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刺繡

薩滿刺繡

中華民族民間刺繡是以針代筆、以線代色在紡織品上完成的平面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講,刺繡是一種“繪畫”藝術,薩滿刺繡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變體。其中滿族的枕頭頂刺繡最為精彩,數量多、品類多、繡工精、傳世多,珍貴的是,許多繡品以薩滿文化為主題。由於滿族的薩滿教烏鴉圖騰說和漢族刺繡文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民間美術製品中得以體現,這幅“烏鴉”枕頂刺繡,以精湛的刺繡技藝,表現了這一主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滿刺繡
  • 發源民族:滿足
  • 釋義:以針線在紡織品上完成的平面藝術
  • 性質:一種繪畫藝術
由來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認為萬物有靈,隨之產生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中國的滿族等民族歷史上信奉薩滿教,產生了豐富多樣的薩滿文化,枕頭頂刺繡是其中的姣姣者。 在北方,因氣候寒冷,均使用布枕,睡覺時枕在頭下,枕頭能護住雙肩,有禦寒的作用。在白山黑水間的滿族及其先人,在走向農耕時代與定居之後,也枕用這種布枕,常為黑色或藍色。 滿族的布枕是布縫的,是長方形六面體,所以稱之為方枕,但是方枕的長、寬、高又有許多不同,有單人方枕、雙人方枕、扁枕、耳枕、空枕、對枕等品類。枕頭裡面要塞進植物性填充物,將枕頭楦起來,既保暖,又鬆軟。這些填充物,是擷野生植物的葉、花或果實,經濟、實惠,又有藥療作用。如蕎麥皮、洋鐵葉子、靰鞡草、山菊花、蒲棒等。 為了裝飾這種布枕頭,要在兩個堵頭繡花納朵,這就是五彩繽紛的枕頭頂刺繡。 枕頭頂刺繡本來源於漢文化的影響,但由於滿族的結婚習俗獨特,所以,滿族的枕頭頂刺繡品類繁多、繡工精美、內容豐富,較之中原漢族的同類刺繡毫不遜色。納紗、包繡、補繡等品類更是獨領風騷。
當年,滿族人家的女孩,要從國小刺繡,並且親自繡嫁妝,包括繡花鞋、花衣、幔軸穗、被格搭,而以繡枕頭頂刺繡為最重要。鄰里、姊妹往往結伴刺繡,互相薰習,還常常一邊繡,一邊哼唱民歌小調:小針扎,裹青麻,青麻裡面藏點啥?青麻白,青麻新,青麻裡邊插花針。
至結婚前,姑娘要繡十幾對、幾十對甚至上百對枕頭頂,要棚到大苫布上,稱之為“枕頭帘子”,上端穿在木桿上,兩個人抬著,連同其他嫁妝,從娘家抬到婆家,鼓樂竟作,繞村一周,叫作“晾嫁妝”,招徠人們沿街觀看,五光十色的枕頭頂刺繡是最吸引人的了。 這些嫁妝送到男家,一一安置到洞房內,特別是枕頭帘子,要掛在最顯眼之處。正日子這天,“紅男綠女鹹來瞻仰,不夸刺繡好,即稱活計高”,(《海龍縣誌》)洞房成為了一個民間美術的個人展覽。
新婚後,炕琴之上整齊的被格,紅紅綠綠,兩側一邊四個枕頭摞起來,枕頭頂向外,五光十色,滿室生輝。妯娌之間、姑嫂之間要互相交挽枕頭頂刺繡,切磋刺繡技藝,對至親友好,贈枕頭頂刺繡為念。餘下的枕頭頂刺繡則珍藏起來,終身相伴,可見其在一個女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由於滿族的獨特婚俗,創造了枕頭頂刺繡藝術,它的題材包括:山水、花鳥、草蟲、走獸、人物、文字等:其形式品類有緞繡、布繡、納紗、編紗、割繡、十字繡、包繡、補繡、摘綾等:其針法有平針、搶針、滾針、拉鎖繡、打籽、串珠、倒針、長針、緝鎖等。 這其中有一部分枕頭頂刺繡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是薩滿教所崇尚的圖騰崇拜或薩滿祭祀的場面,具有濃郁的薩滿文化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