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翱材(1628-1687),字匪棘,號犀仞,更號又溪。生於明崇禎戊辰年(1628),大埔百侯侯北寨背人。自幼聰穎絕倫,凡經傳子史,一覽輒記誦無餘。9歲正值大產司會課三鄉,拔取第一名,時有人小文章大之稱。18歲補邑庠,旋食餼。清順治辛卯年(1651)科試冠軍,當年秋鄉試以書經中式第九名舉人。順治十二年(1655)乙未會試落第,應程鄉(今梅縣)縣人李楩(明末翰林李士淳三子)之聘在其家“松夢齋”當塾師。與李士淳等名士相唱和,名重一時。順治十五年(1658)31歲登戊戌科金榜三甲第219名進士。為大埔清代第一位登進士者。蕭翱材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享年60歲。
基本介紹
- 別名:穉仞
- 字:匪棘
- 號:犀仞、又溪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客家人
- 出生地:廣東梅州大埔縣
- 出生日期:1628年
- 逝世日期:1687年
- 主要作品:《青柳堂稿》《松存軒文集》《松存軒詩集》《詠史筳音集》
- 本名:蕭翱材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個人作品,
人物簡介
蕭翱材,字匪棘,號右溪。廣東大埔縣百侯鎮人。順治八年(辛卯,1651)舉人,十五年(戊戌,1658)進士。康熙元年知巴陵縣。時值西山用兵,巴陵為往來孔道。徭役既繁,征輸尤急。前令宋象賢已以是罣誤,翱材繼其任,不忍以是病民,嘗作《催科》、《勸墾》二詩冀聞於當道。已作是二詩,上官不喜之。謂其躭癖詩文廢事,劾罷,復以虧累羈滯。與前令同寓寧陵寺唱和。為詩歌襟懷瀟灑,筆益豪放。又為書訓子,世多傳之。寓寺經年,大府有憐其才者,為償其虧欠乃得歸。自題齋聯云:“早賦閒居,自笑宦情真是拙;新銘陋室,還慚吾德未能馨。”其詞隱約蘊藉。巴陵人則謂其拙於催科,長於撫字雲。里居倡置祖嘗,建大小宗祠。鄉族間爭訟多所勸息。卒年六十。孫純佑,雍正十三年舉人。
人物生平
蕭翱材,字匪棘,號穉仞,更號右溪,日寧長子。生明崇禎戊辰,自幼聰穎絕倫,凡經傳子史,一覽輒記誦無遺,為文千言立就,父獨锺愛而督責加嚴,每多授古文辭,故難之,不為窘。九歲值大產司會課三鄉,赤冠拔取第一名。時有人小文章大之稱。年十八補邑庠,順治辛邜科試冠軍,是秋登亞魁,戊戌登進士。一時墨義房稿,海內傳誦,而經義尤膾炙人口,尚書文彥選本盛稱之。性溫嚴,見者莫不愛敬。
康熙甲辰出宰巴陵,其時有西山之役,一切糗糧軍需,繁且急,邑當衝要,差使驛馬,費累更甚,公治煩劇,出入星霜,備極勞瘁,而仁慈性成,不忍民奔疲失業,即間多逋賦者,諄切勸諭之,不加鞭朴,作《催科》、《勸墾》諸什,又以楚多溺女,作文以禁之,皆自肺腑流出者也。簿書鞅掌之下,猶不忘課士,作興斯文,故棫樸之歌,膏雨之頌並興。然士元非百里才,廉潔又無以代苞,苴尋致仕,庚戌旋里。適丁慈憂讀,禮於家日,與諸弟登山,求所以妥親靈者。稍暇即集族商修祖祠,斂貲生息,置歷祖祀田,構室於本村石便上。學憲陳肇昌,贈匾《儀為世表》,本邑尊宋諱嗣京,贈匾《蒼生重望》,皆不欲公以岩阿老也。而公殊無再仕意,惟晚食安步,作庭訓曰:“守身莫如慎,進業莫如勤,持家莫如儉,與人莫如謙。”居家塾課子侄,著讀書作文訣,迄今守為津梁。又嘗館湯溪吳總戎春桞堂,有課藝新編,及生平所作詩歌,與詠史《筳音集》,俱經門人編以刻之。其時士如陳園公、李晦菴、侯止庵諸先生皆相友善,視為畏友。而大文尤雅重當時,凡壽序、墓誌、誄章、疏引之屬,登門求者踵相接,亦刻板行世,名《松存軒文集》。若芸窗佳制,經藝及四書文之未刻者尚多。康熙九年(1670)返回大埔家中。回鄉後無再仕意。居家十餘年,塾課子侄,著書作文,致力修祖祠,置祀由等鄉村公益。
卒康熙丁邜,壽六十。初聘楊氏,未于歸卒。嫡配楊,生明崇禎庚午,卒順治辛丑,謚莊理。繼配饒氏,生順治甲申,卒康熙壬寅,謚恭順。又繼楊氏,治家嚴肅,創基業以佐不逮,生順治已醜,卒雍正乙邜,享壽八十七,謚莊誨。公生子六,長宸搢,邑文庠,次宸撰,邑廩生,莊理出。三宸招,四宸挽,五宸撐,六始亨,邑文庠,俱莊誨出。四女,長適湖鄉藍,莊理出,次適通判府吳,三四俱適湖鄉吳,俱莊誨出公合三配葬石獅頭,坤兼未。
