和估算投資率均須達到85%以上。按照這個要求,我縣在時間節點前必須完成350個項目,完成投資27.68億元。完成這個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全省的工作基點已經由“開工率”轉為“竣工率”,我們務必進一步把準時間節點,抓緊倒排工期,加倍努力,主動作為,迅速在全縣掀起災後重建項目建設的高潮。納入國家三年重建兩年完成的350個項目,按照時間“三步曲”,量質並重、加快實施。除縣級黨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所有可控項目在3月底前原則上都要開工,6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9月底前基本完工。農村災後重建項目也要加快推進。除規模較大的通村公路和基層政權新建項目外,其餘農村重建項目在春節前完工;所有農村項目在5月底前基本完成。通過不折不扣地推進項目、落實任務,促進城鄉面貌、基礎條件和公共服務平台早日完善和提升。
多措並舉,推進高效重建。為了推進災後重建高效實施,需要繼續想辦法添措施抓落實,確保全面完成任務。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更好地統籌全縣人力、物力、財力,更好地解決項目推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更好地營造“縣級領導帶頭乾,項目單位主動乾,全體幹部共同乾,目標任務限期乾”的良好工作氛圍,在強大合力的推動下,打好災後重建這場硬仗。進一步落實責任,堅持由縣級領導牽頭聯繫重建項目,堅持業主單位為責任主體全力推進項目,堅持倒排工期抓項目進度,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綜合服務作用,將工作責任落實到環節、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個人,促進重建項目高效實施。進一步完善動力機制,將災後重建作為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列入對鄉鎮、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列入考核各級幹部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廣大幹部認真履職的責任心,提高他們參與重建的積極性。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定期督查、專題研究,推行現場辦公、就地解決,堅決執行縣委提出的“情況在一線掌握,領導在一線指揮,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的“四個一”管理模式,在優良作風的推動下,提高項目推進效率。
完善機制,推進規範重建。嚴格災後重建實施程式,嚴明災後重建工作紀律,加強項目資金和項目質量監管,不斷提高執行力,促進規範化,推進陽光重建。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以審計監督為主要手段,發揮好行政監察的作用,管好用好災後重建項目資金,實行專賬專戶,確保專款專用,做到賬目清楚。完善問責機制,嚴格執行《蘆山縣災後恢復重建行政效能問責規定》,杜絕災後重建中不作為、亂作為行為,促進重建工作規範有序推進。完善陽光機制,嚴格執行災後重建項目招投標和資金管理的相關制度,將政策規定、工作程式對外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通過營造公開、透明的工作環境,著力推進規範化重建。
二、接軌成都、融入極圈,著力加快樞紐建設
樞紐是機遇的心臟,交通是發展的脈絡。我們要搶抓政策先機,著眼長遠發展,著力融入全市樞紐建設一盤棋,做好交通網路內外貫通的基礎性工作。
高水平謀劃路網布局。圍繞“建設樞紐,融入成都”的發展思路,結合區位、地理狀況,高水平規劃“一軸四向兩環”交通網路,進一步最佳化路網布局。依託省道210線蘆山段、邛蘆路、油玉路、大南路,形成貫穿南北的公路軸線;依託鄧南路、中西路,組成兩條北出通道;依託大和路、大川旅遊公路、邛蘆路玉溪河至高河段三條通道東接成都,推動蘆山併入成都一小時經濟圈;依託大鄧路、蘆靈路、省道210線、蘆天路、三天路五條通道,西進天全、寶興,連線康藏;依託飛碧路、國道318線雅安至飛仙關段,南向對接雅安,連線次樞紐核心;以縣城為中心,依託三銅路、省道210線繞城段組成縣城核心經濟區一環線,依託牛雙路、邛蘆路、蘆靈路等組成中部二環線,形成縣城核心經濟區沿南北軸線向中北部延伸發展的交通要道。結合川藏鐵路、雅康高速、雅馬高速項目規劃建設,超前謀劃蘆山交通的連線點,增加蘆山外向快速通道。在省市交通建設大環境下,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力爭建設一個內成環線、四通八達、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延伸型、放射狀交通網路。
高標準推進樞紐建設。按照川西次級樞紐建設的要求,結合長遠發展的需要,堅持高標準,力求高效率,全力推進縱橫交通網路建設。把打通斷頭路作為戰略突破口,在北部地區貫通融入成都的連線通道,儘快對接成溫邛名高速公路。結合交通災後重建的實施,加快推進大和路建設,抓緊中西路建設規劃,啟動快樂至南天門旅遊公路建設,儘快對接西嶺雪山景區,確保蘆山至大邑的兩條通道全線貫通。加快推進大川旅遊公路建設,著手規劃建設蘆山經鎮西山進入邛崍的戰略通道,力爭打造我縣進入成都最便捷的快速通道。以縣城為中心,加快推進蘆靈路、沫中路等縣、鄉、村公路及旅遊公路建設,著力推進城鄉客運站點擴容升級,逐步提高公路等級,高標準、全方位打造連結成都、康藏的交通中轉站,力爭成為川西次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起點發展物流產業。依託已建和即將規劃建設的成雅、雅攀、川藏、雅馬高速公路和成雅、川藏鐵路,科學制定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利用蘆陽鎮地處蘆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著力建設蘆陽物流服務站,為蘆山及周邊地區提供生活及旅遊產品配送服務;依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城鄉商貿物流體系;發揮飛仙關鎮地處黃金三角的地理優勢,著力規劃建設飛仙物流園區,著手引進和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成都和康藏地區提供倉儲和工貿配送、中轉服務,儘快提升我縣物流服務水平。
三、做強工業、抓實投資,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牢固樹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工作理念,按照“建設樞紐,融入成都”的發展思路,抓住工業經濟這個牛鼻子,抓牢招商引資這條生命線,把握樞紐建設這個制勝法寶,傾力打造最佳投資軟環境這張名片,不斷鞏固發展基礎,最佳化產業布局,提高發展質量,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縣域經濟健康、協調、持續、快速發展。
