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狀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是唯一一座集藏文化收藏、保護、展示、研究為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目前,館藏文物達58000餘件,內設十六大展廳,
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位於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園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醫藥專業博物館。該館於2006年建成,內設藏醫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獻、藏藥標本、天文歷算、彩繪大觀、藏族民俗、藏文書法等展館,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千尊藥師佛殿和古籍藏書閣,館藏文物達到兩萬多件。重現了藏醫藥發展的歷史,讓參觀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藏醫藥文化的發展及其中精髓。
特別是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鎮館之寶”《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長卷,畫面絢麗多彩、富麗堂皇、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讓參加本次採風活動的記者們感到視覺上和心靈上的雙重震撼。據隨行的導遊介紹,該長卷由當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藝美術大師宗者拉傑歷時二十三年設計策劃,四百餘位藏、蒙、漢、土族頂尖工藝美術師耗時四年精心創作完成的。該卷長為618米、寬2.5米,以藏族傳統繪畫技藝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寶顏料精心繪製而成,堪稱民族文化的稀世珍寶,藏文化精品的一大奇觀。
機構價值
藏醫藥文化是藏族人民傳統生活、傳統人文精神和養身之道的物化表征。她是
青藏高原先民在本土醫學經驗基礎上博採古印度醫學、傳統西方醫學、傳統中醫學之長,通過藏醫學各學派相互砥礪、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的,不僅是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藏文化中最具神奇色彩、最有科學價值、最受世人關注的精華部分,其三因、五元、六味、八性的藏醫藥學精髓蘊含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深厚哲學思想。
開設藥物標本、藏醫醫史、醫學唐卡、醫療器械、古籍文獻、天文歷算、彩繪大觀等七個展廳,共展出動植物、礦物標本2000多種,歷代著名藏醫藥學家30多位、藏醫學掛圖80幅、1300年前傳統藏醫外科器械180多件、古典籍文獻1000多部,特別是,館內永久性展出由當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藝美術大師宗者拉傑歷時二十餘年設計策劃,400餘位藏、蒙、漢、土族頂尖工藝美術師耗時四年精心創作完成的、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長卷,該卷長618米、寬2.5米,以藏族傳統繪畫技藝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寶顏料精心繪製而成,堪稱民族文化的稀世珍寶,藏文化精品的一大奇觀。
在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通過陳展的藏醫藥歷史碎片,公眾可以透視青藏高原遙遠的文明之光,感悟彌足珍貴的藏醫藥文化。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不僅僅是青海省對外開放、民族團結進步的視窗,更是青藏高原為全人類奉獻出的一份具有極高榮譽價值的文化大餐。 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青海金訶藏藥時指出,“你們的工作是一項光榮的事業,祖先們留下了這樣寶貴的藏醫藥學,希望能夠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你們的事業大有作為。”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將在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完善設施,豐富藏品,通過高水平、多學科的藏醫藥學、歷史學、文物學研究,豐富人們對藏醫藥文化的理解,推動現代藏醫藥事業的持續發展,為全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修建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的意義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專門介紹藏醫藥文化的博物館。2006年建成,並於當年9月9日開館的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展示藏醫藥文化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館。藏醫藥文化具有數千年的歷史傳承,文獻豐富,內容廣博,在世界醫藥文化領域獨樹一幟。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為的因素,它的一些獨特的藥物炮製方法和經驗,一些珍貴的文化典籍、繪畫技法瀕臨滅絕和失傳。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具有挖掘、徵集、保護、展示、研究、教學和普及等多種功能,它的建立,將會對挽救、保護藏醫藥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生物園區管委會和金訶集團公司共同投資建成。
為了完成這一千秋偉業,在黨和各級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生物園區管委會和金訶集團公司共同投資建成了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整個建築氣勢宏偉,昂揚大氣,內涵深邃,借用天圓地方的理念,融藏族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於一體,在周圍建築物與園區廣場的襯托下,成為生物產業園區統一和諧的標誌性建築。
展廳介紹
