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傳》一名“藥性梆子腔”,是以戲曲講述中醫藥知識的古代科普文學作品。劇本大約形成於梆子戲盛行的清代中葉或稍後。
基本介紹
- 書名:《草木傳》
- 作者:郭秀升
- 類別:醫藥
- 出版時間:嘉慶十三年
內容詳解,作者及考證,類似作品,意義及影響,
內容詳解
《草木傳》我們把它取名為藥性劇,就是講藥性的。《草木傳》其實應該叫《藥會圖》,是清代中晚期一個叫郭秀升的人所創,此人是山西壺關人,壺關是晉東南的一個地方。據說壺關這個地方像茶壺的口,因此得名。太行大峽谷就在壺關。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90年前後,我們在民間收集到一本劇本叫《群英會》,就是當時發表在山西中醫學院學報上的第一個藥性劇,這個藥性劇是八回本。當時收到後我們就把它放在家裡很長時間沒有動,那時候教學比較忙,也沒時間考究它。大概到了90或者91年冬天,家裡面沒事了,課也比較少,就想起來了,於是拿出來看看。一看裡面的對話、唱詞,甚至包括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都是用的中藥,出場人物也是中藥,比如甘草、梔子、菊花等等。
在郭秀升這本《藥會圖》之前的和中藥有關的科普作品都只有藥名沒有講藥性,這個裡面卻講了很多藥性。於是我們就拿來和歷代本草書做了對比,發現這裡面所講的藥性和歷代本草書裡面講的非常一致,說明人家真的是言之有據。那說明這是一五一十的科普創作。
中國古典科普創作其實很早就有,但是涉及到中醫方面的科普作品,很多都是只有藥名沒有講藥性。至於古代中醫寫的科普作品,很多都是只講中藥知識,文學趣味比較差,學起來比較枯燥。比如現在我手裡拿的這本《本草詩箋》,這裡面有八百多首詩,每首詩講一兩味中藥,但是有個缺點就是自己寫詩自己作註解,這個還算好的。你看這個《理瀹駢文》,這在中醫創作裡面算是文學水平比較高的,他寫的不錯,他是個醫家。除此以外,中醫科普方面的作品其實是很多的,中國古典科普方面的作品講中醫的最多,因為那是民眾生活需要的,是需要進行普及的。清代的一些醫家和作家普及意識比較強,他們寫了很多,但是水平都不是很高。這個戲劇可就不一樣了,它把文學情趣和科普創作結合到了一起。你要衡量一個科普作品水平是不是很高,既要看它的文學性,又要看它的科學性。這兩個結合的越好,它的水平就越高。
因此可以說清代的藥性劇是這方面的巔峰之作,是創作的高峰,再也沒有什麼能超越它了。所以我們後來就把《群英會》做了校注,在山西中醫學院報上連載發表了。也寫了一篇研究文章考察其作者及相關問題。當時只有《群英會》,其他資料就沒有了,後來在《蒲松齡集》裡面看到了《草木傳》。《草木傳》最早就是刊載在《蒲松齡集》裡面的。但是我們拿來仔細看過之後發現《草木傳》是十回本,和八回本不一樣,但是內容很接近。收錄在《蒲松齡集》裡面的《草木傳》,是加了句讀的,編這個書的人叫路大荒,他不大懂中醫,所以句讀點的有錯誤,再加上《草木傳》本身傳抄時間長了,裡面錯誤很多。當時路大荒在編《蒲松齡集》的時候,對《草木傳》做了一些比較初步的考察,覺得這個不像是蒲松齡的東西。但是據說他收到的《草木傳》的抄本署名為蒲松齡,所以就收錄進去了。而且聽到除了《草木傳》之外,還有《藥會圖》、《本草記》,都屬於藥性劇。 (作者:山西中醫學院賈治中 楊燕飛)
作者及考證
這劇本是晉人儒醫郭秀升所寫。而道光二十八年的抄本中不但有邱序,還有一篇自序,有“嘉慶十三年古晉亞關郭延選(秀升)於滿城縣官署”之句。這應該就是作者自序了。
劇本中有大量的方俗用語比如“圪嚌眼”“胡嚼”“圪囊”等,都是山西中北部地區常用語,加之它的唱詞與山西梆子的唱腔極為吻合。這至少表明這部藥性劇與山西梆子戲有著較深的淵源。
郭秀升寫這本書就是在河北滿城官署,這個在抄本裡面都有記載。而且很多抄本序言裡面都有:嘉慶十三年冬月古晉壺關郭廷選秀生昏序於(直隸)滿城縣官署編次。我想他很可能在那裡做過官。不過也不能肯定。這就證明作者是山西壺關人。
類似作品
與《草木傳》相類的劇目尚有《本草記》、《藥會圖》、《草木春秋》、《群英會》等四種。《群英會》(以下簡稱《群》劇)為道光十四年抄本。與《草木傳》(以下簡稱《草》劇)詳加對照,《群》劇八場中,與《草》劇情節大致相同的有五場,兩劇雷同之處甚多。如第—場甘草的道白,《群》劇:“老漢居住山西汾州府平和村,姓甘名草。”《草》劇為:“老漢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第二場密陀僧的坐場詩為:“浪蕩密陀僧.熬膏治瘡疔.酒肉結朋友,相與皆醫生”,兩劇幾無差異。似此.還可舉出許多,乃知兩劇確有共同的淵源;再參以路大荒氏的有關敘述(路大荒.蒲松齡集.新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8),我們認為,這五個劇目大抵同出一源,由於流傳空間不同而形成差異。五個劇目除《草》劇外均未署名,這也是路大荒氏將其收入《蒲松齡集》附錄的原因。
意義及影響
《草木傳》敘藥約五百種,《群英會》敘藥四百六十餘種,且二十類功用不同的常用藥亦大抵包容其中。這使我們毫不懷疑上述兩劇本,進而可以推論清代這一時期的藥性劇,大概都是為普及中醫藥知識編寫的。藉助戲劇舞台來普及宣傳醫藥知識,這在二百年前的清代,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草木傳》等劇本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戲曲研究和古代科普文學研究的內容,而且向我們展示了清代醫藥知識普及教育的生動教材,是一份很有價值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