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變豆菜

薄片變豆菜

薄片變豆菜(學名: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是傘形科變豆菜屬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根莖短,有結節,側根多數細長、棕褐色;莖直立細弱,上部有少數分枝;基生葉圓心形或近五角形,中間裂片楔狀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至菱形。總苞片線狀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花5-6,花瓣白色、粉紅色或淡藍紫色,倒卵形;果實長卵形或卵形,幼果表面有齧蝕狀或微波狀的薄層,成熟後成短而直的皮刺,分生果的橫剖面呈圓形;花果期4-11月。

薄片變豆菜主要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台灣、江西等省區,日本南部也有分布。喜冷涼的生長環境,耐陰性強,屬需水性強的作物;富含腐殖質的、排水性和保肥性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一般生於海拔510-2000米的山坡林下、溝谷、溪邊。

薄片變豆菜全草均可入藥,味甘、辛,性溫,具有散寒止咳,活血通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咳嗽,月經不調,經閉等症狀。因其維生素D、鈣和磷的含量較多,可採用涼拌、炒食、制餡、醃製等方法食用,有一定的鎮靜和擴張血管作用,對中老年高血壓、血管硬化及神經衰弱等均有益,還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氣味濃郁的薄片變豆菜,既可作辛香料,也可盆栽觀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薄片變豆菜是傘形科變豆菜屬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高13-30厘米。根莖短,有結節,側根多數,細長、棕褐色。莖2-7,直立,細弱,上部有少數分枝。基生葉圓心形或近五角形,長2-6厘米,寬3-9厘米,掌狀3裂,中間裂片楔狀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至菱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上部3淺裂,基部楔形,有短柄,側面裂片闊卵狀披針形或斜倒卵形,通常2深裂或在外側邊緣有1缺刻,所有的裂片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或紫紅色;葉柄長4-18厘米,基部有膜質鞘;最上部的莖生葉小,3裂至不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15 (-20) 毫米,寬1-10毫米,頂端漸尖。
花序通常2-4回二歧分枝或2-3叉,分叉間的小傘形花序短縮;總苞片細小,線狀披針形,長1.5-3毫米;傘輻3-7,長2-10毫米;小總苞片4-5,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5-6,通常6;雄花4-5,花柄長2-3毫米;萼齒線形或呈刺毛狀,長約1毫米;花瓣白色、粉紅色或淡藍紫色,倒卵形,基部漸窄,頂端內凹;花絲長於萼齒1-1.5倍;兩性花1,無柄;萼齒和花瓣的形狀同雄花,花柱略長於花絲,向外反曲。果實長卵形或卵形,長2.5毫米,寬2毫米,幼果表面有齧蝕狀或微波狀的薄層,成熟後成短而直的皮刺,刺決不成鉤狀,基部連成薄片;分生果的橫剖面呈圓形;油管5,中等大小。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4-11月。

產地生境

薄片變豆菜主要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台灣、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一般生於海拔510-2000米的山坡林下、溝谷、溪邊濕潤的沙質土壤。

生長習性

薄片變豆菜喜冷涼的生長環境,耐陰性強,屬需水性強的作物;富含腐殖質的、排水性和保肥性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

繁殖方法

薄片變豆菜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主要價值

薄片變豆菜全草均可入藥,味甘、辛,性溫,具有散寒止咳,活血通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咳嗽,月經不調,經閉等症狀。因其維生素D、鈣和磷的含量較多,可採用涼拌、炒食、制餡、醃製等方法食用,有一定的鎮靜和擴張血管作用,對中老年高血壓、血管硬化及神經衰弱等均有益,還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氣味濃郁的薄片變豆菜,既可作辛香料,也可盆栽觀賞。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