夯實園區平台,促進集群發展。把握工業集群發展的趨勢,圍繞“一區四片一礦區”,著力打造現代工業園區。以建設成渝經濟區工業生產配套基地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規劃布局,明確功能定位,提升競爭力。進一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飛仙小區道路和管網建設,完善蘆陽小區紀家店、寇家壩地塊道路和通訊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和最佳化電網配套建設,紮實推進苗溪110KV輸變電工程、金花110KV變電站擴容和響水灘35KV變電站升級改造工程,提升電網質量,服務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強園區服務和管理,著力解決企業發展的用地、用電、用工、融資等瓶頸問題,為工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進一步提升園區整體形象,不斷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廣泛吸納產業關聯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工業企業落戶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最佳化工業布局。
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推進“3+2”產業發展模式。加快水電開發和電網建設,促進電力就地轉化利用;調整高載能產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招商為抓手,以園區為平台,大力發展普通工業,重點做大、做優、做強以紡織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電極箔為代表的電子新材料產業,為實現5年內紡織業產值上30億元、電極箔產業產值上10億元的目標打好基礎。
實施投資拉動,落實重大項目。樹立“大項目大拉動,大拉動大發展,大發展大跨越”的理念,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加緊落實項目,努力拉動投資,力爭全年完成投資20億元。加快推進通達三期、貴均紡織、青衣江紡織、新誠電子新增八條生產線等重點項目,力爭儘快建成投產。加速推進飛仙關電站工程建設,儘快完成靈關河電站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堅持和完善並聯審批、項目落地推進等制度,實施主動服務、真情服務、跟蹤服務、全程服務,確保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傾力招商引資,積蓄髮展後勁。立足融入成渝經濟區,主動接受發達地區輻射,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盯緊“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經濟區,傾力招商引資,著力招大引強,確保紡織、電子材料等重點產業不斷鞏固和壯大,培育穩定的增長極和支撐極。力爭引進10家規模以上企業,培植5家以上產值過億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
四、突出特色、注重實效,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抓住融入成都的重要契機,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創建“和諧新村、和諧社區”為載體,實施城鄉統籌,突出“三化聯動”,把我縣新農村建設推向新高潮。
發展生態特色農業。立足生態優勢、規模優勢,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鞏固和壯大現代農業。結合農業生產環境,加快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加速培育一批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專業村。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依託馬牛山、錦燁茶葉公司,大力發展茶產業,力爭3年內全縣茶園面積達到50000畝;依託金安公司和中天地木業,壯大林竹產業;依託麥瑞爾和天潤公司,著重抓好有機魔芋和天潤雪鵝工農一體化,促進增產增效。放眼成都市場,加強農副產品市場推廣和產品行銷,以生態優勢積極申報無公害基地認證和產品認定,以特色品牌主動打進成都農副產品市場。切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發展機制。積極扶持和發展產業協會等新經濟組織,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規範管理,提高產業集聚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規範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購銷關係。
加強村鎮建設管理。突出“新村建設與災後重建、村容村貌與項目實施、城鎮化與民生工程”三個結合,著力打造特色化、個性化村鎮。加大支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新農村示範村競評制度,優先選擇國、省幹道沿線和中心城鎮、旅遊景區周邊村莊列入試點範圍,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精品亮點;優先選擇一批產業發展、人居環境、鄉村文化方面的個性化村莊,實施重點扶持、重點推進。搶抓農村災後重建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機遇,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實施農村沼氣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加強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和道德教育,不斷強化村風民風。
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結合農村災後重建項目的實施,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苗溪水庫等病險水庫加固維修和清思堰灌區項目建設任務。實施糧食生產區、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抓好重點河段的堤防工程建設。大力實施低產田、低產林改造和畜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和橋樑建設步伐,確保農村路網實現鄉鎮全覆蓋,村、組基本覆蓋,進一步夯實農村的發展基礎。
