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曲說唱是台灣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其前身是一種戲曲形式——台灣的歌仔戲。在發展過程中又從其他的戲曲音樂乃至民歌當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薌曲說唱
- 前身:歌仔戲
- 地區:台灣
- 類型:戲曲形式
戲曲簡介,藝術曲目,戲曲發展,表演藝術,戲曲結構,藝術榮譽,
戲曲簡介
在台灣省民間音樂發展的過程中,多數情況是說唱發展為戲曲,戲曲發展為說唱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與曲牌類和鼓書類說唱相比較,雜曲類說唱的淵源顯示出多元化的特徵。雜曲類的說唱的源頭可以是民歌、可以是戲曲,也可以是吟誦性的音調.
藝術曲目
薌曲說唱的曲目、曲牌(曲調)源於閩南地區歌仔唱和歌仔戲、高甲戲、梨園戲、竹馬戲等戲曲部分曲牌(曲調),並吸收、融匯錦歌、南曲、南詞及山歌、民謠、小調等民間音樂,經過幾代民間藝人的演唱和創造,逐步豐富、完整而發展起來。薌曲說唱曲調靈活,旋律優美,唱詞口語化。
基本唱腔有大調(又稱倍思調)、七字仔調、雜碎小調、賣藥調(又稱江湖調)、雜念仔調、哭調、雜調等7種。主要樂器有六角弦、二弦、三弦、洞簫、殼仔弦、大廣弦、月琴、台灣笛仔等,有時還加上打擊樂。傳統曲目有《益春留傘》、《五娘思君》、《搭渡》、《金花投江》、《十八相送》、《三伯討藥》、《英台二十四拜》、《雪梅訓商輅》、《人心節節高》、《鈔票歌》、《安童買菜》、《李妙惠過五更》等。
邵江海是早期著名的歌仔唱(薌曲說唱)藝術家,他擷取眾長,潛心鑽研,創造雜碎仔調。他用雜碎仔調演唱《人心節節高》、《鈔票歌》等曲目,富有地方韻味,十分動聽,令人讚不絕口。抗日戰爭勝利後,廈門各歌仔館幾乎都選用邵江海雜碎仔調創作的曲目。
戲曲發展
薌曲說唱是結合台灣各種戲曲及音樂為一體的曲藝表演藝術。薌曲說唱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北管、南管、九甲戲和民間歌謠等音樂曲調,引進京戲的鑼鼓點和武打動作,使用北管曲牌、服飾、妝扮和福州戲的軟體彩繪布景,並且援用各劇種的戲碼、身段、道具、樂器,發展成一種兼容並蓄內容豐富的新劇種。
“本地歌仔”原本只是台灣民間迎神賽會場合業餘子弟的表演活動,相傳第一個薌曲說唱子弟團為“清和音”,後來又有“清和社”與“同聞樂”的成立。薌曲說唱形成後,因其唱詞與念白均使用閩南白話,一般觀眾易於理解,且其音樂曲調都是民間耳熟能詳的音樂,劇情亦是民間所熟悉的故事,因此迅速從宜蘭流傳至台北,於是產生職業性戲班,爾後更有客籍人士演唱客家語言的薌曲說唱,薌曲說唱便流傳全省各地,成為當時台灣最盛行的民間戲曲。
一九二五年廈門“雙珠鳳”戲班曾聘請台灣藝人矮仔寶至廈門傳授薌曲說唱,翌年“雙珠鳳”改演薌曲說唱,而後廈門地區紛紛成立“歌仔館”,演唱薌曲說唱;而台灣的薌曲說唱團亦陸續前往閩南地區公演,薌曲說唱自此風行於閩南地區。除大陸地區外,薌曲說唱亦流傳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等閩南移民居住地區。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在台灣厲行“皇民化”政策,禁止台灣傳統戲曲演出,當時薌曲說唱就以“台灣新劇”、“皇民化劇”或“台灣歌劇”之名,穿著時裝,將朝廷改成公司,皇帝改為董事長,宰相改成總經理,文武官員改為職員,以留聲機代替被禁止的文武場,換湯不換藥地演出,或轉移至鄉間繼續表演。
同一時期,薌曲說唱在閩南地區亦遭國民政府禁演,於是龍溪的劭江海、林文祥等藝人乃將薌曲說唱曲調改編為“雜碎仔”調,美其名為“改良調”,薌曲說唱則改稱“改良戲”;由於流行於薌江流域,一九四九年後,就改稱為“薌劇”,但廈門地區則仍稱為薌曲說唱,因此大陸地區的薌劇其實是由台灣之薌曲說唱發展而成的。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鑒於傳統戲曲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乃大力整飭,寄望將之變為宣傳反共政策的工具,一九五○年台灣薌曲說唱改進會於焉誕生。同年呂訴上提出創作劇本《女匪幹》,洽請台北市“藝華龍鳳社薌曲說唱團”排演,次年又提出《延平王復國》及《鑒國女俠》等劇。一九五二年,台灣地方戲劇促進會成立,但該會成效有限,野台薌曲說唱團根本未使用台灣地方戲劇促進會所編的劇本。其實,傳統戲曲生於民間,長於民間,將之視為政治宣傳之工具,對戲曲本身造成莫大的傷害。
