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九七。具有消疳止痢之功效。主治無辜疳,血痢不斷。
基本介紹
- 名稱:藍葉湯
-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 組成:藍葉、地龍、人參、烏梅、冬瓜子、蝸牛殼、赤茯苓、黃連
- 功用:消疳止痢
- 主治:無辜疳,血痢不斷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藍葉一兩,地龍、人參、烏梅、冬瓜子、蝸牛殼(炒)、赤茯苓、黃連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乳食前溫服。
功用
消疳止痢。
主治
無辜疳,血痢不斷。
附方
名稱:藍葉湯
組成:藍葉一分,黃連(去須)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分,冬瓜子(炒)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入蜜少許,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午後服
主治:小兒赤白痢,挾熱多渴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名稱:藍葉湯
組成:吳藍葉、犀角(鎊)、升麻、黃耆(銼)、山梔子仁、連翹、甘草(炙)各半兩,黃芩(去黑心)、大青、玄參各一分,大黃(銼,炒)三分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主治:小兒疽瘡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證治準繩》:“藍葉湯,治無辜疳,血痢不斷;藍葉一兩,地龍、人參去蘆頭、烏梅肉、冬瓜仁、蝸牛殼微炒)、赤茯苓、黃連各半兩;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乳食前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