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師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州
- 出生日期:1922年12月27日
- 逝世日期:2010年7月11日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公共教學改革,資料庫教學,資料庫學術活動,薩師煊精英基金,
人物生平
薩師煊,1922年12月27日出生於福州。福建閩侯薩氏家族,源於山西雁門薩氏先祖,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元世祖忽必烈時代(1260—1264年),執掌兵權的薩拉布哈是雁門薩氏的始祖。泰定帝鐵木兒時代(1324—1328年),元代四大詩人之一的薩都剌,曾官至南台侍御史,欽賜薩姓,此為薩氏家族立姓之始。薩都剌的孫子薩仲禮是元統年間(1333年)的進士,官至福建行中書省檢校,舉家由晉遷閩,子孫繁衍漸成望族。在我國近、現代史上,福建閩侯的薩氏家族出現了多位軍事將領和科技精英,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悲壯詩篇。例如,愛國海軍將領薩鎮冰、中山艦長薩師俊,物理學家薩本棟、化學家薩本鐵、微電子學家薩支唐、數學家薩支漢等等。在薩氏家族中,“師”字輩和“本”字輩同屬第18代。
1941年之前,薩師煊先後在福州讀國小、中學,曾就讀福州三山中學(1934年)、英華中學(1935年)。1941年9月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1945年畢業。大學畢業後,他先後任福州英華中學教師、廣州中山大學數學系講師。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薩師煊追求革命,跋涉千里來到解放區,與當時很多進步青年一道加入 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華北大學,入華北大學政治研究所工作,開始了為人民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歷程。
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薩師煊隨著華北大學的全體教員一起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中途人民大學停辦時期,在北京經濟學院任教。先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教研室講師(1950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3年)。他曾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財經教研室數學組教師兼組長(1950年3月),人民大學數學教研室講師、主任(1950年9月),工業經濟係數學教研室講師、主任(1958年9月),經濟信息管理系副主任(1979年)、首任系主任(1981年)、名譽系主任(1986年)等職務。他在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開拓性工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理工科專業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薩師煊教授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六(1985年)、七屆(1988年)委員、常委。1991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薩師煊1982起年曾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軟體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資料庫學組組長。1999年至今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資料庫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曾兼任《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科學》等十多個出版物的編委、顧問與名譽顧問,以及廈門大學等單位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
薩師煊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淵博學識,團結了全國資料庫工作者,成為我國資料庫界有口皆碑的組織者和帶頭人,為我國資料庫學科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薩師煊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7月11日01時05分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主要成就
公共教學改革
經濟管理類公共數學課程改革的先軀
薩師煊從1950年起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教研室主任,主持數學教研室工作,負責全校經濟和管理類公共數學課的教學工作。
薩師煊認為數學不僅是理工科課程中重要的基礎課,也是人文社科課程中重要的基礎課。他說數學不是一門自然科學,因為任何一門自然科學均以一定的自然現象作為研究對象,例如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等等。數學是數量關係的科學,它不是專門研究某種自然現象的,數量關係存在於自然現象中,也存在於社會現象中,它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中數量關係的抽象。高等學校理工科的學科內容中有數量關係,需要數學;文科中也有數量關係,也需要數學。理工科與文科所需要的數學應該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但是,在當時沒有適合於文科的數學基礎教材,高等學校文科的數學課都使用理工科的數學教材。薩師煊從文科的數學教材改革著手,開始了對文科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在薩師煊的領導下,首先確定了文科數學基礎課程的內容與體系,他領導教師們編寫文科數學基礎教材。從油印講義到人民大學內部使用的鉛印教材,都體現了與當時其他文科高校使用教材的不同。
薩師煊進一步創建了新的文科數學課程體系,將對於經濟研究極為重要的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等數學分支引入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至今仍為全國大多數經濟和管理類專業所遵循和採用。