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整體結構共分三層。一、二層設有藏醫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獻、藏藥標本、天文歷算、彩繪大觀等六大展廳;負一層建有班智達藏藝展銷精品城。各大展廳根據不同的展示內容,通過環境再現、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擬等方式和手法,突出特點,各具風格,展示了中國藏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
各展廳具體內容
藏醫史展廳通過藏醫藥學發展的七個歷史時期的介紹,28位歷代著名藏醫藥學家的事跡、塑像和名著,勾勒出藏醫藥發展的輝煌歷史軌跡,圖文並茂地向人們介紹了作為世界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藏醫藥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和豐富而博大的醫藥文獻。並通過一位位造詣高深、影響久遠的名醫和他們對疾病的獨到見解和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展示了作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的藏醫史絢麗多彩的畫卷。
曼唐器械展廳展出的80幅唐卡,為醫藥學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醫藥學史上亦屬罕見。通過這些唐卡和傳統藏醫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術器械,系統而直觀地介紹了藏醫藥學理論及其實踐技術。
這種獨創的、以畫卷形式進行醫藥教學的掛圖和1300多年來使用的醫療器械,再現了2000多年前藏醫就已廣泛套用於臨床實踐的外科手術。尤其以照片的形式,介紹了數千年前藏醫就進行過的穿顱術,不僅顯示了藏族先民的聰明和智慧,也充分證明歷史悠久的藏醫學外科手術技術的高超與精湛。
古籍文獻展廳陳列了卷帙浩繁的藏醫藥文獻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還展出了300多部現當代藏醫藥學書籍和珍貴的古籍印版。通過古籍印板,《四部醫典》、《月王藥診》、《祖先口述》、《四部醫典藍琉璃》、《晶珠本草》等著名典籍,顯示了作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的藏醫藥學浩瀚的典籍和博大精深、體系完整的藏醫藥學理論。數百部現當代藏醫藥學書籍展示了古老的藏醫藥學理論研究後繼有人,從中我們會看到,藏醫藥學理論研究又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新時代。
藏藥標本展廳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銀等原料經特殊工藝炮製而成的、被譽為“甘露精華之王”的“佐太”。還有已收入國家藥物基本目錄、受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覺等成品藥。展廳不但展示了藏藥學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載藥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學的一個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課堂。一件件標本、一幅幅照片,生動而形象直觀地展現了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中生機勃勃的藥物生長環境。
天文歷算展廳採用沙制時輪壇城、天文歷算工具、古籍、唐卡、歷代有突出貢獻的藏曆算學家雕像和現代化科技手段,再現場景復原和模擬藏族歷算的日月星辰運行狀況,演示它在藏曆推算、天氣預報、測定方位等方面作用與推算方法。天文歷算學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門自然科學,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文獻豐富,並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藏族人民的實際生活中套用範圍很廣,對藏族地區的農牧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天文歷算同藏醫藥學有著直接關係,藏民族通過長期實踐,得出“有算必有藥,有藥必有算”的辯證說法,如通過掌握外界氣候變化、五行運行規律,來進行疾病的診斷、治療,藥材的採集、炮製等。即就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仍具有學習、研究、利用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繼續挖掘天文歷算的深邃內涵,努力改進,不斷完善,使之更適應當代社會的需要,以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廣大人民民眾。
彩繪大觀展廳展出有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並受國家著作權保護的《中國藏族彩繪大觀》。《彩繪大觀》長達618米、畫面達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繡圖案3000多種,內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對宇宙形成的認識、歷史、宗教、醫學、文化生活等諸方面,堪稱藏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彩繪大觀》從策劃到完成歷時長達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區四百多位藏、蒙、土、漢學者、專家、頂尖工藝美術師,採用純天然繪畫顏料,以藏族傳統藝術繪畫技法繪製而成。畫面氣勢恢宏,絢麗多彩,富麗堂皇,纖毫畢現,極盡工細,令人嘆為觀止!
班智達藏藝展銷精品城是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整體內容的另一大亮點。它占地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展銷以藏民俗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及相關雪域高原文化為特色的文化產品。班智達藏藝展銷精品城集開發、生產、展覽、銷售以及傳播藏文化於一體,並將其作為向四方來客宣傳藏文化和雪域高原民族風情的視窗,藉以弘揚民族文化,弘揚青藏高原的雄渾與壯美。
給觀眾的印象 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的建築不但具備濃郁的藏民族文化藝術特色,又兼有現代先進的建築手法和科技含量,再加上流光溢彩的各種文化藝術精品陳列其間,更使每一位參觀者有仿佛徜徉於藏民族藝術文化殿堂的神奇感覺。她作為青海省對外開放、民族團結進步的視窗和青藏地區重要的文化薈萃場所,在這兒,您可以遙望青藏高原悠久的文明之光,感悟彌足珍貴的藏醫藥文化,領略高原西部的古風遺韻,欣賞絢麗壯美的彩繪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