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鱗毛蕨,葉柄長30-35厘米,下部粗約3毫米,基部較粗而呈棕色並疏被披針形的紅棕色鱗片,上部淡禾稈色,有狹溝,無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色鱗毛蕨
- 拉丁學名:Dryopteris polita Rosenst.
- 別稱:台東鱗毛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族:鱗毛蕨族Trib.Dryopterideae
- 屬:鱗毛蕨屬(Dryopteris)
- 亞屬:平鱗亞屬
- 種:藍色鱗毛蕨
形態特徵,植物形態,葉子形態,孢子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植株高約75厘米,根狀莖直立,被鱗片;鱗片線形,長約2. 5毫米,暗褐色而有光澤,頂端長漸尖,全緣。
葉子形態
葉片三角形,長約30厘米,基部寬約20厘米,先端呈羽狀深裂幾達於葉軸,形成長圓狀鐮刀形,向上漸狹而成一邊緣有疏鋸齒的尾尖,下部近二回羽狀,羽片7-9對,互生,平展,有短柄,相距3. 5-5厘米,中部的羽片線狀披針形,長5-8厘米,基部寬1. 5-2. 5厘米,上部稍向上彎,頂端漸尖而邊緣有淺鋸齒,基部圓截形,羽狀深裂達到或接近羽軸,形成斜長圓形而頂部鈍圓並有小鈍齒的裂片,下部幾對羽片呈長三角狀披針形,長8-10厘米,基部寬3-4厘米,基部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基部下側的小羽片最大。小羽片披針形,長2. 5-3厘米,基部寬6-8毫米,頂端鈍圓,基部圓截形,無柄,邊緣上部有鈍鋸齒,下部有淺裂;葉脈上面不明顯,下面隱約可見,羽狀,葉片中部以上的小脈一般單一,葉片下部的小脈通常分叉;葉草質,乾後褐藍色,光滑。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細小,每裂片有1-3對,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著生於小脈的近頂部,無囊群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80-2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分布於台灣、雲南、海南
國外分布:分布於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