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田藨根

薅田藨根

薅田藨根,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L. 的根。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活血涼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風濕痹痛,肝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結石,跌打損傷,咳血,吐血,崩漏,疔瘡腫毒,腮腺炎。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薅田藨根
  • 別名:茅莓根、托盤根、米花托盤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懸鉤子屬
  • :茅莓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6-15g,外用適量
  • 毒性:《重慶草藥》:“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活血涼血。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風濕痹痛,肝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結石,跌打損傷,咳血,吐血,崩漏,疔瘡腫毒,腮腺炎。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米花托盤根15g,金銀花12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2、治過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礬各適量。先將茅莓根煎湯,後加入明礬。外洗患處,日1次。(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治骨髓炎:鮮茅莓根白皮適最,加燒酒少許,同搗敷患處,1日2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4、治腮腺炎:托盤跟9g,玄參9g,板藍根30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5、治糖尿病:(薅田藨)根60-120g,豬膀胱2個。煎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或研未調敷。

禁忌

《重慶草藥》:“孕婦禁用。”

採集加工

秋、冬季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約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有時5,先端小葉菱狀圓形到寬倒卵形,側生小葉較小,寬倒卵形至楔狀圓形,長2-5cm,寬1.5-5cm,先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齒,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葉柄長5-12cm,頂生小葉柄長1-2cm,與葉軸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葉條形。傘房花序有花3-10朵;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絨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針刺,在花果時均直立開展;花粉紅色或紫紅色,直徑6-9mm;雄蕊花絲白色,稍短於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徑1.5-2cm,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2600m的山坡雜木林下、向陽山谷、路旁或荒野。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鑑別

根長短不等,多扭曲,直徑0.4-1.2cm。上端較粗,呈不規則塊狀,常附殘留莖基。表面灰褐色,有縱皺紋,栓皮有時剝落,露出紅棕色內皮。質堅硬,斷面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澀。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浸酒壯筋骨。”
2、《本草求原》:“治瘰癧。炒存性,開油搽坐板瘡。”
3、《植物名實圖考》:“養筋活血,消紅退腫。”
4、《分類草藥性》:“治吐血,經水不調,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