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薩姆-1防空飛彈
- 英文名稱:SA-1 Guild
- 前型/級:“瀑布”地對空飛彈
- 次型/級:SA-2
- 研製時間:1948年
- 服役時間:1954年
- 國家:前蘇聯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外形結構,雷達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薩姆-1防空飛彈”是前蘇聯最早研製和裝備部隊的全天候中程中、高空防空飛彈。北約集團給其取名“吉爾德”(Guild),代號為SA-1,通常稱作薩姆-1。
薩姆-1防空飛彈是由拉沃契金地對空飛彈設計局在德國“瀑布”地對空飛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飛彈武器系統從1948年開始研製,1954年開始裝備部隊,1960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當時,SA-1飛彈的蘇聯代號為“205”,以射程遠、速度快為優勢,裝備與蘇聯國土防空軍,主要用於要地防空。
該型號直到21世紀初仍保留少量飛彈(約500部發射架,每架只裝一枚待發飛彈)部署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幾個大城市周圍,擔任城市的輔助防空任務。該武器沒有出口過,只在蘇聯國內部署。薩姆-1防空飛彈系統在研發、技術、生產工藝及產業經營等方面均從無到有,為以後各型防空飛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技術特點
薩姆-1防空飛彈屬於第一代地空飛彈,射程為30~40公里;射高為2~20公里;最大速度達3倍音速;全彈發射質量為3000千克。整個薩姆-1武器系統主要包括:SA-1飛彈、發射架、跟蹤制導雷達、目標指示雷達和測高雷達。
外形結構
SA-1為單級飛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外形與結構如圖所示。飛彈彈身呈尖頭圓柱形,全長12米,彈徑0.7米。4個梯形懸臂式彈翼位於彈身中後部,呈X形配置在彈身四周;翼展為2.4米;每個彈翼後緣均裝有副翼,用以控制飛彈滾轉,使其穩定飛行。4個梯形舵面呈X形裝在彈身前部,與彈翼處於同一平面,用以控制飛彈的飛行方向。一台預存式液體火箭發動機裝在彈身尾部,後改為一台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該彈採用破片殺傷式戰鬥部,內裝烈性炸藥70千克,由無線電引信起爆。
雷達系統
薩姆-1防空飛彈採用雷達跟蹤,無線電指令制導方式。地面制導設備包括一部“喲-喲”跟蹤制導脈衝雷達、一部“量規”目標指示雷達和一部“餡餅”測高雷達。“喲-喲”雷達的作用是跟蹤目標和制導飛彈;它工作在E波段的3000兆赫,峰值功率達2兆瓦;該雷達共有6個旋轉天線,方位和俯仰掃描範圍均為70度,採用脈衝波束掃描跟蹤目標,可同時跟蹤30多個目標。“量規”雷達和“餡餅”雷達的作用是探測並指示來襲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高度,配合“喲-喲”雷達工作,共同完成飛彈的制導任務。
薩姆-1 飛彈的發射架為單發固定式,採用垂直發射方式。作戰時,每枚SA-1飛彈垂直安置在固定陣地的一個固定發射架上;飛彈發射後,“喲-喲”制導雷達不斷嚮導彈發出較低頻率的詢問信號和制導指令,控制飛彈飛向目標;當飛彈接近目標達到一定距離時,制導站發出起動引信指令,使彈上的無線電引信開始工作並適時引爆戰鬥部,摧毀目標。
性能數據
彈長:12.19米
彈徑:0.7米
翼展:2.4米
飛彈全重:3000公斤
戰鬥部重:70公斤
有效射程:30~40公里
有效射高:2~20公里
馬赫數:3馬赫
發射方式: 地面固定陣地
制導方式:無線電指令制導
總產量:2640個發射架(前蘇聯裝備)
P-14(高國王)早期預警雷達:A波段,作用距離600km
R-113目標截獲雷達:E/F波段,探測距離300km
YO-YO目標跟蹤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150km
PRV-9(小餡餅蛋糕)高頻雷達:D/E波段,作用距離200km
服役動態
薩姆-1防空飛彈主要用於攔截各種噴氣式飛機,ME-262,U-2,F-86等。也用於攔截飛彈。如V1,V2等。因為戰場情況太複雜,怕技術落入敵軍手裡等原因,故薩姆1在二戰中未能大規模使用。僅在二戰末期使用,並用來攔截ME-262,但因發射數量少,制導精度低等因素而未能取得戰果。
總體評價
薩姆-1 飛彈武器系統的主要缺點是:整個武器系統龐大笨重;固定發射,機動性很差;性能較落後,不能滿足現代防空的需要。因此,該飛彈早已停產並逐步退出現役,被先進的“薩姆-10地空飛彈”所取代。薩姆-1防空飛彈系統技術落後,結構複雜,設備龐大,可靠性和機動性都很差,自服役以來各分系統皆無多大改進,故早已停產。飛彈配屬的一部制導雷達,可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對飛彈實施制導。逐步由薩姆-10防空飛彈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