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琅,性至孝,家貧,用勞養母,鄉人稱之。
基本介紹
- 本名:薩琅
- 別稱:謂敦孝先生
- 字號:字用讓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 閩縣人
- 稱謂:明代孝子
簡介,評價,見《閩書》,見《稽古類編》,見《竹窗雜錄》,見《福建通志》,見《閩侯縣誌》,見《西湖志》,
簡介
薩琅 字用讓,閩縣人。性至孝,家貧,用勞養母,鄉人稱之。母病,日夜禱北辰,願以身代。母絕而復甦:“神人告我,以子孝加壽三十四矣。”母疾良已,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琅平居好義,嘗游後園,得金珠首飾一囊,乃里中人官捕之逃急而偶遺者,悉歸焉。買地掘白金盈缶,還其故主:“恐君家舊物。”其人願分半以謝,卻不受。觀風使者屢欲薦之,固辭不起,後子琦官至侍郎。
評價
見《閩書》
薩琅系出西域,父仲禮元時為行省檢校,即家焉。七歲檢校歿,母沙氏齒指自誓,誨育甚篤,其後家益落,琅採薪拾穗以養母,身饑寒而母恆飽暖,鄉人孝之。鄉值旱若火,輒曰,請薩孝子來,皆有應驗。母病禱北辰願代,母絕復甦,曰:神告我而子至孝,加壽三十四。母愈,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一日行廢圃中,得金珠首飾一囊,訪之數日,乃知里中家當籍沒,其女急擲寄鄰舍,誤落圃中者,悉歸之。馬某家被火,賣地於琅,掘得白金一罌,遂還之,馬願分半以謝,曰,君方被災,何忍受此。子琦見縉紳。
見《稽古類編》
元薩琅,閩人。七歲而孤,母沙氏守節不貳,琅採薪拾穗以養,鄉人以孝子稱之。時旱,父老祈於神弗應,或曰薩孝子有至行,必能致之,使之禱,果雨。又繼有火災,讓之,火隨熄。母嘗遘疾,服藥弗效,琅夜露禱北辰,願以身代,時母不粒食,七日忽蘇曰,適有人語我曰,爾有孝子,壽三十四,自是疾成風庳,琅夫婦日夜扶掖不離側。比母歿,果符三十四月之數。
見《竹窗雜錄》
國初薩處士琅,一日於廢圃中拾一布囊,所貯盡金珠首飾,訪之數日,知為里中唐氏女物,悉歸之。蓋女往所親家,適其家當籍沒,女倉卒擲寄鄰舍,誤落圃中。有馬某家被火,處士購其屋地,鋤得白金一缶,以還馬,馬中分遺之,處士堅卻不受。曰,人方值災,吾何忍受此乎?後子琦官至侍郎,人以為盛德之報。 (又見《榕陰新檢》)
見《福建通志》
薩琅字用謙,其先西域人,徙居北平,父仲禮仕元為福建行省檢校,因家閩縣。琅少孤,母沙氏齒指自誓,誨育甚篤。其後家益落,琅採薪拾穗以養母,睱輒從舅氏學。母疾,琅晝夜侍湯藥,及疾劇,夜禱北辰祈以身代,時母不飲食已七日,忽甦,言曰:適人告我爾有孝子,加爾壽三十四。疾少間而成痹,臥起皆琅與其妻躬扶護,中裙腧器皆躬涴滌。母卒距甦時實三十四月雲。琅居喪哀毀,終身語及親,悲不自勝。郡縣欲舉孝行及奏求旌表者,皆力辭之。里中唐氏女往所親家,適其家當籍沒,女倉猝以布囊貯金珠首飾擲寄鄰舍,誤落琅廢圃中,琅得之,訪數日,知為唐氏物也,悉還之。馬某家被火,賣地於琅,掘得白金一罌,馬願分半以謝,琅曰:君方被災,何忍受此。邑中旱,耆老禱弗應,琅齋戒赴禱,遂雨。他日裡中火,勢方盛,眾無如何,琅及眾叩首籲天,火遽息。藩臬聞琅名欲致之一見,深自避匿,子琦自有傳。
見《閩侯縣誌》
薩琅字用謙,家貧勤勞養母,母病禱北辰應以身代,母絕而復甦,曰:神人告我以子益壽三十四矣,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當得金珠一囊,乃里人為官捕逃急而遺者,琅悉歸之。買地掘白金還其故主,其人分半以謝,卻不受。部使者欲薦之,辭不起。子琦官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