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傳統茶具

據老人們講,藏族飲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文字記載歷史只有一千多年。依據《漢藏史籍》的記載,藏族飲茶的歷史始於吐蕃第37代贊普都松芒波結執政時期(公元676-704)。到了唐德宗時期(公元780-805),藏族飲茶的習俗已經在貴族階層中成為慣制,這點可以從《唐國史補》卷下中的記載看出。據記載:唐德宗時,常魯公出使吐蕃,閒暇在帳中煮茶,吐蕃贊普問他:“此為何物?”魯公說:“解煩療渴,所謂茶也。”贊普說:“我此亦有”。命人擺出產於壽州、舒州,顧諸,荊門,昌明的許多種名茶,令常魯公驚嘆。這說明,唐德宗以前,藏人就開始飲茶,並且對於內地所產的各式名茶都有所嘗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族傳統茶具
  • 歷史:兩千多年
  • 國家:中國
  • 民族:藏族
茶具介紹
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藏族人民發現,內地所產的大葉茶(粗茶)是最為適合在西藏這種高寒地帶飲用的。它不但較其他茶品價格低廉,而且熬制出的茶湯味道濃郁,用它熬制的茶飲料是最符合藏族人口味,所以一直到藏族所飲用的也以大葉茶為主。
茶之所以受到廣大藏族人民的普遍喜愛,這是由於在藏族的傳統飲食結構中,肉類和奶製品豐富,而茶葉中富含的茶多酚可以幫助消化這類高蛋白質的食物。此外,茶可以補充高原地區缺乏的蔬菜所能提供的維生素。藏族社會流傳著贊普都松芒波結飲茶治病的故事,藏族人非常看重茶葉的藥物功效,這也是茶成為藏族飲食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茶壺
西藏所飲用的茶早期通過茶馬古道由鄰近的川、滇地區輸入。到宋時,兩處開通茶馬互市,進行大量的茶馬貿易。明時,朝廷提供優惠的朝貢政策,西藏大批的僧俗前往中原內地進貢,只為得到朝廷賞賜的茶葉、絲綢和瓷器。自此,茶馬互市失去實際意義。到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藏族人開始在西藏本土海拔1200-2000米的地方種植茶樹。這些區域包括:察隅、米林、洛隆等地,其中洛隆地區因其良好的氣候,不但茶的產量大而且質量好。由於藏族對於茶的需求量大,自己所產的茶可謂供不應求。
由於茶的稀缺,茶的現實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了自身的實際價值,因而茶葉的用途被大大地擴大和提升了。比如實體的磚茶,被作為貢品奉給大喇嘛或寺院;在民間成為婚慶贈送的禮品和競技比賽的獎品使用,甚至在日常交易中作為貨幣媒介使用。在宗教法事活動中,茶湯加工的酥油茶或清茶,作為供品供奉在一些護法神殿,敬神煨桑時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輔助品等。這使得茶在藏族人的生活中身價百倍。
精美的包銀茶碗
當然茶的最主要的功能還是飲品。作為飲品,藏族人所喝的茶也分幾種,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酥油茶,這是一種將適量的茶湯、鹽和酥油在酥油桶中攪拌均勻製作出的熱飲。清茶就是放了適量鹽的茶湯,一般是作為生津解乏的熱飲帶到田間地頭。在牧區,牧人們將牛奶和適量的茶湯及鹽攪拌,做出具有遊牧地區特色的奶茶。受到近鄰的印度、尼泊爾的飲食習慣影響,甜茶也成為藏族人民飲品的一類,尤其盛行於衛藏地區,而甜茶所用的茶葉是從尼泊爾進口的紅茶。茶品的繁多和藏族人對於飲茶的講究,使得藏族茶具種類也變得豐富多彩。
當地人家使用的茶具
與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制茶和喝茶相關的傳統茶具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湯鍋:藏族飲用的一般是熬茶,即將大葉茶放入湯鍋與適量的冷水長時間的熬制,為了熬制出的茶湯更加濃郁,有時還會加入少量的鹼。而熬制茶湯的鍋是一個家庭中比較重要的茶具之一,一般有銅製的和陶製的。在舊西藏,鍋的質地沒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僅僅基於人們的財力。西藏博物館所收藏的茶湯鍋中十之八九是紅銅打制的,由於紅銅長期使用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銅銹(藏語稱為“亞”),所以藏族的工匠在製作紅銅鍋之後會將錫(藏語稱為“呷雅”)溶化塗抹於器腹內,以避免產生銅銹。
盛茶湯罐:熬制出的茶湯盛放在茶湯罐內,以備打制清茶或酥油茶時使用。盛茶湯罐一般是陶製品為主,由於陶器具有極好的透氣性能,用它盛放茶湯不宜腐壞或變質。當然,茶湯長期擱置還是會腐壞,這類茶湯也是不能隨便倒入下水道的,而是用來作為肥料澆灌家中的盆栽。
酥油桶:打酥油茶必備的器具,包括一個木製圓柱體和一柄頂端有圓餅狀木拖的攪拌棒。木質圓柱體上一般有數道金屬圈,它們既可以固定木桶,又可以作為酥油桶的裝飾,因為金屬環箍上一般都鏨刻著各色紋飾。酥油茶就是將酥油、茶湯和鹽在這個木桶中經過攪拌製作出來的。所有通電的城鎮民眾開始使用電攪拌機製作酥油茶,但老人們還總是緬懷用老式酥油桶打制的酥油茶的味道,這可能與老人們對於傳統器具的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有關吧!
