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頂吸蜜鸚鵡(藍額吸蜜鸚鵡)

藍頂吸蜜鸚鵡

藍額吸蜜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藍頂吸蜜鸚鵡(Charmosyna toxopei)羽色鮮艷,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和翅膀內側主要覆羽和尾部覆羽為黃綠色;頭頂前端為藍色;翅膀內側飛行羽帶有黃色條紋;尾巴上方為綠色,尾巴內側為橄欖黃色;鳥喙桔紅色,虹膜橙黃色。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藍頂吸蜜鸚鵡身長16厘米。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下巴和喉嚨帶有點黃色;胸部、腹部和翅膀內側主要覆羽和尾部覆羽為黃綠色;頭頂前端為藍色;翅膀內側飛行羽帶有黃色條紋;尾巴上方為綠色,尖端帶有細窄的黃色條紋,尾巴內側為橄欖黃色,並帶有桔紅的底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橙黃色。母鳥頭頂的藍羽較少,尾巴內側覆羽的黃色條紋也比較明顯。

棲息環境

藍頂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島上的山區林地。高度在海拔800和1000米之間,也選擇海拔600米的中級和次級森林周邊活動。也出現在南部的椰子種植園。

生活習性

藍頂吸蜜鸚鵡平時大多成對或是以10隻左右的小群體活動,飛行於空中的時候,尾巴內側的桔紅底羽毛相當顯而易見。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尖銳的叫聲,類似Fi~ Fi ~Fi~的聲音。食物主要以花蜜、花朵、花粉、軟性水果等為食。該物種在年度炎熱的季節,在3月和4月之間,以及8月和11月的會在林區的兩個高地和低地之間移動。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藍額吸蜜鸚鵡分布圖藍額吸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由於它們的數量實在過於稀少,因此野外的資料不詳;人工豢養方面也並無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

種群現狀

藍頂吸蜜鸚鵡是極危物種,原因是沿海低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島上北部的森林被擇伐或退化,只有幾小片的主要低地森林。顯然鸚鵡交易也是導致消失的原因之一。藍頂吸蜜鸚鵡的分布範圍僅限于山地,接近最高海拔,這是一種潛在的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2年鳥類紅色名錄——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