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敦莊子教堂

薊縣敦莊子教堂

敦莊子位於薊縣中部名鎮洇溜鎮境內,歷史上的敦莊子教堂素有“京東第二堂”的說法。百年老堂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其竟毀於“文革”以後。據說,村中還收藏著幾塊有關教堂的碑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薊縣敦莊子教堂
  • 地理位置:薊縣中部名鎮洇溜鎮境內
  • 建立時間:1874年
  • 類型:教堂
建築歷史,歷史沿革,建築結構,相關歷史,

建築歷史

敦莊子天主教堂建於1874年。教堂長45.5米,寬15米,高26米
薊縣敦莊子教堂

歷史沿革

教堂管轄全縣36個村莊共17所堂口的7000餘名教徒。在土改前夕,神父李秀岩棄堂返京。最早是洇溜區委於此辦公,1951年正式分配給敦莊子中學使用,但教堂一直閒置。唐山大地震震損,1978年拆毀。
據史料記載,天主教在清同治年間傳入薊縣。當年荷蘭籍傳教士文鐸德最先到達的地區就是敦莊子,還包括周圍五里莊、八里莊、大現渠和小現渠等村莊。
據知情老人回憶,當年堂區的面積很大,一條穿過村中心的土路將教堂分成東西兩院。步入東院,修長的甬路將院落分為三部分,往右為墓地,錯落有致的墓碑下面安葬著當時北京教區的神職人員,在四周的菜地間,還建有一座聖母亭。往左為男書房,旁邊是一個精緻的四合院,教堂的神父和修道院的修士就生活在這裡。記載中的“京東第二堂”,就建築在院落的中間部位上。教堂為哥德式建築風格,在教堂正面和牆壁窗框隨處可見的垂直線條,以及直刺蒼穹的尖頂賦予整個建築挺拔向上的超凡氣質。

建築結構

西院為天津教區若瑟修女會修女們的住所,她們在此開辦女校,講授天主教要理和科學文化知識。院落分為兩部分,北面是學校,南面為修女的活動區域,專為修女們修建的小教堂嬌小玲瓏,兩側居室為中式建築,木結構迴廊。步履輕快穩重的修女,靜謐的環境,充滿了神秘色彩。
敦莊子教堂這座恢弘壯觀的西洋建築和中國鄉村的土坯房、茅草屋,和諧地共存了一個世紀,即使在摧毀教堂的義和團運動中,敦莊子教堂也是其中少數倖存的教堂之一。據說當年十里八鄉的教徒都匯集到敦莊子教堂舉行宗教禮儀活動,當義和團把戰火燒向城鄉的教民、教堂時,這些教徒首先想到的是逃往教堂避難。教徒們在村周圍挖溝築埝,義和團圍困兩周不克撤退,教堂在庚子之變中得以倖存。

相關歷史

清末在華北地區傳教的外國傳教士
日偽時期,敦莊子天主堂的荷蘭籍神父董其成被日軍關押,直至日本投降獲釋。此間,北京教區宣武門教堂的羅神父來敦莊子教堂主持教務。一天,日本人突然包圍村莊,教民逃往教堂,羅神父為護衛教徒,與日軍據理力爭,日本人的刺刀,穿透其手掌,鮮血滴滲入腳下的土地。董其成神父獲釋後,在敦莊子天主堂召集教徒隆重集會,舞動雙臂,用純熟的中文激情演講,慶祝戰爭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