茶壺和茶爐
茶壺:一般將打好的酥油茶、清茶或奶茶盛放在茶壺裡,以便於盛入各自的茶杯中。茶壺的設計一般都是敞口,細頸,圓腹。這種茶壺不但容量大,而且細頸的設計可以減緩壺內茶的熱量散失。由於藏族人喝茶是一個持續的動作,即會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不間斷地飲用茶水,茶壺內的茶能夠長時間的保溫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藏族家庭中茶壺和茶爐一般都是成套出現。
茶爐:為了使茶壺內的茶水長時間地保持一定的溫度,茶爐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茶爐一般都是銅製的,當然也有陶質的。由於藏區大多數地區使用牛糞作為主要燃料,所以,茶爐的設計也是為了符合這個燃料特性而設計成圓腹的。人們普遍使用保溫瓶作為茶壺,它的保暖性雖然可以達到需求,但長時間放在暖瓶內的茶水會變質,而傳統的茶爐上的茶水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放置在茶爐上的茶壺的壺嘴可以使茶壺內的茶水與外界的空氣有適當的對流,而盛放在熱水瓶內的茶水處於幾乎密閉的環境,所以更容易腐壞。
精美的茶具
茶碗:藏族人嗜好喝茶,因為每天必喝,所以對天天捧在手心的茶碗尤為講究。傳統上,藏族喝茶所用的碗以木碗和瓷碗為主,沒有金屬茶碗。與茶碗有關的金屬器具就屬杯托和杯蓋,它們是藏族飲茶時所使用的最為隆重的茶具配套設備。茶碗作為茶具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人們飲茶時的最主要用具,所以在此對藏族人民所使用的木碗和瓷碗作個簡單的分類介紹。按其造型分類,茶碗可以分為:高足碗、平足碗。自吐蕃王朝時期就已經從中亞引進了高足碗這種器具造型,並一直沿用至今。在舊西藏,高足碗僅限於在宗教儀式上使用,作為飲茶的器具也只能是活佛、喇嘛及寺院堪布等德高望重者使用。平足碗則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碗的造型。同時,藏族的茶碗還有性別區別,主要是根據茶碗的大小區分。此外,茶碗可以依據製作材質分為木碗和瓷碗,其中一般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有各自的木碗,所以藏族茶碗中,木碗的使用是最為頻繁的。木碗的造型都是敞口,短座。其次是瓷碗,一般給客人奉茶都使用瓷碗。木碗(按照製作的木質材料、產地和工藝等,木碗也是要分等級的。咂雅木碗是碗中的上品,產於藏南地區。木質自身帶有紋路,如果變形或塌陷會自行恢復,且其木質具有解毒功能。其次有冰澤,有紋路的冰瑪木才用來製作木碗,且質地堅硬。堆拉頗,可能產自臨近阿里的拉達克,興池巴由於其木材是製作經書夾板的原材料,所以用它製作的木碗也就身價倍增了。搭粑、興粑瓦、興朵瑪,此類木材在西藏全境極為普遍,且加工容易故所製作的木碗為次等品。雖然人們所使用的木碗有優劣,可是一旦使用,藏族人必十分珍視,細心呵護。隨著茶葉,中原內地的瓷碗也來到了西藏,並因其靚麗的色彩、豐富的紋飾和易於清洗的特點受到藏族人民的青睞。物以稀為貴,當時,內地與西藏的交通極為不便,大量的瓷器在運輸過程中破損,到達西藏時僅剩十之二三,故瓷器頗為貴重,達官顯貴才有財力使用這些茶碗。寺院的僧侶階層作為藏族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木碗。這與僧人出世、無欲的教義有關。但他們所使用的木碗,其造型與一般民眾所使用的木碗有所區別。按規定,僧人使用的碗分措頗(木質)和隆瑟(鐵質),隆瑟作為釋迦牟尼苦行時所使用的飲食器具,在藏傳佛教寺院已晉升為宗教器具,以示對釋迦牟尼的紀念。而措頗是藏傳佛教寺院所有僧侶階層日常生活的主要飲食器具,作為西藏著名的格魯教派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的僧人們所使用的措頗造型也是各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