五、挖掘潛力、巧借外力,著力助推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以災後重建和融入成都為契機,深度挖掘潛力,推進區域合作,加快城鎮化步伐,以旅遊產業為突破口,力促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著力打造旅遊景區。立足成都核心經濟圈,以生態為第一品牌,以歷史文化為靈魂支撐,著力打造“一城三區兩帶”。一城,是指著力塑造縣城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按現代旅遊城市的標準,不斷完善城市旅遊接待功能。三區,是指依託生態、文化、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分層開發、精心打造大川河、飛仙茶馬官道和龍門洞——圍塔漏斗三大特色旅遊景區,力爭形成特色鮮明、層次分明的旅遊景區格局。兩帶,是指接軌成都,與大邑、邛崍開展區域合作,共同打造環西嶺雪山風景帶和環邛崍山系風景帶,以聯合之勢催發整體效應,不斷增強蘆山旅遊的外向輻射力和內向吸引力。結合旅遊災後重建,加快實施景區道路建設,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大川生態場鎮和龍門古漢一條街建設,進一步促進景區景點提檔升級。圍繞旅遊景區規劃,加大旅遊項目推介力度,力爭在大川河、靈鷲山、龍門洞、天門洞、漢羌文化、根石雕刻藝術、紅軍文化等項目上有所突破。突出區域聯合,加快推出特色精品旅遊環線,主動融入省、市旅遊發展大環境,力爭把蘆山打造成為都市群體熱衷和嚮往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按照“生態與文化和諧統一,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理念,突出自然、生態、文化特色,分區分層推進城市開發,切實加大舊城改造力度,高水平、高起點實施新城區集中統建,圍繞“三山兩江四橋”的城市建設總體思路,著力在山、水、橋、路上做文章。結合災後重建項目的實施,儘快啟動新城區和濱江帶城市景觀打造,塑造城市新亮點。加強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縣城道路、橋樑、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體育場館等災後重建和城市建設項目。規範和強化房地產開發,推進玉溪花園、時代天驕、凱麗濱江等房地產項目建設。加強城市管理,著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切實改變城市形象,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突出辦好民俗會節。堅持精品、特色的原則,延續蘆山舉辦民俗會節的優良傳統,精心籌劃準備,全力辦好震後首屆“油菜花開·七里奪標”民俗節暨根雕藝術節。通過舉辦民俗節,進一步傳承和發展民俗民間文化,進一步擴大蘆山的影響力和內外知名度,進一步宣傳蘆山重建家園的巨大成就,以活動振奮精神,以成就凝聚人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六、統籌兼顧、城鄉並重,著力加快社會和諧發展步伐
始終把民本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統籌兼顧、城鄉並重,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全力維護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強力推進教育災後重建,改善教育教學環境;依法規範教師福利待遇,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不斷強化師資力量,完善管理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縣醫院綜合樓、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加大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廣泛開展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啟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繼續鞏固低生育水平,確保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加強扶貧開發工作,順利完成10年扶貧開發規劃。加強民兵預備役工作,確保國防動員“五個一”建設全面達標。注重百花齊放,全面推進婦女、青年、兒童、老齡、殘疾人、體育、廣電、通訊、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
不斷完善保障體系。完善就業保障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發展產業、開發公益崗位、開展培訓和加強維權,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積極解決失地無業農民就業問題。完善醫療保障體系,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不斷擴大城鄉醫療保障覆蓋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儘快啟動和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廉租住房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事業,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全力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全力維護安全穩定。加強市場物價監管,實行物價臨時干預,確保物價總體保持平穩。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經營活動,確保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加強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和防控,繼續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網路,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整體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紮實抓好信訪和民眾工作,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七、落實機制、常抓不懈,著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按照省、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總體要求,在標本兼治上下功夫,在強勢推進上做文章,在長效管理上求實效,努力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引向深入。
