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婆菩提

薄婆菩提

薄婆菩提Bhavabhūti

印度梵語戲劇家。約活動於7~8世紀。學問淵博,精通婆羅門教經典和戲劇理論。寫有3部劇作。 《茉莉和青春》是10幕劇,寫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有反封建傾向;《大雄傳》是7幕劇,囊括了《羅摩衍那》前6篇的主要內容;《羅摩後傳》也是7幕劇,取材於《羅摩衍那》第7篇中羅摩休妻的故事。他的劇作語言優美,感情奔放,風格雄健,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婆菩提
  • 外文名:Bhavabhūti
  • 職業印度梵語戲劇家
  • 代表作品:《茉莉和青春》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出生在印度西南部維達爾巴一個婆羅門學者世家,後移居印度北部學術中心波德摩婆提。他學問淵博,精通婆羅門教許多經典,也熟諳戲劇理論。

人物生平

他自稱是語言大師,但沒有獲得朝廷恩寵,頗有懷才不遇之感。他與演員交往密切,所作 3部劇本《茉莉和青春》、《大雄傳》和《羅摩傳後篇》都是在大神濕婆的節日首次公演的。《茉莉和青春》是10幕劇,描寫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劇中描寫的愛情是熱烈的,飽含強烈的反封建精神,這在古代印度戲劇中是罕見的。《大雄傳》和《羅摩傳後篇》都取材於史詩《羅摩衍那》。《大雄傳》是7幕劇,囊括了《羅摩衍那》前6篇的主要內容:羅摩與悉多結婚,流亡森林,戰勝魔王波羅那,回國登基為王。但薄婆菩提依照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戲劇藝術需要,對史詩某些情節作了創造性的改動,使羅摩與悉多的婚姻帶有戀愛自主性質,又使劇情發展前後照應,更加緊密。現存的《大雄傳》是殘本,第5幕第46首詩以下和最後兩幕是後人補作的。《羅摩傳後篇》也是7幕劇,再現《羅摩衍那》第 7篇中羅摩休妻的故事。印度傳統認為薄婆菩提能與迦梨陀娑並肩媲美,主要是靠這部劇本。劇情描述羅摩登基後,悉多懷孕在身。城鄉居民認為悉多在魔王宮中呆過,不貞節。羅摩為了取信於民,遺棄悉多。12年後,恆河女神和大地女神送回悉多。羅摩承認自己是罪人。最後同史詩中悉多殉節不同的是以大團圓告終。另外,在劇本的末尾還使用了戲中戲的手法教育羅摩。這種手法在當時是新穎的,有助於增強戲劇效果。薄婆菩提的這 3部劇本都不同程度地表現了反封建的進步思想,而且在藝術上取得很高成就。主要特點是語言優美,感情奔放,風格雄健。後世許多詩學著作都從他的劇作中擷取例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