人物評價
康熙二十四年《岳州府志》稱其撫志心勞,催科政拙,放浪湖湘,文益豪放雲。崇祀岳州名宦,成為一位在世時即被收入官修地方志的名宦。廣東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陳肇昌對蕭翱材敬佩有加,旌之曰:“儀為世表。”
鄉人溫廷敬《潮州詩萃·蕭翱材小傳》云:“蕭翱材字非棘,號右溪,大埔人,順治戊戌進士,官巴陵縣知縣,府縣誌有傳,著有《松存軒詩文集》、《詠史筳音集》。右溪大令,以循吏值軍務孔亟,不忍催科以病民,致罣吏議,滋賠累,官罷而猶稽交代,故其詩多牢騷抑塞之聲,五古直逼元道州[一],間涉少陵藩籬[二],蓋其所處之境為獨近也。詠史樂府,佳者亦可步武西崖[三],惟近體詩微嫌拙率,究其直摯樸厚,在國初郡中詩人,實不失為一大家。”
[注]
[一]元道州,唐詩人元結,字次山,天寶十二年舉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湖南道州刺史,故稱“元道州”。他繼承初唐陳子昂反對六朝綺靡文風,致力於古文寫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之一。其詩多反映百姓疾苦,內容較為充實,有《元次山集》。
[二]少陵,即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嘗自稱“少陵野老”。
[三]西崖,李東陽,字賓之,號西崖,一般作“西涯”,明天順進士,官至少師、大學士,以台閣大臣的地位,主持當時詩壇,是“茶陵詩派”的領袖。其論詩附和嚴羽,宗法杜甫,而以音調、法度為主。著有《懷麓堂集》。此集中收錄有其《擬古樂府》。
中山大學校長鄒魯評:翺材當明末亂離之後,民多逃亡,賦稅繁重,顧其詩多樂府,抑揚含吐,托體比興,深得詩人風喻之旨。
個人作品
蕭翱材勤於著作,著有《松存軒文集》二卷、《松存軒詩集》七卷、《詠史筵音詩集注》二卷、《韓江萃英錄》、《青柳館集》等。其作庭訓《訓子文》曰:“守身莫如慎、進業莫如勤、持家莫如儉、與人莫如謙。”世多傳之。
催科[一]
[解題]作者在詩中同情百姓疾苦,表達自己不忍急催租稅的意思。本詩與《勸墾》二篇,為作者代表作。此二篇反映了作者為官清正、仁民愛物的品格。正因為此二詩被上司聞之,而被褫去巴陵縣令之職,加之賠付驛馬之累,致羈留岳陽五載,窮困潦倒,事訖,不得不歸耕田園。
西望洞庭秋,水清淒以綠。霜摧野草枯,勞勞求芻牧。
瘠土人亦稀,薄產惟桑谷。蠶繭候三眠,貓虎勤再祝。
公賦無緩期,不得及新鬻。豈不苦寒飢,苟免離骨肉。
追呼稍急之,往往鰥且獨。赤子樂無家,無乃驅佩犢。
一朝觧十牛,焉能忍觳觫[二]?匪敢要民譽,寬予一分福。
區區共職心,竊計與君足。古人政自署,一拙倘無恧[三]。
[注]
[一]科,租稅。催科,催繳租稅。
[二]觳觫,音胡速,恐懼貌。
[三]恧,音女,慚愧。
同宋象懸登岳陽樓
[解題]此詩果然有東坡豪氣,放翁胸懷!古人云:登泰岳而小眾山。詩人謂:觀洞庭而小天下。登樓望遠,水天一色,把酒臨風,一澆塊磊,襟懷自寬,愁懷自解。
巴陵勝狀在洞庭,縣官奔走如驛馬。三年束帶腰可憐,那能觧去一蕭灑 [一]?
拍浪孤舟上下難,南風北風當頭打[二]。涉否須我信同心,九嶷面面翻是假。
如今高張盡讒人,登樓若個無憂者[三]?行樂直須將官罷,莫為懷鄉憂又也。
浩浩洞庭真大觀,此日臨流我心寫[四]。與君且醉洞庭秋,巴陵無限酒堪把。
[注]
[一]束帶,本指束緊衣帶以表恭敬,此指為官恭謹節儉;腰可憐,形容官清如水,身無餘物。蕭灑,同瀟灑。
[二]此二句明為寫景,暗喻自己孤立無援,受上下排擠打擊。
[三]高張,得勢而氣焰張狂。讒人,用讒言害人的人。
[四]心寫,舒展襟懷,欣然自得。
石便宅落成 三首(原註:石便地在堠北,宅卽松存軒。)
豈曰卜其宅,亦云隨所寓。須知不求安,纔是安居處。
盡美心無累,易安膝有容。出門誰與偶?田父話三農[一]。
入室得無謫,倚窓聊自傲。卻鄰寒士多,小庇徒私造[二]。
[注]
[一]三農,指春夏秋三個農時。
[二]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裡作者反用此典。