營造整治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學校的宣傳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注重治理任務和治理成效同宣傳,先進典型和反面素材同對比,深入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使愛護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幹部主動帶頭全民廣泛參與的治理態勢。
加強綜合治理。持續推進環境治理進機關、進社區、進村莊、進學校、進企業、進景區、進家庭活動,鞏固集中治理成果。集中開展城市環境改造工作,確保縣城環境實現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集中開展鄉鎮容貌改造工作,確保60%以上的鄉鎮達到“四化”標準;集中開展村莊庭院美化工作,確保40%以上的村莊實現“四化”。嚴格落實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切實開展環境衛生、市場經營秩序、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努力營造整潔、美觀、協調、有序的生活環境。
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穩定的投入機制和長期的監管機制。加快推進公路沿線環境整治和新城區農貿市場建設,加快城鄉垃圾場、站等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完善環衛、執法專業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縣人大、縣政協、紀委監察、新聞輿論、人民民眾的監督作用,實施明察暗訪、重點回訪,認真查找不足、曝光問題,堅決制止糾正、限期整改,形成程式規範、責任明確的監督管理機制。
八、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縣政府將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為民作為第一宗旨,把廉潔作為第一形象,不斷加強執行力和公信力建設,致力營造風正、心齊、氣順、勁足的幹事創業氛圍。
堅持以人為本,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樹立民本理念,強化宗旨意識,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向基層延伸,著力解決民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始終做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履職。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使財力、物力、精力更多地用於推進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進一步加強行政能力建設,著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抵禦市場風險、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推行一站式服務,實施開放式辦公,著力提高政務服務水平。
堅持以法為度,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行政執法監督,強化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改進行政複議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大力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履行職能,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民眾監督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堅持以實為先,建設高效政府。堅持民主集中制,繼續完善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事制度,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必須注重事前研究、科學論證、集思廣益,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堅持實事求是,多說實話、多辦實事、務求實效,多做打基礎、管長遠、利百姓之事,不搞急功近利的應景之作。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切實推進“兩集中、兩到位”,進一步精簡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逐步精簡會議、減少應酬,注重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倡現場辦公、一線解決,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實上,把本領用在促進發展上。進一步健全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跟蹤督查機制,強化考核,逗硬獎懲,提高工作實效。
堅持以廉為鑑,建設廉潔政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加強政府入口網站建設,向社會公開政府決策、重大活動和行政審批等事項,增強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重點加大土地審批、工程招投標、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領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強政務督查、行政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切實解決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和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