20世紀80年代初,受當時教育部的委託,由數學教研室薩師煊、趙樹嫄夫婦負責制訂了文科數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大綱。趙樹嫄根據該編寫大綱主編的《經濟套用數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就是針對經濟管理等專業使用的教材。該書一出版,立即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被多次重印,歷時近30年仍被很多高校採用,是文科數學基礎教學改革的里程碑。
薩師煊還是國內最早從事“投入產出法”在我國經濟領域中套用研究的學者之一。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組織代表團訪問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將有關“投入產出法”的資料贈送給中國人民大學。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教研室主任的薩師煊領導教研室老師對有關資料認真翻譯、整理、研究,結合我國高等學校財經、管理專業的情況,編寫了“投入產出法”教材;並率先在我國開展了“投入產出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推動了“投入產出法”在我國的推廣與套用。
資料庫教學
資料庫教學的先行者,資料庫研究的探索者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前身是1978年創辦的經濟信息管理系。薩師煊等學者最早引入“信息”一詞作為我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名稱,創建了經濟信息管理系。這是我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以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套用為特色的系科,薩師煊是第一任系主任。
跟蹤世界現代科技發展,建設一個具有現代科技含量的新型信息學科,是薩師煊等老一輩學者長期追求的目標。早在20世紀60年代,他們就在學校有關領導的支持下自願成立經濟數學研討會,並且已經預見到了數學和計算機技術在未來經濟管理中的套用前景。人民大學被迫停辦十年,隊伍被遣散,但他們對新目標的追求仍然在延續。在這期間,由薩師煊、陳餘年、江昭等一批骨幹組成的學習小組,在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摸索計算機技術。1974年薩師煊等又利用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計委幫助工作的機會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演練,基本上掌握了數據處理人才培養的框架。同時也了解到信息科學和技術在我國也剛剛起步,人民大學復校,確實是一次創辦新興學科,並在較短時間內搶占我國學科發展前沿的難得機遇。這個構想很快得到了學校和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1978年經濟信息管理系當年建系當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研究生,是我國第一批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授予單位。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剛剛從“文化大革命”浩劫中走出來,百廢待興。以薩師煊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以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和敏銳的學術洞察力,率先在國內開展資料庫技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79年薩師煊將自己的講稿匯集成《資料庫系統簡介》和《資料庫方法》,在當時的《電子計算機參考資料》上發表。這是我國最早的資料庫學術論文,對我國資料庫研究和普及起到了啟蒙的作用。隨後,他發表了不少相關學術論文,內容涉及關係資料庫理論、數據模型、資料庫設計、資料庫管理系統實現等諸多方面。
為了推動國內的資料庫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薩師煊一方面南北奔走,到全國許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講課、作報告,一方面編寫講義,開設課程,197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薩師煊是我國最早開設這門課程的教師。許多高校教師、研究所科技人員都紛紛來中國人民大學聽薩師煊講課,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982年,教育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第一次“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教學大綱研討會。由薩師煊負責,國內著名高校教師參加,起草了國內第一個計算機專業本科“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的教學大綱。該大綱對國內剛剛開始的資料庫課程教學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83年教育部部屬高等學校計算機軟體專業教學方案將“資料庫系統概論”列為四年制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並於1983年6月通過該教學大綱。
1983年,薩師煊與弟子王珊合作編寫出版專著《資料庫系統概論》。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闡明資料庫原理、技術和理論的教材。該教材一直被大多數院校計算機專業和信息專業採用,為推動我國資料庫技術發展、培養資料庫人才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88年該書(第一版)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2002年(第三版)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到2006年已經出版了第四版,即將出版第五版。
薩師煊十分重視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積極為國家大型計算機工程作技術諮詢,另一方面更重視對技術難度大、投入多的資料庫基礎軟體的研製。他領銜主持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分散式查詢系統”的研製,這是在IBM大型機上實現的大型軟體項目。該項目於1991年獲得國家計委“傑出貢獻獎”。
