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茄又名樟柳檉,為多年生草本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種子。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四川、西藏。每年9~10月採摘,無臭,味苦。主要化學成份為山莨菪鹼、紅古豆鹼,可口服易可外用,具有鎮痛,麻醉,解痙,消腫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茄
- 外文名:Tangut Anisdus Radix
- 異名 :樟柳檉、唐傳那保(藏名)
- 來源: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種子
簡介,藥材,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功用主治,選方,
簡介
【拉丁名】Radix Anisodi Tangutici 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Pascher
【植物形態】唐古特莨菪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圓柱形或圓錐形,肥厚深長。莖圓柱形、直立,多叢生,有縱溝紋,中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基生葉鱗片狀;莖生葉卵形或長卵形,長5~20厘米,寬4~16厘米,先端急尖,邊緣波狀或具齒,少有鋸齒狀細小刺;下面及葉脈上有毛茸;葉柄長1~3厘米,有毛。花單生於葉腋,紫褐色;花萼鐘狀,長3.5厘米,先端邊緣具不規則的淺5齒裂,有明顯脈紋10條,結果後膨大;花冠鐘狀,比萼稍長,被白色短柔毛,徑3~3.5厘米,先端5淺裂,反卷;雄蕊5,著生於花冠基部;雌蕊1。蒴果球形,中部環裂,徑約1.5~3厘米,包藏於宿有的木質萼內。種子圓形,稍扁平,棕褐色。生於路旁、溝邊、林下。分布青海、甘肅。四川、西藏。
【採集】根:9~10月採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鬚根,切片曬乾,研碎,經加工處理後備用。
種子:果實成熟時採收。
藥材
①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頂端根莖粗大而短,具縱溝。
主根徑約3~5.6厘米,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具鈿根痕。
質堅硬而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
斷面淡黃白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狀細小裂隙及同心輪層。
粉質,無臭,味苦。
②種子圓形而稍扁,褐棕色,長3.5~4毫米,寬2.5~3毫米,厚約1.5毫米,表面有疣狀突起,臍點處稍向內陷。
無臭,味油樣而苦。
產西藏。
【化學成分】含山莨菪鹼。根中尚含樟柳鹼、天仙子胺、天仙子鹼、紅古豆鹼、托品鹼等生物鹼。其中紅古豆鹼最多,莨菪鹼次之,東莨菪鹼最少。植物在開花初期含生物鹼最多,此時葉含0.582%,莖含0.587%;初生根含生物鹼1.730%,5年生根含1.56%。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東莨菪鹼(scopolamine),天仙子胺(舊稱莨菪鹼)(hyoscyamine),紅古豆鹼(cuscohygrine),樟柳鹼(anisodien),山莨菪鹼(anisodamine)[1],去水阿托品(dehydratedatropine),3α-(4,4,4-三氯代-2-苯基丁醯基)托品烷[3α(4′,4,′4′-trichloro-2-phenylbutyroyl)tropane][2]。還含芸香甙(ru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東莨菪素(scopoletin),東莨菪甙(scopolin)[3]。 地下部分含莨菪鹼,。山莨菪鹼[4],紅古豆鹼,東莨菪鹼,樟柳鹼[5]。
藥理作用
①中樞作用山莨菪鹼為阿托品結構類似物,作用亦相似。
中樞作用方面較阿托品弱6倍甚至20餘倍(不麻醉貓的腦電活動、大鼠迴避性條件反射以及對抗震顫素對小鼠的作用等)。
一般對動物行為尤見明顯影響,部分動物較給藥前更安靜,甚至瞌睡,較大劑量很少出現類似阿托品引起的動物行為的興奮。
②末梢作用及毒性山莨菪鹼有明顯的外周抗膽鹼作用及解痙作用,對抗乙醯膽鹼引起的離體大鼠迴腸、大鼠及貓的膀胱平滑肌的收縮及麻醉貓的血壓下降,作用較阿托品稍弱或近似;並能使在位貓及兔小腸的張力降低,作用強度亦與阿托品近似。
對唾液分泌(犬注射毛果芸香鹼)的抑制較阿托品約弱20倍。
擴瞳作用(兔、小鼠)較阿托品約弱10倍。
對抗或緩解各種有機磷毒劑(丙氟磷、敵百蟲、E-605)對小鼠引起的中毒症狀,提高有機磷化合物的半數致死量,作用強度與阿托品相似。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靜脈注射以及口服的半數致死量)較阿托品低。
慢性毒性方面,每日給犬皮下注射山莨菪鹼2毫克/公斤,在肝腎功能及血象方面均無改變。
③體內過程大鼠試驗證明,藥物不被胃腸道所破壞,口服自胃腸道的半量消失時間為3.5小時。
在人體吸收實驗中,根據尿中藥物排出量推斷,口服30毫克後4小時內藥物在人體組織中的濃度,可能與肌注10毫克者相近。
給大鼠靜脈注射後,藥物迅速從體內消失,其半衰期為40分鐘,從腎臟排泄的速度可能比阿托品快1倍多,因此無蓄積作用。
注射同劑量後,血漿的山莨菪鹼含量低於阿托品。
給人肌內或靜脈注射後24小時可由腎臟排出1/3~1/2,另有半量以上藥物在體內被轉化成無效物質。
臨床上用以搶救感染性休克及治療一些血管、神經性疾病。
地上部分提得的總鹼,作用雖略遜於阿托品,但毒性更較後者為低,可作為阿托品的代用品。
【性味】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苦辛,溫,有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鑑》:甘辛,溫,有毒。
功用主治
鎮痛,麻醉,解痙,消腫。
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鎮痛解痙,有麻醉作用。
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③《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有麻醉鎮痛作用。
治病毒惡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配成酊劑、合劑口服,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官能症,膽道蛔蟲症,膽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研碎,加入70%酒精適量,按《中國藥典》規定(同顛茄酊)製成藏茄酊。
每次0.6~1.5毫升,一日量2~4.5毫升。
如配成合劑:藏茄酊6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
每次10~15毫升,一日2~3次內服。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牙痛:藏茄子,研細。
填塞牙洞。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瘡癤癰疽,無名腫毒:唐古特莨菪適量,研細末,調適量凡士林製成軟膏,外敷患處。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