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藥會圖
- 又名:十字梆子腔
- 作者:郭秀升
- 定價:1200元
- 出版時間:清代中晚期
- 類型:藥性劇劇本
《藥會圖》內容介紹,《藥會圖》作者介紹,《藥會圖》序言分析,《藥會圖》校注,序,自敘,內容,《藥會圖》意義及分析,
《藥會圖》內容介紹
這樣一部“藥性戲”,曾經在兩百多年前廣泛流傳於山西各地。後漸洇沒,鮮為人知。《藥會圖》我們有兩個抄本,道光十九年抄本中有一篇邱世俊寫的序,說這劇本是晉人儒醫郭秀升所寫。而道光二十八年的抄本中不但有邱序,還有一篇自序,有“嘉慶十三年古晉亞關郭延選(秀升)於滿城縣官署”之句。這應該就是作者自序了。
2011年夏天,“華夏藥都”河北安國市與央視《探索·發現》欄目聯合拍攝的《藥都傳奇》,就是以《藥繪圖》作為藍本的。(早期抄本為《藥會圖》,稍晚的抄本為《藥繪圖》。是同一部戲——記者注)(作者:山西中醫學院賈治中教授,楊燕飛教授)
《藥會圖》作者介紹
《藥會圖》序言分析
序中所言“謂其無益於人”,指的正是《草木春秋演義》僅僅“集眾藥之名,演成一義”,對於初學者,徒記藥名而不諳藥性,不過是“半屬遊戲”而已。但卻明白地告訴我們,《藥會圖》的出現,無疑是受了《草木春秋演義》的啟發,而《藥會圖》之所以能高於《草木春秋演義》,也恰恰由於前者為它作了鋪墊。從現知的幾個藥性劇的回目,也可看出它們和《草木春秋演義》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繫。如《草木傳》第四回、第五回的回目分別是“石斛降妖”、“靈仙平寇”,而在《草木春秋演義》中就有“金石斛起兵征剿,黃總兵遷子探親”和“鬥異獸黃芪遇仙,威靈仙傳寶刀甲”;《藥會圖》第八回、第九回的回目為“金釵遺禍”、“甘草和國”,《草木春秋演義》就有“蜀椒山強人獨霸,金小姐被劫山木”和“天竺黃獻兵反叛,甘國老奉旨講和”。如果把它們的內容情節詳加比較,我們完全可以斷定,《藥會圖》等藥性劇的創作,正是以《草木春秋演義》為藍本的。事實上,文學創作也好,科學發展也好,沒有繼承就不會有發展;沒有前人開拓奠基的工作,就沒有後來巨匠和高峰的出現。就以前述的《本草韻語》、《藥性歌》、《藥性鼓兒詩》、《藥性彈詞》為例,它們的出現就只能在明清時期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如果把歷史的時鐘撥回到陶弘景的時代,這些作品的寫作就會成為難以想像的事。(作者:山西中醫學院賈治中教授,楊燕飛教授。道光十九年抄本《藥會圖》校注連載系列為賈治中教授與楊燕飛教授多年來辛苦勞動成果,如若轉載或引用,請標明作者及出處。)
《藥會圖》校注
序
黔南邱士俊拜識
自敘
余嘗留心於醫道者非一日矣。甲子夏1,在汴省公寓與原任寶豐縣懸邱公2忽談及《草木春秋》3,乃謂其無益於人也。余不禁有感於藥性,擇其緊要,正其錯誤,不必整襟而談,但從戲言而出,或寄情於草木,或托興於昆蟲,無口而使之言,無知識情慾而使之悲歡離合。名士見之固可噴飯,俗人見之亦可消遣,乃吾之意不在此。合本草一大部,煅煉成書,欲起死人而活之,先活草木金石之腐且朽者。如甘草金石斛之屬,盡使著優孟衣冠,歌舞笑啼於紙上,以活藥藥死人,未有不霍然[3]而起者。縱不日用乎活藥,亦豈肯忘情於活藥,鼓舞歡誦,則人人知其藥[4],亦即人人知其性[5]。用藥者不至有錯誤之遺憾,服藥者不至有[6]屈死之冤魂。而吾之心已足矣。然自好高之流[7]多,藥活而人則未必盡活也。故即有呼我為迂者,我即應之以為迂;呼我為狂者,我即應之以為狂。但求不愧吾心,庶於醫道不無小補焉,是則吾之志也矣。⑴⑵⑶(作者:山西中醫學院賈治中教授,楊燕飛教授。)
註:
⑴、即嘉慶9年,公元1804年
⑶、即《草木春秋演義》,全書32回,作者不詳,書中僅收藥名,未言藥性及有關知識。
[4] 抄本為“鼓舞勸歡誦則人人知其藥”。
[5] 抄本“知”下無“其”據上下文改。
[6] 抄本“有”作“為”,據上下文改。
[7]道光28年抄本作“好高者流”。
內容
第一回 梔子鬥嘴
第二回 陀僧戲姑
第三回 妖邪出現
第四回 石斛降妖
第五回 靈仙平寇
第六回 甘府投親
第七回 紅娘賣藥
第八回 金釵遺禍
第九回 番鱉造反
第十回 甘草和國
藥會圖全本 十字梆子腔
《藥會圖》意義及分析
在文學或其他非醫藥學文獻中包孕中醫藥知識的現象,在我國古代作品中比較常見,可追溯到上古。《詩經》《楚辭》《山海經》等等都有。它們的作者未必是醫家,讀者當然更不僅限於學醫搞醫者,同時有些醫家也利用歌賦等編醫書。
大約清初或不晚於康乾時期,民間曾出現一部 《草木春秋演義》的章回小說,流傳影響比較大,刻本很多。它算是清代藥性劇的前驅和鋪墊,以後相類的《本草記》《草木傳》《群英會》等皆同出此源,它們的回目、情節非常相近,只是由於流傳空間不同而形成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