“本地歌仔”原本只是台灣民間迎神賽會場合業餘子弟的表演活動,相傳第一個薌曲說唱子弟團為“清和音”,後來又有“清和社”與“同聞樂”的成立。薌曲說唱形成後,因其唱詞與念白均使用閩南白話,一般觀眾易於理解,且其音樂曲調都是民間耳熟能詳的音樂,劇情亦是民間所熟悉的故事,因此迅速從宜蘭流傳至台北,於是產生職業性戲班,爾後更有客籍人士演唱客家語言的薌曲說唱,薌曲說唱便流傳全省各地,成為當時台灣最盛行的民間戲曲。
一九二五年廈門“雙珠鳳”戲班曾聘請台灣藝人矮仔寶至廈門傳授薌曲說唱,翌年“雙珠鳳”改演薌曲說唱,而後廈門地區紛紛成立“歌仔館”,演唱薌曲說唱;而台灣的薌曲說唱團亦陸續前往閩南地區公演,薌曲說唱自此風行於閩南地區。除大陸地區外,薌曲說唱亦流傳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等閩南移民居住地區。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在台灣厲行“皇民化”政策,禁止台灣傳統戲曲演出,當時薌曲說唱就以“台灣新劇”、“皇民化劇”或“台灣歌劇”之名,穿著時裝,將朝廷改成公司,皇帝改為董事長,宰相改成總經理,文武官員改為職員,以留聲機代替被禁止的文武場,換湯不換藥地演出,或轉移至鄉間繼續表演。
同一時期,薌曲說唱在閩南地區亦遭國民政府禁演,於是龍溪的劭江海、林文祥等藝人乃將薌曲說唱曲調改編為“雜碎仔”調,美其名為“改良調”,薌曲說唱則改稱“改良戲”;由於流行於薌江流域,一九四九年後,就改稱為“薌劇”,但廈門地區則仍稱為薌曲說唱,因此大陸地區的薌劇其實是由台灣之薌曲說唱發展而成的。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鑒於傳統戲曲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乃大力整飭,寄望將之變為宣傳反共政策的工具,一九五○年台灣薌曲說唱改進會於焉誕生。同年呂訴上提出創作劇本《女匪幹》,洽請台北市“藝華龍鳳社薌曲說唱團”排演,次年又提出《延平王復國》及《鑒國女俠》等劇。一九五二年,台灣地方戲劇促進會成立,但該會成效有限,野台薌曲說唱團根本未使用台灣地方戲劇促進會所編的劇本。其實,傳統戲曲生於民間,長於民間,將之視為政治宣傳之工具,對戲曲本身造成莫大的傷害。
表演藝術
薌曲說唱的表演藝術屬於歌劇型式,而傳統戲曲最重要之元素為身段與唱腔,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正是傳統戲曲的藝術特色;質言之,“合歌舞以演故事”即為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薌曲說唱表演藝術最大特色在其唱腔與音樂,傳統戲曲的戲碼、腳色、服裝、道具及舞台陳設等大致相同,因此,聲音部分為各種傳統戲曲主要區別之處。薌曲說唱故事情節主要以歌謠及唱腔來陳述,其發聲方法使用“本嗓”,唱詞則為閩南語白話,親切自然且通俗易解。台灣其它傳統戲曲大多為“假嗓”美聲唱法,戲曲語言則分官話(北管戲曲)、泉州土腔(南管戲曲)或韻白(京戲),雖較具藝術性,但一般觀眾較難了解。薌曲說唱之念白亦使用閩南語白話,內容均為通俗之語句,鮮有詞藻華麗之文詞。此外,薌曲說唱中亦經常出現台灣民間之俚語、諺語,以及句尾押韻的“四念白”,因此,薌曲說唱亦能展現台灣俗諺之美。
身段做表為薌曲說唱另一欣賞重點。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日常生活中之動作轉化為戲曲演出,均須經美化與象徵,再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當地民間即將身段稱為“腳步手路”。薌曲說唱之演出囿於舞台空間之限制,演員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呈現劇中情節,並講求戲曲之美,因此身段做表更顯重要。例如卷珠簾這項身段,通常由花旦表演,因昔日簾幕以竹製成,所以必須用卷的,象徵動作是“踏左腳蹲下,雙手放低平,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往上捲動。”其後尚須以手於簾幕兩端做打結的動作。
