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薜荔
- 拉丁學名:Ficus pumila Linn.
- 別稱:木蓮 涼粉果 鬼饅頭 涼粉子 木饅頭
- 二名法:Ficus pumil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亞綱:金縷梅亞綱 Hamamelididae
- 目:蕁麻目 Urticales
- 科:桑科 Moraceae
- 屬:榕屬 Ficus
- 亞屬:榕亞屬 Urostigma
- 種:薜荔 Ficus pumila
- 分布區域:產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1播種育苗,2 扦插,3嫁接,種植技術,
形態特徵
攀援或匍匐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不定根,葉卵狀心形,長約2. 5厘米,薄革質,基部稍不對稱,尖端漸尖,葉柄很短;結果枝上無不定根,革質,卵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急尖至鈍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上面無毛,背面被黃褐色柔毛,基生葉脈延長,網脈3-4對,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網脈甚明顯,呈蜂窩狀;葉柄長5-10毫米;托葉2,披針形,被黃褐色絲狀毛。榕果單生葉腋,癭花果梨形,雌花果近球形,長4-8厘米,直徑3-5厘米,頂部截平,略具短鈍頭或為臍狀凸起,基部收窄成一短柄,基生苞片宿存,三角狀卵形,密被長柔毛,榕果幼時被黃色短柔毛,成熟黃綠色或微紅;總便粗短;雄花,生榕果內壁口部,多數,排為幾行,有柄,花被片2-3,線形,雄蕊2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片3-4,線形,花柱側生,短;雌花生另一植株榕一果內壁,花柄長,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果期5-8月。
分布範圍
產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東南部、四川及陝西。北方偶有栽培。日本(琉球)、越南北部也有。
繁殖
採用種子繁殖和扦插、嫁接及組織培養。多採用播種育苗和扦插法等繁殖。
1播種育苗
果實採摘後堆放數日, 待花序托軟熟後用刀切開取出瘦果, 放入水中搓洗, 並用紗布包紮成團用手擠捏濾去肉質糊狀物取子, 種子陰乾貯藏至翌年春播。
2 扦插
選優剪取插穗→藥劑處理→扦插→成活→移植→出圃造林。
(1) 扦插基質
常用1∶1的黃心土和細河沙, 有條件的可用蛭石、珍珠岩和穀殼灰作扦插基質。
(2) 插穗選擇
當年萌發的半木質化或1年生木質化的大葉枝條 (結果枝) 以及1年生木質化的小葉枝條 (營養枝) 都可選用
(3) 溫度、濕度和光的調控
一般從蓋有透光度的50%的遮陽網的鋼架或竹木架結構的大棚下建磚砌扦插床, 床底先後各鋪厚20 cm的扦插基質。
(4) 扦插時期
春、夏、秋3季都可扦插, 以6月下旬~8月中下旬較適宜, 此時日平均溫度在25 ℃以上, 利於生根。一般20 d可產生愈傷組織, 25~30 d出現根眼點, 40 d長出新根。
(5) 扦插成活率
結果枝一般在80%以上, 營養枝可達95%以上。
3嫁接
在營養枝扦插成活後 (1年生苗) , 或2年生的實生苗的基部進行芽接繁殖。
種植技術
1造林的選擇
對土壤要求不嚴, 酸性或中性環境均可生長, 但以排水良好的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土生長最好。
2整地
對於連片基地造林, 往往為紅壤或黃壤崗地, 因此必須進行撩壕整地或大穴整地, 寬、深各50 cm;在大樹邊或殘牆斷壁、圍牆邊應作高30~40 cm, 寬50 cm見方的肥土墩。
3施足基肥
撩壕或大穴底部在栽前半個月回填草皮15 cm厚, 再填入豬牛欄糞或經堆漚的廄肥15 cm, 然後施下過篩的垃圾土10 cm, 最後覆表土, 土面高出原地面10 cm。
4栽植
春季選陰天或晴天的16∶00後栽植, 栽前用磷肥黃泥漿沾根或用100×10-6的ABT6號生根粉液沾根。栽時做到藤蔓朝向攀附物, 舒根、壓緊並澆透水。
5撫育管理
(1) 在陽光直射的空曠地——基地造林後, 還應在當日或次日為薜荔遮陽蔽蔭至9月下旬, 可用竹弓支撐遮陽網或搭架蓋竹廉、麥桿、蘆葦或茅草做成蔭棚。
(2) 鬆土除草, 追施稀薄的尿素或複合肥液 (0.25%溶液) , 於5月、6月、8月、9月各追肥1次。
(3) 注意排水和抗旱。
(4) 基地造林後, 在當年內用舊磚堆砌成牆垛, 或搭好棚架, 供薜荔攀附。為防薜荔幼小藤蔓攀附時滑落, 用塑膠帶將藤蔓輕鬆地捆縛在樹上或棚架柱上;對於栽在圍牆或牆垛邊的可用封口的膠紙帶或用水泥粘在牆壁上。
(5) 防牲畜踐踏、啃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