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主題,角色,人物影響,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313年,喬萬尼·薄伽丘出生,是佛羅倫斯商人凱利諾的薄伽丘和一個法國女人的私生子。在長了一些之後,他被父親送到那波利,在父親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願地學習經商,由於他對經商沒有絲毫的興趣,所以在商社學習的這段期間可以說是毫無收穫。父親看到讓他學習經商沒什麼指望,又讓他改學習法律和宗教法規,可是法律依然激發不了他的熱情,那些法規條紋絲毫不能讓他產生拼搏的動力,缺乏動力的事業是難以成功的。他自幼就喜愛文學,因此他開始自學詩學,大量的閱讀作家們的作品。
1333年,在那波利生活期間,薄伽丘有機會出入安傑奧的羅伯特國王的宮廷。在這裡,他被壓抑的個性和才智得以充分的施展。他同許多人文主義詩人、學者、神學家、法學家廣泛交遊,並接觸到貴族騎士的生活。這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擴大了文化藝術視野,進一步煥發了他對古典文化和文學的興趣。他在宮廷里又認識了羅伯特的私生女瑪麗婭,對她產生了愛情。這一段富於浪漫情調的經歷,也在他的文學創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後在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見出瑪麗婭的影子。
1338年,取材自《特洛伊傳奇》的敘事長詩《菲洛斯特拉托》面世,1340 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紀》的詩作《苔塞伊達》面世,這兩部作品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次採用八行體裁寫成的詩歌。
1340年冬,薄伽丘父親的商業活動受到困境,經濟狀況惡化,一蹶不振。薄伽丘也就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整天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只好回到佛羅倫斯。在佛羅倫斯尖銳激烈的政治鬥爭中,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邊,反對封建貴族勢力。他參加了行會,曾擔任管理財務的職務,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託,作為特使去義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執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詩人彼特拉克相識。翌年,他受委託去邀請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羅倫斯主持學術討論。從此,這兩位卓越的人文主義者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薄伽丘潛心研究古典文學,成為博學的人文主義者。他翻譯了荷馬的作品,在蒐集、翻譯和注釋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他致力於《神曲》的詮釋和講解,曾主持佛羅倫斯大學《神曲》的討論。1353年,完成《十日談》,1356年,寫了最後一部小說 《大鴉》。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羅倫斯大學《神曲》討論會上作了最後一次演講。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給他精神上很大的打擊。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爾多逝世。
個人生活
在他幼年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去世了,他隨著父親來到佛羅倫斯。不久,父親又找了一個女人結婚,因而,他在父親的嚴厲和後母的冷酷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主要作品
創作時間 | 體裁 | 作品名稱 |
---|---|---|
1336-1338年 | 散文傳奇 | 《菲洛可波》 |
1339年 | 史詩 | 《泰莎伊特》 |
1340年 | 史詩 | 《斐洛特拉多》 |
1341年 | 牧歌 | 《亞米托》 |
1342年 | 長篇抒情詩 | 《愛情的幻影》 |
1344-1345年 | 長篇敘事詩 | 《菲索拉的女神》 |
1345年 | 自敘傳體小說 | 《菲亞美達》 |
1348-1353年 | 短篇小說集 | 《十日談》 |
創作特點
主題
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借鑑古希臘古羅馬詩歌、神話、傳奇,顯示了中世紀傳統和騎士文學的痕跡,但又擺脫了俗套,充滿對人世生活和對幸福的追求,譴責禁慾主義。晚年,薄伽丘一心鑽研古典文化,埋頭著述《異教諸神譜系》和《但丁傳》兩部最重要的作品。前者以豐富的史料敘述神和英雄的起源,展示神話的基礎,後者則是義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學術著作之一。
薄伽丘在他的理論著述中,批判教會對詩歌的詆毀,提出“詩歌即神學”的觀點;他闡述詩歌應當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強調文學的啟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詩人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汲取營養,並講求虛構、想像。薄伽丘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神學的觀念,但他的文藝理論為文藝復興時期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角色
薄伽丘筆下眾多優秀的女性鮮活可愛,有情感,有智慧且妙語連珠,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是“美”的化身和“愛”的嚮導。
《十日談》由一百個故事構成,不再是對一人之思念,而是一幅市民生活的“浮世繪”。其中的女性角色更是各有風格,大部分都是智慧與美貌兼具的生活中的女子。比如第一天故事五,僅憑几句俏皮話就打消了法蘭西國王邪念的蒙費拉特侯爵夫人;第四天故事一,勇敢追求真愛,控訴父親的血統觀念,最後為愛殉情的綺思夢達公主;第二天故事九,女扮男裝,在蘇丹手下做了官,並智斗惡徒,讓被蒙蔽的丈夫了解到真相,最後和丈夫同回家鄉的商人之妻,等等,這樣的故事在《十日談》中俯拾皆是。在《十日談》里,薄伽丘不僅詳細描寫了多位女子的裝束、面容,一顰一笑,甚至有了公開的情色描寫,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為筆下的女子賦予了話語權。她們不再是男子的應和者,而是會思考、有主見、能表達的“人”。也不能說薄伽丘在《十日談》里呼籲了男女之間的平等,但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他描繪的女子是有思想、有欲求、有智慧、有勇氣的“人”。雖然其中有許多通姦的故事,但是比起之前騎士文學中把女子作為實現男子自我、彰顯自我的理想化標籤,或者新溫柔體詩歌里寄託男性世間情感的目標,至少《十日談》給了女性發聲的機會和表達的能力。
人物影響
薄伽丘是一個自覺的文體家,《十日談》的散文以古代羅馬作家為典範,結構完整,文筆精練,善用對比,語言豐富、鮮明、生動,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十日談》出版後,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十六、七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過很大影響,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創了先河,赫然成為一部傳世佳作。此後,一直到16世紀,義大利短篇小說風行一時,短篇小說家都繼承薄伽丘的創作傳統,寫出當時資產階級所喜愛的接近現實而又複雜曲折的新故事。
人物評價
但丁結束了一個時代,薄伽丘開創了另一時代。(義大利文學評論家、教育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提斯)
作為自從中世紀以來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義大利學者,薄伽丘不僅潛心研究古典文學,而且大膽張揚古希臘羅馬文學中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他的著名故事集《十日談》就是一把投向中世紀禁慾主義和封建等級觀念的鋒利匕首。(中國翻譯家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