此外,劇中腳色首次出場,通常須先整冠或“跳台”亮相,使觀眾看清楚演員之造型扮相,爾後自報姓名與身世,讓觀眾了解演員於劇中所扮演的腳色與背景,再提綱契領地說明劇情綱要,之後才進行演出。
薌曲說唱最原始之身段做表,其實是來自車鼓戲,其中例如主腳的展扇花、駛目箭(送秋波)、醜腳的閹雞行(半蹲行進)和演員出場“踩四角”走方位,都和車鼓戲相同。後來薌曲說唱又吸收北管戲、南管戲與京戲動作,才構成完整之舞台動作。
身段做表為薌曲說唱另一欣賞重點。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日常生活中之動作轉化為戲曲演出,均須經美化與象徵,再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當地民間即將身段稱為“腳步手路”。薌曲說唱之演出囿於舞台空間之限制,演員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呈現劇中情節,並講求戲曲之美,因此身段做表更顯重要。例如卷珠簾這項身段,通常由花旦表演,因昔日簾幕以竹製成,所以必須用卷的,象徵動作是“踏左腳蹲下,雙手放低平,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往上捲動。”其後尚須以手於簾幕兩端做打結的動作。
此外,劇中腳色首次出場,通常須先整冠或“跳台”亮相,使觀眾看清楚演員之造型扮相,爾後自報姓名與身世,讓觀眾了解演員於劇中所扮演的腳色與背景,再提綱契領地說明劇情綱要,之後才進行演出。
薌曲說唱最原始之身段做表,其實是來自車鼓戲,其中例如主腳的展扇花、駛目箭(送秋波)、醜腳的閹雞行(半蹲行進)和演員出場“踩四角”走方位,都和車鼓戲相同。後來薌曲說唱又吸收北管戲、南管戲與京戲動作,才構成完整之舞台動作。
戲曲結構
綜述
薌曲說唱之戲曲結構,有劇本、腳色、服裝及道具等要素。由於早期傳統劇團演員大多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演唱多目不識丁,自然不需劇本,即使有幾位演員識字,劇團中亦無劇本
可供使用。昔日戲曲於演出前,先由戲先生講解劇情大綱、分場段落,並分派腳色,隨即由演員上台,根據大綱各自發揮即興演出,此種方式提供演員自由發揮之空間,較諸結構嚴謹的劇本活潑。現今台灣絕大多數薌曲說唱劇團仍然不採用劇本,僅少數大型劇團使用劇本。
表演角色
薌曲說唱原本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小旦及小丑三種腳色為主的戲曲,後來又從北管戲引入大花臉,形成生、旦、淨及醜四種腳色。薌曲說唱之生腳為戲曲中的男性腳色,從性質上可分為文生與武生,而依劇中腳色年齡則可分為小生與老生兩種;旦腳依年齡有小旦與老旦,依性質則可分為正旦和花旦,其中正旦即京戲中的青衣,由於早期薌曲說唱常演悲劇,因此正旦又稱為“苦旦”,這也是薌曲說唱特有的腳色。小生、小旦的表演非常注重眼神,因此戲曲諺語有“小生小旦目尾牽電線”之說。
醜腳為戲曲中的甘草人物,在薌曲說唱分為三花和老婆,男醜稱為“三花”,女丑稱為“老婆”,例如王婆、媒婆或劇中“三八型”的女性腳色,老婆與京戲中的彩旦一樣,通常由男性反串,以增加戲曲之趣味性。
醜腳的主要任務為調笑,因此在舞台上醜腳得以突破時空背景之限制,任意說話製造笑料。此外,由於演員演出醜腳,嚴重“犧牲色相”,因此俗諺說:“上台小,落台大。”表示醜腳上台時任人打罵,下台時為彌補他在舞台上所受的委屈,因此大家都要對他多加忍讓、禮遇。
戲服
薌曲說唱戲服與其它劇種並無太大差異,戲服主要在區分腳色身分與性別,無須因劇中朝代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周朝之戲碼與清代之戲碼,演員穿著的戲服可以相同。落地掃時代演員之裝扮極為簡單,小生與三花都穿類似於中山裝的衣服,頭戴鴨舌帽,腳穿日式球鞋;小旦身著鳳仙裝,而以京戲的大頭片作頭飾。落地掃之後,薌曲說唱演出已有戲服,通常由演員自行縫製。薌曲說唱服裝受到京戲與大陸都馬班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各劇種之菁華,並受時代及周遭環境之影響,因此二、三十年前,薌曲說唱戲服開始大量使用亮片,以增加舞台戲曲效果。晚近部分大型薌曲說唱劇團之戲服更加多元、豐富。