薩師煊積極支持並與王珊一起於1987年創辦了中國人民大學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研究所。20多年該研究所始終站在學科前沿,跟蹤國際先進技術,通過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將系統軟體的開發、基礎理論的研究與研究生的培養結合起來。累計培養了數百名研究生,結合項目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出版著作數十部,在國內始終保持了資料庫技術的領先地位。在薩師煊的帶動和影響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研究所的基礎上2008年建成了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資料庫學術活動
中國資料庫學術活動的積極倡導者和組織者
薩師煊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軟體專業委員會資料庫學組組長期間,積極倡導和組織資料庫學術交流活動,自1982年起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全國資料庫學術會議,為資料庫工作者交流學術成就和開發經驗、檢閱工作成果提供了講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個“團結、執著、和諧、瀟灑”的優良學風,為推動我國資料庫技術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1984年在天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資料庫學術會議上,薩師煊提議評選優秀研究生論文,以鼓勵青年學生的研究成果,促進他們更快成長。在這次會議上薩師煊個人出資獎勵了6位獲獎研究生。這一舉措成為了我國資料庫界的佳話,是我國資料庫前輩對後來者鼓勵提攜的榜樣。該獎項已成為中國資料庫界的最高獎勵,許多獲獎者都成為了國內外知名的資料庫專家。
薩師煊一貫倡導和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曾多次邀請國際知名資料庫專家到國內講學,帶來了國際資料庫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資料庫技術發展的最新進展。從1983年開始薩師煊多次率領中國學者代表團參加國際著名的資料庫學術會議,如VLDB(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bases)、ICD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等。1984年薩師煊擔任第十屆國際VLDB會議程式委員會委員,這是大陸中國人第一次擔任這個職務。1984年第一屆國際計算機套用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薩師煊是會議的組織者之一。他和王珊的論文被大會接收,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第一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並宣讀的學術論文。
1986年,薩師煊負責舉辦“VLDB第十二屆會議”的中國前期(pre-VLDB)會議,並擔任程式委員會主席和本屆國際會議遠東地區主席。
1988年,擔任“人工智慧在信息系統和資料庫中套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副主席。 1989年,擔任“泛太平洋計算機國際會議”程式委員會委員,等等。
總之,薩師煊對我國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套用和學術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我國資料庫技術跟蹤國際前沿、縮短與國際的差距作出了傑出貢獻。
2001年1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中國資料庫發展研討會暨薩師煊80華誕慶典活動。來自全國計算機界和資料庫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已畢業的學生和在讀的研究生共四五百人出席了慶典活動。校長紀寶成、黨委書記程天權出席了華誕壽宴並致祝詞,對薩師煊把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概念、方法,引入我國文科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所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和科學精神表示十分欽佩,並盛讚薩師煊勇於探索、積極實踐的開拓精神,和為信息學院、為中國人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所付出的智慧、心血和作出的突出貢獻。
儘管薩師煊為我國資料庫學科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發展嘔心瀝血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他始終謙虛待人,從不居功自傲。他說的一句名言,一直影響著他的弟子們:如果把人們認為你有多大“價值”作為分子,你自認為你有多大“價值”作為分母,這個分數應該是大於1的分數。同樣地,把你對於社會的實際貢獻作為分子,社會要求你的貢獻作為分母,這也應該是大於1的分數,而且越大越好。這是他能夠做到終生正確認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根本原因。
薩師煊教授終生獻身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成就突出。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博學多聞,思維敏捷;勇於探索,勤於實踐;觸類旁通,敢為人先;嘔心瀝血推動學科發展,謙遜誠摯拓展國際交流,虛懷若谷團結同道共事,不遺餘力獎掖後學成才。他甘守清貧,淡泊名利,學風嚴謹、治學精當;為人謙虛謹慎、任教誨人不倦;關注事業發展,不計個人得失;在學生、同事和同行中享有極高聲望,深受他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不幸辭世,是我國信息科學界的一大損失。他所從事的事業後繼有人、英才輩出,興旺發達,則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和必然結果。
薩師煊精英基金
為繼承和發揚以薩師煊教授為代表的信息學院老一輩學者關愛後學、培育人材的優良傳統,為國家培養造就更多的優秀人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聯合校內外各界成立薩師煊精英基金。
薩師煊精英基金的宗旨是支持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教育事業;獎勵在學科競賽、學習科研、社會實踐中獲得優異成績的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在校本科學生、研究生。
薩師煊精英基金理事會由捐贈人代表、校友代表、以及職務理事共9人組成,王珊教授擔任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