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唐卡(勉唐畫派)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西藏自治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勉唐畫派是15世紀以後影響較大的藏族唐卡繪畫流派,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該畫派的創始人是勉拉•頓珠嘉措,他出生於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區),勉唐畫派由此而得名。勉拉•頓珠嘉措拜薩迦一帶的畫師多巴扎西為師,其造像多注重繪畫線條的運用,工整流暢,法度精嚴而變化豐富,色調亦活潑鮮亮。

2006年5月20日,藏族唐卡(勉唐畫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4。

2023年4月,藏族唐卡(勉唐畫派)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族唐卡(勉唐畫派)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西藏自治區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遺產編號:Ⅶ-1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勉唐畫派,也稱“門赤畫派”因其創立者勉拉·頓珠嘉措大師的出生地洛扎勉唐而得名。根據現有記載,勉拉·頓珠嘉措大約生活在公元15世紀的上中葉,年輕時曾在畫師朵巴·扎西傑巴門下學習繪畫。由於勉拉·頓珠嘉措過人的天賦,他不但掌握了老師的繪畫技藝,而且又不斷地創新和發展。當時,在西藏地區影響最大的是尼泊爾畫派,勉拉·頓珠則是更多汲取了西藏本地的民間藝術並融合了一定的漢族繪畫的風格,創造了與尼泊爾畫派風格不同的勉唐畫派。
到17-18世紀,勉唐畫派進入鼎盛時期,畫師雲集一時。遺存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拉薩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西或唐卡多為勉唐畫派畫師所繪。可以說,西藏繪畫發展到勉唐畫派時真正走向了成熟和繁榮。到文革以後,勉唐畫派的發展陷入低谷,但隨著近年來的恢復與發掘,勉唐畫派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盛,湧現出如丹巴繞旦等藝術大師,成為21世紀藏區較具影響力的三大畫派之一 。

文化特徵

1.勉唐唐卡的線條
首先,勉唐唐卡的線條運用較豐富,既有長短之分又有動靜之別。一般來說,畫面中的袈裟、背光、瑞彩祥雲等多運用長線條來表現,而各種頭飾、各樣法器等則以短線條表現,長短相宜,又富於變化。除長短搭配外,線條的動靜交錯也是勉唐唐卡的明顯特色。
2.勉唐唐卡的色彩
首先,以繪畫技法而論,勉唐唐卡多以單色平塗與配色暈染相結合。畫師大都先以工筆勾出外輪廓,進而“平塗”出主要色彩,再以“暈染”處理細節。所謂“暈染”,即是用色彩漸次濃淡來表現物像的透視感。這種平塗加暈染的設色手法能使物象輪廓清晰且具立體感。其次,充分利用對比色彩的反差也是勉唐唐卡設色的顯著特點。一般來說,勉唐多以冷色為底色,並以暖色描繪物象;同時還在暖色中加入冷色作為間色,由此產生的強烈色彩反差使畫面較具感染力。
3.勉唐唐卡的構圖
構圖是繪畫的靈魂,是有序整合畫面中各因素的樞紐。唐卡繪畫中,畫師們會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構圖方式,以勉唐唐卡論,主要採取中心構圖的方式。中心構圖是唐卡繪畫最具典型性的構圖形式,其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主次分明,均勻飽滿。具體來說,就是將信徒供奉的本尊放置在西面的正中央,占據主要位置,而其它形象則均勻地分布在本尊的周圍,如本尊的上方為“空界”,繪以諸神或菩薩:本尊的下方為“凡界”,經常繪以護法或僧侶,整個畫面形成一個“井”字形的布局,本尊居於“井”字的中心,一望而知是畫師所要突出和強調的。

製作工序

藏族唐卡多在純棉布上繪製,也有在羊皮上繪製的,有絲繡和綢貼絲縫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單色唐卡,其畫芯和裝裱離不開棉、麻、絲、帛。製作時,先將畫布釘於木框上,用白堊粉合膠作底,乾後開始起稿、繪畫、上色(天然礦物質顏料及金粉、銀粉勾線著色),畫完後以絹托襯裱,四周用彩緞拼成畫框,兩端加硬木畫軸,畫上加黃綢遮幔及等長的雙條綢緞。畫面是藏族宗教、歷史、政治、文化和反映藏族生活的風情畫。藏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畫法以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唐卡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它不僅是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傳承狀況

勉唐畫派藝術產生並形成於贊普時代,興盛於帕竹時代中期至甘丹頗章時代,1949年至1966年為一轉折期,1966年後開始冷落、沉寂。儘管20世紀80年代後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搶救工作,但其繪畫技藝依然處於難以為繼的狀態,有必要進一步加大搶救力度。

傳承人物

丹巴繞旦(1941年7月-2022年8月29日),男,西藏曲松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唐卡(勉唐畫派)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勉唐畫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除國畫之外唯一進入高校課堂,並且擁有碩、博士學位點的繪畫專業,而西藏大學是全世界高校中第一個開設藏畫專業的大學。在藏畫泰斗丹巴饒旦先生和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全體同仁們通過幾十年的努力與奮鬥,開創性地建立了藏畫專業從大專到本科,再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軌道,成為我國藏畫學科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2006年,丹巴饒旦先生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唐卡-勉唐派傳承人,2011年,西藏大學成為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唐卡-勉唐派的傳習基地。
為了搶救優秀民族文化傳統與工藝,在丹巴繞旦教授的引領下,得到自治區科委的大力支持,曾於1996年西藏大學組織專門的科研攻關小組,經過長達3年的努力,終於與1998年5月圓滿完成該課題,搶救和開發了傳統的藏傳礦、植物顏料製作工藝和顏料樣品,之後投入生產。該產品於1999年獲得了國家專利。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藏族唐卡(勉唐畫派)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西藏大學。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6月12日,“指尖神韻”藏族唐卡勉唐派傳承人強秋群培個人作品展在自治區群藝館舉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