裝扮
薌曲說唱裝扮頗為費時,演員於演出前先依劇中腳色化妝抹粉,通常極為濃艷,其用意在於突顯五官,誇大色彩以使遠距離之觀眾得以看清楚演員的扮相、表情。以造型而言,旦腳及青衣貼頭片,受到京戲的影響;但薌曲說唱與現實生活較為接近,逐漸改成不貼頭片,不梳大頭,而將頭髮梳成髮髻,小生則綁水紗,爾後演變成戴頭套,猶如古裝之造型。早期薌曲說唱在野台演出,基本上戲服色系比較原始,充滿野趣。而電視薌曲說唱早期的神仙劇,由於是科幻劇,計算機動化很多,可以用大量舞台秀的服裝,如蓬裙、大圓裙、水轉、寶石、金蔥布等,“葉青薌曲說唱團”即為一例。而中期電視薌曲說唱逐漸走半傳統方式,因此戲服曾使用亮片及繡花,如“楊麗花薌曲說唱團”即是如此。
薌曲說唱之戲曲結構,有劇本、腳色、服裝及道具等要素。由於早期傳統劇團演員大多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演唱多目不識丁,自然不需劇本,即使有幾位演員識字,劇團中亦無劇本
可供使用。昔日戲曲於演出前,先由戲先生講解劇情大綱、分場段落,並分派腳色,隨即由演員上台,根據大綱各自發揮即興演出,此種方式提供演員自由發揮之空間,較諸結構嚴謹的劇本活潑。現今台灣絕大多數薌曲說唱劇團仍然不採用劇本,僅少數大型劇團使用劇本。
表演角色
薌曲說唱原本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小旦及小丑三種腳色為主的戲曲,後來又從北管戲引入大花臉,形成生、旦、淨及醜四種腳色。薌曲說唱之生腳為戲曲中的男性腳色,從性質上可分為文生與武生,而依劇中腳色年齡則可分為小生與老生兩種;旦腳依年齡有小旦與老旦,依性質則可分為正旦和花旦,其中正旦即京戲中的青衣,由於早期薌曲說唱常演悲劇,因此正旦又稱為“苦旦”,這也是薌曲說唱特有的腳色。小生、小旦的表演非常注重眼神,因此戲曲諺語有“小生小旦目尾牽電線”之說。
醜腳為戲曲中的甘草人物,在薌曲說唱分為三花和老婆,男醜稱為“三花”,女丑稱為“老婆”,例如王婆、媒婆或劇中“三八型”的女性腳色,老婆與京戲中的彩旦一樣,通常由男性反串,以增加戲曲之趣味性。
醜腳的主要任務為調笑,因此在舞台上醜腳得以突破時空背景之限制,任意說話製造笑料。此外,由於演員演出醜腳,嚴重“犧牲色相”,因此俗諺說:“上台小,落台大。”表示醜腳上台時任人打罵,下台時為彌補他在舞台上所受的委屈,因此大家都要對他多加忍讓、禮遇。
戲服
薌曲說唱戲服與其它劇種並無太大差異,戲服主要在區分腳色身分與性別,無須因劇中朝代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周朝之戲碼與清代之戲碼,演員穿著的戲服可以相同。落地掃時代演員之裝扮極為簡單,小生與三花都穿類似於中山裝的衣服,頭戴鴨舌帽,腳穿日式球鞋;小旦身著鳳仙裝,而以京戲的大頭片作頭飾。落地掃之後,薌曲說唱演出已有戲服,通常由演員自行縫製。薌曲說唱服裝受到京戲與大陸都馬班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各劇種之菁華,並受時代及周遭環境之影響,因此二、三十年前,薌曲說唱戲服開始大量使用亮片,以增加舞台戲曲效果。晚近部分大型薌曲說唱劇團之戲服更加多元、豐富。
裝扮
薌曲說唱裝扮頗為費時,演員於演出前先依劇中腳色化妝抹粉,通常極為濃艷,其用意在於突顯五官,誇大色彩以使遠距離之觀眾得以看清楚演員的扮相、表情。以造型而言,旦腳及青衣貼頭片,受到京戲的影響;但薌曲說唱與現實生活較為接近,逐漸改成不貼頭片,不梳大頭,而將頭髮梳成髮髻,小生則綁水紗,爾後演變成戴頭套,猶如古裝之造型。早期薌曲說唱在野台演出,基本上戲服色系比較原始,充滿野趣。而電視薌曲說唱早期的神仙劇,由於是科幻劇,計算機動化很多,可以用大量舞台秀的服裝,如蓬裙、大圓裙、水轉、寶石、金蔥布等,“葉青薌曲說唱團”即為一例。而中期電視薌曲說唱逐漸走半傳統方式,因此戲服曾使用亮片及繡花,如“楊麗花薌曲說唱團”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