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鸕鶿

藍眼鸕鶿

藍眼鸕鶿(學名:Leucocarbo atriceps,英文名:Imperial Shag)是鸕鶿科藍眼鸕鶿屬的鳥類。藍眼鸕鶿善於潛水,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分布於南美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眼鸕鶿
  • 拉丁學名:Phalacrocorax atricep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鵜形目
  • 鸕鶿科
  • :藍眼鸕鶿屬
  • 分布區域:南美洲南部沿岸以及非洲、大洋洲南部海域
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藍眼鸕鶿是一種水鳥,體長68-76cm,翼展1.24m 。黑色的羽毛自頭頂沿背部覆蓋全身至尾部。白色羽毛則沿脖子、胸部至腹。它有一雙明亮的藍眼睛和和醒目的柑橘色鼻肉冠。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生長繁殖

兩性共同營巢,巢用樹枝及海藻或水草等築成,置於海濱或溪河沿岸的岩石上或蘆葦間。輪流孵卵。4月中旬開始產卵,孵28天左右出雛。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餵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餵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裡。雛屬晚成性。

生活習性

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崖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它們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裡,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么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們藉助敏銳的聽覺捕捉獵物。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全球數量約有10,000 對。
藍眼鸕鶿分布圖藍眼鸕鶿分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