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蓋鸚鵡(藍頰紅腰鸚鵡)

藍蓋鸚鵡

藍頰紅腰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藍蓋鸚鵡(學名:Northiella haematogaster)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鳥體為橄欖棕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前端、耳羽、臉頰前方均為淺藍紫色;耳羽附近帶有些黃色的條紋;其餘的頭部、背部、背部下方為橄欖灰色;喉嚨、胸部上方為橄欖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淺棕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於澳洲維多利亞省、昆士蘭、新南威爾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蓋鸚鵡
  • 拉丁學名:Northiella haematogaster;Psephotus haematogaster
  • 別稱藍頰紅腰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紐澳鸚鵡
  • :Northiella屬
  • :藍蓋鸚鵡
  • 亞種:4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ould, 1838
  • 英文名稱:Blue Bonnet
  • 英文名稱:Bluebonnet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藍蓋鸚鵡體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8至31厘米不等。這種鸚鵡鳥體為橄欖棕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前端、耳羽、臉頰前方均為淺藍紫色;耳羽附近帶有些黃色的條紋;其餘的頭部、背部、背部下方為橄欖灰色;喉嚨、胸部上方為橄欖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淺棕色;胸部下方、腹部兩側、尾巴內側為黃色;腹部和大腿部分為深紅色;翅膀彎曲的地方、主要飛行羽覆羽以及附近羽毛、翅膀內側覆羽為藍紫色;尾巴上方覆羽和尾巴部分為橄欖色,上方尾羽中間為古銅綠色,尖端深藍;外側尾羽深藍,尖端藍白;尾巴內側藍白色;鳥喙灰白色;虹膜灰棕色。母鳥羽色較深,腹部和大腿的紅羽較少。藍頭鸚鵡共有4種相近的亞種,主要差異是頭部藍色的深淺與分布面積多寡。
幼鳥和成鳥羽色相同,羽色較深,下腹部和大腿紅羽較少,幼鳥需要12個月才能長成成鳥般體色。

棲息環境

藍蓋鸚鵡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草原、落葉林、乾燥的灌木叢林、林木茂密的開闊乾燥地區、桉樹植被區(Mallee vegetation)、沿著河流經過的狹長林區及一些亞熱帶的農作區、農場。分布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地內。

生活習性

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棲息的樹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間休息時則是小群棲息在樹頂上,通常在樹梢間覓食,偶爾也會到玉米田吃農作物,導致農業損失,除了部分地區,它們在當地算是常見的鳥類,平時大多成對活動,有時也會組成小群體行動;平時偏好在樹蔭下和灌木叢中活動,時常在地面覓食或是在竹籬笆上休憩,非常明顯易見。如果有驚覺危險逼近,會非常激動的大叫,然後整群飛到鄰近的灌木叢或是竹籬笆上,並且揚起頭部的羽毛表示不滿;在地面上行動相當敏捷,並且可以迅速和周圍的景物融合形成保護色;平時大多停留在同一區域,有時候會和伯納德氏鸚鵡(Mallee Ringneck)、藍頰玫瑰鸚鵡(White-cheeked Rosella)一起集結活動;飛行的速度相當快,並且會伴隨尖銳急促的叫聲和同伴互相聯繫,因此相當顯而易見。
食物:藍蓋鸚鵡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南澳東部、維多利亞省西北部、昆士蘭東南部、新南威爾斯西部。
藍蓋鸚鵡分布圖藍蓋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地而異,巴拿馬2-4月、哥倫比亞2-5月、委內瑞拉2月、厄瓜多2-5月,營巢在低洼地的樹洞內,襯以植物碎屑。平均每窩產卵數4-7枚,由雌鳥孵育約22天。雄鳥期間幫助飼養幼鳥和餵食雌鳥。幼鳥一個月後離巢。
藍頭鸚鵡在歐洲的鸚鵡養殖中是最常被繁殖的種類,主要是因為早期進口的數量比其它同屬鸚鵡都來的多,它們不需太大的鳥舍即可繁殖,不過建議用較大籠子,這樣會讓它們更健康、自在。繁殖難度較派翁尼斯鸚鵡屬(Pionus)的鸚鵡高一些,購買繁殖配對成鳥或繁殖過的成鳥來繁殖會較快見到成果,人功飼養一窩約產3-5枚,孵化期約26天,羽毛長成約70天;藍頭鸚鵡幼鳥生性較沉穩、安靜,是很受歡迎的寵物鳥。手養鳥的藍頭鸚鵡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且很理想的寵物鸚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雌鳥的個性更是甜美親人。

亞種分化

藍蓋鸚鵡(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Northiella haematogaster haematogaster
2.
Northiella haematogaster haematorrhous
3.
Northiella haematogaster narethae
4.
Northiella haematogaster pallescen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