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藝術(2018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藏地藝術(2018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藏地藝術》是2018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杰峰,本書主要講述了藏族文化的發展史,值得一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地藝術
  • 作者:何杰峰
  •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304907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被稱為雪域聖地的西藏是一個讓無數人魂牽夢繞、留戀往返的地方。因為這裡有高大的雪山,有遼闊的草原,有迎風飄蕩的經幡,有金碧輝煌的寺院,還有滿臉虔誠的磕長頭的信徒,這一切都是因為藏傳佛教文化而神聖、神秘、神奇,顯得那樣自然、恬淡和純淨。義大利著名藏學家圖齊在他的《西藏宗教之旅》中寫道:“對於西藏人來說,神聖事物的存在到處都可以表現出來,在所有的地點、所有的情況下或所有的事件中都一樣。對於他們來說,世界萬物並不是像在普通感受中所表現的和我們自己所感受的那樣,它並不是一種有形的和可見的事實,而是由各種力量和活躍的勢力以及有意識的行為組成的一個複雜的複合體。”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是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之外形成的三支佛教(另兩支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之一,它不是印度佛教的簡單移植,而是以印度佛教的思想為基礎,吸收了藏族原始信仰苯教的儀式儀軌、神靈觀和其他宗教思想,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吐蕃王朝的滅亡使西藏進入分散割據時代,在經過長期的戰亂後,割據勢力都把重點放在發展經濟上,新興的封建農奴制逐漸替代奴隸制。“到西藏分裂時期的中期,西藏的封建經濟制已從根本上確立,而且農牧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各地的手工業、商業也發展起來,西部阿里的定日、聶拉木,後藏的拉孜等地形成了貿易商市,在西部古格、北部的洛丁兩個地方開採金礦,山南和恩讓發展了陶器業。”經濟形勢的好轉為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割據勢力和教團的合作更加緊密,相互從對方那裡得到實惠,出現了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寺院集團,甚至寺院住持的職位由家族掌握的現象。
  從信仰基礎方面來說,吐蕃王朝崩潰後,佛教從統治階層開始向民間滲透,藉助大家所熟知的苯教的方式方法,為民眾治病、占卜、消災、祈福,宣講佛法,解除因戰爭造成的痛苦和煩惱。佛教界內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上下兩路弘法,從西到東修建了不少寺廟,恢復了一度中斷的戒律傳承,改變了崇密不懂密法、修行不重理論、學佛不受戒律的混亂現象,廢除了不利於佛教發展的一些陳規陋習。以托林寺為中心開展的譯經活動培養了一大批學僧,除了修訂吐蕃譯本,加強了對新經典的翻譯,內容幾乎涉及顯密教法的各個法門。自由開放的翻譯和邊譯邊釋是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還有綜合而有次序性的授教方法,使宗派主義開端。
  如果把宗派的出現看成是藏傳佛教正式形成的時間,那么最後一個宗派格魯派的出現則標誌著藏傳佛教完全形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藏傳佛教觀念或思想滲透到藏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理想信念、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道德規範、性格習俗、行為方式等,成為藏民族內在文化心理特質的現實存在和精神支柱,也是藏民族了解世界、人生、社會純樸自然的精神存在狀態,但因此而不能說藏傳佛教文化就是藏族文化,兩者不能劃等號。

圖書目錄

質地不同 金碧輝煌的金屬造像
小巧玲瓏 藥泥製作的“擦擦”
色彩鮮艷 形象玲瓏的酥油花
文化融合 祭祀神佛的瑪尼石
風格華麗 唯美絕倫的唐卡藝術
藝術瑰寶 色彩艷麗的壁畫藝術
委婉曲折 悅耳動聽的說唱藝術
剛柔相濟 風格獨特的舞蹈藝術
仙女之舞 獨具特色的藏戲藝術
酬神醮鬼 驅邪禳靈的面具藝術
古樸雄奇 多姿多彩的建築藝術
種類繁多 製作精細的服飾藝術
佛教世界 造型奇異的曼荼羅藝術
天地媒介 迎風飄動的風馬旗藝術
高原風俗 發人深思的死亡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