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

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

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囊謙縣、四川省稻城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藏族黑陶燒制技藝歷史悠久,特色顯著,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村、四川省稻城縣赤土鄉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樹地區囊謙縣等藏民居住區。囊謙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在藏文化發展史和藏漢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2008年6月14日,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98
  • 申報地區: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囊謙縣、四川省稻城縣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青海省囊謙縣是玉樹文明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囊謙藏族黑陶是囊謙地區傳統的手工藝品,主要產於囊謙縣山榮村。
相傳囊謙藏族黑陶技藝是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和親,途經玉樹地區時流傳到當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是藏漢文化融合的結晶。

文化特徵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村村民具有燒制黑陶的傳統手工藝,這一技藝在當地的傳承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湯堆村的藏族黑陶燒制工藝採用黏性大、可塑性強的白色和紅色陶土,加上風化沙石研磨而成的石粉,混合形成制坯原料。其製作工具以木拍、木刮、木墊、木榔頭等為主,極其原始和簡單。與此相比,燒制工藝就顯得十分講究了。燒制黑陶要依次經過選土、練土、制坯、鑲瓷、磨光、裝飾、陰乾、燒制、滲炭、防裂等12道工藝。製作陶坯採用泥條盤築的方法,技術要求較高。先是取揉拌均勻的陶土,用木拍打成條狀後置於基座上,而後再根據所需器物的形制,用手捏出輪廓,接著磨光內外器壁和沿口,然後鑲嵌白瓷片,點飾動物和幾何紋圖案,最後高溫燒制約一小時後即成成品。
湯堆村藏族黑陶手工藝產品大致可分為日常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具兩大類,它品種齊全,用途廣泛,藏族人民使用的各種餐具、炊具、茶具、酒具、飲具及香爐、酥油燈等均一應俱全。這種陶器融使用性、觀賞性、工藝性為一體,充分顯示了藏族民間陶藝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赤土鄉阿西村燒制藏族黑陶。阿西黑陶以當地泥土加上其他兩種泥土混合成原料,然後藉助捏、捶、敲、打等手工技藝使之成型,再用碎瓷片裝飾花紋。這些步驟完成後,架起松柴點火燒制,黃褐色的陶土在此過程中變為黑色。燒製成的陶鍋、陶罐、陶盆、陶壺、陶瓶都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初藏民以陶鍋等換取糧食和其他物品,現在阿西黑陶已走向市場,成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手工製品。
囊謙藏族黑陶採用原始手工方式製作,選材講究,用當地純淨細膩的紅膠土和黏土為原料,經手工搗碎、篩選、拉坯、晾曬、修整、壓光、繪製等工藝製成坯體,封存於大陶罐中,然後採用獨特的封罐熏煙滲碳方法燒制。燒制時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使碳粒在煙燻過程中滲入陶坯,最後成為“黑如碳,硬如瓷”的黑陶。囊謙藏族黑陶製品目前主要包括壇罐、壺、香爐、酥油燈具及宗教用品等,其中以宗教用品和貢品最為精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